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常见的语言文字问题刍议
2014-03-30位雪燕
位雪燕
(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出版中心,河南焦作454000)
学术期刊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学术载体,担负着学术信息交流、繁荣科技文化的重要使命,对学术期刊的质量进行把关,是学术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学术期刊编辑过程中,最常遇见的问题的是语言文字问题。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必须解决好工作中常见的语言文字问题,这是由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也是由学术期刊高层次的学术理论刊物的性质决定的。
一、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常见语言文字问题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语言文字问题主要有文字差错、用词错误、语法逻辑错误、外来语问题、新兴词汇问题等。
(一)文字差错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常见的文字差错主要有:形似字混淆误用,音同字混淆误用,义近字混淆误用,错简,错繁,等。许多汉字的形体略有差异,不仔细辨别就容易造成形似字混淆误用,如“已”与“己”,来稿中有作者常把“已经”误作“己经”、把“不能自已”误作“不能自己”;如“券”与“卷”,经常有作者把“入场券”误作“入场卷”;其他还有把“床笫”误作“床第”、“旁征博引”误作“旁证博引”、 “针砭时弊”误作“针贬时弊”等。音同字混淆误用,根据来稿,笔者发现像“和”与“合”、 “名”与“明”、“妨”与“防”、“坐”与“座”等音同字混淆误用的情况经常出现。汉字经常有一字多义、多字同义的情况,许多含义接近的字容易混淆误用,如“才”与“材”,“份”与“分”、“定”与“订”、“会”与“汇”、“贴”与“帖”等。还有来稿中经常存在“错简”现象,如把“重叠”误作“重迭”、“天翻地覆”误作“天翻地复”、 “蓝天白云”误作“兰天白云”、 “嘹望”误作“了望”等;有些探讨古汉语、古文学的来稿,因为特殊需要,要求将简化字转换为繁体字,但有时转换对应错了,就会产生“错繁”。
(二)用词错误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常见的用词错误主要有:不明词义误用词语,褒贬错位,成语 (含惯用语)错用,因词语含义接近而混淆错用等。①笔者在编校过程中经常碰到有作者不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或引申意义而造成误用词语。如有的来稿把“绿草如茵 ”[1]1622误 作 “绿 草 如 荫 ”、 把 “绿 树 成荫”[1]1622误作 “绿树成茵”;把 “纯熟”[1]219误作“醇熟”;把“清洌”误作“清冽”,我们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可知二者区别, “洌”解释为“(水、酒)清:泉香而酒洌”[1]860,“冽”解释为“冷:凛冽,山高风冽”[1]860,可见“清冽”实为误用。②还有的来稿由于作者不理解词义的感情色彩,结果造成了欲褒实贬或欲贬实褒,如笔者在一大型门户网站曾看到这样的新闻标题“官方暂停造就荷兰大逆转,始作俑者为他人作嫁衣”。“始作俑者”比喻那些首开恶例、最先提倡某些坏风气的人,是贬义成语。上述例句中本意是赞扬世界杯比赛中高温时“喝水暂停”这一新规,但却用“始作俑者”这个具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当属褒贬错位。③有的作者把成语的构成成分拆开,如将“求全责备”拆成“不因求全而责备”,错误改变了成语愿意。还有作者擅自改变成语的构成成分,如将“明日黄花”改成“昨日黄花”,造成成语误用。还有作者望文生义错用词语,如有来稿这样写到“每当班级有重大活动时,这位年轻的班长总是首当其冲”,“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冲击或遭受灾难,此处为成语误用;还有来稿这样写到“每年都有上千名豆蔻年华的女孩踏入河南理工大学的大门,成为年轻的女大学生”, “豆蔻年华”一般比喻十三四岁少女,此句用不妥。④有些含义接近、读音相同的词语特别容易混淆误用,如“反映”“反应”、“权利”“权力”、“盈利”“赢利”“营利”、“分辨”“分辩”、“功夫”“工夫”等,只有我们在工作中认真、严肃、细致地区分选择,才不会出现错误。
(三)语法逻辑错误
笔者在编校过程中还经常遇到来稿中的语法逻辑错误。语法错误主要有词法错误和句法错误。常见的词法错误主要有如下表现:名词、动词、形容词使用不当;数量表达混乱,如滥用倍数、计算倍数没有减去原数、定数与概数不明;副词、介词、连词使用不当,副词、介词、连词属于虚词,其共同点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份,不当使用会造成语法错误。常见的句法错误有: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句式成分残缺或多余等。有些句子结构完整,但事理上讲不通,就是犯了逻辑错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朱德熙曾经指出:“语法要服从逻辑,一句话不但要有适当的结构,还要事理上讲得过去,才算是通的。”[2]180判断文章的句子是否符合逻辑与语法要求,如处理词语的搭配、句子成分的语法位置、复杂长句的语法规则、语法位置的排列等,需要编辑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才能对作者的文章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修改。
(四)外来语、新兴词汇问题
