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求分析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研*
2014-03-31程丽群代东东
程丽群,代东东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收稿日期:2013-10-23
一、探研的背景和目的
在我国加快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市场产生了对英语人才的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与不同样式的多元需求。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在职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高职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和社会职业需求关联度更加紧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职生国际视野的拓展、决定着高职生职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决定着高职生自身的发展与成长。
根据《课程要求》的精神,高职英语教学应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到教师研修都反映职场特点,体现社会需求。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似乎与《课程要求》精神格格不入,严重阻碍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整个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领域仍是问题重重:高职教育的特点未能充分体现;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不明、投入不够;大学英语教学中未充分重视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交际有效性问题,导致投入大,收效低(文秋芳,2012);学生应试倾向明显;应用能力不强。这一现状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以及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断续、零碎的实际情况,为了调整大学英语教学方向,积极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认真构建完整而实用的课程内容体系,以达到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和职业性内涵,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满足市场对应用型高职人才的需求,公共英语课题组从企业需求调研分析开始,着手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实质性改革。
二、探研的理论基础
在教育界,人们通常把了解、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过程称作“需求分析”(Richards etal,1992:304)。需求分析理论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研究。最初国外学者认为ESP课程设计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需求分析。John Munby首次在《交际大纲设计》中论述需求分析(Munby, 1978),他从ESP教学角度对需求分析进行了系统化描述,提出了一种用来识别任何学习者群体的目标语需求的“交际需求处理”办法。Tom Hutchinson和Alam Waters对John Munby的需求分析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他们在《特殊用途英语》中论述特殊用途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应特别注意目标需求分析与学习需求分析(Tom Hutchinson& Alam Waters, 1987),其中目标需求分析就是侧重了解学生毕业以后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及特定环境对他们的要求。
随着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受关注度增强,需求分析理论慢慢地被应用到通用英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先确定具体问题或者需求,然后再开始确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的目的、内容、实施方式、目标群体及预测结果 (余卫华,2002) 。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主要分为三种: 1)总体情况分析;2)学习需求分析;3)社会需求分析 (夏纪梅,1999)。上述三种需求中, 近五年来“社会需求分析”,即社会对所需人才在外语方面的要求,尤其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社会或职业需求分析逐渐成为学者们和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因为高职英语课程是为了适应特定职业需要而开设的,满足职业需求是高职专业英语的根本立足点(刘黛琳、张剑宇 2009)。
三、探研的设计、实施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咸宁市的28家企业,它们均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涉及各行各业如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电机厂、建筑公司、移动电子公司、汽修厂,园林公司、幼儿园等,具体被调查对象为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和业务骨干。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深入了解合作单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课题组对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针对《课程要求》和企业的用人标准,参考相关研究成果,课题组设计了合作单位对高职学生英语素能的需求调查问卷,采用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答题方式。问卷共发放58份,有效回收58份,内容涉及企业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的需求、对高职生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需求和职场文化能力的需求。课题组收集问卷数据后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处理,然后进行数据分析。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重视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最大的需求是开设涉及书信、邮件、涉外接待、观光游览、产品简介等范畴的行业英语课程,因为企业需要高职毕业生经常使用英语处理这些日常业务,问卷第4题的调查数据明显证实了这一点。其次是开设专门用途领域内的英语课程,这说明相关企业希望高职院校也能培养出用英语从事某项专门工作的英语人才。由此得到启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是课程改革,我们需要调整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多样化的包含基础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把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职业、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在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中,企业并不是要求五项技能全面发展,他们更看重员工的听说技能,其百分比分别占到了 31%和38.2%。傅政等对126家企业的320名员工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工作中急需提高的英语技能是听说技能,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职场交流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在调查毕业生所掌握的英语技能是否适应工作要求时,企业的回复令人不悦:38.2%的单位认为学生不大适应工作需求,只有43.6%的单位认为学生所掌握的英语技能基本适应工作需求。我们不得不进行深思:在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而造成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下(黄敬华,2009),我们应真正组建由语言教师、行企能手和技术骨干合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参与实践教学,编写实训教材及实习指导;及时引导学生准确了解企业行业对相关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动态需求,探索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也是问卷第6题调查出的56.1%的企业所持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点的观点;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如收集企业简介、典型生产环节、导游导购、商务来往函件及跟单单证等作为真实案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加强学生自主、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以满足职场千变万化的工作环境。
调查数据还表明企业非常重视高职生的文化素养和英语能力。问卷第5题统计结果显示73.7%的企业不看重员工是否通过各类级别的英语考试,他们关心的是员工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第7题统计结果显示企业对员工英语文化素养的需求依次体现在有效应对文化差异和冲突、懂得讲英语国家的交际礼仪和时间观念强,这些都是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和职场跨文化交流日益扩大,企业需要提高竞争力的必然结果。
(四)访谈结果与分析
通过访谈发现,企业讲效率、看能力、重素养。他们要求高职英语课程涵盖职场典型工作内容,与实际职业工作岗位紧密结合以提高工作效率,突出文化价值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格魅力和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企业认为,咸宁是一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休闲旅游城市,业务范围较窄,对高职生的主要能力需求是他们能进行有效的对外沟通与交流,顺利处理岗位工作中往来的邮件和信函,胜任外事接待活动。企业对英语能力较突出的优秀高职毕业生在商务谈判和合同文件的拟写上有少量需求,这些工作多由专业人士承担。总之,企业对员工英语素能的需求呈现出与员工选择的职场工作和企业性质密切相关的特点。我们只有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紧跟企业需求,紧贴职场岗位,努力营造愉快轻松、浓厚仿真的文化交际氛围,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培养出跨文化能力强,职场竞争力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结束语
文秋芳教授有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和文化开始走出去,高水平的外语人才严重缺乏,而英语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针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课时不断缩减,而职场瞬息万变,根据不同的专业,建议英语课程必修,技能目标可选,课程类型让挑,各学所需,各尽所能。做好这些既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对英语技能的需求是大学英语培养目标实现的导向,大学英语教育的需求首先反映在一些对英语有直接需求的行业和企业,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顺应职业与职场,适时对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践实训等进行改革,完善教学行为,加强师资的顶岗力度和业务水平,使市场的需求在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真正实现高职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Richards, J. C. et al.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2.
[2] Hutchinson,T. & Water,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UP,1987.
[3] Munby,J. 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 Cambridge: CUP,1978.
[4] 黄敬华.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探讨[J].当代经济, 2009(4): 112~113.
[5] 刘黛琳, 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77~83.
[6] 文秋芳.从课程论视角思考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 [J].外研之声,2012 (1):13~14.
[7] 余卫华. 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