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金鱼》中家庭伦理的两性关系解读——以戴维·米恩斯的象征手法为视角
2014-03-31龙艳霞
龙艳霞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515)
当代美国作家戴维·米恩斯(David Means)近年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成绩斐然。他的短篇小说《秘密金鱼》讲述了一段中年婚姻生活的情感危机,结局以婚姻失败收场。戴维·米恩斯以敏锐而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了婚姻危机的真实状况和人物心理的混乱状态。故事展示了一个沉痛的现实:女性往往以一种天生的母性责任感承担起家庭责任,而男性却始终追求心中的爱情;沉闷的金鱼成为坚强母亲的象征,而饲养金鱼的孩子则完美演绎了男性的爱情天性。因此,“责任”与“爱情”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碰撞,而男性背叛婚姻的事实则很容易使读者进入厌恶与批判的传统误区。作者认为,倘若读者试图以传统的“家庭伦理”之对错观念对《秘密金鱼》加以解读将有悖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人类对于两性相处之道的认识规律。小说不仅讲述了当代人的婚姻观,也简单引入了上一代婚姻中的两性关系。作者对于两代人截然不同的命运安排反映了作者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两性关系的:女性的解放与发展,不能指望男性的醒悟或自身的忍耐,也不能只停留在对男性的指责、批判的层面上,而是需要女性自身思想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认同;男性所背负的传统的消极批判则因为对其性别天性的全新解读和女性自觉的自我解放与发展而得以降低。故事的结局告诉读者:两性之间可以不必设定为绝对的对立,相反,积极、和谐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相处之道。
一 象征:金鱼与孩童
(一)女性与金鱼
当文章第一次以父亲的口吻提到“这是世界上最蠢的动物,没有什么比鲤鱼还蠢的了,更蠢的也许还有鲶鱼,或者你那该死的母亲”[1]。作者即暗示了《秘密金鱼》绝不仅仅是一条叫做肥西(Fish)的金鱼的故事。而且,文中诸多对于女主人公和金鱼在行为上的类比描写、在心理活动中的无意识共鸣,清楚地告诉读者:鱼是家庭女性的象征,秘密金鱼是活动在家庭女性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
肥西是装在一个巴奇塑料袋里来到这个家的……不到一年,肥西就长得很大,在起初的那个鱼缸里,它转身都变得困难起来,渐长的身躯和缸壁使它的一举一动都受到限制……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慵懒的午后,肥西在鱼缸里兜圈的时候终于有事儿干了。
当然,肥西还会在,就藏在雕像附近的黑暗之中,一动不动地装死。
为了爱情、为了家庭,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她放弃了许多,只为留在家里陪伴泰迪和安妮度过他们的性格形成期,以确保他们的大脑发育正常,以确保他们的大脑突触正确形成……嗯,对,她觉得放弃自我、奉献家庭这个行动是出于她的自由意愿……
自从金鱼肥西(Fish)来到这个家,进入家里的鱼缸开始,就完全失去了自由。这就如同婚后主动放弃事业的女性,为相夫教子而禁锢家中。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鱼儿体积上的增长则意味着家庭女性长年失去自由的精神沉淀:鱼儿越是不便活动,则越习惯不动;女性越是失去自由,则越安于不自由。鱼缸、家庭只是形式上的桎梏,女性所丧失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认同才是问题的真正根源。
作为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许多家庭女性注定一生忙碌却又事业无成。传统的家庭伦理会给予这样的家庭女性过多的褒扬,例如:为爱牺牲,默默奉献等等,但是,戴维·米恩斯却站在了更加公正的立场来评判婚姻中的两性关系。金鱼是女性的象征,但两者并不绝对相等——“但它不是一条充当象征符号的鱼,似乎并不情愿出任这出戏剧的悲情主人公。”[2]肥西是被饲养的宠物,它对于自己的命运除了接受,就只能以坚强的生命力硬撑,因为它无力改变一切。女性则不然。女性不是宠物,不能总是以一种“受害者”的姿态自居,她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思考与衡量来摆脱困境,建立新的自我。因此,女性的解放与发展首先且最根本的是需要女性自身思想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认同,否则,即使男性受到了谴责、遭到了惩罚,女性自身也未必能够真正感受幸福。
