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知关联看跟读练习对提高口译听辨的作用

2014-03-31聂泳华

关键词:原语口译关联

聂泳华

(广东金融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521)

跟读练习(也称影子练习)作为最基础的口译训练方法,是用同一种语言几乎同步地有声跟读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它可以训练听说同步技巧和注意力分配,还可以提高瞬时记忆。同时跟读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复述,跟读者要模仿材说话者的语气,努力保持同样的语调、节奏和语速,同时耳朵、嘴巴和大脑要一起派上用场进行听说记等多任务操作。已有研究文献表明影子跟读是提高语速、修改语音语调、训练注意力分散、扩大记忆容量和提高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最好方法之一。

毋庸置疑,跟读练习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口译教学中不乏有通过跟读练习来训练同传初级阶段学员口译听辨能力的研究者,笔者也不例外。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读后,很多学生反映跟读时“思维更清晰”、“脑子转得更快”、“注意力集中后更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猜意义了”等等。那么,跟读练习是否可以促进口译听辨能力的提高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试图通过教学观察和调查的形式,从认知关联的角度了解跟读练习对提高口译听辨能力的作用及其原理。

一、跟读练习的认知分析

跟读练习,严格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认知心理过程。在听的过程中,跟读者内化听力材料,通过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信息进行解码、编码,从而使无意义的声音信号变成有意义的信息,之后存储在大脑的短时记忆系统。在跟读的过程中,跟读者必须再次使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再编码,从而产出信息。人们一直用“鹦鹉学舌”来形容跟读练习与原语同一种语言、同步的重复性。然而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机械式”而有意识的重复同时激活了跟读者的认知图式、背景知识和社会经验,并且与原语的声音和信息互相关联,形成几乎“条件反射式”的边听边读边记边理解边复述的多任务听辨能力。口译研究者刘宓庆(2004,111)就曾用皮尔士的反应论来对比口译的认知过程。皮尔士认为人对外物的反应始于本能,其认知状态是“非聚焦的一般性准备”,这时人会做出很多猜测和推测,然后进入第二步即经验,开始积累认知,认知的重复集中人构建某种程序化的习惯。由此,皮尔士提出了皮氏推理模式三种能力:abduction(延展,包括猜测推测和猜想,具有推测性),induction(归纳,包括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具有指认性)和deduction (演绎,具有认知性)的认知程序论和方法论。这一模式与跟读练习和口译听辨中意义的获得是相通的,这种最终形成的认知“习惯”及三种“推理能力”正是跟读或是口译听辨练习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二、影子跟读与认知关联

影子跟读,类似于口译听辨过程,不应是机械的听,更应激活人的关联能力,充分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认知经验及逻辑分析能力,对源源不断进入听觉和脑海的信息进行边听边加工,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译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译出原语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其特点就是:重视听觉与视觉感应;重视关联能力;重视逻辑推理;重视整体把握及意义整合。具体来说,这种认知关联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展开联想,促进符号或声音与意义的关联

联想是由某一现实的刺激引起的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是“新知与旧知,前言与后语,言外与言内,形式与内容等关联的能力”(刘宓庆,2004:156),是口译听辨过程中预测与推断的基础。再进一步解析,就是以熟悉的音词句等语言形式及其所含信息为基点,合理扩展,形成语言和知识的思维链,提高听辨效果(卢信朝,2012:48)。笔者从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想象力丰富,可通过听到的零碎信息或少量信息,迅速地进行联想,关联到相关的信息,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和背景图式,对此信息进行拓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以外,一些研究者(Richards,1990)将听力理解分为两种模式:即从语音、单词、句子到整个语篇的意义的“自下而上”模式和利用已有背景知识和整体预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自上而下”模式。笔者认为应把两者结合起来,把听力理解看作是大脑长期记忆中的背景知识与听力材料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听者同时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即不但要运用语音、词汇和句法知识,而且还要能动地借助大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对短时记忆中的听力材料进行信息处理和加工,从而在背景知识和听力材料的互动过程中理解意义。

具体来说,听辨过程中可通过语音跟读,从鹦鹉学舌式的重复语音,高度集中注意力,激活大脑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促进声音与意义的关联能力。其次,声音出现的同时脑海中可能会出现与自己的认知、情感和社会经验等方面相关的符号、图片或是意义图式,此时要充分发挥联想,加速声音或符号的视觉化,从而领悟到其中的意义。再者,理解始于对语言的感知,译员需要有很好的语言感知力。因为人们在交谈时的语流很快,而且捉摸不定。比如正常汉语常速约每分钟 130个字,讲话快的中国人可以每分钟多达 250个字。跟读练习在训练语速加快的前提下,启动认知关联能力集中于会意,更能敏捷地将语音符号及其相互关系与意义准确关联。

