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教学讲演实践 增强学生专业素质
—— 以师范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堂教学为例

2014-03-31邱诗越郭建明赵江云李丽萍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文学史课堂教学能力

邱诗越,玉 波,郭建明,赵江云,李丽萍,张 燕

(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得到了教育教学界同仁们的普遍认同与积极倡导。实践教学对培养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非常重要,是提高大学生师范生技能的重要环节。但是,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实施才能真正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其创新精神呢?这是高校各部门、各学科教师在不断思考、亟需解决的难题。

根据当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人才质量规格与教育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等方面的规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传统教学模式既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不能适应当下形势的发展需要,亟需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变革教学方式。本文仅以笔者所教的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例来探讨师范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学生课堂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教学讲演的重要意义。

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下社会的变革发展既影响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又影响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竞争更趋激烈,社会更倾向于对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作为人文学科的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困境。就笔者所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况学情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本身就正处于“进行时”状态,处于开放、动态的变化发展中,研究新成果与新发现在不断地涌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内容在持续不断地增加,因此,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在不断增加、不断更新,但安排的课时量却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若依旧按照传统模式去教学,则根本不可能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正因为此,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安排少的矛盾就成了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的困境与难题。另外,根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阅读情况调查来看,学生们普遍反映,在中学时期因忙于应试考试基本上不读文学作品或读得很少,进入大学后,又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及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也很少花时间来读与该课程相关的文学作品。由此可见,目前许多大学生在专业文学阅读上存在着总体阅读量较小、阅读程度肤浅、阅读主动性差、阅读选择面窄、缺乏指导等诸多问题。大学生的阅读量相当小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现状。而这些主客观因素都将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而笔者所在的单位是一所地方性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多是走向中小学教师岗位。基于当下的教况学情与社会形势,那么,如何实施《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既学到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他们的师范生技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具有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呢?这正是本文研究探讨的问题。

从学生的习得角度来说,过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侧重于对“史识”的讲授、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大多是被动的,相当部分教师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求知欲和主动性,更确切地说是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与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将教师由教学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地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沟通。

从笔者所在单位的专业定位及毕业生服务于地方中小学的就业前景来看,在以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较注重对学生文学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地方性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当中小学老师。而当下的教况却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现在面对的学生,即是未来将要走向从教岗位的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师范生技能的培养,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未形成清晰的从教意识。这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及其职业竞争力。

教法单一陈旧、教学思维僵化是目前高校课堂教学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既不利于实现当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与社会需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的传统教法亟需进行调整与改革。

二 设置课堂教学讲演实践环节的必要性和意义

课堂教学可谓是一项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作为未来要走向教师岗位的师范院校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就需要相关素养的储备和实践的锻炼。

在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课堂教学中,多以老师对文学史知识的讲授、分析为主,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思维碰撞少,教与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不高;学生的文学史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对作品的感悟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差,既无法实现中文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1]也不符合大多数高校倡导的 “以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充分适应当下高校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必须改变教学手段与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为了应对出现的新形势与新需求,笔者单位在“本科专业建设意见”里特别倡导“以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为核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学到文学史知识的同时,又能切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与表达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感悟力、辨析阐释力与纤细敏锐的文学鉴赏力,从而使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课堂教学中既能关注其学术性、专业性的同时又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师范生技能,则可真正实现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的培养目标。那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怎样操作实施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笔者所在单位的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将走上中小学教师岗位。针对未来将走上从教岗位的大学生来说,在平时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为其提供实践教学的锻炼机会,显得尤为必要。为了锻炼学生的师范生技能,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立足于所在单位的教况学情以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变革与尝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讲授,设置一个环节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学习任务讲演,有效地将教与学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这样,一方面既能强化学生的专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又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课堂的教育性与实践性。由此,从教师主体出发的“教什么”到学生主体实践的“学什么”“主动学”,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会学”“会用”,教与学相得益彰。这种课堂讲演教学实践能让学生感觉到对其学习主体性地位的尊重。这里的尊重不仅仅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更是对学生所扮演的课堂角色地位的尊重。通过实践教学的锻炼,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师范生技能,锻炼教学能力,为以后的教育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就业能力。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实践意义也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也是高校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重要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目的。”[2]