(二)男性与孩童
戴维·米恩斯对男性的处理运用了相对隐晦的象征。他将男性对待爱情的态度比喻为天真孩童对于新事物所具有的浓重好奇心,从而赋予了背叛家庭的男性全新的解读。
人人都知道这样的故事。孩子们百般恳求:求求您,求求您给我们买条鱼(或狗)吧,我们保证,一定会给它喂食,会照顾它,您什么都不用做。我们会用刷子清洗鱼缸,定期更换过滤木炭,水蒸发后会及时加水。求求您,求求您,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能做到的,而且,那多有意思啊,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乐趣。然而,结果却是他们什么都做不到。
从西班牙蜜月旅行开始:在马德里郊外钦琼小镇的一家旅店,那里曾是修道院,在朦胧的夜色中,她和他一起赤身裸体地站在旅店房间的阳台门口,聆听村里的声响和水池中的戏水声。
……不久,他就含糊其辞地以工作为由,有的晚上很晚回家,有时根本就不回家。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婚姻初期男子所表现出的激情与孩子们想要饲养小动物的热情如出一辙;然而日久婚姻生活归于平淡亦如孩童的信誓旦旦不复存在。戴维·米恩斯对男性天性的探索不仅让读者对于真实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有助于削减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对于背叛家庭的男性所做出的过多的消极批判。由此对于背叛家庭男性的解读又萌生出一种新的看法:即那并不是单纯的道德意义上的背叛,而是源自男性执着于追求爱情的本性——如同孩子对待新鲜事物不灭的兴趣。倘若将此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女性,这样的行为是背叛;对于男性,这样的行为却是对自身信念的执着。因此,读者若一味地以传统家庭伦理观对男性做出过于片面、消极的评判,只会生硬地将两性对立起来,这有悖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也不符合人类对于两性应该如何和谐相处的认识规律。
二 比较:责任与爱情
(一)女性与责任
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认为女性在家庭建设中有着比男性更重要的责任与义务,甚至大多数女性自己也这么认为。这一理论涉及女性的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角色冲突问题。这两种角色一旦发生冲突,女性的工作角色往往要服从家庭角色。因此,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婚后放弃了事业,为了爱情和家庭留在家里做了全职主妇。特别是为了孩子的正常发育,“她觉得放弃自我、奉献家庭这个行动是出于她的自由意愿”。甚至当婚姻破裂、男人提出离婚时,她首先想到的也是“为了孩子,我们当然应该像这样和平相处”[3]。她始终将家庭和孩子放在第一位,力图确保家的完整,给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婚姻破裂后,尽管女主人公痛苦万分,却依然时刻不忘对孩子的正面教育。她既未因为丈夫的背叛而记恨而对孩子们进行消极的教育,也未懈怠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
她会想到,肥西死的时候,要为这个小家伙办一个她想往的悲伤的葬礼(肥西的伙伴死的时候,爸爸直接把它冲走了):一个小小的但有着深刻意义的葬礼,就在后院,用泥铲挖一个鞋盒大小的坑,把肥西放进去,举行一个小型的仪式(“亲爱的主,亲爱的天父,亲爱的鱼神,肥西的神,以肥西之名,我们齐聚在这里,让我们亲爱的鱼儿安息吧”),然后在坟上放一块大石,石上写着“肥西”。那一刻,可以用来教育孩子什么是失去,体验目睹生者逝去的那种复杂情怀,并分清“生”“死”的迥异——整个仪式要静静地进行,这样,他们就会记住那一刻,将来回忆起来时,会知道她是一位好母亲,一位愿意为宠物举行葬礼的好母亲。
家庭女性所具有的如此胸怀与担当无论从传统家庭伦理还是从当下的道德价值观来看,都让人充满敬意。但这样的责任心是否从一开始就有些过头,值得读者深思。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中,男性只是表现为一种物质上的基本保证,女性则一味地关注家庭生活、丈夫、孩子,而完全忽略了自我。《秘密金鱼》里的家庭正是这样一个传统的家庭。女性只懂得遵从履行家庭责任,从来不知道追求独立的自我,更不会考虑自身生存的基本问题——这和禁锢在狭小的鱼缸里,只需要张嘴就能获得食物的金鱼肥西又有何区别!直到婚姻亮起红灯,家庭出现危机,女性才有了进一步深刻的思考。此刻,戴维·米恩斯让女主人公面临了家庭责任同个人自由和价值实现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于女性个性解放的呼吁,希望女性自己能从为人妻、为人母的社会角色扮演中摆脱出来,实现自我更多的应有价值。
