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幼儿运动与心理健康发展*

2014-03-31肖永强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幼师心理健康运动

肖永强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 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

一、幼儿运动对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促进价值

在幼儿体育运动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从现实情况来看,幼儿体育对于意志品质、集体意识、思想品德、情绪控制等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品质和能力的发展与形成有很重要的促进价值。

(一)幼儿运动能够提高幼儿心智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运动为基本手段,采取灵活多变的运动形式,就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智力水平,从而为其全面发展奠基。幼儿在运动中,会亲身参与体验,以模仿表现、协作竞争、兴趣娱乐、主动积极等心理需求来进行自我身心调试,自然会对其心理智力、交往能力和个体品性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若是幼师能够合理引导,主动引领,那么在幼儿运动当中,就能够让幼儿真正达到培养品质、养成习惯、陶冶情操等目标,让其懂得基本的社会群处交往规则,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考虑到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容易感受到孤独与以自我中心,幼儿园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群居生活,在幼儿园以群体形式开展的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心理品质特别重要,能够有效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幼儿运动能够引起幼儿认知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幼儿运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价值还在于能真正了解幼儿真实的意愿和兴趣,强化幼儿内在的心理认知需求和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幼儿运动才能够对幼儿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与作用。不管是激励,还是鼓励,幼师都应该以幼儿本身的兴趣为中心,因为考虑到幼儿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就必须承认兴趣才是幼儿最好的老师。

幼儿在运动时,只有那些能够引起其关注与兴趣的项目,才能够激发起浓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发展出对应的情感情绪、意志品质等心理方面的需求。幼儿的兴趣基本上都是直接兴趣,幼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运动时,要认真关注幼儿的兴趣,激活其运动心理欲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激活认知兴趣,促进个性发展,是幼儿运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二、通过运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想要通过幼儿运动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那么在进行具体实践的时候,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规范幼儿运动的心理健康价值发展方向,真正达到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目的。

(一)氛围体验性原则

幼儿运动与成人体育不同,幼儿运动强调的就是参与性与过程性,需要注重的是一种氛围的创设与幼儿的亲身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其在运动中健全心理,发展心智。幼师在组织开展幼儿运动的时候,应该努力创设一种符合幼儿心理认知和兴趣的氛围,积极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参与度,而不是运动的直接成果,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尤其是对那些心理素质较差,运动兴趣不高或者运动能力较弱的幼儿予以积极鼓励和引导,让其产生一种积极的运动情绪,产生良好的运动体验,这样自然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积极鼓励性原则

在幼儿运动行为中,幼儿是主体,但幼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视,毕竟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身心的自主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旺盛,然而这一过程确实需要幼师的积极引导与鼓励。因此,在组织幼儿进行运动时,应该让幼儿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价值,激发起勇敢尝试的兴趣,变被动引导为主动行动。只有在运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积极鼓励,充分调动幼儿运动的主动性,就有利于幼儿获得运动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良性心理认知。

(三)适度教育引导原则

尊重幼儿运动时的自由需求,尊重其主体意识,并不代表幼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任由幼儿随意运动和发展,这样的话,幼儿运动的教育价值功能就没有得到体现。幼儿自身运动,很多时候都是无意识的,或者意识不明确的,作为幼师,应该坚持一个适度教育引导原则。之所以要坚持教育引导原则,那就是在幼儿运动的过程中,幼师应该通过合理的规范与引导,让幼儿的心理健康情绪朝着优质的方向发展。但幼师的这种教育引导一定要适度,不能过度干涉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自由,否则的话就容易产生消极的作用。

三、运动对幼儿心理健康能力培养的发展作用

幼儿运动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也呈现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特点。通常而言,幼儿运动对其心理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一些重要方面。

(一)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得到了进步

在幼儿园组织开展的幼儿运动,大都是多人参与甚至全体参与的方式,这样就为幼儿提供了能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能够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运动能促进幼儿大脑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开展幼儿运动能培养其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幼儿运动中,幼儿会逐步发现只有通过商量与配合,合作与协调,运动才能好玩,才能够获得肯定。这样,幼儿就有了合作的欲望,从而在运动中产生、培养和提高了交往合作的基础能力。

(二)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提高

无论在哪个阶段,体育运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是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所具备的客观现实。幼儿因为身心发展不完善的缘故,面临的运动风险会更多,更严重。开展幼儿运动,就能够丰富幼儿的运动经验,让幼儿从运动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处理运动风险的知识和经验,这样的话,对一些常见的运动风险,幼儿就会慢慢学会应对,这样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逐步建立和完善。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多种形式的运动,不仅不是引发事故的根源,反而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因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运动中得到了提高。

(三)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培养

在西方,运动被视为建立人生自尊与自信的最重要途径,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学生体育运动的地位非常高。对幼儿来说,若是因为害怕运动风险,就什么都不让其尝试,慢慢的,幼儿就会变得不够自信,无法建立一个自尊和自信的性格。在幼儿运动中,幼儿若是培养和发展出了对自己身体运动的有效掌控能力,他们就能够将这种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使他们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应付自如,从而更好地培养起自尊和自信的品质,会相信自己做好,并且去主动尝试。

(四)幼儿的规则意识、责任感和意志力得到了发展

当代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过度宠溺让很多孩子缺乏规则意识、责任感和意志力。不过,以后孩子一旦走向社会,就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在幼儿运动中,通过竞争,可以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意识,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运动成果才会得到认可。当然,在运动过程中,幼儿会遭受一定的挫折,但是幼儿会在挫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面对,学会承担起失败的责任感,同时培养出一定的意志力。幼儿运动会让幼儿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并且发展出对应的责任感和意志力,从而培养出合理的健康心理品质。

四、结束语

幼儿教育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让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幼教事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与充分重视。幼儿园通过开展幼儿运动,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氛围,幼师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育娜.合理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0,(1).

[2]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陈帼眉,沈德立.幼儿心理学(第二版)[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

[4] 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

[5] 郭宇亮.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2011,(15).

猜你喜欢

幼师心理健康运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男幼师荒
不正经运动范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