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主语省略的相关问题探究 *

2014-03-31范冬妮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省略语句日语

范冬妮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收稿日期:2013-11-03

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加强,带来了中日翻译领域的进步。无论是在文化交谈、经济交谈还是在国际政治交谈上,都需要日语的翻译。因此,能否解决日语中主语省略的问题,做好日语翻译工作,对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日语主语省略的原因

语言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会存在这么多种的语言、为什么同种语言又存在着地区性的差异的主要原因。在进行中日交流时,日语的省略问题经常困扰着翻译人员,主语省略作为日语省略的主要部分,其原因涉及到人文、地理等众多方面,下面笔者就对日语中主语省略的原因进行介绍:

(一)语言特点决定的

1.敬语的省略。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特点,为了表示礼貌,敬语在语言中的体现就比较明显。特别是日本受等级观念的影响较重,所以敬语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还是很常见的。无论是伦理还是待客,敬语所针对的主体一般比较明确,所以在交谈时主语常常会被省略。

2.情感词的省略。日语对表达感情的词语例如伤心、寂寞等的理解与国人有些不同,他们对这类词语的理解是有时间性的,也就是说这些情感类形容词带有瞬时性,是好是坏全凭说话人当时的感觉来判定,这种情感词的使用会有不同的词形,与省略的主语有着一定的关联,当情感类的形容词使用的是终止形时,就说明省略的主语是指说话者本身,不会是其他的人称。当情感类的形容词并不是终止的形态,而是其他的词形变换或者语句中添加了其他的成分,就说明省略的主语应该不是说话人本身,这时就需要考虑除说话人本身的其他人。

3.思维类词汇的省略。思维类的词汇有很多,例如思考、考虑、疑问、困惑等等,对这类词语的使用时,也会使日语的主语省略,这类词语主要是指人的思维,词性大多是动词。因此,对于这类词语省略主语的判断,与情感类形容词的判断方法大致一样,当发现语句中含有此类动词时,据需要判断其形态,如果思维类动词是终止形态时,就说明该句省略的主语应该是说话人本身,如果不是终止形,那么就需要对第二和第三人称进行判断。

4.期望、意志、指令性感情的省略。当语句中有期望、意志、指令类的感情色彩时,就需要对其色彩进行判断。当语句中出现期望类感情色彩,这类动词通常会局限在第一人称,也就是说话人本身;当语句中表现出的感情是意志类词汇例如请、会等动词时,省略的主语也是说话人本身。指令性色彩的句子与上述两类有所不同,由于命令性动词会带有一定的僵化,通俗点说也就是不礼貌,所以在日语中指令性动词的主语不可能是第一人称,为了表现出谦卑的态度,此类句子省略的主语会是第二或者第三人称。

5.授受类的省略。特殊情况下,日语的语句中会含有两个对象,如果出现主语的省略就会很容易使人困惑,当两个对象之间出现授受类的含义时,就需要对动作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进行判断。这里的授受双方有着明显的箭头关系,即从一方到另一方,对这类情况的判断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当接受者是动作的受益对象时,也就是除了说话人之外的人,那么省略的主语就是动作的发出者;当动作的发出者是对象语时,那么省略的受益者就是主语;当接受对象是对象语,并且对象就是说话人本身,那么动作的发出者也就是主语。这里所指的主语通常是说话人,如果收受对象或者主语是一个群体时,那么其泛指的是某一方。

(二)地理位置所限

从世界地图上,不难看出日本的周围全是海洋,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生产和发展相对比较封闭。由于国家的发展悠久,无论是团队合作还是日常交流都有很好的默契度。因此,岛民之间无论是通过表情还是语言动作都有很好的理解,特别是对重点的把握,已经形成了习惯。如果非常浅显的事情,用繁杂的语言去进行解释,那么很容易让客人感到厌恶。日语带有很强的重点把握能力,对于其他语言来说,一般都是带状或者说是线状的类型,而日语过多的呈现的是点状,只要是能够省略的词汇、并且省略掉的词汇不会产生失礼的感觉,就需要将其省略掉。

在很久之前,日本就是一个依靠农耕生产的国家,从日本诞生之时到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国家都是在进行农耕生产。因此,绝大部分的日本国民都是从事的相同的领域,长时间的共同劳作,使交流的话题大多是停留在农耕之上,语言交流的频繁性使人们产生了习惯的心理,往往是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或者几个词语就能够表达出内心的所想,这种省略的习惯随着社会的推进也渐渐的保留了下来,成为了日语主语省略的主要原因。

