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比赛攻守状况的比较研究
2014-08-29
(福建工业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2)
1 前言
从1891年美国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发明篮球运动,到现今篮球运动成为世界人民最受欢迎的一项运动项目,篮球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演变。但是,“进攻投篮得分,防守阻止对方投篮得分”这个篮球比赛的总原则却始终没有改变。进攻与防守,充斥在篮球比赛中的每一个方面,两者之间,究竟孰轻孰重?这么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争论不休。有人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也有人说,良好的防守才是比赛胜利的保证。事实上,篮球运动的发展,其基本动力就是进攻与防守这一对矛盾的相互推动。研究篮球运动的攻防状况,才能更好的探究篮球运动的本质,抓住了篮球运动的本质,对于提高我国男子篮球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篮球运动攻防的演进历程和各个阶段的奥运会篮球比赛,世界篮球锦标赛以及NBA篮球联赛的攻防发展变化。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总结法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时期篮球攻守的发展历程
(1)初创试行时期的攻守比较(19世纪 90年代~20世纪20年代)
19世纪90年代,篮球运动无明确的竞赛规则,场地大小、参与活动人数不限。最初的活动与比赛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冬季参与室内游戏活动。为了防止在激烈的攻守争球投篮过程中出现的粗野动作和不利于比赛正常进行的现象,史密斯做了一些基本的规定,并提出了13条原始规则。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与推广,规则也有了改变和完善。在篮球的初创试行阶段,篮球仅仅是作为一个游戏活动,主要流行于美国的各个教会学校。此时的篮球比赛,攻与守的概念还并不明确,技术和战术尚处于初级阶段,攻守技术简单,仅限于双手做几个传、运、投的基本动作,竞赛中以单兵作战为主要攻守形式,战术配合还在朦胧时期。
(2)完善、推广时期的攻守比较(20世纪30~40年代)
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迅速向世界各大洲的其他国家推广发展,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赛推动着篮球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动作、战术组织和训练方法逐渐走上了合理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道路。原先的单兵作战形式逐渐被掩护、协防等几个人的相互配合所充实。进攻与防守逐渐有了更深的内容。进攻方面以个人运球突破、二三人传切、中远距离投篮、快攻和中锋跳球战术配合为主;防守方面以个人的抢、打、断以及固定人盯人和“三二”区域联防为主,强调集体攻守。
表1 第11届奥运会篮球半决赛、决赛成绩表
虽然,这个时候技术和战术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一次飞跃,但仍未摆脱发展初期的模式。由表1可知,在第11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进入半决赛的 8支队伍,每队每场平均仅得25.16分;进入决赛的美国队和加拿大队,两队比赛结果是19:8。这说明,当时比赛的速度和攻防转换的速度非常慢;队员的投篮次数少,投篮命中率比较低,得分能力差;队伍打法单调,配合速度慢;比赛攻守对抗的激烈程度比较低。对抗激烈程度低说明防守缺乏主动性与攻击性,防守能力处于消极、等待的初级阶段。
20世纪40年代,篮球技术、战术继续演进发展,此时,高大队员开始涌现,运动水平提高,美国芝加哥尤洛大学的中锋,身高达到了2.06米,当时他在比赛中的主要职责是在篮下拍掉对方投篮的球,因此被称为“看管篮圈的人”。因为高大队员的出现,篮球规则进行了充实、修改,篮球技术、战术各成体系地向集体对抗方向发展。从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
(3)发展时期的攻守比较(20世纪50~60年代)
50年代,世界各队普遍追求运动员的身高,出现了一批诸如美国的张伯伦、前苏联的克鲁明和谢苗诺娃等巨型运动员,高度成为当时篮球竞赛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国际上有“得高大中锋者得篮球天下”的说法。一时间,利用高大队员强攻篮下的中锋打法风行一时。各队都高举进攻大旗,张伯伦更是曾在一场比赛中拿下了惊人的100分。
