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疗法的“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原理*

2014-03-30□鞠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经验疗法身体

□鞠 鑫

1 引言

1810年美国医生本杰明· 拉什呼吁精神病院提供有益健康的读物,通过阅读减轻环境给病人的压力,以矫正病人的病理性情绪状态,拉开了西方阅读疗法研究与应用的序幕。两百多年来阅读疗法的研究成果丰硕,但由于学术界对阅读疗法作用原理探索的局限,阅读疗法的应用仍不广泛。传统的阅读疗法原理基于“身心二元”的理念,主张阅读直接影响或改变人的认知,从而起到心理保健作用。然而传统观念中的认知是脱离人的身体而独立存在的认知,即“离身认知”(Disembodied Cognition),这导致阅读疗法原理缺乏现实性和生态性。阅读过程中到底有没有身体动作或机能的变化?身体在阅读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阅读与身体、认知之间有什么关系?近年来兴起的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为解答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具身认知观不赞同传统的身心关系论,倡导身心一体,强调人的认知是大脑和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详细解析了阅读疗法的“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原理,试图揭开阅读与身体、认知之间的关系,让阅读疗法回归本真的人和现实生活经验。

2 阅读疗法的“离身认知”原理解析

2.1 离身认知观概述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剖析了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这些分析大多继承了离身认知的理念,将人的心智内部状态看成抽象的逻辑或计算过程,阅读疗法的作用就在于阅读直接影响或改变人们头脑中的认知,与人的身体或外在环境没有关联。追溯至哲学根基,乃源于身心二元论。身体在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处于被贬斥和受压抑的地位。柏拉图把人的身体和灵魂对立起来,笛卡尔重新思考了身体和心智的关系,他的格言“我思故我在”强调了身体和心灵的彼此独立。离身认知观在本体论上采取了这种身心二元立场,坚持人的心智和身体是分离的,心智发展不依赖身体。对阅读疗法作用原理的探索,大多数学者秉承了身心二元论,用“离身认知”来解析阅读如何对人内部认知的“黑箱”起作用。就像人的生理反射的S-R(刺激-反应)联结,阅读疗法“离身认知”的作用原理认为阅读就是S,人的认知心理就是R,通过调整阅读内容或方式,人的认知心理直接被改变。

2.2 阅读疗法“离身认知”原理的主要观点

2.2.1 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1949年美国学者卡洛琳·施若德(Caroline Shrodes)首先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阅读疗法的心理动力学解释。大卫·罗素(David Russell)和卡洛琳·施若德在论文《阅读疗法研究在文科课程中的作用》中主张读者会因认同作品中的人物,而产生情绪的抒解净化力量,然后在认知与行为上产生领悟作用。认同、净化、领悟是阅读疗法的主要作用原理[1]。

海因斯(Hynes)和海因斯·贝瑞(Hynes-Berry)认为阅读疗法的心理历程包含认知、检视、对比和应用。认知即读者认同故事中人物的经验、行为或问题。检视即读者分析自己的感觉与观念,反省究竟哪些感觉、反应对自己有真正意义,逐渐释放个人情感。对比即读者通过检视产生了新感觉观念,与故事中主角对照,做出更深入的检视。应用即读者将自己的行为态度与问题加以整合,评估改进[2]。

台湾学者王万清综合了东西方一些学者的观点,提出阅读疗法的原理体现在投入、认同、投射、净化、领悟和应用六阶段。首先,读者专心投入于故事内容,选择主角和事件;读者对故事主角、事件、背景产生认知,并依个人背景、知识经验进行理解,形成喜爱感受,产生认同;接着产生投射作用,读者试图以主观经验解释主角的行为和遭遇,并积极投入情感和智慧,采取解决问题或困境的行动;然后读者对主角产生移情,进入主角的故事,借用主角的眼睛、耳朵和思想去感受情绪的发展及故事中的人际关系,之后再回到现实世界,省察净化这些反应及其影响;当读者将自己和故事中的主角比较,逐渐领悟,对自己的观念行为进行调适,并建构新观念;最后读者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模仿新的行为模式,或在脑海中塑造心象,预演新的情境与行为反应,并在真实情境中应用,使领悟的观念付诸实践[3]。

