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住宅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3-30丁明花
丁明花
(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八宝洗煤厂,吉林 白山 134300)
我国非常重视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一件大事;本文从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的角度,对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民住宅建设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 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一部分人片面认为城镇化就是“农民上楼”,甚至是专业技术人员对政策理解上存在误区,认为城镇化建设就是“农民上楼”,集中若干自然村,按城镇建设相关规范新建一片住宅楼,让农民购买入住,由于农民经济能力参差不一,部分搬迁新楼,出现了新楼后面是老屋的现象,城镇化半截子工程,这种现象目前不占少数,导致城镇化建设止步不前。
2)未考虑失地农民出路问题,前些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成片的旧村落拆建成一幢幢楼房,农民失去了耕地。比如非常典型的河北省燕郊镇地处北京东部,距天安门三十多公里,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2004年以来,大力进行村镇改造,到目前仅剩的个别村庄变成了城中村,人口急剧膨胀,村庄变成了城市。农民上楼后,生活成本增加,原有的自留菜地没有了,花钱买菜,交燃气费、暖气费、物业费等,而自身又缺乏适应城市发展的生存技能,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其能力和素质与现代城镇的要求又相差甚远,带来了新的问题。
3)急于改变农民选优生活原有生活方式。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不可能马上实现,包括农机具的保管,粮食的存放,家禽的饲养,农民红白事的举办等等,原有的生活要素得不到保障,不习惯上楼生活,最终离开楼房,回归到原来的院落平房中生活,城镇化建设实质进展缓慢。
2 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原则和重点
2.1 建设要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
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不能把楼房建设当成城镇化建设;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不能是农民经济负担过重;尽量保留农民的生活习惯。
2.2 科学选址,科学规划,布局合理
城镇化建设不得占用耕地,尽量在原有房基地范围上进行规划,尽量利用好现有资源。
农村自然村落形成大多经历漫长的历史,甚至一些村落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其形成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规划,比如依山、邻水、交通要道旁等,北方地区一般主要房屋朝向向南等。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尽量保留原有的合理布局,避开危险地段,河床、山沟、坡头、陡坡等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
合理控制规模,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把自然村落合并,建一个大而全的小城市,而要根据生产、生活的半径和生活习惯,建设相对集中而又适当分散的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新农村。
用好现有资源,根据现有的集体住在用地规模,科学测算人均宅基地面积,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村街道路、绿化等占地面积,规划好村街干道(必须考虑现代交通工具)和街巷。充分利用好村落内的废弃地块,包括在个人名下的废弃宅基地,要重新规划。涉及到因为道路等公共设施占用农民宅基地的、超过平均宅基地面积的或者闲置老宅基地需要分配出去的,需要村民委员会制定宅基地评估办法,实行货币化补偿和分配机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村镇通水、通电、通公路和通讯网络。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同时考虑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和燃气、采暖供应系统。
2.3 解决好建设资金来源
一是争取政府层面资金支持和乡镇配套资金解决公共建设项目服务费,包括修路工程、给排水工程、路灯照明工程、电路改造、燃气、采暖管线工程、学校、医务室、村民委员会、物业办公室等。二是争取政府层面的改造和新建住宅的政府补贴资金。三是村民委员会的自有资金,包括宅基地使用权转让资金、耕地流转资金。其余资金有个人承担。
3 合理规划设计,建设优良的农民居住环境
3.1 科学评估
对于新建或建设年限很短的住宅予以保留,建设年限在15年以下的予以改造保留,建设年限在15年以上的重新建设,减少拆建成本,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农民负担。
3.2 建筑方针为“经济、耐久、美观、适用”
居住标准达到普通城镇居民住宅要求,人均住宅生活面积达到40平方米,通上下水、通电、通网络,有独立厨房和室内卫生间,有条件的地方可通燃气、暖气。
根据宅基地的供应情况、现有住宅的基本情况和资金状况,以平房建设为主、多层建筑为辅,新建和改造为主、拆迁为辅,不能搞一刀切的建设格局,既不能浪费,给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又达到城镇化的基本要求,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3.3 新建和改造住宅要达到国家相关建设规范
首先要安全第一,住宅要达到当地的抗震标准,结构采用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为主,对不良地基要进行加固处理。二要达到节能标准,门窗必须采用断桥铝或塑钢中空玻璃,墙体、屋面和地面要做防水和保温、隔热处理。三是采用节能灯具,庭院灯、路灯可使用太阳能照明。
3.4 合理布置符合农民生活习惯的住宅使用空间
基本思路是,宅基地从空间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活空间,包括客厅、卧室(2-3间),厨房、卫生间;另一部分是辅助生产房屋,粮仓、农机具库房、车库、杂物存放、家禽和家畜养殖区。
3.5 充分利用太阳能、农村生物质能源
以户为单位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基本满足使用热水需求。以村为单位,热水器建立大型沼气站,秸秆等废物制气入户,沼液浇地,增加肥力,统一管理、统一运行。北方冬季采暖采取集中供暖成本太高,建议自行采用不同供暖方式供暖。
3.6 配套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综合考虑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物业等管理体系和学校、商店(农资服务)、车站、银行服务点、电信服务点、医疗服务点等公共服务体系的配套建设。
4 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加强管理,保障村镇的和谐发展
目前不少地方存在老人村、空心村、环境脏乱差、民风不良等不和谐现象,要在基本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新农村的自身造血功能。
4.1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通过集约化住宅改造,腾出的多余宅基地地块,结合实际情况,包括地理优势、交通优势、特产优势、环境优势等,以乡镇为单位建设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实现就地就业。
打通土地流转机制,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农场,培育优势农作物、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4.2 加强村域管理,搞好公共服务
包括环境的绿化、美化,设施维护改造,新建、改造工程项目的管理等,需要投入必要的财力和人力,进一步维护好城镇化建设的成果。
[1] 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曹玉华.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城镇化[J].理论前沿,2005,(5):38-39.
[3] 陈鸿彬.农村城镇化研究: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4] 余戎,罗清萍.正确评价农村城镇化发展状况[J].湖南农业科学,2005,(1):4 -5.
[5] 贾正红,马文贤.试论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对策[J]. 石河子大学学报,2006,(2):37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