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教学高效结合
2014-03-30曹燕玲
曹燕玲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引导学生充分预习,保障拓展阅读指导时间
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处于耗时低效的现状中。不少教师抱怨教学时间不够,教学任务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仍囿于对生字词的过度讲解,对文本支离破碎的分析,对朗读指导的误区,对合作学习的误读中。把学生当成一页白纸,完全忽视了学生课前的预习所得,现有的知识状况,已经具备的能力,结果一节课下来,看似课堂教学环环紧扣,而学生却早已昏昏沉沉如坠云雾,谈何学习效果?其实第二、三学段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拼音基础,我们何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把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或课后思考题的任务交给学生课前完成?如让学生预习时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利用手中的工具书弄懂生字的音、形、义,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词典或上网、请教他人等理解词语的意思,围绕阅读提示或课后习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在课堂上以汇报自学成果的形式进行检查,以学定教,引导点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与文本充分对话,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示自学成果,开展互助学习,不比教师对教材支离破碎的分析更行之有效吗?摒弃繁琐的分析,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开展拓展阅读的指导。
二、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并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对阅读提示里提出的问题展开课前自主学习,对老师推荐的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
其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还应在课内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课内,我们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摘抄课文的生字词、关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外貌描写的精彩句段等,或让学生在课文的插图旁边写几句批注,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收获、感悟……当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养成做讀书笔记的好习惯后,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用课内习得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如:摘抄好词佳句、科学趣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记下阅读中领悟的表达方法,以备习作中运用;续编故事,改写故事,以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也将大为提高。
三、搭建展示平台,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有限,特别是课外阅读,教师不可能像课内那样适时地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因此,搭建展示平台,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持久的课外阅读兴趣尤为重要。
要培养学生持久的课外阅读兴趣,就需要教师立足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课内阅读,抓住教材中兴趣的激发点,把阅读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教学《景阳冈》一课,当学生提到《景阳冈》节选自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时,我们可以问:你还知道我国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作品是什么?他们的作者是谁?了解了武松的勇武豪放的性格特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介绍林冲、鲁智深、李逵等其他好汉的性格特点以及有关的故事。由《水浒传》的人物,我们还可以引导交流其他几大名著的人物,从而让阅读面广的同学在展示中畅所欲言,感受与人分享阅读乐趣的无穷快乐,增强自豪感,也激起其他同学课外阅读的欲望。
每周一节的阅读交流课,对喜爱阅读的学生来说则是一场盛宴。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在阅读交流课上开故事会,表演童话剧,诵读儿歌、古诗……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在阅读交流课上举行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交流会、好词佳句欣赏会,开展好书推荐、交换活动……学生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放飞激情,其乐无穷。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学校读书节活动撰写读后感;办班级小报,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评选“阅读小博士”“阅读小硕士”“阅读之星”“班级书香少年”等,从而为学生搭建更多的交流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