(三)传统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文化受到了传统中国文化的影响,有着一定的等级观念,因此在交流时经常会带着复杂的心理,既怕对别人产生伤害,也怕影响到自己的尊严,所以就出现了说话不直接的情况。无论的用词还是作句,都会非常的小心,由此就出现了省略的情况,在保证了不失礼的同时,也为他人的思考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就目前的日本来说吧,即便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现在的这个程度,那种谦卑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交流时省略主语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狭小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状况,使日本国民之间的交流会很少,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狭窄,一旦建立起一段比较友好的交际关系,就会十分注重彼此之间的交流,以维护这段友好的关系,特别是对对方的心理的揣测、情感的变化都有着很好的掌握能力,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大致就是这种情况吧。就英语而言,主谓宾的关系比较明确,重在交流的全面性,日语的省略比较明显,重在交流的重点性。

二、几种常见的主语省略问题

(一)依据上下文的主语省略

这种省略方式在很多语言中都比较常见,是指在文章在上下文中明确的提出了动作的发出者是谁,然后在其他句子中为了避免赘余而将主语进行了剔除,针对这种情况的判断比较容易,可以通过对文章大意的理解直接找出动作的发出者,或者在邻近句子中找出词性为动词的词汇进行判断,也可以根据句子格式的划分或者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能很快的找出省略的主语。

(二)依据场景的主语省略

在场景中判定主语的省略也很容易,场景的展开往往会围绕着某个主人公或者某个话题展开,在交流过程中,如果一方的群体在介绍自己的某些性格或者某段经历的话,省略的主语主要就是围绕着说话者自身展开的,主语的人称通常是第一人称;如果说话人自身向别人请教某些问题时,那么省略的主语主要是围绕着说话人询问的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展开的,主语的人称大多是第二人称或者第三人称。当场景中出现了第三个对象,而谈论的对象正好是第三对象时,那么对于这种明确知道谈论对象的是谁的场景,主语可以完全省略。最后,群体之间对于共有话题的讨论,即一出口就明白去干什么的情况,那么场景中的第三对象即便不在眼前,也可以将共有话题进行省略。

(三)依据文体的主语省略

不同的主体对主语的省略也不会相同,如果能够判断出文章的题材是什么,就可以轻松的找到文章围绕的中心点在哪里,文章中大部分省略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例如议论文,议论文通常是围绕着某个名人或者某件事情展开的,如果读者在读书之前就能够明确此篇文章围绕的中心是谁或者是哪件事情,就可以将这个人或者是这件事情带入到省略主语的句子之中,应该绝大部分的省略句都会适用。像日记这类文章,通常都会使作者介绍自己某天、某日的行为和想法,因此,这类文体的主语省略都会是作者自身。

三、如何对主语省略句进行翻译

(一)确定主语

对于日本语法中主语的认定,世界上至今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在汉语和英语的认定上,一般是将句子中的主谓关系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但是,日本的许多学者在这一问题上提出,日语是将谓语作为句子的核心内容,只要句子中存在谓语,那么这句话就算表达完整了,而主语更多的作为谓语的补足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在进行翻译时,就需要将句子中的成分补足,这就需要翻译者根据句子的上下文、场景、文体等方式,找到句子的主语部分。

(二)确定省略

日语中对于省略的认定有着普遍性,无论是专家还是国民都已经形成了一种语言习惯,认为省略的成分如果不影响句子大意的理解,或者省略的成分表达出来会不符合日常的表达习惯,就可以不对该成分进行表达。

(三)翻译标准

为了能够使翻译的语句符合大众的语言规范,就需要按照本国的语言进行翻译。目前,中国对于外语的翻译都普遍遵循着一个原则,当然,日语也不例外。首先,保证原文的意思不变。如果翻译时将原文的意思进行扭曲,不仅会造成语言的表达没有造成意料中的效果,严重时还会造成反目。这与两国的文化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翻译者对两国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然后,翻译的句子要通顺,最起码能够让人明白句子的大体意思。最后,在保证句子通顺的基础上,使句子带有一定的文采。

结束语:

日语中主语省略的情况给日语的学习者带来的很大的困难,也是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一块屏障。为此,做好日语语法的理解,深入到日本本国的文化之中,加强中日两国的交流,对解决日语中主语省略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雷隽博.日语主语的若干省略现象[J].黑龙江大学学报,2012,(04).

[2]杜玲琍.中日主语省略现象对比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09).

[3]姜艳丽.浅议日语短评中主语省略句的汉译方法[J].燕山大学学报,2013,(05).

[4]孙艳丽.关于日语主语省略原因的考察[J].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学报,2012,(07).

猜你喜欢

省略语句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重点:语句衔接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中间的省略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作文语句实录
看漫画,学日语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