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014-03-30
(广西梧州市群众艺术馆,广西 梧州 543003)
群众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基层群众文化自由自觉活动的实战平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聚焦于“以相应的文化秩序维系社会的日常生态和基本价值”,并坚守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1]。因此,如何科学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问题,成为学术思考和社会民生工程建设的关注焦点。
国家的政策导向,与民间社会文化的自由自觉,相铺相成,构织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两大支柱。2011年7月,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在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笔者以个案的描述方式,通过梧州市群众文化活动服务项目探索的描述,试图探索广场文化、节庆文化活动开展及其辅导实践对于满足群众精神需求问题,研究如何促进文化民生,让群众广泛享受社会文化发展成果的热点问题。
1 广场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切入点
广场文化,是一种“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文化为引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社会历史现象”[2]。广场文化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包含了“有很富有文化气息、表现出较高美学趣味的广场建筑、雕塑以及配套设施;专业的或民间的各种艺术性表演或展示;群众性的各种娱乐、体育等休闲活动,等等”[3]。以大大小小、形式多样的广场为舞台的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4]。在广场上呈现的文化现象,不管是有组织的文化活动,还是人们自发的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广场文化拥有休闲娱乐特性[5]。广场的文化活动不仅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活动本身不设限,只要参与主体愿意参与,可随到随参与。这就表明广场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各级城市大量文化广场的建立,广场文化也跟着风生水起,遂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项课题,方兴未艾。诸如梧州市于2002年启动了“璀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将活动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梧州市群众艺术馆,开展以“政府为主导”方式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主办方抓住广场文化“公共”和“休闲娱乐”的特性,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充分把握群众所需,并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为了能让更多基层老百姓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一改过去广大群众只作为关注的不足,梧州市对“璀璨广场”文化活动项目的举办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完善。2006年的“璀璨广场”文化活动,增加群众参与的项目,分为三大版块进行:
第一版块是专门为文艺演出开辟的“缤纷赛事”。为鼓励各县(市)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璀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协调小组决定将各县(市)在本辖区开展的以“南戏、北歌、西体、东诗”为内容的群众文化活动列入“璀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缤纷赛事版块评比范畴。通过这一调整,使得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也促成人民群众能更好的享受文化发展带来的成果。
第二版块是为丰富人民群众周末文化生活而开办的“开心周末”。开心周末的文化活动,不但形式多样,而且内容很丰富,有综合性的文艺晚会,也有诸如故事会、健身舞、交谊舞、街舞、民间艺术、卡拉OK等。活动的场地、布景、灯光、音响等,由“璀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协调小组协调解决。
第三版块是坚持以人为本,突破限制,寓教于乐,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文化需求的“与你同乐”。这一板块是由梧州市各城区、各战线系统及有关单位举办的无文艺演出或不足一小时文艺节目的各种文化宣传、法制宣传活动,包括节庆日、纪念日、宣传日等活动组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后的梧州市“璀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2013年举办活动达797场,包括722场的百姓娱乐,75场的缤纷舞台。参演单位有2532个,公演5000多个节目,其中有900多个参评节目,有309万人次,演职人员参与了演出活动,有超过130万人次的观众现场观看演出,全年活动场次较2012年提高了262场(次)。
此外,为了能满足更广、更多的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梧州市相关部门努力把群众文化活动延伸到广大基层。其中,梧州市群众艺术馆根据自治区文化厅关于开展“和谐文化服务行—百团千场”活动的文件精神,举办形式多样的服务基层文化活动,分别在贺州大院社区、金龙社区、蓝天社区、怡景花圃、中山花圃和商贸学校等数十个社区、学校举办了文化进社区宣传演出活动。在旺铺镇、苍梧县广平村等乡镇村寨举办了多场文化下乡宣传演出。
从梧州市“璀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历程来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年数百场的文化活动,让广场文化的休闲娱乐特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百余万人次的观众参与;活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也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嘉奖:2012年,“璀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被授予广西“八桂群星奖”优秀项目称号。总之,案例说明“璀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促进了当地群众文化(广场文化)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实现了从更广的范围让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活动带来身心的快乐。换一句话说,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最佳切入点之一。
