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铅球教学过程中使用动作技能双侧迁移教法的效果研究
2014-03-31傅美仙
傅美仙
(莆田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莆田 351200)
一、双侧迁移理论
双侧迁移教学法可以在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以及学习运动技能的初级阶段使用,高校中比较常见的背向滑步铅球技术可以按照其特点划分为5点,每一点在学生身体两侧技术以及相关动作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学生在持球时,通常都是右手握球,将铅球放在学生自己锁骨窝位置,紧贴脖子,下颚位置向右偏转,学生右臂要保持曲肘,持球手掌掌心向内侧偏移,学生要保证上臂比肩低一些,也可以和肩部持平,左臂自然上举即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动作比较复杂且差异性大,就适合使用双侧迁移教学法。
二、双侧迁移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之间存在的差异
传统的高效体育课堂呈现出三重三轻的情况,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身体方面的锻炼,却轻视了学生的思维及理解,大部分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所以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情感不够重视,教师重视对“标准动作”的模仿,缺少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法死板,没有创造力。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指标,对教学课堂进行严格的控制,导致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身体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1]。
本文所研究的双侧迁移教学法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脱离,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当成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学生进行运动之前,必须保证学生先理解这一运动,之后再将动作技术身体两侧相互迁移化,不仅可以巩固运动技术,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运动成绩。通过该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活跃。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需要充当一个领路人的角色即可,其余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创造,而教师只需要在一旁进行适当的指导,保证学生技术动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遇到瓶颈时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学生触摸到更高深知识的大门,并从中受益[2]。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文将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对双侧迁移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将所有学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保证教学课时以及教学强度、指导频率相同,所有学生都由一个教师教授。
以某高校实际情况为例,首先要将背向滑步技术教学分成三点,分别为学习过程、掌握过程以及提高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可以初步的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而且要让学生了解到这一技术的理念,建立起完整的理念体系。观察组学生使用右侧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对照组学生也使用右侧练习进行训练,安排10学时[3]。在掌握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大概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这项技术,但是在训练方面要出现差异性。观察组学生采取左侧的方式训练,对照组学生依旧采用右侧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安排6学时。在最后的提高阶段中,初步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向指导教师请教,完善自己技术,进而提升运动成绩[4]。在这一过程当中,观察组学生使用右侧练习的方法进行训练,而对照组学生依旧采取右侧练习的方法来训练,安排12学时。
从上述训练方法上我们可以发现,在第一阶段当中两组学生都使用身体右侧练习的方法来练习背向滑步推铅球。在第二阶段当中,两组学生的练习方式便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性,观察组学生变为身体左侧训练模式进行练习,而对照组学生依旧还是右侧练习。在第三阶段中两组学生不具备差异性[5]。从表面上对训练方式进行分析,只能看出在第二阶段的训练方式存在差异性,但是对其进行深究我们还可以发现,观察组学生的训练方式是先让优势侧的肢体获得相应的技能,之后转移到弱势侧肢体,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再转移到优势侧肢体上,采取这样的方法来保证学生的训练成果。传统教学法却一直将训练重点放在优势侧。所以在将所有的训练过程分开来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所有的环节都是不同的[6]。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异性训练之后,该校共派出4名教师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所有学生的铅球水平进行测验,主要考察滑步推铅球。实验所用铅球的重量为5000g,每一名学生共有3次投掷的机会,最终取3次成绩当中最好的一次来做本次实验的最终成绩,为了保证该测试存在的实际意义,所有在过程当中参与教学的教师都不可以参与到测试当中。经过测验我们发现,观察组学生的投掷米数平均数为9.77米,而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投掷米数为9.22米,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两组学生的投掷米数具有差异性(P<0.05).单从投掷米数方面,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双侧迁移教学法的实际使用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四、从对比实验中得到了启示
1.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
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习惯都是使用右侧肢体多于左侧肢体,但是在体育运动当中却不尽然,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大多是被动使用右侧肢体活动这一习惯,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铅球的时候都用右手,长时间使用右手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左右脑之间开发不平衡。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双侧迁移教学法和铅球教学想融合,可以锻炼学生左侧与右侧的灵活性,减少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优势侧为主这一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增强学生的大脑开发程度,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极强的正面影响。[7]
2.减少运动带来的损伤
使用双侧迁移教学法对高校学生进行铅球教学,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因为在左右侧转换过程中,相对应的脑区会得到一段时间的休息。相关研究人员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注重对学生优势侧的锻炼,长时间的锻炼优势侧会让学生优势侧大脑神经系统兴奋性有所减少,进而产生大脑疲劳,影响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与技术掌握程度,进而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损伤。本文所使用的实例中,观察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融合了优势侧与劣势侧两方面进行综合性练习,提升了非优势侧大脑的兴奋程度,在体侧转换过程当中,可以让优势侧神经得到有效的休息,进而保证后续训练的质量,让学生时刻都可以保证一个良好的竞技状态与训练状态。笔者认为,两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成绩之所以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与这一点息息相关。
3.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效教学过程中,如果总是派同一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必然会出现心神疲惫的情况,导致学生厌倦学习。笔者通过对文中涉及到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观察组中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共有6%的学生对铅球训练产生了厌倦情绪,而对照组中的学生产生这一情绪的占到总数的33%。从这一点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在进行铅球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改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大脑产生一个调节期。双侧迁移教学法最明显的优越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该教学方法改变了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所有学生都很被动的情况,让学生真正的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寻找教育[8]。
4.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出席率
课堂出席率一直是影响高校体育课堂的主要因素,上述两组学生当中,除去因为伤病请假的学生,将其与学生的出席率进行对比我们得出:观察组学生的整体出席率要比对照组学生的出席率高出22%。针对受伤的情况,双侧迁移教学法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
五、结语
通过分析某高校在铅球教学过程中使用双侧迁移教学法的实际使用效果可以得出下述结论:使用该方法可以提升学生铅球动作协调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铅球成绩。使用该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在铅球教学的过程当中使用双侧迁移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大脑综合发展程度,进而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课定要让学生学好用的运动技术——兼对“运动技术教学不需要强调正规性、完整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J].理论研究教改论,2013,11(2):241~243.
[2]葛青.强化认知结构提高田径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中国会议,2011.
[3]王浩毅.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法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222~224.
[4]丁琴.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背向滑步推铅球适宜教学手段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13~15.
[5]张玉宝.基于学习结果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6]荣艳.双侧迁移理论在高职院校体育铅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4):147~149.
[7]赵洪波.田径动作技能系统特征及其学习过程中迁移指导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8]徐木力,高学民,粱洪波,等.全脑体育教育与人的第几大脑-双手运动潜能的全面开发[J].山东休育学院学报,2011,5(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