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4-03-31张敏蒋文玉

关键词:户籍制度新生代身份

张敏,蒋文玉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12)

一、概念界定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农民工,是在城乡二元化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是指进入城市务工的农业户口的工人。由于他们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城市工作,所以称其为工人,从户口角度看,由于是农村户口,而且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因此属于农民。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由80后、90后组成的特殊进城务工群体,他们在农村上完学后便进城打工。事实上,这批人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一方面,他们对农村、土地、农业等不太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中,但城市并没有做好接受他们的准备,他们应该归类于两代农民工中的过渡性流动人口。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对职业要求高、受教育水平高、对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要求高、工作能力低。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人们传统概念里的农民工应该是大包小包、吃苦耐劳,几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务工人员。但新生代的农民工却截然不同,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观、消费观、就业观等,具体包括:

1.外出务工的原因不同

老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目标是赚钱谋生,养家糊口。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多数甚至没有上过学,建筑工地成为他们务工的主要选择。相比之下,新生代农民工学历相对较高,素质相对也高,他们期望留在城市开阔眼界,追求高质量的城市生活,闯出一片天地。

2.消费观念的不同

老一代农民工为养家糊口省下每一分钱,寄给家中妻儿老母。新生代农民工与之截然不同,他们不仅迷恋上城市的生活方式,还染上了一些不好的风气和陋习。新生代农民工中,许多是从学校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渴望留在城市,融入其中,既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空有一颗留在城市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心。他们崇尚享乐,喜欢攀比,工作收入很少寄回家中。

3.自身心态的不同

对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很清楚自己来到城市的目的,他们来自于农村,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然而,对于新生代民工,他们常常无法规划自己的未来。城市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改变命运 、告别农村的关键。然而,高昂的城市生活费用、人们的冷漠态度以及户籍制度的存在都将他们紧紧关在城市大门之外。他们渴望留在城市却得不到接纳,出生在农村却排斥农村,逐渐被边缘化。

(三)身份认同的概念

身份认同大致分为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两方面。自我身份认同是指主体对自身的理解和把握,当主体熟悉周围环境、与身边的人相处融洽、各方面满足自身的习惯时,主体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产生满足感,也就实现了自我身份的认同。如果主体没有得到满足,并且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都与自己的生活产生冲突,那么,就会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社会身份认同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在这里是指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接受程度。新生代农民工迫切地想要融入城市生活,但由于自身“三高一低”的特点、城市尚未做好准备、以及城乡差别的存在使得他们没有归属感,失去生活目标,过一天算一天,甚至会滋生不满,危害社会稳定、国家安全。

二、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身份认同感的现状

(一)严格的户籍制度粉碎了城市梦

影响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关键问题是明确自己的身份,即自己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民。然而,现实状况是农民工存在着身份错位的问题和自我认同感的问题,这些都使其身份认同陷入困境。传统的严格的户籍制度认为国民应分为市民、农民两种,通过户籍制度的制定并实施,国家不仅可以进行有效的人口管理,还能对公民应该享有的服务进行划分、区别对待,户籍制度成为区别居民身份的标志。从现阶段众多地区出台的新政策上来看,国家正在努力打破传统的户籍壁垒,努力消除对外地人的户籍歧视,然而,这种歧视和待遇的不公平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在编织城市梦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障碍,这些障碍严重影响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新生代农民工努力想要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加入到城市工作的庞大队伍中,但户籍制度的存在,使他们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仍然以农民的身份生活在城市中。