汉语是一门兼收并蓄的语言,各种外来语、新兴词汇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学术期刊的来稿中也经常碰到错误使用外来语和新兴词汇的现象。如美国著名硬派功夫影星“史太龙”,有来稿写成“史泰隆”;药名“阿托品”,有作者写成“阿妥品”;“好莱坞”有作者写成“荷里活”;“秀兰·邓波儿”有作者写成“莎莉·谭宝儿”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术期刊中应规范使用外来语,使其混乱的状况得到改善。笔者认为,作为学术编辑,应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如果以普通话语音为准选用汉字译成的外来语与以方言为标准选字译成的外来语发生冲突时,应以前者为准,如取“好莱坞”舍“荷里活”,取“秀兰·邓波儿”舍“莎莉·谭宝儿”等;按约定俗成原则,有些人名地名原译名已为大众所熟悉,如果更改可能会引起误会,就按照约定俗成的译名,如不能将英国首相“邱吉尔”改成“却其尔”、选择“玛丽莲·梦露”舍弃“玛丽安·门罗”等。另外,新华社曾经编制了《汉字译音表》、《英汉译音表》、《法汉译音表》、《俄汉译音表》、《德汉译音表》等一系列译音表,作为编辑,熟知这一系列译音表,可以依此来判断外来语是否准确。
学术期刊的来稿中还经常碰到新兴词汇问题。如有的来稿中使用了像“打酱油”、 “俯卧撑”、“恨爹不成刚”等网络热点事件产生的新兴词汇;还有来稿的语言中夹杂“你说虾米” (什么事)、“稀饭”(喜欢),“灰常”(非常),“可耐”(可爱)诸如此类的新兴词汇,让人不知所云。这些新兴词汇如网络语言、火星语之类可以存在生活中、网络中,彰显出年轻人畅所欲言、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但是在严肃、正规的学术期刊中,此类语言是应该坚决杜绝出现的。因为这些使人混淆含义的新兴词汇对汉语语言文字的规范起到了阻碍作用,也与学术期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宗旨相悖。
二、处理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常见语言文字问题的对策
(1)提升编辑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要想处理好学术期刊中的语言文字问题,编辑必须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素养有三方面,即:敏捷的语言文字感知能力、精妙的语言文字修改能力、精准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敏捷的语言文字感知能力是编辑对书稿中的语言文字产生的直觉判断,这种职业敏感是编辑语言文字功底的集中体现。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来自于专业的训练和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只有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才会拥有这种职业敏感。精妙的语言文字修改能力是指编辑不仅对书稿中的错误有所感知,而且能够采取积极、正确的行动,通过增、删、移、改等手段行使编辑的权力,达到使文稿的主题更加突出、语言表达更加流畅、文稿结构更为合理的目的,从而使文章锦上添花。精准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指编辑在工作中对语言文字驾驭自如,运用得当,这要求编辑不仅要具备现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知识、语法修辞知识,还要能够体会、把握遣词造句规律和语言表达的韵律节奏。学术期刊编辑只有重视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并将其视为治一切学问的“根底之学”,平时“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用的时候才会出现“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烨”的景象。“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语言文字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学术期刊编辑要经常认真学习,力戒浮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逐渐积累丰富的经验。
(2)充分利用工具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处理好学术期刊中的语言文字问题,编辑必须充分利用工具书。因为编辑是一个杂家,所收的稿件中天文地理、三教九流无不涉及,但再高明的编辑都不可能记住所有的知识,这时我们就要求助工具书供我们核对检查,可以说语言文字及编辑出版类工具书是我们编辑在书山探宝、学海求知的“神器”。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语言文字类工具书,如《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词典》、《辞源》、《辞海》、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等。其次,编辑还要利用好编辑出版方面的工具书,如《出版专业基础》、《出版专业实务》、《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 《常见语言文字错误防范手册》、《现代书刊校对技能手册》等。编辑要养成充分利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在工作中一旦碰到语言文字问题,就立即翻阅,随时学习,这既可提高编辑自身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又能快速恰当地解决文章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3)博闻强记,广猎百科。