APP下载

我国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

2014-03-31吉海霞谭少波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生涯就业指导

吉海霞,谭少波

(1.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4650;2.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38)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贯穿教育始终的一项工程,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通过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生活目标、职业价值观、兴趣、能力以及个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及人生发展方向。它的基本理论包含两个方面:其一,职业发展是长期的、连续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不是在面临择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发展过程。与此对应,职业生涯辅导应贯穿人的一生。其二,职业发展如同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一样,可以分为连续的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职业发展任务,如果前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导致最后职业选择发生障碍。与此对应,学校的职业生涯辅导应贯穿教育教学始终。

一、国内外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辅导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开展。

美国于1989年制定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该指导方针将应该接受职业发展指导的人群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成年人4个年龄阶段,要求孩子从6岁起就要培养职业意识,接受职业发展指导,学会对自己的兴趣、专长、特点、能力等进行“自我认识”,要进行“教育与职业关系的探索”,了解职业信息的获得和使用、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工作与社会的关系等,还要学习职业决定和进行“职业规划”。

日本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从幼儿直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他们推进一个“职业生涯教育综合计划”,该计划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新体验计划”,以小学至高中的学生为对象,开展在职业和工作中学习初步经验的体验活动和实习。二是“高度职业生涯计划”,以大学、研究生为主要对象,培养有高度专业能力的人才。三是“自由职业者再教育计划”,旨在谋求自由职业者能力的提高,为其开辟挑战正式职工的道路。

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现在的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从幼儿园到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渗透到基础教育的整个阶段,并有相应的法案保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实施,具有早期性、个性化、服务性、实用性、专业性、连续性等特点。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加深了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讨和摸索。职业生涯教育从政府主导转向学校重视、社会关注的自发性活动。大多数高校纷纷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生主管部门、各省市及各高校均开展各级别、类型的职业规划大赛,并通过职业指导课、校园文化活动、就业实习等途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二、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然而,相比于国外系统、成熟,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生涯教育,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社会各界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度不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仅在中、高职院校和高校范围得到推广和传播,大部分人的思想意识仍旧停留在普通教育的传统应试教育层面;政府和教育部门只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下放到学校,没有倡导推广的方针、政策和机制保障;中小学没有相关的课程,没有相关的教师,没有相关的学习和指导;高校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多由就业指导中心附带完成,在政策、资金、人员上投入极少,专业从业人员在数量上和素质上远不能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学生家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淡薄。

(二)没有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只是在高校开展,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严重缺失。因此,纵向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贯穿于各个教育阶段;横向上,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目前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仅仅是一些具有发展眼光的个人和高校,政府没能完全发挥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学校、专家、家庭、用人单位、中介机构等部门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各自为政。在学校层面,也只是一个部门在做这一件事,没有形成一个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三)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均为应试教育和学科教育,忽视了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都缺乏职业意识、职业规划、职业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育。以济源市为例,全市中小学没有学校提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任何相关的学习和指导,甚至根本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基础教育中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有:职业探索期的缺失、自我探索途径的缺失、社会生存经历的缺失、人生规划的缺失。这使许多青少年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会经历很长的不适应期。

(四)职业生涯教育多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

大多数高校目前虽然也已经开设了职业指导课,带有很强的就业指导痕迹,多偏重于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形势分析,再加上教师的不专业,教学方法不到位,课程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高校中的职业指导机构做的工作也仅停留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联系就业单位、办理毕业生手续、政策制度指导等事务性工作层面,真正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的不多。

(五)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目前我国职业指导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即便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驻多年的高校也普遍缺乏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尤其缺乏职业心理辅导教师。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师资成为制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在对北京市16所高校的一项调查中显示,从事就业指导的70名专职人员中,只有12.9%的人专业背景可能与就业指导有关。这与我国目前尚未设立职业指导的专业方向直接相关。同时从业人员大部分人员组成是以政治辅导员为主,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三、对我国实施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从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和现状,反观中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发现当前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一)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环境