60年代是高度、技术和速度同步发展时期,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到了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人为主”、“以区域为主”的观念,而是“以球为主”,使防守具有集体性、积极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20世纪50~60年代,无论是进攻的技、战术,还是防守的技、战术,美国的篮球发展都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凭借领先的攻防技,战术,美国男篮连续获得1952年,1956年,1960年,1964年,1968年五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的冠军;并且,在1950~1967年的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都进入了四强,美国队成为名副其实的“篮坛霸主”。
(4)全面提高时期的攻守比较(20世纪70~80年代)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身高超过2m的运动员大量涌现,参加第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队员,身高2m以上的,多达48人。篮球竞赛的空间争夺越发激烈,篮球竞赛名副其实的成了巨人们的“空间游戏”。为此,规则对高大队员在进攻时提出了更多的限制和要求,以利于调动防守和身高处于劣势队伍的积极性。一种攻击性的防守——全场及半场范围内的区域紧逼人盯人防守和混合型防守战术随之出现,防守更具有破坏性和威胁力,展现出新的制高威力。1971年21届奥运会上美国队利用带夹击的全场紧逼防守轻取篮坛劲旅南斯拉夫便是最好的例证。
80年代为进一步发展进攻时期,篮球运动高身材、高技巧、高速度、多变化的特点及高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在80年代尤为突出和明显。在80年代,美国的 NBA篮球联赛代表了世界篮球的最高水平。此时的NBA,英雄辈出。“魔术师”约翰逊,“大鸟”拉里·伯德,“微笑刺客”托马斯等巨星如日中天,“空中飞人”迈克尔·乔丹,“大猩猩”帕特里克·尤因,“恶汉”查尔斯·巴克利等新星崭露头角。这些明星球员高度与速度齐备,进攻、防守、篮板球三者并重,身体、智力、斗志和技术结合统一,技术全面而有特长突出,在队内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个时期,进攻成为了赛场上的“主旋律”。在“魔术师”约翰逊加盟湖人队的头一年的总决赛中,他在第6场顶替受伤的贾巴尔打中锋,不负众望,率队以123∶107击败了由“J博士”欧文领军的费城76人队,他一人独得42分,并有7次助攻。在1983~1984年赛季,由杜·莫执教的丹佛金块队在常规赛中以平均每场得123.7分居第一位。其中被载入NBA史册的是丹佛金块队与底特律活塞队的一场比赛,虽然金块队在这场比赛中的得分高达184分,却仍输掉了比赛,因为活塞队得186分。这也是至今为止NBA历史上得分最高的一场比赛。在1985~1986年赛季,“大鸟”拉里·伯德领军的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虽然在复赛中赢了芝加哥公牛队,但却被乔丹折腾得疲惫不堪。乔丹在第一场就独得49分,第二场则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得了63分。在1984~1989年的5个赛季里,除去因脚伤缺赛64场的1985~1986赛季,乔丹的赛季平均得分分别达到了28.2分,37.1分,35分,32.5分,1986~1989 年连续3个赛季获得NBA“得分王”,其职业生涯更是创记录的获得10次“得分王”。
表2 1984~1989年乔丹赛季场均得分一览表
(5)创新、攀登时期的攻守比较(20世纪90年代至今)
90年代后的历届奥运会,世锦赛上,美国派出了以NBA职业球员为主的“梦”系列队,他们凭借高超的篮球技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展现出傲视群雄的实力。国际篮联秘书长斯坦科维奇说:“美国的篮球水平至少领先其他国家 10~15年。”事实也是如此,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平均每场胜出对手43.75分;1994年多伦多世界篮球锦标赛平均每场净胜37.75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平均每场净胜31.7分。90年代的世界篮坛,美国队独领风骚,成为世界篮坛的霸主。
职业球员参与世界大赛,同时,大批其他国家的优秀篮球运动员不断加入到代表世界篮球最高水平的 NBA进行锻炼、比赛,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篮球运动逐渐形成“攻守一体化”,不再单方面的强调进攻或是防守,而是攻与守紧密结合,篮球的攻守朝着攻守平衡的方向发展。
