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市农产品监管监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3-31霍志宏
霍志宏
鹿泉市农产品监管监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霍志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鹿泉市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
一、鹿泉市农业基本情况
鹿泉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东环省会石家庄。是一个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的县级市。总面积6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5万亩。
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1.14万吨,粮食播种面积53.16万亩,蔬菜总产量89.28万吨,种植面积17.16万亩,水果总产量4.4万吨,种植面积6.6万亩,肉类总产量2.84万吨,出栏猪26.86万头,出栏牛0.96万头,出栏羊3.78万只,年出栏家禽1.05亿只,蛋类总产量3.68万吨,奶类总产量6.81万吨,水产品总产量6270吨。
二、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情况
1、成立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09年1月鹿泉市成立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领导任组长,市农业局、畜牧局、水务局、林业局、工商局、卫生局、商务局、财政局和乡镇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农产品市场准入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农业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成员单位主管副职兼任。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制定全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各监管部门开展工作;定期研究并向领导小组报告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编制农产品市场准入年度任务目标和经费预算;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建立了农产品监管体系
鹿泉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资金、编制极为紧张的情况下,2008年10月成立了市农产品综合质检站,挂畜产品质量监测站牌子,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10人。近年来,每年都将检测经费足额列入市财政预算,2012年拨付检测经费为73万元,保证了检测工作正常开展。以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为切入点,将分散在农业各部门的执法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以农牧局主管局长为大队长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形成了业务科室牵头,行政综合执法一体化的执法模式,保证了综合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了乡级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和动物防疫站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在种养殖大村建立了农产品监管工作室,在全市208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农产品监管员。建立了一支由市、乡专职监管人员和208名村级协管员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监管队伍。市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各监管部门相互协调,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3、建立了农产品监测体系
市级检测站调整设置了速测室、重金属检测室、精密仪器室、气相色谱室、液相色谱室、试剂室等22个功能室,配备检测仪器、设备主要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及消化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牛奶成份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等相关设备108台(套)。初步实现了蔬菜、畜产品、水产品跨类分区、有机融合。
依托4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和8个动物防疫站,建立了7个乡级监测站(其中3个蔬菜农残监测站,4个畜产品监测站);在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大型超市等设立了11个基层监测示范站(其中3个畜产品,6个农产品,2个超市)。形成了以市农产品综合质检站为龙头,乡级监测站为骨干,村级(种养殖基地)、市场(超市)自检为补充的市乡村三级监测预警网络,提高了农产品预警能力。
2012年共定性检测蔬菜样品4659个,定量检测蔬菜样品805个;检测饲料样品1953批次,飞行抽检150批次;检测生鲜乳样品1305批次,飞行抽检45批次;肉类样品共检测1842批次(猪肉样品检测1710批次、牛肉样品检测105批次、羊肉样品检测27批次。其中飞行抽检猪肉样品162批次、牛肉样品27批次羊肉样品9批次);检测猪尿300批次。检测工作做到了检测对象全覆盖,被检对象全覆盖,检测区域和品种全覆盖。
三、农产品监管监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2、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完善
市场准入机制尚不完善,造成监管难度大。目前无论是农贸市场,还是超市,市场准入机制还不够完善,经营主体的监管责任还不够落实。开放的销售市场,降低了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准入门槛,这样使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监管难以到位,一些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仍有销售渠道,发生问题无法追根查源,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个严重的问题。
3、分散经营监管难度大
在现行的家庭承包生产经营体制下,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整个生产过程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全程控制,协调统一所有生产者的管理。分散的生产经营体制,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特点,加大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难度。
4、企业自检制度较难落实
建立检测点,需要设备资金投入,还要配专业检测人员,检测运行费用也很高。除政府投资在部分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的部分示范监测点外,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很难建立也不愿意设立他们自己的检测点。而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国家又没有强制性要求,影响了检测体系建设,监管体系建设也受到制约。
5、监管力量明显不足
农产品质量监督必须从田头至餐桌全过程进行,链条长,环节多。目前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都无法满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要求。
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的对策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从媒体宣传、明确责任、加大投人、推行市场准入等多方面人手。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载体,广泛宜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自觉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同时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强化组织协调,明确责任主体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而繁重,需要各相关监管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无缝隙监管,全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3、加强市场准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市场准入工作力度,市场经营主体对入市农产品开展自检和索票索证,对票证不全和不合格的农产品,拒绝入市;农业部门加大对市场农产品监督抽检力度,增加检测频次,扩大监测覆盖面,确保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
4、强化“三品一标”认证,推进标准化生产
发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领示范作用,扩大规模化生产在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定的同时,加强对已认定基地的管理,克服重认证、轻监管的现象。
5、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工作正常开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应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支持力度,增加监管人员,加大监管经费投入,提高监管监测水平和能力。
(作者单位:鹿泉市农业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