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春市整治“空心村”问题初探

2014-03-30袁学军

地球 2014年9期
关键词:空心村宜春市建房

文/袁学军

为进一步推进江西省宜春市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和有效利用,加速空心村整治,切实保护耕地,为促进该市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最近在全市开展了一次农村“空心村”现状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市“空心村”的基本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空心村”的现状及成因

(一)“空心村”现状

本次共调查了全市10个县(市、区)的27个自然村,占全市自然村的0.485%,据统计,农村居住用地面积约63.05万亩,由此推算,宜春市空置住宅和闲置宅基地面积约19.73万亩。

(二)“空心村”形成原因

1、认识误区促使农民自由支配宅基地。如奉新县赤岸镇城下村、罗市镇港下村,多数农户认为老房子是祖业,是一种私有财产,导致农民建新不交旧,任凭旧宅闲置,造成农村宅基地使用率低下,形成“空心村”。

2、村镇规划不完善。如高安市伍桥镇洋源院岭村,一方面新宅建设“沿路建”,造成“线性”扩张;另一方面村民建房只建不拆、乱搭乱建等,形成“村外一朵花、村内豆腐渣”的现象。

3、节约用地意识不强。由于宣传贯彻不到位,造成农民对土地公有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将承包的责任田当成私有土地,未经许可随意侵占或调换建房。

4、审批制度不健全。许多土地执法人员滥用职权,随意审批,造成住宅用地管理的失控。

二、“空心村”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改造进程

(一)农村土地浪费严重

“空心村”的形成和蔓延,导致“人去房空”、“人走地荒”等现象,造成了大量的农地资源浪费。

(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于土地的大量浪费和农村优质劳动力的外出,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三、目前全市开展“空心村”改造情况

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分类施策,国土部门通过摸索探讨,形成有效做法,并全面总结推广“空心村”整治三种模式:一是整体搬迁。对地势低洼,洪水内涝,地方性缺水,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以及城市建设需要拆迁的村镇,采取重新选址,整体搬迁的办法,二是拆旧建新。对农民经济实力不平衡,少数农民目前无资建新房的村庄,先编制好规划,然后实施分户、分期分批拆建,逐步改善居住环境。宜春市“空心村”整治从2002年全面启动以来,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空心村”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改造旧村庄1500个,节约耕地1.5万亩。

四、几点建议

“空心村”现象的形成涉及的原因方方面面,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共性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空心村”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抓起,运用市场、行政和法律的手段综合加以解决。

(一)强化教育,提高依法依规用地管理的自觉性。让农民了解规划的实施对于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性,使新农村建设和“空心村”改造规划和农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的政策深入人心。

(二)完善规划,促进“空心村”改造规范有序健康发展。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村庄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二是村庄建设规划要与当前农民建房实际相结合,。三是要着重解决“空心村”改造规划用地问题。要对用地面积指标严格查核,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合理解决用地指标,解决农民建房用地矛盾。

(三)政策扶持,市、县、乡三级政府要重视抓好“空心村”改造,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出台“空心村”改造节约集约用地的奖励政策,减轻农民拆旧建新的压力。各地应合理运用增减挂钩政策,减少农民搬迁成本,其节约耕地还可弥补耕地缺口,有利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一个实现“多赢”的项目。

(四)整合力量,坚决遏制当前违法占地建房蔓延的势头。必须实行“三个转变”:一是从以往的违法占地建房事后发现、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现场把关、现场督查为主的查防并举;二是从以往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以国土部门为主体,不但要考核督查土地部门,还要考核督查乡镇,乡镇要把村组列为责任主体,落实问责制,量化工作指标,明确奖罚规定;三是从以往靠群众举报和信访为主的被动执法,转变为县市区、乡镇、村、组四级网络动态巡查的主动执法,把违法违规行为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其蔓延。

猜你喜欢

空心村宜春市建房
蜂房的建造
宜春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山西摸排疑似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50余万个
十年磨一剑! 广州“巨无霸”旧改茅岗村复建房亮相!
帮人建房丧命 引发赔偿之争
江西省宜春市老年大学校歌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
江西省宜春市粮食局 抓住“退城进郊”机遇 提升粮仓新建改造管理
“空心村”民生调查
人口迁移流动下的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