国内学者王波梳理了阅读疗法牵涉的共鸣、平衡、净化、暗示和领悟等心理动力学原理。共鸣是阅读疗法的第一步,人们在欣赏作品时,有意无意地将作品中人物的特征、经验、情感等和自己对照,如能吻合则发生强烈的认同和共振,从而获得感情等方面的支持。一些悲剧性作品则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地心灵得到净化、心态恢复平衡,能够理智冷静地看待生活,从容沉着地面对压力,避免身心崩溃。暗示贯穿了阅读全过程,积极的他人暗示或自我暗示对读者的心理状态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减轻或消除读者心理或生理症状,有利于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经过了共鸣、净化等过程,读者对欣赏对象深层意蕴的追问和思索,便是领悟,这也是阅读疗法的最大效果所在[4]。

2.2.2 认知-行为主义的观点

认知-行为主义对阅读疗法作出了强有力的解释,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认知-行为主义者坚信“人不是被事情本身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例如埃利斯(Ellis)指出,人们的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信念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使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中;贝克(Beck)指出,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人们的心理问题源于先前建立的个人经验形成了不合理认知及不良行为模式,认知-行为疗法就是要努力使患者意识到自己扭曲的想法造成了心理困扰,日常的行为模式又强化了这些扭曲的想法,同时帮助患者建立合理和现实的想法以取代那些扭曲的想法[5]。

研究者发现阅读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更有利于读者进行自助心理治疗。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行为阅读疗法就是帮助求助者识别自身歪曲的、导致抑郁的观念,在很少或完全没有治疗师监督的情况下,主动进行阅读和练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及练习水平,以构建理性的经验或观念[6]。阅读疗法改变认知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在于阅读过程中,帮助读者认同阅读材料中的角色,尤其是这些角色具有的与读者自身相似的困惑,读者也学习到这些角色应对挫折的方法,并且迁移到自身[7]。

作为一种自助式心理治疗方法,近三十年来认知-行为阅读疗法已经得到小组实验、个案分析和元分析的证实。如斯考因(Scogin)团队开展的认知-行为阅读疗法在老年人轻中度抑郁症治疗中卓有成效,疗效可以持续两年之久,他们还发现在治疗师与读者尽可能少地面对面接触情况下阅读疗法效果最好;卡尔伯林(Carlbring)等发现治疗师在开展认知-行为阅读疗法的过程中,借助电子邮件或电话与患者进行少量交流互动,更有助于惊恐障碍的治疗。

3 阅读疗法“具身认知”原理解析

上述阅读疗法的“离身认知”原理着眼于阅读给认知带来直接改变,没有将人的身体或所处环境纳入其中。但是就现实的人而言,身体和环境的功用恰恰不能忽视,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正是在这方面给阅读疗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3.1 具身认知观概述

离身认知观由于对身体的过度贬抑和对心智的片面褒扬而日益受到质疑。直到海德格尔的“存在”、梅洛·庞蒂的“具身的主体性”概念出现,才逐渐打破了离身认知的垄断。具身认知观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认知是基于身体的’观点在认知科学中迅速占据了显赫地位。具身认知观主张人的认知、思维、情绪、态度等心智活动都是基于身体和源于身体的。身体及其环境决定了心智,身体与世界的互动决定了认知的性质和内容,如果没有身体的物理结构及属性,没有身体的知觉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就不存在心智活动。人类的阅读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阅读过程中人的心智也必然受到身体及其环境的塑造、限制和调节。

3.2 阅读疗法的“具身认知”作用过程

阅读疗法以语言文字为工具,语言文字的具身性决定了具身认知在阅读疗法中的关键作用。在离身认知框架下,语言文字的理解被认为是通过抽象规则和表征的理解进行的,而关于具身认知的研究发现,语言文字本身植根于动作和知觉系统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源于具体的身体感知系统。

3.2.1 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激活具身体验

美学中较早发现了语言文字的具身性。英国诗人霍斯曼曾说诗对于人的影响大半是生理的。中国美学家朱光潜也专门撰文《从生理学观点谈诗的“气势”与“神韵”》,详细阐释了阅读诗文的生理变化。首先,诗的节奏就是情感所伴的生理变化痕迹。例如李白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相比,一个沉重,一个轻快,在音调节奏上直接影响到呼吸循环及发音器官,间接影响到全身筋肉,人们读诗时就由节奏音调所暗示的生理变化而受情感浸润。其次,诗文所生的生理变化还包括模仿运动。有些诗文描写戏剧性的情境,读者读诗如看戏,情节生动,不仅唤起明显的视觉意象,还激动许多筋肉运动的感觉。例如读到《史记﹒刺客列传》中“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仿佛自己也要作“把”、“持”、“揕”等动作,全身动作不由自主紧张起来。第三,阅读诗文还能引起适应性运动。以感官接触外物时都要起适应动作,像仰视侧听,目的在以身体牵就所知觉物,使知觉愈加明瞭,不必与意象所表现的动作相同。例如读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人们觉得气象伟大,似乎要抬头耸肩,张开胸膛,暂时停止呼吸领略它;读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人们觉得情景凄迷,似乎要眯着眼睛用手撑着下肋,打一点寒颤去领略它。朱光潜认为那些带来生理变化越多越显著的诗文,人们越觉得紧张亢奋激昂,易生“气势”感觉,那些带来生理变化越少越轻微的诗文,人们越觉得松懈静穆闲适,易生“神韵”感觉[8]。