(二)男性与爱情
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对于背叛家庭的男性做出的往往是极为否定、消极的批判。但是,戴维·米恩斯通过《秘密金鱼》运用象征手法,向读者展示了全新的解读:即所谓男性的背叛,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却是男性执着追求爱情的本色体现。[4]就像孩子对新奇事物的追求,虽然对象发生了变化,但是心中探索的好奇天性却保持不变。而且,这种执着的真心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
……那个小雕像原本是为讨孩子们欢心的,可它的设计混杂了过多的商业元素而有些失真,泰迪和安妮都不喜欢。结果,这个雕像只剩下一个用途。它重新分配了鱼缸的概念空间,并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慵懒的午后,肥西在鱼缸里兜圈的时候终于有事儿干了。
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中,男性为家庭的物质生活提供基本保证,反过来他们则希望从家庭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乐趣。这与孩子们希望饲养动物能带来生活乐趣的初衷一样。事实也确实如此——当看着它疯狂进食,没有停下的意思,他们还是开心不已——孩子们给金鱼提供鱼缸、鱼食、水等物质条件,鱼儿游动、进食的样子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男性为家庭成员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质保障,反过来从精神上要求以女性为中心的家庭生活为之提供精神上的愉悦。一旦这种精神上的享受丧失,男性则容易将目标转移,寻求下一个能够带来精神愉悦的对象。这种天性和孩子好奇心般的童真非常相似。他们率直,不做作,不会因为所谓的家庭责任而强行让自己接受不快乐的事物,更不可能因为谁的“讨好”而改变追求爱情的心意。因此,尽管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伦理解读会将男性的背叛批驳得体无完肤,而戴维·米恩斯却希望读者能够站在更加公正的立场来看待男性的这种单纯天性。
三 抉择:觉醒与追求
(一)女性的觉醒
童年时,母亲没有放手婚姻的结果是父亲负气离家出走并意外死亡。这给文中的女主人公留下多年的心理阴影。她常回忆起童年的金鱼,也一直无法忘记扔掉金鱼的父亲。父亲一边说,这是世界上最蠢的动物,没有什么比鲤鱼还蠢的了,更蠢的也许还有鲶鱼,或者你那该死的母亲。一边将金鱼弗雷德倒入池塘。或许在父亲的心里,他早就把金鱼看作是母亲的象征,希望将其摆脱。这一切化身为秘密金鱼埋藏在她的心底,与父亲相关的回忆总是带着痛苦和无法理解的恨意。
用新弗洛伊德理论可解释为:在成长过程中,无论男孩、女孩开始时爱慕的对象都是女性,因此,当人们还处于孩童时期时,不会否定母亲。由此推论,当父母发生矛盾时,孩子一般都会站在母亲的一方来看待问题,继而否定父亲。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自身经历的丰富,这样的否定越来越值得怀疑。如果说父亲的死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那么母亲、女儿应该拍手称快,但是这样的结果并没有给任何人带来理论上预期的快乐。这是促成《秘密金鱼》中的女性自我觉醒的第一个因素,即生命重于一切。她希望无论是自己,还是丈夫都能够拥有完整的生命,而不再重蹈父母亲的覆辙。
第二个重要的因素,当然是金鱼肥西。它一直坚强地活着,无论鱼缸里的环境有多恶劣。它为家庭女性的生活树立了榜样,为女性的自我觉醒提供了动力。
有时候,某个市郊的下午,当她在楼上打扫,清理泰迪的房间时,她会停下来,在那深沉、温暖、静谧中,盯着肥西悬浮在水中打盹儿,它圆睁双目,一动不动,只是偶尔轻轻地摆动它的鳍。有一次,她自己甚至也试了一回,站立不动,悬在浓稠液体般没完没了且令人烦恼的事务中——打扫、做饭、洗衣、购物、做点心——此时,屋外鸟声啾啾,林荫道上车辆嘶鸣。
她则不由自主地走进房间去盯着它看,对它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肥西是否记得它曾游过那条路?它能否意识到困在玻璃鱼缸里,这是他万劫不复的地狱?在这处处碰壁的玻璃匣子里,它能否感受到畅游在辽阔丰饶的苏必利尔湖里的无边自由?它是否无欲无求,看淡一切?它是否对奇迹般出现在水面上、张嘴就能获得的食物感到神奇?
