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因应与思考
2014-03-31高岩
高 岩
网络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因应与思考
高 岩
(呼伦贝尔学院 学生处,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度为学者们所关注。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对比研究法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提出结合网络时代的背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性措施,以供教育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参与。
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化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诸多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建设与思想意识流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直接影响国家人才的政治理念。微博网络与微信时代传播异常活跃的国际传播,使得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走向边缘,为大部分学生所不适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后续结果来观察,这一教育方式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硬伤,需要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清与思考,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
一、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微博与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个体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微博与微信成为新的公开交流与互动的方式。原有的单向或者双向交流成为多元化互动方式。大学生个体在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可以通过微博或微信方式对其他个体的动态与意识形态进行观察与仿效。这一新兴的现象随着新兴网络传播工具的显示与出现,同时,各种复杂的思想意识流也自然伴随着传播过程而存在。各种复杂的意识流的存在或者萌生必然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与教学,并且,过多的个体化与多样化的媒体的宣传也给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
新时期的大学生,从国家本位的角度来看,要求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仁义的和谐的传统文化道德、完善的个体人格与个人自我完善。具备爱国家与人民,对集体有着责任意识与参与感,努力提高个体的心理能力和个人素质,成为社会发展所需求的新时期的人才。
在现实与虚拟网络环境生活与学习的新时期大学生,其思想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空间的变化给个体心理和行为变化带来极大的影响。网络未兴起的时代,其个体的空间与公共空间可以说是处于二元的层面。大多数个体可以在脱离公共空间后,进入个体的私人空间,以个体的行为本身为中心安排自我的生活,而极少为外界所知。然而,微信与微博盛行的今天,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已难以有实际意义上的间隔。公共空间的事件可以为私人空间所转载,而私人空间的事件也可以为公共所关注。其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都可能为群体所共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设置了困难。
2.虚拟空间的存在给思想意识的定型带来一系列的压力
校园网的推行,给校园大学生生活带来高速交流的平台,同时,也给个体大学生以精神家园式的寄托。随着大量同类网络形式的出现,学习型网、交际网、娱乐网等等给学生以虚拟空间的固守与游弋。大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也受到各种网络的影响,而在“自由人个体的意识下”有着网络多元化的影子。大学生个体在真实与虚拟环境下进行交流,成为人们所说的“自由联合体”。利用虚拟的媒介,进行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的交流与互动。不但表现为“意识流,思想流”,还表现为观念与理念的对抗。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的形式进行,然而在虚拟空间的存在感更为显著的今天,“一对多”的说教式思想政治近乎于呆板式的教学已不再为学生们所关注。大多情况下,学生们更多地表现为获得一定的学分,而参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而从实效性和个体意识改善来讲,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难以适应现代思想政治的社会化需求。同时,现行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针对性较差,以马邓列恩各家思想为主导,而时效性相对较差。网络媒体互动性给单一的传统教育方式带来一系列的压力。教学人员作为思想教育的主体,在多元网络的视阈下,难以对受教育的主体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甚至,其影响力表现越来越淡化。周边环境形成的舆论影响力可能成为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理性应对
1.大学生思想意识观的正确引导
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性过程。尤其是针对思想意识流激进的今天,网络高速发达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理念与教育方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无论是大学生个体,还是以大学生为整体的个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理解与以往的大学生进行对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重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观念则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深谙网络情境下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意识走向较为重要,能够通过对教育环境与教育受众对象的个体需求,进行调整式教学则是其基本要求之一。积极、健康与宏观调控的教学理念,在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互动的过程中,体现以大学生个体体验与认知为第一位的思想,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以践行性原则来实现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理念的提升与发展。
2.高校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升的操作化践行
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公共思想意识流个体化的过程。由国家本位思想到个体本位思想的融合,给个体的思想意识带来一系列的改善或者改变。高校学生应该从个体周边环境入手,进行舆论性教育意识的微博的公开,以大学生个体中优秀的范例与故事给学生进行微博形式的发布。通过学生之间的思想政治意识的自我提升,而实现思想教育的外化转向内化的过程。强化社团组织建设,通过社团组织形式进行学生社会活动组织与参与,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宣传,使专门人员对信息进行管理与整合,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团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活化”,而摆脱个体的思想意识“灌输式”的传播方式。诚然,高校要加强学生学业的监管与督导,学生的思想意识的积极程度与其学业的进展有着直接关系。对学生学业的监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意识的提高。否则,无学业成绩的保障,单一的进行思想意识提高与讲解,只能是空中阁楼,难以实现初期设想。通过对大学生个体的自我要求,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自信与担当感的渐进实现,使学生有规律的进行生活与学习,其思想意识的积极性对个体的思想政治感的培养有着重要功用。
3.应时代需求,结合大学生网络时期的心理特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网络时代视阈下的大学生,从空间的角度上来说,个体的存在感无时不在。然而,缺少个体面对面的接触,其心理的孤独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因此,网络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对大学生心理需求进行合理的评估,进行适当的调查与分析,才能有效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或政治行为起到积极地影响。关注大学生心理上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把握总体时代需求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大学生政治思想的诉求。应大学生个体的心理性需求,通过对思想政治的普适性原理与社会需求性规则进行讲解,对大学生进行和谐社会理念的剖析。通过思想政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上的主观能动性,给大学生一定程度上,意识能动性与潜能的发挥空间,诸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情境,给学生以总结与归纳思想的锻炼机会,促进大学生实现知识导向思想能力提升的转化,使个体素质有着全方位地提高。
4.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人文关怀的参与
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个体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应用,对个体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替代作用。大多数教学人员在以往的教学中应用相对较少,进行单一的教学,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网络时代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到人文关怀的作用力,在任何学科的应用中,均起到重要的功用。纵使在自然学科的研究过程中,人文关怀也可见一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参与表现为,关怀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关注大学生成才的需求与政治性诉求,关注大学生道德的提升以及关注大学生心理和谐与社会主流意识的协同等等。故此,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以人文关怀为教育理念之一,给大学生个体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性与情感上的关注,其效果可想而知。与单一的进行简单地教学相比,其结果应用是不言自喻的。通过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情感性平台,同时,也给教学人员提供与学生互动的基础。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形成与政治意识的理解给予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信息化的冲击与全球化的进程同步于个体生活之中。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正确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国家与社会和谐发展,还是个体能力的提升,均有着积极地建设性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受众者处于互动关系,建立在教与学的基础上,其影响与被影响的空间渐近缩小,网络的舆论作用力突显。因此,教学人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应有所调整,以适应现代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需求,进行原有教育基础上的改观或微调,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作用。
[1]翟丽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2]干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问题探析[J].理论前沿,2008,(12).
[3]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
[4]赵庆,樊继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的人文关怀[J].学理论,2011,(20).
G641
A
2095-4654(2014)08-0179-02
201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