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阈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探析
2014-03-31刘金鸽
刘金鸽
(河南中医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河南 郑州 45004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阈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探析
刘金鸽
(河南中医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河南 郑州 450046)
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人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同时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又是考量社会是否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阈下,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维护社会个体的合法权益,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制度保障,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小康社会;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1]这既为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也为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经济支持
没有经济的发展,便没有人的自由与创造。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的程度,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没有物质基础,人也就不能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就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了。人的实践活动,最重要的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力是在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人自身的能力,是生产关系以及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便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内容和现实基础。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前提,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实现的可能性。 正是从这层意义上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不断满足社会个体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此,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创新经济发展理念、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三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强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
二、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渐推进,人们经济状况有极大改善与提高,经济基础的进步促进了人的意识的提高,于是人民就渴望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民主权利。党的“十八大”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当前要搞好政治文明建设,必须抓紧落实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通过民主体制的创新、民主制度的健全、民主形式的丰富、民主渠道的托况,保障和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范围,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使人民的权利得以完善和顺利行使。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决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规范与之相关司法程序,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长治久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改进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坚持依法行政,加大人民群众监督力度,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三、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文化基础和精神支撑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它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它既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又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的健康发展。文化的实质就是塑造人格,提高人的素质,改造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文化历来就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只有先进文化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代表社会历史发展的正确趋势,才能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顺利前进。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同样会随着其他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不断增长,这也是人自觉地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一种体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2]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着眼于世界先进文化发展的前沿,有计划地走出去,有判断地拿过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采取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先进文化的传播;我们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国际竞争力,适应人民丰富文化产品需要,从而使每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充分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既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及方向保证,又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及方向保证。
四、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一贯主张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做好的以下重点工作。第一,大力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继续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打造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彰显教育公益性质,为全体公民提供创造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二,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改善就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就业,扩大就业容量,同时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更好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体国民健康水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防止两极分化,缩小城乡差别,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实际困难,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重要保障。第四,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通过完善信访制度等措施,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保证群众反映诉求渠道的畅通。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是每一代人都能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得自由的体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层次。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没有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野蛮掠夺,特别是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工业化日益普及,出现了人类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当前局势,党中央果断地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是现代人对后代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责任体现。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是要求我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尊重自然规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把握自然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控制、有节制地索取,既要满足当前人的发展需要,又要保持满足未来人的发展需要的能力。二是要求我们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减少浪费,保护自然。具体来讲就是要提高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利用率,提高新资源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比重;调整产业结构,缩减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值的老旧产业,发展低能耗、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值的新兴产业;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链接,减少重复建设,降低重复投资。三是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身体力行。当前,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浓厚氛围,使生态文明的观念广泛深入人心,切实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
六、结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共进历程。从社会角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制度保障;从个体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又为小康社会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对人的自身全面发展重要性的正确认知,不断提高社会个体的综合素质,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不断促进人的自身全面发展。
[1] 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责任编辑:董红克)
AnalysisonBuildingaWell-offSocietyinanAll-roundWayunderthePerspectiveofMan’sAll-roundDevelopmentProblem
LIU Jin-ge
(IdeologicalandPoliticalDepartment,HenanUniversityofTCM,Zhengzhou450046,China)
According to Marx’s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people are the subjects of history and the creators of history.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is the ultimat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world history, and the realization degree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symbol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earnestly safeguard and maintai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ocial individuals, and provide the system safeguard in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so on to realize the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fully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the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2014-03-11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11JD710016)阶段性成果
刘金鸽(1965—),女,河南驻马店人,河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D912
: A
: 1008—4444(2014)04—00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