90年代的NBA,最炙手可热的球队无疑是迈克尔·乔丹领军的芝加哥公牛队,1991~1993年,1996~1998年,公牛队获得两个“三连冠”。获得如此殊荣,公牛队靠的正是攻守兼备。球队的灵魂人物——乔丹,不仅获得过10次的NBA“得分王”,而且还9次入选年度第一防守阵容;作为乔丹不可或缺的战友,皮蓬是联盟中最全面的球员之一,他打后卫运球娴熟,打大前锋篮板出色,打得分后卫投篮精准,场上任意位置都能胜任。和乔丹一样,皮蓬连续8次入选NBA最佳防守阵容;另外,队中还有1991~1998年连续7年获得联盟“篮板王”的丹尼斯·罗德曼,再加上大中锋朗利,三分精准的库科奇,防守能力出众的哈珀,芝加哥公牛队正是靠着这个攻守兼具的阵容,才成就了90年代“公牛王朝”的霸业。
3.2 现代篮球攻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篮球运动的相互制约性极强,对抗激烈程度不断提高,导致篮球攻守相互制约的界限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攻守界限分明,攻就是攻,守就是守;现代攻守转化速度大大加快,使攻守相互制约的界限超出时段之分,也就是说,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是为了更好的守,守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进攻机会。
(1)速度日益加快是世界强队的共同特征
篮球规则对进攻时间的进一步限制(进攻时间由30秒缩短为24秒,后场推进到前场的时间由10秒改为8秒),使世界篮球进一步强化“快”的意识,掀起全面“快”的浪潮,世界强队更加强调快的比赛节奏。自第25届奥运会篮球比赛,第12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以来,美国、巴西、俄罗斯乃至中国、韩国、日本等男、女篮球队的平均进攻时间均在20秒上下,平均得分均接近100分左右。而美国“梦之队”在第25届奥运会比赛中,平均每场得117分,其中快攻得分占其总得分的五份之一以上,场均得分和快攻得分率之高,是少见的。2000年27届奥运会上,美国“梦之队”虽然整体实力较前稍显逊色,但以美国、法国、立陶宛、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世界强队在场上始终保持着高速度、快节奏,战术衔接速率提高,攻守转化速度加快,每场总进攻数平均达到80~100次。[2]这充分表明,比赛的高速度仍在继续发展,高质量的快速技术、快速转换攻守配合,仍是世界各国优秀篮球队伍追求的最有效、最迅速、最简捷的得分取胜手段。
(2)重防守成为世界强队的“取胜之匙”
无论是任何的比赛,防守都是重中之重,即使自己的进攻不好,也可以依靠自己的防守去取得比赛的胜利。因为自身的防守好,也就使得对手的进攻变得不好。这样,无论是自己进攻好或坏,都可以把自身赢得比赛的几率提高到 50%以上。所以在篮球比赛中一定要注重防守这一个重要环节。积极有效的防守能抑制对方的士气,快速反击得分;为随后的阵地布防创造时间上和位置上的优势。防守不仅是进攻的前奏,也是进攻的延伸和继续。现代防守以激烈的身体对抗为特征,表现出主动性、攻击性和综合多变性。南斯拉夫国家队教练诺沃塞尔提出——“现代篮球运动的面貌是防守,应把防守摆在比进攻更重要的位置。”
第25、26和27届奥运会的男子篮球比赛平均每场比分呈下降趋势,分别是85.8分,83.9分和71.4分,尤以第27届最为明显。而第12届、第13届、第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平均每场得分分别为92.6分、79.2分、70.6分。比分的下降不是运动员进攻能力下降了,而是各队都对防守越来越重视,对抗愈加激烈,从而造成出手的困难和投篮次数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哪支队伍的防守更强,让对手少得分,谁就更有可能取得比赛的胜利。第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取得前3名的队伍失分最低,冠军南斯拉夫失73.6分,亚军阿根廷失76.1分,季军德国失78.1分, 这说明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世界优秀男子篮球队都很重视防守。防守能力的强弱已成为衡量世界强队的标准之一,“赢球靠防守”成为世界篮球的一条规律。
2006年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比赛打到后面,单凭进攻一条腿走路的球队,已经全部被淘汰,而只有靠防守超越对手的人,才有资格站在最后的领奖台上,八强战最后一战,一向靠进攻打垮敌人的美国人,在双方比分陷入僵持甚至一度落后的情况下,用近乎疯狂的抢断型防守击溃德国,正是对防守观念最好的注脚,而八强战上,所有比赛打出的全部都是低比分。
表3 第15届男篮世锦赛八强比分情况统计
四强之中,西班牙依靠娴熟的联防和强大的内线防守,阿根廷依靠强硬的身体接触和永不屈服的斗志,希腊依靠精密无比的轮转换位和全场对球夹击,美国依靠超强的个人能力坚决打抢断反击,他们的防守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层次,并且都在防守中蕴涵着反击敌人的契机,这种富有侵略性的防守,是其他队伍无法抵挡的利器。例如在中国与希腊的比赛中,中国队遭遇到希腊队疯狂的进逼防守,第3节仅仅得到6分,相信这个场面让不少球迷记忆犹新。本届世锦赛,防守已成为世界篮球的主题。获得4强的队伍,平均每场送给对手超过15次的失误,新科冠军西班牙队,在9场比赛中平均每场仅让对手得到69分,而亚军希腊队,也只让对手在自己身上取得71.6分。
