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的探索与实践
——以三明学院为例
2014-03-31雷慧
雷 慧
(三明学院 科研处,福建 三明 365004)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是指1999年后新增的本科高校,这类高校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之外的中等城市,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高校类型。[1]到2013年12月底,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达650所(含民办),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55.6%,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实现与老本科高校的错位发展,关键就是要立足地方,为地方服务。三明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自成立以来,三明学院就以服务地方为己任,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为地方服务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一)为地方服务是特色定位的需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比例已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一半以上,要避免与老牌本科高校和同类高校同质化竞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势在必行。以三明学院为例,与省内高校相比,既没有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重点高校的显赫名声和影响力,也没有福建工程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等新建本科高校的办学条件,三明学院要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只能立足三明,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为地方服务是取得地方政府支持的需要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使命所在。[2]三明学院地处福建内陆山区,经济相对欠发达,由于资金来源不足,使基本办学条件的持续改善受到制约。三明学院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是三明市唯一的本科高校,只有坚持立足三明、面向海西,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融入区域发展,赢得政府的支持,才能为学校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的实践选择
(一)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工作,也是高校为地方服务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地方经济建设需要源源不断的各行各业的合格人才。学校所在地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福建省的重要工业基地,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区域,服务业、文化产业正在加快发展。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三明学院始终坚持立足三明,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十年来,学校已先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数万名本专科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是高校与社会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离不开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三明学院将学科专业建设与海西(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积极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协调度。学校制定并实施院系设置及学科专业调整方案,着手对院系设置进行调整,根据海西(三明)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学科专业调整计划,推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服务海西(三明)建设发展的专业群,学科专业建设更加贴近产业发展需要。
(二)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因其“地方性、应用型”的特征,就是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三明学院成立以来,就一直重视发挥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学校瞄准山区经济特点,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由我校主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龙岩市林业局和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共同完成的“马尾松优良种质材料收集及定向选育研究”,项目组历时十年研究,收集和保存了全国马尾松优良种质材料1058份,近5年来提供马尾松良种3268公斤,推广造林面积50万亩,项目成果获得了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由我校主持、三明市三元区林业局和三明市吉口林业采育场共同完成的“草珊瑚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及快繁技术研究”,项目组历时四年多研究,收集和保存了全国草珊瑚种质资源55份,筛选出草珊瑚优良种源2个,在三明市三元区推广草珊瑚GAP种植1.27万亩,项目成果获得了三明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三)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智囊团
高校是人才、智力集聚的地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依托自身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为地方政府提供高水平决策咨询服务,做服务政府的“智囊团”;为地方政府、企业领导、骨干及普通员工进行培训,做服务政府、企业的“思想库”;组建教授专家服务团,与地方政府、行业骨干企业对接,提供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
三明学院紧紧扎根地方经济之中,不断深化校县合作,落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013年来,学校组织校县项目合作推介团,主动深入三明12个县(市、区),对接全市“五大战役”和重点项目建设,组织13个二级学院与三明市12个县(市、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探索校县合作新的组织形式。学校还专门成立地方合作办公室,拨出专款,深入推进校县合作。2013年,学校各二级学院与地方和企业在美丽乡村建设、地方文化建设、旅游产业开发、电子商务和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项目38项,经费达到247万元。
(四)围绕地方文化建设,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创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文化建设对于民族生存、国家发展、社会繁荣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了高校还担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地方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主动肩负起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重任。
三明是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明是客家发祥地之一,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境12个县(市、区)均属中央苏区。[3]三明学院一直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积极开展地方生态文化、客家文化、老区苏区文化等文化研究和交流,推动地方文化繁荣发展。学校先后成立了客家文化研究所、生态文化与地方文化研究所等多个与地方文化相关的研究所。多年来,这些研究所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地方服务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家正积极引导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有技术大学转型,再一次明确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地方服务的办学定位,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地方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技术理论、注重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科学研究是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4]
为地方服务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职责,这项职责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演绎得越来越丰富,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地方服务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探讨。
参考文献:
[1]顾永安.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2).
[2]谢安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Z1).
[3]依凡.中国魅力之都——三明[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8,(3).
[4]栾学钢.“应用技术大学”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五问[EB/OL].(2014-02-27)[2014-08-0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454160101p66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