学术期刊编辑要面对多种学科的作者,如果没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将难以应付。因此,我们编辑需要博闻强记,广猎百科,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才能处理好编辑工作中的语言文字问题。首先,学术期刊编辑须掌握好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国家标准,如1986年国家语委颁发的《简化字总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2001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公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4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264组异形词整理表》,等等。作为学术编辑的我们,应自觉学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政策、方针,适时提醒自己不放过语言文字错误。其次,我们编辑还要具备现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知识、科学写作知识、语法修辞知识、编辑理论和编辑业务知识等。只有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博闻强记,广猎百科,熟知大量易错的语言文字问题,在编校过程中才能做到按图索骥、胸有成竹,顺利地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语言文字问题。
(4)提高写稿撰稿的能力。写作是一种综合性锻炼,写作能培养作者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思考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而语言文字能力的锻炼提高尤为突出。所以经常坚持写稿撰稿,是学术编辑提高编辑业务水平特别是提升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手段。编辑要经常修改、加工作者的稿件,如果编辑本身都不能深谙为文之道,又怎能对作者进行指导?又怎么能够在加工、修改别人的稿件时做到不出现差错呢?我们编辑如果能够经常坚持写稿撰稿,就能深刻体验到砚田之甘苦,在编稿过程中就会尊重、爱惜作者的劳动,不随意否定和乱改别人的作品,也能在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叙事、论述、谋篇布局、结构组织、段落划分、层次安排、遣词造句、语法修辞等方面得到锻炼,培养出敏捷的语言文字感知能力、精妙的语言文字修改选择能力和精准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养成深厚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从而能够更好地品评稿件的优劣,有效避免在工作中出现语言文字方面的差错。
(5)养成良好的编辑校对习惯。编稿过程是编辑将语言文字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驾驭文字的技能与技巧对稿件进行修改、润饰与优化完善的过程。我们在工作中要熟知编辑校对的流程与规范,养成良好的编辑校对习惯。编辑加工整理时要做到消灭差错、润饰提高、规范统一、核对引文、查对资料、校订译文、推敲标题、撰写规范辅文等工作。编辑加工时要遵循三大原则:“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3]47校对时必须遵循校对的规范和程序,必须坚持《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的“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做好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对片等工序。此外,还要熟知中国出版工作协会发布的《图书校对基本规程》,熟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等,以作学习借鉴。只有养成良好的编辑校对习惯,才能有效避免工作中的语言文字差错。
总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常见的语言文字问题纷繁而复杂,要想处理好这些问题,编辑必须重视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培养出敏捷的语言文字感知能力、精妙的语言文字修改选择能力和精准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及编辑出版类工具书,经常翻阅,随时学习;博闻强记,广猎百科,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提高写稿撰稿的能力,提高编辑业务水平特别是语言文字能力;养成良好的编辑校对习惯,在工作中遵循编辑校对的流程与规范。只有这样,学术期刊编辑在工作中遇到语言文字问题时,才能处理得准确无误、干净利落。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M]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3]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中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