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析
2014-03-31黄炳坤
黄炳坤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更多的青年人得以进入“象牙塔”学习,高等教育在各个方面均取得卓越成绩,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与此同时,高校学生自杀与谋杀他人的现象屡有发生,资料显示, 2008年全国直属高校曾发生63起自杀案,达历史顶峰[1];此外,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10年的“药家鑫故意杀人案”,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等数据和恶性案件,均影射出当代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淡漠,并将高校生命教育缺失的现状推入公众视野,引起广泛关注。
自2001年起,为了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国已颁发了若干文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生命教育则贯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而言,加强高校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具有开展高校生命教育的优势,也因此肩负着加强高校生命教育的重责。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既是开展所有教育的基础,也是所有教育的终极目标[2]。笔者认为,所谓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既包含对生命的关注,亦包含对生存能力及生命价值的提升[3]。生命教育的内容应包含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情感教育、生命态度教育及生命价值教育等,人生观建立、价值观内化、人格塑建及情绪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则是“启发生命智能、深化价值反省和整合知情意行”[4]。而高校生命教育的目标,则可概述为不仅让在校大学生掌握生存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让让他们具有丰富的个体生命内涵,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并且幸福的人[5]。
(二)开展高校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生命教育开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强烈诉求、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对于高校生命教育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教育目标对于生命教育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许多生命问题域困惑,对生命教育具有强烈的诉求。生命意识的淡薄,情感问题的纠葛,人生意义的迷茫,就业前景的困难等,都切实摆在当代大学生面前。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需要高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对其进行生命价值的正确引导。以保证大学生在进入充斥着权力与利益诱惑的社会后,仍可坚守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奋战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工作性质,更贴近社区与家庭的工作环境,以及其具有感染力的创新工作方式都让高校辅导员开展生命教育具有可行性。
(一)学生工作第一线的工作性质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大家长”,是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教育者。高校内各课程的讲师,通过课堂教学及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大学生进行生存技能的学习与储备。但高校生命教育中更为重要的,是监督和指导大学生树立具有个人特点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自己的完整人格。可以说“因人而异”是生命教育取得良好成果的必须要素,高校辅导员长期战斗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这种工作性质是其开展生命教育的巨大优势。
(二)贴近社区与家庭的工作环境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纽带,为了更好的了解与帮助学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常常游走在学校、学生家庭与社区之间。而生命教育的开展是需要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高校辅导员具有学生详细的信息资料,在其出现困惑与疑问时,辅导员可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全面分析问题诱因,更易于教育的开展。同时,辅导员可组织学生参加诸如陪伴孤寡老人,帮助幼小孤儿等社会实践,让其切身体会自身价值,提高生命责任感。可见,辅导员“独特的”工作环境,也成为其顺利开展生命教育的有力保障。
(三)具有感染力的创新工作方法
生命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高生命的价值与质量,传统的理论学习,课堂教育的方法均无法实现该教育目标,加强实践教学才是正解。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教育中即广泛采用实践教学法,比如“叙事感悟法”,即通过邀请杰出的校友开展报告会,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引导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团体疏导法”,即在极端恶性事件发生时,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团体心理、思想辅导活动,让其在参与中加深对于生命的正确认识。可见,辅导员平日里擅长采用的教学方法都能很好的应用到生命教育中,这也是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
在高校辅导员开展生生命教育,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生命教育特点,遵循以人为本、全人教育、持续发展的教育原则,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探索高校生命教育可行教育方法的前提。
(一) “以人为本”原则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笔者认为,高校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且具有个性的人格与价值观,并激发学生个体化的潜力,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最大化,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真正的“高等生命教育”。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践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首先,应明确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充分的尊重学生。其次,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加强生命教育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提倡人格及人生规划的个性化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再者,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实现学生真正的自我成长。
(二)“全人教育”原则
“全人教育”理念即教育应致力于在健全人格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均衡的发展,让个体生命潜能得到充分、和谐、持续的发展,将学生培养为一个“全人”。将该理念借鉴到高校生命教育上,即在学生接受系统生命理论教育的基础上,使其做到认知、体验与实践的统一,实现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持续发展”原则
高校生命教育坚持“持续发展”原则,即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时,坚持实现自身生命教育的系统性、阶段性的持续提高。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践行“持续发展”原则。一方面,要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不同时期对生命教育有不同的侧重。另一方面,在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时,应注意各个年级间教育内容的相互承接。以保证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得以获得持续有效的发展。
四、高校辅导员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
在遵循上述三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高校辅导员开展生命教育,一方面应提高自身生命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则应结合生命教育的特点,采取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教育法,发挥生命教育模范作用,深入职业规划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一)提高辅导员相关知识水平
高校辅导员得以顺利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提是自身具备丰富的生命教育知识储备。高校辅导员应主动阅读相关书籍,积极关注各类可吸取到生命教育中去的案例,即时分析其中的生命教育知识点。此外,高校也应通过聘请校内外生命教育专家,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辅导员整体的生命教育知识水平。
(二)以“实践教育法”为主,丰富生命教育形式
生命教育自身的特点,使得实践教育法成为主要的教育形式。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生命教育时,应结合自己所带学生的特点,探索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形式。比如,可定期开展生命教育主题调研活动,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孤儿院和养老院帮扶活动,恶性事件发生时开展主题小组讨论会等。
(三)以“榜样教育”为基础,推动生命教育模范作用
生命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对于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理解,关乎个体的人格塑造与人生规划。面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应在该方面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一方面可通过优秀校友报告会的形式,激励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一方面可通过积极平培养先进学生个人与集体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模范作用。
五、结语
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在高校生命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只有正确理解生命教育内涵,结合自身优势,坚持生命教育严责,不断进行生命教育方法的探索,才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视生命、珍惜生命,努力实现自身生命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力晔, 程灶火, 金明媚,等.大学生自杀现象及影响因素与预防对策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1): 76~78.
[2]马翠英, 高光华. 高校辅导员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及内容刍议[J]. 高校辅导员, 2013,(5): 15~17.
[3]戴艳, 王明宪, 刘卡静. 三维生命教育理论的构建[J]. 四川教育, 2009,(1): 32~33.
[4]孙效智.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 哲学杂志 (台北), 2001,(35).
[5]黄建春. 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