除了诗文引起审美生理运动,王波认为可以推延至小说、散文、哲学、宗教、图画、雕塑、音乐等,皆能引起人的生理变化。例如武侠小说作为“成人的童话”,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任你在其中纵横驰骋、逞勇斗智、扶弱除暴、缠绵悱恻……一部读下来往往是面红耳赤,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内在的生理运动的反应不可谓不大[9]。语言文字带来生理变化或运动的具身体验正是阅读疗法心理保健作用的关键一环。

3.2.2 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激活具身体验

人们在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时,是否也会引起生理变化呢?身体的运动或经验是否参与了语言的理解?现代心理学及语言学中关于“概念”的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概念是人类语言的基本要素,按照离身认知的观点,概念是以抽象符号的形式存在的,而具身认知观认为无论具体概念还是抽象概念都是基于人的身体经验形成的,不同的感觉运动在大脑留下不同的感觉运动痕迹或经验,人们对概念的加工理解会激活相应的身体经验。

生活中人们首先通过感官运动经验建构了一些具体概念,包括空间关系(如上下、前后)、动作经验(如走、吃)等。读者在阅读和理解这些具体概念时,往往激活身体的体验。以“玻璃杯”这一概念为例,当人初次接触一个玻璃杯时,会产生多通道的知觉、运动及内省体验,如对玻璃杯的形态、颜色、敲击声音的知觉以及赏心悦目的情绪状态,这些视听觉及内省的身体经验构成了对“玻璃杯”这一概念的多通道表征。之后,当对玻璃杯这一概念进行理解时,人的生物神经系统就会激活多通道的表征,模拟出类似的知觉、运动和内省体验,个体就犹如看到玻璃杯,听到敲击玻璃杯的声音[10]。

与人的动作经验密切相关的动作词语是人类语言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概念,一些行为实验结果发现,人们对动词的理解引发了肢体运动,比如给人们看一些动词,同时要求做抓握动作,那些与手部动作有关的动词会对抓握动作产生显著影响;人的身体姿势也受到动词影响,当人们听到描述人的行为动作语句时,脚部中心位置的压力增大,而描述静态物体的句子则没有引起这种变化[11]。汉语中也有大量涉及身体及动作的四字词语,如眉开眼笑、手舞足蹈、高抬贵手、左膀右臂、削足适履、邯郸学步、脚踏实地、剜肉补疮等。人们在阅读这类词语时往往有意无意地进行想象,在想象中人们模拟现实世界的事件,仿佛那些事件真的出现在眼前或者人们正在经历类似的事件。想象中这些事件也会诱发鲜活的知觉体验,这种体验基本上类似于实际事件发生时产生的体验,这就是心理模拟的过程。国内学者通过实验证明了汉语动作成语心理模拟过程的具身性,例如让人们阅读一些包含手部行为、面部行为、口部发音行为或脚部行为的动作成语,发现人们在进行动作成语理解时激活了大脑顶叶、额叶和颞叶的语义系统,以及额叶的感觉运动皮层,对这些动作词语的理解受到个体过去经验的影响,表现出具身效应[12]。

人类的概念系统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抽象概念,人们无法从直接经验中获得这些概念,往往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阅读中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时,既需要借助有直接经验的具体概念来思考,同时,与具体概念相关的感知觉经验也会被激活。比如“时间”作为重要的抽象概念,就是人类在对具体空间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人们通常借助空间概念来表示时间跨度。像汉语中的“期限很短”、“长夜”、“前天”、“后天”等词,表明人们对空间的具体体验影响了对时间的加工。而且脑成像的研究也发现参与空间加工的右顶叶在人们进行时间的理解时也被相应激活。具体空间概念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度,如“接近”、“差的很远”等词,人们阅读这些词语时可以通过直接的空间距离体验来理解;或者帮助人们理解一些词语的褒贬意义,如“提拔、拔尖”等往往与“上”的空间体验相关,而“垫底、贬低”等与“下”的空间体验相关。其他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虽然不一定借助具体概念进行,但理解过程中也激活了相关的感知觉运动脑区,如人们习惯使用的“过年”一词会伴随脚部动作脑区活动,“理解”一词可以导致手部动作脑区活动。