由于孩子最初爱慕的对象都是女性,女孩在成为女人之后,就更加关注养育性。因此女性往往在婚后选择让工作角色服从家庭角色,甚至过分地强调家庭的投入而失去自我。在渐渐变得阴郁的婚姻生活中,女性很容易把自己联系为“受害者”,认为自己无私地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她们忘记了当初自己可以为了家庭而选择放弃工作,现在也一样可以选择为了自我而重新建构家庭。所以,沉沦、彷徨都只是暂时的,女性只要愿意就可以赋予自己重生的权利,只要通过一个自愿的行为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多年来,她对童年时被父亲扔掉的金鱼总是充满希望,憧憬它在一片辽阔的水域生活得惬意、快乐。这条深藏她内心的秘密金鱼,正是她对自由生活的深切向往。现在,在肥西那顽强的生命力的指引下,她理清了混乱的生活现状,决定重塑自我。她既不像父辈那样将两性关系进行简单、绝对的对立,也不像金鱼一样只会承受不懂改变。她选择放手婚姻。她的觉醒赋予了丈夫新生活的快乐,也重塑了自由、独立的自我。
(二)男性的追求
两性结合、组成家庭必然是以爱为基础的。当爱情不再时,责任只会变成负担。
男性对待爱情的态度,犹如孩童般真实。他们只会在“爱”的前提下承担责任,却绝不会高尚到即使“不爱”也要强迫自己继续坚持扛下责任的负担。虽然男性对“爱”的追求背负了许多传统道德意义上的骂名,但这样的追求和执着依然是天真、率性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值得肯定的。
戴维·米恩斯除了用儿童喂养金鱼作为象征来比喻男性对爱情的态度之外,还用了一个有趣的经济学公式对此进行了证明:
整个画面转瞬即逝,对于过往的路人而言没有多大意义,它只是展示了一个公式化的经济学事实:路边=折价,但是,昂贵区+石墙缓冲区+老树林+时髦区=加价。
这个公式巧妙地表达了与孩童饲养金鱼同样的含义。即男性的爱情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获得的乐趣,就像孩童的好奇心需要得到不断地满足。如果好奇心变成了平常心(路边=折价),精神上不再获得愉悦的享受,那么这份爱情就贬值,不值得拥有。此时,如果某一事物能够较大地激起人的好奇(昂贵区+石墙缓冲区+老树林+时髦区=加价),那么这份爱情就值得追求。[5]因此,从恋爱之始的极端热烈到多年生活后因爱情的平淡而产生的抗拒,男性心中的“爱情”宛如孩童心里的“兴趣”与“好奇”。他们不断地追求着神秘感,想要解密感兴趣的事物,当神秘感消失,一切归于平淡,便会渐渐失去兴趣。“爱”的时候倾注所有,“不爱”之时平淡对待。他们爱得极端,却不懂得细水长流,只是固执地坚守着心中对“爱”的追求。
《秘密金鱼》利用象征手法(分别以金鱼象征女性、孩童象征男性)讲述了当代社会中一段典型的失败的婚姻故事。故事以女性的视角进行描述,包括丈夫的背叛、女性的痛苦和对家庭宠物金鱼肥西的观察。这个故事中所产生的“女性责任”和“男性爱情”等议题值得读者深思。作者对于这两者的解读不同于传统家庭道德伦理的观点。作者认为,女性若过多地强调家庭投入则很容易丧失自我,女性应当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女性不是宠物,不会无能为力到坐以待毙,而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思考与衡量来摆脱困境,建立新的自我。因此,女性的解放与发展首先且最根本的是需要女性自身思想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认同。而对于“男性爱情”,作者认为这是男性的天性,与孩子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的童真一样单纯。虽然男性背叛了家庭,却始终没有背叛自己追求爱情的信念。这种执着,可以用一分为二的态度进行解读。因此,传统的对于男性背叛家庭的消极批判可以得到一定的削减。故事的结局是发人深省的。女性的抉择超过了父辈的认识,也超越了读者的预期。这其中有两个因素构成:一是从父辈婚姻中所吸取的教训让女主人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因此不愿重蹈父母的覆辙。二是从金鱼肥西的坚强生命中获得了力量,领悟到对快乐的把握不在于对男性的惩罚,而在于自己对人生的把握。因而她的抉择不仅给予了丈夫新的快乐,也为自己赢得了新的人生。虽然戴维·米恩斯以女性视角讲述了整个故事,却并没有将其诉诸对错的意图。《秘密金鱼》中两代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两性之间本没有任何利益上的真正冲突,没有必要将两者进行绝对的对立,积极的生活、和谐的相处才是两性关系的核心力量。
[1]徐虹.女性塑造与妇女解放[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3).
[2]周立梅.从人类两性关系进化进程审视当代婚姻伦理[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张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职业女性与妇女解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王纪芒.回顾与反思——改革开放后关于中国妇女解放的研究文献综述[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6).
[5]王艳红.女性主义写作:深度反思人类的两性关系[J].文学教育(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