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1.政府

一是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出台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针政策,尤其要重视早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立法,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二是加强和学校、用人单位的三方对接,做好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带动大家构建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三是倡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教育始终的理念,让社会各界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职业生涯教育良性发展的大环境。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形成相关产业,并在立法上给以肯定和支持。

2.学校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推行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一是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方法;二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培训。每个学校都要配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老师,以指导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学和相关活动;三是加大职业实际技能操作的实验实习设备投入,为学生提供实验实习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四是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以给以合理调整,在教学中加入实践、实操技能环节,加强和工矿企业的对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使学生更加熟悉和了解职业世界;五是将职业生涯教育和学科教育相结合,在各学科教材中加入职业教育元素,如该学科将来的就业方向和相关职业等,彰显课程的职业价值。

3.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要积极参与到职业生涯教育中来,和学校紧密结合,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实践,形成“三个对接”。一是实验实习相对接,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场所,接收学生进行实际业务体验式学习活动;二是职业师资相对接,派遣一线员工担任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校外辅导老师,向学生提供行业信息和传授职业经验,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接受相关的职业咨询和职业体验,以此来间接推动学生的生涯发展;三是市场信息相对接,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开设求职和面试技巧讲座或作行业发展报告,指导学生作有关行业现状特点的课题,传递岗位需求信息。

4.家庭

家庭也有义务做好孩子职业生涯教育的辅助工作。一是要树立早期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从小引导孩子培养兴趣,发现专长,并在此基础上让孩子进行自我探索,循序渐进地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二是要转变观念,从精神上给孩子以支持,支持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不以自己的好恶来左右孩子;三是信息上给以帮助。当孩子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时,家长应该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职业领域的信息,并尽自己所能帮助孩子寻找职业体验的机会;四是要在不同阶段给孩子以不同的指导。

(二)实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

高校要转换工作思路,把培养和输送具有健全人格,培养独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化

(1)系统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一年级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性格、兴趣和专长;二年级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招聘会;三年级进行求职技巧辅导;毕业后未就业学生,帮助其提升就业能力。

(2)改革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职业生涯测试、讲座、咨询和实践等活动要贯穿整个大学教育过程。加大选修课种类和范畴,拓宽学生选择面,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兴趣探索,修正职业发展路线。

(3)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生涯师资队伍。加强职业指导人员培训,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修锻炼,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职业指导人员要持证上岗,要具备专业技能、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2.实现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专业化、个性化

(1)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建立就业指导专门资料室,利用印刷品、声像技术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容量大、涵盖面广的信息库,信息库要对学生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查询便利条件,真正把就业查询室和就业指导资料室利用起来。

(2)加强与劳动人事部门、用人单位的合作。共享就业资源,并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向学生传递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充分快捷的信息支持;聘请各行业精英作为校外辅导员,定期为学生讲课或接受职业信息咨询。

(3)注重个性化就业指导。建立学生志愿和求职意向档案,对学生求职疑难提供咨询,并根据其自身条件和愿望予以引导。设立职业咨询室,一对一进行职业辅导。

(4)关注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学校要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后期服务工作,一是对毕业后未就业学生进行登记,根据本人特点开设针对性的讲座或接受再培训,增强其就业素质和能力,并积极为他们联系用人单位,推荐就业;二是对进入职场出现问题的学生,可安排其进行职业生涯咨询,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职业生涯危机,使其更好地在职场上发展。

职业生涯教育要贯穿教育始终,这是一项系统的、庞大的工程,它的顺利实施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学校、用人单位和相关教育机构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希望社会各界都能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各阶层携起手来,为推动职业生涯教育发展,构建一个以职业为导向、以个人发展为目标的良好教育环境而努力。

[1]吴志兰.中学生职业规划[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2]史景轩,王印华.日本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2):25-29.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职业生涯就业指导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