3.2.3 具身体验影响人的认知心理

阅读材料中的概念需要借由身体的感知经验而理解。当感知经验被唤起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和评估的认知心理会受到影响吗?研究者基于人的身体运动方式、洁净体验和感知觉等身体经验开展的实验研究对此做出了解析。

身体运动方式会对人的认知心理产生直接影响。身体的接近和躲避动作体现出人们不同的认识,向前的动作往往意味着友好、喜欢和安全,后退的动作代表害怕和拒绝,意味着不安全;人们挺胸抬头站立时比耷拉着双肩时体验到更高自信,完成任务后的自豪感更强;人们用牙咬住一支钢笔时(牵动笑肌)比仅仅用嘴唇含住它时(不牵动笑肌)对自己的评价更积极乐观。身体的运动方式同样对意志过程产生影响,如洪(Hung)和赖博茹(Labroo)发现人们肌肉紧绷时,更能忍受疼痛,能够拒绝美食的诱惑,意志力明显增强[13]。

人类的语言中常常用洁净概念表示道德问题,如汉语中“这种做法很肮脏”、“他是一个纯洁的人”等。当人们面对生理性不洁和不道德行为时,都会产生厌恶的情绪反应和面部表情,以及退缩的身体姿势,这说明道德概念可能是通过与洁净相关的知觉经验发展的。西方文化中早就存在受洗或洗礼的宗教仪式,似乎通过这种清洁身体的仪式,受洗者可以摆脱一些罪恶。在《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怂恿丈夫麦克白杀死国王,她感觉自己手上好像沾染了肮脏的血,所以不停地洗手,以减轻内心的道德压力。另有研究发现,身体洁净后人们会认为自己与他人相比具有更高的道德品质;嗅觉洁净与视觉洁净情况下,人们也更愿意做出互惠行为和慈善行为,洁净提高了人的道德标准,促进了美德行为[14]。

汉语中有许多描述性格的词语,如态度“强硬”、思维“僵化”、个性“软弱”等,都是基于人的触觉感受。而且当人们触摸或接触硬物时,会将他人性格判断为更强硬、严格或稳重,这说明触感体验影响到对性格的认知[15]。重感是与触觉相关的另一种知觉体验,汉语中常常使用重感描述价值的重要性,如贵重、器重、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等,重感影响到人们对重要性的判断,更强烈的重感体验会导致人们对当前评判事物知觉为更加重要。比如当人们手里拿着更重版本的《麦田的守望者》一书时,会认为这本书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16]。

阅读疗法的“离身认知”和“具身认知”原理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将人的具身体验纳入其中。离身认知的作用原理构建了“阅读—认知心理”的直接关联,无论心理动力学还是认知-行为主义对阅读疗法的解释,都强调通过阅读直接影响或改变人的认知。而具身认知观的研究证明人类的阅读过程表现出典型的具身效应。阅读疗法的具身认知原理试图构建“阅读—具身体验—认知心理”三者的关联:(1)阅读疗法指导师提供精心挑选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在形式上的审美特点(如节奏、韵律、音调等)会引发读者的生理运动,如肢体的模拟动作、姿态的适应动作等;在内容上读者需要进行语言文字的意义理解,涉及空间、温度、感知觉的具体概念会直接激发读者的身体经验,涉及时间、美德、人格等的抽象概念会借助有直接经验的具体概念而激发读者的感知觉经验。(2)生理运动或身体感知觉的具身体验引起读者在认识、道德判断、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变化。比如某些语言文字激活了人的温冷知觉体验,进而引起了读者对人际亲密度、人际信任的重新评估,另一些语言文字激活了人的洁净体验,进而引起了读者对道德事件或他人品德的褒贬评价。

4 阅读疗法“具身认知”原理的应用

4.1 推荐书目要适当激发读者的身体经验

根据具身认知观,语言文字的形式和内容都会激发读者的身体经验,然后引起读者的心理变化,故在选择书目时,要根据读者的认知特点选择那些能激发读者身体经验的书。对于年幼儿童,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开展阅读疗法时,尽量选择角色生动、语言形象的书,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对小女孩的着装、火光中的事物的描述,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感知觉经验,读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对于其他读者,阅读一些容易激活读者身体经验的中外文学名著对于辅助治疗心理问题、提升人格素养大有裨益。如《西游记》中的语言有些读起来像对联,有些像古诗,有些又像宋词或元曲韵律,小说的节奏韵律符合了人的生理变化,内容栩栩如生,容易激起读者相应的视觉、听觉体验,使读者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美德的认识更加深刻。