3.3 中国篮球的攻防问题及对策
在第 8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中国队平均每场得 96.1分,投篮命中率为56.7%,居第2位,但平均每场失分却达到111.6分,得失分相抵平均每场负15.5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了2002年的第14届世锦赛,中国队场均得76.8分,让对手得91.8分,平均每场仍失15.0分。在另一项世界大赛_奥运会篮球赛,中国队在第27届奥运会平均每场得72.0分,失83.8分,差值还是达到11.8分。而在去年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创下了征战奥运会篮球比赛的最差战绩,场均得分62.6分,五场比赛平均输掉25.2分,五场尽没,排名垫底。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中国篮球在攻守两端上与世界强队的巨大差距。
表4 中国男子篮球攻防能力比较一览表
表5 第30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国队的5场比赛技术统计表
表5是中国队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参加的所有5场比赛的技术统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在投篮命中率上,中国队与对手的差距并不大,这说明中国男篮的进攻能力不输于其他队伍。但比赛的结果呢?在这五场比赛中,中国队场均输给对手25.2分,是所有参赛队中输分最多的。
拥有不弱于对手的投篮命中率,为什么中国队还输得这么惨呢?这主要是输在了防守上。在二次进攻得分中,中国队共得28分,平均5.6分,而对手得到了80分,平均得16分,每场比赛中国队在二次进攻上比对手少10.4分,这说明中国队二次进攻能力的薄弱。二次进攻的来源在于篮板球的争夺,5场比赛中,中国队共抢篮板球159个,平均每场31.8个,对手共抢234个,平均每场46.8个。中国队每场却比对手少抢了惊人的15个篮板球,这直接导致了中国队的投篮次数远远少于对手,使得中国队在投篮命中率与对手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大比分落败。另外,中国队场均14次的失误也比对手的9.2次多了4.8次,从另一项数据上反映了中国队在防守上的差距。
这一系列形成鲜明对比的数据,清楚的反映了中国男篮在防守上的劣势。美国青年篮球教练委员会主席麦特卡尔夫博士说过:“防守是中国队最薄弱的环节,我看了中国队 10年的比赛,比分很高,超过100分的很多,主要是防守落后于进攻。进攻好了,防守出漏洞,这是一个问题。”这些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国篮球运动存在的“重攻轻守”、“攻强守弱”的问题。
除去战术思想上“重攻轻守”的问题,中国球员在个人技术和竞技意志上的表现也令人担忧。以2006年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中国队与希腊队的比赛为例,在这场比赛,中国队先是打出一个梦幻般的开局,第二节还一度领先12分。但紧接着,在稳健的希腊队面前,中国球员的表现显得很不成熟,队员过多的失误让中国队变得不堪一击。整场比赛,中国队的失误高达24次,而希腊队仅仅只有3次。失误24次,说明了中国队员在个人技术和团队配合上的薄弱;希腊队的3次失误也在很在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队在防守上的差距。同时,在比分接近时中国球员表现出来的紧张慌乱,以及在落后时的焦躁甚至是军心溃散,才使得比分越拉越大,最终以64比95的大比分落败。
因此,要想改变中国男篮目前的状况,使中国队在世界篮球强队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中国男篮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对症下药”,与世界强队相互比较,取长补短,在保持固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薄弱点。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篮球运动的发展,基本动力是进攻与防守这一对矛盾的相互推动。篮球进攻与防守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关系,进攻战术的进步,迫使防守战术相应提高;而防守技术水平提高,又反过来促使进攻技战术不断改进,达到更高水平。攻守两方面不断的反复促进,使篮球技术水平随之发展。通过全面的数据资料分析,可以看到,篮球比赛中攻守状况的演变,除去50年代以前的初级发展,60,70年代为“防守时期”,80年代为进一步发展进攻时期;80年代末以来,朝进攻与防守全面平衡的方向发展。