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

2014-03-31张枝

经济师 2014年2期

张枝

摘 要:城镇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虽有较强的思维、决策能力,独立消费意识强烈,但由于其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辨别能力不强,自律性、道德感薄弱,加之面对各种消费诱惑,若不适时加以引导,很容易受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造成一定的消费误区。因此,引导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促进其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城镇青少年 消费引导 合理消费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042-02

一、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的评价标准

由于消费具有很高的私人性,而且个人的财力、生理、心理需要不同,个性偏好不同,因此人们的消费观念千差万别,多元性、多样性不可避免。合理消费也应该是一个大致相同的合理标准。曾有学者把合理消费概括为三层含义:与个人收入、财力相适应;等于或接近社会平均消费水平;在资源的社会供给量为既定的条件下不过多地占用或消耗该种资源。

1.“与个人收入、财力相适应”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量入为出。对于城镇青少年来说,他们中大多数还没有个人收入,其消费主要来自家庭的支持,因此,只能是与其家庭的收入状况相适应。再者,这一条件也只能是合理消费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为对于某些家庭巨富的城镇青少年来说,他们在其家庭收入或财力范围之内挥霍、浪费、奢侈消费,但却不能认为他们的消费是正当的、合理的。因此,合理消费还应该超出家庭收支计算的范围,从社会层面来考察。

2.“等于或接近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就是从社会层面进行的规定。社会平均消费水平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一个国家所有居民消费水平的平均值。这一消费水平反映了在当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社会消费的适当程度。当然,这一标准也是不全面的,只是一个方面的规定,应该与第一条结合起来、协调起来才是可行的。因为事实上,总是有很多家庭的收入达不到社会平均水平,也总是有一些家庭要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社会既不可能给所有达不到平均水平的家庭补足,让他们享受到平均消费水平,也不可能强制高收入家庭只能进行平均水平的消费。

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要求那些家庭收入较高的城镇青少年,在充分考虑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适当消费,使自己的消费尽可能去接近社会平均消费水平,而不是完全不顾当时社会平均消费水平而任意挥霍、奢侈浪费。同时,从社会资源供给的角度,城镇青少年还应考虑其消费行为是否会造成消费资源的过度使用,从而影响了社会消费资源总量的供求紧张。

二、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的实质要求

由于人存在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使得人的消费既是一种个体活动,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由于人的需要存在综合性和矛盾性,因此对其消费活动的评价也应是综合的、多重的而非单一的。就城镇青少年而言,其合理消费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本质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个体发展角度,合理消费要有利于城镇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在消费结构方面,合理消费应保证青少年消费者智力与体力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和谐均衡;从需求层次方面,在低层次需求基本满足的条件下,消费行为的需求满足指向层次越高、越协调、越全面,越是合理的消费;在消费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消费原则,要根据恰当合适、高雅健康的选择标准,注重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使青少年个体消费有助于人格品位的提高。第二,从消费效果角度,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还应讲究消费效益。一方面,城镇青少年要通过消费最大限度的发展自身;另一方面,还要使消费的开支最小。也就是说合理消费须是一种智慧的消费,消费时应选择物有所值,从经济学角度就是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花同样的钱获得最大的满足程度,不会因为盲目追逐时尚和体面而花多余的钱。第三,从社会规范角度,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还应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即城镇青少年消费需要的满足,不能以损害他人的消费需要为代价;不能损害社会风气或污染社会道德资源。所以,合理的消费应该无害于人,有益于己,通过消费保证和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益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四,从生态环境角度,合理消费应该是提倡绿色消费。绿色消费要求人类把消费需要的水平控制在自然资源和地球承载能力的范围,限制自己过度膨胀的物质欲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消费的健康时尚,它是一种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因此,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还要包含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思量,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消费观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安全的方向转变。

三、引导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的途径

1.家庭应作为引导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之间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最有效的,父母良好的身教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引导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父母自身应以身作则,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不能因为收入水平提高就无限制地营造家庭消费的氛围;要提倡合理消费,保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均衡协调,摒弃“消费至上”或消费主义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力求将污染降到最低。同时,让青少年适当的参与家庭管理,了解家庭的开支计划,鼓励并协助青少年制订消费计划,合理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钱财。

2.学校是引导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的关键。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正规的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因而对青少年进行消费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引导应通过开展消费教育来实施,应把消费教育纳入学校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并开设专门的课程,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消费理论来引导学生,不能用模糊的、短期的经济观点给学生以片面的认识,更不能向学生灌输金钱万能、唯利是图的思想;同时还可以举办消费知识专题讲座,介绍有关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让学生了解一系列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规等;在理论灌输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环境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与消费活动,在消费实践中培养消费技巧。

3.政府应为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提供环境保证。政府是推动和支持消费教育体系建立和发展、提高国民消费素质的关键。要引导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政府应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整顿青少年产品市场,保护青少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指导和调控舆论导向,强调积极向上的消费文化,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作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空气,培育文明风尚,教育城镇青少年在追求物质消费和享受的同时,尽可能地通过精神消费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要,做一个无愧于新时代的现代青少年。

4.企业是引导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的市场因素。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对于引导城镇青少年合理消费同样责无旁贷。绿色消费观是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对于青少年而言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为此,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以高新技术为手段、以净化环境为基础、全过程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围绕绿色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促销活动,并以此来强化青少年的绿色消费意识。还可以通过消费示范作用,利用一些成功的、积极的消费例子,与企业的广告、营销活动甚至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教育和带动青少年消费者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意识,形成合理的消费行为;企业的营销人员面对青少年消费者的嗜好,要注意宣传良好的消费习惯,引导青少年注意选购健康消费品,排斥非健康的奢侈品、毒害品,以保持身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雨霏.绿色消费——实现消费正义的重要途径[J].经济理论研究,2007(3)

[2] 兰昌贤,李宇红.青少年绿色消费意愿调查与相应的营销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3)

[3] 加强引导青少年节日合理消费势在必行,http://www.wjol.net.cn/news/system

/2013/12/26/000894331.shtml,2013.12.26

[4] 王玉生,刘文波.论个人合理消费的评价标准[J].消费经济,2003(2)

[5] 李承宗.对个体消费行为的伦理思考.许昌师专学报,2002(5)

[6] 高东辉.从中职校学生消费看开展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7(3)

(作者单位:朔州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朔州 036002)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