4.2 阅读过程要积极引导读者进行心理模拟

脑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凭借感觉或运动脑区的心理模拟实现了语义的理解。行为动作在人类的思维和言语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阅读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采用真人图书、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读者进行心理模拟,激活读者相应的感觉或运动脑区,以具身体验理解阅读材料。真人图书通过口语和肢体语言向读者传达自己的亲身感知,鲜活生动的例证可以帮助读者调动想象,在大脑中模拟感知体验,并且读者还可以与真人图书进行直接交流,即时改变自己的感知体验,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读者的主体性,提高了读者进行阅读治疗的积极性。角色扮演是在阅读治疗中由读者扮演书中的角色,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模拟,表演出该角色的心理或行为,增进读者对角色的认识,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升华,提高疗效。

4.3 阅读环境要符合读者身心一体的需求

身心一体是具身认知观的核心理念,认知的产生和发展是以身体结构和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为基础的。环境中某些因素刺激人的感知觉器官,引起身体经验,从而引起人的认知心理变化。例如皮肤温冷感影响人际亲密度,温暖体验会增加社会亲密感、增强人际信任感,温暖的身体经验还可以适度满足因社会排斥引发的对人际交往的渴求,使人们认为自己并不孤独;明暗知觉体验也会对人的认知加工产生影响,黑色的视觉体验容易引发负性的情感认知;环境或身体的洁净不仅影响人们对美德的评判,还可以帮助人们排解不道德的情绪体验。因此,实施阅读疗法的环境设置要符合读者身心一体的需求,充分考虑读者的身体经验和心理状况,从光线、温度、色彩、座位、背景音乐、清洁卫生等细节入手,发挥环境对人的身体和心理成长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环境因素的量化指数,目前还未有明确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探索。

5 结语

“离身认知”原理在阅读疗法研究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这种原理排斥人的身体经验和环境作用,科学实验已经证明脱离身体和现实环境的心智是不存在的,阅读作为人类高级的认知活动,也无法离开身体经验和现实环境而进行。“具身认知”原理则基于身心一体的理念,比离身认知原理更具现实性和生态性。虽然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实验研究为此提供了大量的证据,但是阅读疗法的具身性分析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具身认知原理还缺乏完善的提炼。而且由于中国人使用汉语开展阅读疗法,汉字的造字特点、字形演变、视觉空间特征,以及中国人的认知心理特点对阅读疗法心理保健功效的影响,亟待更精准的实证研究。

1 Oberstein K,Van Horn R.Books Can Help Heal!Innovative Techniques of Bibliotherapy.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 and Library Sciences,1986,23(2):157

2 朱美华,张丽园.阅读疗法研究述评.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28-31

3 王万清.读书治疗.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31-32

4 王波.阅读疗法.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8-27

5 Mckenna G,Hevey D,Martin E.Patients'and Providers'Perspectives on Bibliotherapy in Primary Care.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2010(17):497-509

6 Bilich L L,Deane F P,Phipps A B,Barisic M,Gould G.Effectiveness of Bibliotherapy Self-help for Depression with Varying Levels of Telephone Helpline Support.Clinical Psychology&Psychotherapy,2008,15(2):61-74

7 Alat K.Traumatic Events and Children:How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Can Help.Childhood Education,2002,79(1):2-7

8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三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368-373

9 同4:34

10 殷融,曲方炳,叶浩生.具身概念表征的研究及理论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372-1381

11 Kosonogov V.Listening to Action-related Sentences Impairs Postural Control.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2011,21(5):742-745

12 苏得权,钟元,曾红,叶浩生.汉语动作成语语义理解激活脑区及其具身效应:来自fMRI的证据.心理学报,2013,45(11):1187-1199

13 Hung I W,Labroo A A.From Firm muscles to Firm Willpower: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Embodied Cognition in Self-regulation.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1,37(6):1046-1064

14 Liljenquist K,Zhong C B,Galinsky A D.The Smell of Virtue:Clean Scents Promote Reciprocity and Charity.Psychological Science,2010,21:381-383

15 Ackerman J M,Nocera C C,Bargh J A.Incidental Haptic Sensations Influence Social Judgments and Decisions.Science,2010,328(5986):1712-1715

16 Chandler J,Reinhard D,Schwarz N.To Judge a Book by Its Weight You Need to Know Its Content:Knowledge Moderates the Use of Embodied Cu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2,48(4):948-952

猜你喜欢

经验疗法身体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de身体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