(二)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

农民工在进入城市之前,已经对城市的生活有了一个基本的印象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期望和基本印象对农民工城市生活的适应程度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在进入城市前,对城市期望值越高,就越不认同其自身的农民身份。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其精神需求层次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他们不再把进城务工仅仅当做谋生的手段,更是谋求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他们既看中工作待遇,也看中技能、素质的提高;既重视赚钱养家,又重视开阔眼界,有一番作为。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进城欲望似乎非常强烈。然而,城市的打工生活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美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城市居民并没有做好接纳新生代农民工的准备,对他们的突然闯入,城市居民会表现出厌恶的情绪,也就是说,农民工在干着枯燥无味的工作的同时,还要忍受市民冷漠的态度和歧视的目光。其次,相比城市居民,农民工素质偏低,使其进城就业存在很大的风险。虽然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有着无限憧憬,渴望赚钱养家,渴望在城市安家落户,融入城市生活,实现从农村人到城市人的转变。但现实比较残酷,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要经受城市居民的冷漠和排斥,还要从事高负荷的工作,使他们身心疲惫。然而,多年的打工经历,使他们更加难以忍受农村生活。他们对城市生活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他们陷入一种进退两难、双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致使他们的身份认同陷入困境。

(三)乡村的记忆根深蒂固

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就会有不一样的社会经历,也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记忆。封存的记忆一旦被激活,就会被迅速地提取出来,对人们的行为、观念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老一代农民工一般都有丰富的农村生活经历,可以说农村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老一代农民工不会把自己认同为城市人。新一代农民工虽然没有丰富的农村生活经历,但他们出生在农村,这是不能改变的。由于城市生活在生活方式、城市文化等方面与农村有着很大的区别,新生代农民工渴望体验新鲜的城市生活。但在这个新奇的城市中,不仅只有新鲜、享受、欢乐,还存在着困惑、不满、痛苦。随着城市经历的不断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也逐步认同了其农民身份。由于乡村记忆和城市生活的共同存在、相互交错,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也变得非常模糊。他们是农民向工人转变的必经阶段,是一个中间角色,很难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

三、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

(一)制度方面的因素

由于城乡二元化的存在,我国一直实行户籍制度,以方便对人口的管理。也就是说农民工虽然身在城市,但其仍然拥有农村户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也限制了其在城市中的发展。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的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对城市生活怀有美好的憧憬,渴望融入城市并取得好的发展。这两者之间就会产生矛盾,使得他们无法实现身份的认同。

(二)自身特征的因素

1.年龄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集中在18到25岁,正值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对美好事物心怀憧憬的年龄。然而,正是由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使他们遇事难以沉着应对,容易冲动,对挫折的忍耐能力差,缺乏吃苦精神,所以当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他们容易意志消沉,对自己产生质疑,甚至对社会滋生不满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其身份认同。

2.心态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在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其中,但由于长时间在农村生活,他们容易将自己定位为农民。尤其面对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却又胆怯,甚至会产生抵触,总是担心自己不被接受,担心无法适应城市生活。然而,即使他们不断地去努力适应,生活中的挫折、不顺也会使他们渐渐失去信心。

3.文化程度

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受过一定的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他们渴望从事层次高一些的工作,以满足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正是这种眼高手低的心态,使他们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只能从事社会低层的体力劳动。

(三)社会关系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必然会结交朋友,随着城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交友越来越流行,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网络可以结识城市朋友。这些城市朋友的友好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如果这些朋友表现友好、不排斥、不冷漠,在其需要帮助的时候会主动伸出帮助之手,使其感受到城市的温暖,有助于形成归属感。相反,如果这些朋友对其表现出鄙夷的态度,心理上排斥他们的存在,必然会使农民工产生孤单的感觉,影响其身份认同。

四、结语

总之,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政府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改善户籍制度入手,对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进行改革,以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工农平等。同时,还要努力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一个公平开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劳动实现人生的理想。只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问题,才能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1]张璐,黄溪,惠源.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44-51.

[2]李蕾.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分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3):110-112.

[3]刘晓丽,郑晶.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5-50.

[4]杨同卫,康兴娜,陈晓阳.论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困境及应对措施[J].经济纵横,2011(8):79-81.

猜你喜欢

户籍制度新生代身份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跟踪导练(三)(5)
身份案(下)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面面观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