(二)展开预测与推断,促进符号或声音与语境的关联

预测是根据以往的经历知识(大脑图式)和现实的感知(现场外部信息刺激),对将要发布的信息及发布方式做出期待、估计和预想的心理过程,而推断主要根据这两者对前面已经发布却未能在发布时完全理解的信息进行推测是理解的心理过程(卢信朝,2011:59)。这与译员的知识面、对主题的熟悉程度及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息息相关,也有助于提高听辨过程自动化,促进符号与语境的关联。而认知语境是社会心理性质的,因为在具体语言使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知识和背景知识三个语用范畴所构成的认知环境是社会共享资源。启动预测与推断,译员在对原语的理解上将目标词语与语境挂钩,让语境来固定游移的词义以达认知,做出切合语境的词义调整,以利于口译听辨过程之后的表达。

跟读训练中,我们培养了学生在只听懂少量单词的情况下,通过对语境的把握,展开联想预测和推断,进而从一定意义上“猜”出整个意群或是大意。同时,我们运用某些词语或主题训练学生的brainstorming预测能力,尽量扩展可能会遇到的声音维度;运用口译跟读练习后对听到的字、词、句或意群与语境进行关联训练学生的推断能力,尽量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训练中要求跟读者根据现场声音对信息进行语言内和语言外的预测,由此及彼的推测,由已知到未知,由前文到后文,由有把握的信息到把握不准或根本没听懂的信息等等方面的训练,促进了听辨过程声音与语境以及认知图式之间的关联,从而减轻记忆负担,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

(三)展开逻辑思维,促进意义整合与产出

口译还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听完一段话后脑子里剩下的是断断续续的单词,每句话似乎都听了,但意义并没有产生,一篇空白,似是而非。主要是因为没有启动相关知识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缺乏逻辑分析和推理,过于被动地听。众所周知,口译时译员首先应清楚主题是什么,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并进行逻辑整合,否则翻译出来的东西就会支离破碎。

也有研究表明,信息的视觉化和现实化可以帮助译员将听到的内容形象化,用视觉跟踪事态的发展,借助形象综合记忆听到的内容,脱离源语的字词束缚,实现表达的通畅和清晰(刘和平,2005: 70)。跟读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将信息视觉化,有助于意群的概念化和记忆存储,提高表述的质量。学生对此环节尤其重视,如听力中遇到一些描述性、叙述性或是异同对比的段落,我们鼓励学生采用形象思维来识别对象,把握对象的形象联系来理解推断对象;把握其景貌神情来进行艺术文学描述或科学描述,促进意义整合和产出。研究表明,无论是跟读还是口译听辨中逻辑思维和分析组织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听的同时不仅要对信息完整逻辑性强的原语进行逻辑分析,有时还会遇到一些逻辑性不强或讲话人思维混乱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梳理和整合等加工操作,达到更佳听辨效果。

三、结语

近年来,口译教学中不乏有关于听辨过程中听与理解无法兼顾、听到的信息支离破碎、生僻词汇卡壳、抓不住逻辑因而无法篇章整合等抱怨。听辨能力,或广言之,外语听力无疑成为了译员发展的瓶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影子跟读练习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口译或是听力准备课程中,对于扩大记忆容量、改善注意力分配、提高语速和多任务操作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同时,跟读听辨过程中声音信息与跟读者已有的认知图式和社会经验相互关联,也是一个系统的认知心理过程。笔者在基础口译课程中运用跟读练习训练学生的口译听辨能力,启动 “主动听辨”过程,激活听辨者的联想、预测推断和逻辑思维等认知关联能力,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听力信息,提高听辨效率,改善产出质量,达到更佳交际效果。因此,跟读练习有望成为未来基础口译尤其是英语视听课程的创新性训练方法。

[1]Pochhacker, Franz & Shlesinger, Mariam. 2002.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M]. London/New York:Routledge Publishing Company.74.

[2]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9-70.

[3]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11-156.

[4]卢信朝,英汉口译技能教程:听辨[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48-59.

[5]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6-63.

猜你喜欢

原语口译关联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奇趣搭配
智趣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