2 民间节庆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媒介质
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方式、形式和途径之外,具备恰当的服务媒介质是一个重要因素。“广场是人类聚落中的活动中心”[6],它的起源与人类的大型娱乐活动有关[7],如祭祀、庆典等。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上一部分论述内容来看,广场文化还有表现节庆的特性。作为大众化文化活动的节庆文化,不但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参与性极强,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群体性和娱乐性,亦即,广场文化活动与民间传统节庆文化活动,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针对广场文化表现出的节庆特性来说,节庆文化拥有的广泛群众基础及群体性、娱乐性的特性就不言而喻了。早在2008年,国家文化部呼吁:要求各地各部门挖掘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色和各地实际情况,精心策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梧州市着力以重大节庆活动为主题,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服务群众活动。
据调研资料显示,梧州市多年以来围绕元旦、三八、五一、七一、十一等节假日,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重大传统节庆日,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将节庆文艺晚会、合唱、舞蹈等文化艺术活动节目,在节庆日这个时间和空间中展示出来,以此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就梧州市民间传统节庆日为例说明,如龙岩“三月三”炮节,龙母水灯节,粤曲节,及其各区县的如蒙山瑶族盘王节和歌节等等。传统社会中,龙岩“三月三”炮节,是苍梧县石桥镇每三年举行一次龙岩“三月三”炮节,如今引导为每一年一次,增加是活动办节频率。炮节上有大型“民俗风采”文体节目表演,有造型别致的“鲤鱼舞”、“麒麟舞”;“山路十八弯”、“又唱浏阳河”、“三姐传情”等山歌;还有对歌、抛绣球、抢花炮等活动环节。再如,瑶族盘王节,是梧州市蒙山县每年农历八月初四日举办的盛大民族节庆日,而且也是当地瑶族群众的歌圩。每逢歌圩佳节,瑶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盛装艳服,赶赴歌圩,唱歌、跳舞。男女青年利用对歌形式,互相倾吐爱情,问答姓名,唱到情投意合时,互相赠送信物定亲,用歌曲歌唱美好的新生活,等等。这说明,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富含有丰富多姿的文化服务平台。
政府通过这类民间社会传统节日的开展,投入一定资金和人力,带动各地区群众开展相应文化活动。将民间传承的“庆典”活动,结合到公共文化服务上来,并遵循“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文化服务原则。在广场,在社区中心等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文化空间”,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其传统节庆文化活动这个“文化空间”和“平台”,成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理想媒介质,理想的服务载体。调研资料显示,2010年中,梧州市群众艺术馆组织、承办或协办大型文化活动20多次,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文学创作等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有效融合到其中,实现社会前沿新风尚与传统节庆活动的有机整合。这类活动,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影响力大;参与节目活动的群众在获得愉悦、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带来惠利的同时,还能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或一展歌喉,或展技艺,享受娱乐,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分析材料证明,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生活需求,在节庆文化活动中得以满足。
3 结语
让广大群众更好的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时,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强化的需求,充分利用广场等公共空间,利用广场文化、节庆文化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群众文化权益,自然就成为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课题。
笔者选择的个案描述对象——梧州市在近十多年的探索中,紧紧抓住广场文化空间和民间节庆活动的特性,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促进群众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并提出“广场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理想切入点”、“民间节庆活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理想媒介质”等思路,做出了有益尝试和探索,其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值得关注。
[1]王列生,郭全中,肖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4:23.
[2]邱淑娟.广场文化的探讨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1,(7):92.
[3]蒋述卓.广场文化:城市文化的新资源[J].广东社会科学,2003,(4):152.
[4]张瑞琴.浅论群众文化之广场文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8,(6):117.
[5]李忠华.浅谈广场文化在繁荣群众文化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0,(4)100.
[6]曹文明.城市广场的人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
[7]曹文明.中国古代的城市广场源流[J].城市规划,2008,(10):58.
[8]郑永富.群众文化学[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3.
[9]程嘉纯.对广场文化的美学探讨[J].学术交流,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