在现代篮球比赛中,过分的强调攻或守的某一方面,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2)世界篮球已经进入速度、力量、技术、和球员间的配合,以及教练的临场指挥等各方面全面对抗的时代,而中国篮球球员在世界大赛上表现出来的身体对抗能力不足,基本功差、技战术单一,整体配合意识薄弱,临场应变能力差,心理素质不稳定等一系列缺陷,表明中国篮球的技战术水平已经跟不上世界篮球水平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要转变中国篮球的训练管理机制,既要保留以往对进攻能力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要不断增强对球员防守技战术能力的训练;既要加强球员基本的技战术的训练,也要不断增强对球员意志品质的磨练。这样,才能提高球员们的基本技术水平,才能加强球员们比赛时的顽强作风。只有改变了中国篮球战术上“重攻轻守”,技术上“攻强守弱”的问题,让进攻和防守同时发展共同提高,做到攻守兼备,攻守平衡,才能真正提高中国篮球的水平。
4.2 建议
(1)坚持快、灵、准的风格。在20世纪50,60年代,那时候我国篮球运动员尽管身材不高,但是凭借着快、灵、准的风格特点,战胜了不少欧洲强队,运动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现今,我们拥有易建联等身材高大的选手,新晋小将王哲林也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他们比欧美球队的中锋个头高,但移动速度却比对方要快,比对方灵活,这给打快,打灵提供了条件。
(2)增强攻防的对抗能力。尽管我们拥有身材高大的中锋,而且在前锋及后卫位置上的身高也不输于欧美球队,但球员的身体对抗能力都明显偏弱,进攻及防守时经不起对手强有力的冲击和碰撞,造成“进攻无方,防守不力”的局面。在当今各国强队越来越重视防守的情况下,没有良好的身体对抗能力,就不可能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必须提高球员在高对抗、强干扰条件下运用各项技术和有效组织各种战术配合的能力。
(3)加强球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在许多比赛中,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比赛,可以看到中国队在开始阶段能够和对手打得不相上下,甚至大比分领先对手。但是在对手的一个严防紧逼下,被对手打一个反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球员大都顶不住压力,或是紧张茫然,或是焦躁慌乱,最后导致军心溃散,输掉了比赛,并且输得非常难看。因此,加强球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培养球员“积极主动,勇猛顽强”的比赛作风是中国男篮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4)转变“重攻轻守”的战术思想,做到“攻守平衡”。“要赢球靠防守”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共识,各国强队越来越重视防守。中国队“重攻轻守”的战术思想已经违背了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这也是中国篮球落后的首要原因。要提高中国篮球的水平,就必须转变这种思想,做到“攻守均衡”。
[1]俞继英.奥林匹克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7-29.
[2]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16.
[3]翟国强,孙树勋.从世界篮球发展趋势看中国男篮在进攻和防守上存在的问题[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2):56-57.
[4]茆宝荣.对中国男子篮球攻守问题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27-28.
[5]孙树勋,戴云鹏.从篮球运动的矛盾运动浅析中国男子篮球攻守能力差异及发展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2):25-27.
[6]赵成,张继池.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攻守能力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7):18-19.
[7]沈如玲.现代篮球防守技战术发展的特点及我国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0,21(1):43-45.
[8]杨留锁.从第27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看中国队技、战术之差距[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