另外,从目前笔者所在单位的课时安排和课程设置来看,若要完成《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形成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相互促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及思考能力。设置课堂讲演教学实践环节,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进程来扩大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时间,提升了学生的习得与自主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有效地延伸至课外学习。这样,也许能从某种程度上来缓解该课程目前课时安排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

三 课堂教学讲演实践的实施策略及操作方法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当前社会对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这些现实情势也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及择业取向。在这种社会情形下,高校也做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和改革举措来应对出现的新形势与新变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我国高等教育对此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追求目标:“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3]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以及主持课堂讨论的能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堂教学中,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行教师讲授之外,还辅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教学讲演实践。在教师的主导下倡导学生主讲的方式,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上,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课程内容分专题进行讲授,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选出小组长,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分配学习任务,每个小组负责讲解一个专题的代表性作家作品。每个专题由老师指定精读文本,对精读文本的选择一方面既要体现其在文学史上所具有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又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因此,精读文本涉及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类文学体裁。

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分配的任务内容一起合作,写好教案、备完课后,先拿给教师进行批阅修改,并在该学习小组学生正式上讲台讲课前,教师与该学习小组学生就阅读作品后的感受以及疑难之处先进行沟通交流,与学生一起探讨并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然后由学习小组派代表(一个或多个)走上讲台来讲解本组学习任务的精读文本,每个专题由各学习小组讲解一课时,然后由教师视学生的教况再进行适当补充与点评,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习小组学生一道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并答疑。每个专题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该组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与学生一起分析教学实践中的优缺点,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成长、提高教学技能,在教与学中思考,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师范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专题先由教师对专题知识进行宏观性的讲授,在教师梳理史学常识、解析难点重点的基础上,学习小组的学生主要负责对所属任务专题的作品进行解读与分析。在这种学生任教法课堂实践中,每个学习小组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备课与写教案的学习任务,因此,每一份教案可谓是每个学习小组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的结果。由于学生是带着任务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强化了学生间的协作精神。

为了加强各学习小组间的合作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规定各学习小组除了完成本小组的学习任务外,同时也必须精读其他学习小组的作品。为了落实这一学习目标,笔者一方面规定学生课程小论文写作不能以本组学习任务为写作对象,必须以其他小组的学习任务作为写作对象;另一方面,规定以参与其他小组学习任务的程度作为平时成绩打分的重要依据。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防止某些学生偷懒懈怠,在完成本小组的学习任务后,就不读与本小组学习任务无关的作品了,任一学习小组成员必须参与其他小组学习任务的提问与讨论,以此来激发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做好课前预习,由学习任务驱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从教学实践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表现得很热情,笔者对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很满意。

教学活动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课堂教学充满变数,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演练,学会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有利于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现场应变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讲演,学生经过备课写教案,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处理教材、制定教学策略,然后走到讲台上来试讲,感受真实的教学氛围,体会实际的教学效果,学生会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教学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这样,学生会有意识地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技能训练,弥补不足,不断地锻炼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师范生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另外,通过实践教学演练,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更明确的规划与设计。

通过教学讲演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主持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实践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还学于生,使原来以教师为主体、为主宰的课堂教学走向师生的合作活动,师生通过平等的对话达成某种视域的融合,这种师生间的积极互动,是对创新实践的积极拓展。而且,通过这种教学实践形成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相互促进,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效地延伸至课外学习,从某种角度来看,学生教学讲演实践不仅延长了教学课时,还提高了教学效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了强烈的职业意识,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思维,真正实现了课堂的教育性与实践性。

学生课堂讲演实践环节的设置改变了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是对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这种教学实践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体现了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将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与专业课的学习同步进行,从而更好地提高了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教学能力,也更符合笔者所在单位的办学定位,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也更加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王卫平.师范大学文学课教学的困惑、问题与出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8.

[2]邱诗越.强化阅读教学 增强学生专业素质——对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探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7-80.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

猜你喜欢

文学史课堂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