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中考与学生终身体育关系的探讨

2014-03-30张汉辉

师道·教研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中考体育教师体育

张汉辉

体育中考分数比重逐年提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也提升了体育学科的教育地位。但在应试教育长时间的影响制约下,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是政策规定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大家将关注的焦点全部放在了对高分的追逐上,导致体育教学丧失了原本的价值意义。如何处理好体育中考分数和全面发展身体健康水平这两者的教学关系,是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理念下体育中考存在的不足

1. 教学计划不科学。很多教师就初三体育课的开设与开展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在整个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中考所涉及的项目重点列入到教学计划中,而不在考试范围内的那些教学项目则统统忽略。

2. 教学针对性强。针对那些本身文化科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体育教师往往给予重点指导,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对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则采用“放养”模式,对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利。

3. 教学目标导向偏移。目前,初一、初二体育课堂上也融入了一些中考项目,删除了原本的体育教学内容,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参与体育中考的时候获取更加理想的成绩。就是这一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学逐渐变成以参加中考为根本目的,过分注重于追逐中考成绩,导致和原本的教育框架不相符。作为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也省略了备课与课程设计的工作,只要了解中考项目重点就够了。

二、摒弃应试教育的制约

1. 考试项目设置竞技成绩和技术测试两个方面。在体育中考项目的设计上要涵括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从考试内容的规划上也可以选择分为必测与选测两个部分,在保证一定强度体育测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技术性项目。这样,虽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不过却能够使学生更加广泛的选择学习更多的体育项目,实现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 学校领导要提升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力度。学校领导应更多关注学生每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发展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切实感受到乐趣,提升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全面认可度。

3. 体育教师要从根本上扭转自身的教育理念。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要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把教学工作建立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前提下,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这门课程,从而掌握1-2项可以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让他们终身受益。另外,体育教师对于所有学生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存在偏见与袒护的心理,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强调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

4. 实现基础教学与中考选拔双重需要的课堂教学合理化发展。面向初一、初二的学生,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之上,加大对其基本身体素质的练习力度,如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协调性、合作性等,为今后的教学作好相应的保障。初三的学生面临体育中考,在其技能及身体素质水平方面便有了更高需求标准,教师还应让学生对体育练习充满足够的热情,借助合理的途径分析考试技巧,分析竞技体育的精神,让学生体会竞技体育带来的乐趣,同时也深刻领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残酷性。

5. 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体育中考传统的评价手段。一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投入很多的精力学习与练习,并且课余也找机会练习,不过因为本身运动条件的限制,中考检测成绩不是十分理想。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其本身具有极高的运动天赋以及极为有利的运动条件,就算不用投入过多的精力学习与练习,也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所以,在体育中考中,对于学生综合成绩的评价应该是将检测成绩和学生日常表现结合在一起,系统、全面地考察学生。

6. 全校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课堂上掌握的学习运动技能仅处于入门阶段,想真正掌握一个可以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还需要在自身兴趣引领下,在课外长时间的不断练习,而目前在升学压力下的普通学生是很难有时间课后自由锻炼的。因此,就需要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推行的“阳光一小时”活动,切实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确保体育锻炼的时间,为体育中考和终身体育打下堅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中考体育教师体育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