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研写”教师发展模式初探

2014-03-30赵福庆徐建华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名师课题共同体

● 赵福庆 徐建华

教师发展何以成为可能?作者研究了国内外很多名师的成长规律,发现所有名师的成长中都离不开这样的关键词:读书、研究、写作。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它们共同作用于教师的成长,缺一不可。它是能够帮助教师提升价值感,建立起专业自信、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由此,“读研写”模式的提出便有了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一、通过读夯实发展根基

(一)读书方式——选择性、针对性、有方法

1.有选择地读书:名师首先要读五类经典书籍。一是读哲学类的书,要思考人类的命运和教育的价值;二是要读史书,通过读学科史、中外教育史等方面的史书,了解教育的昨天;三是读儿童、青少年的书,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四是读管理学方面的书,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有规律、效率;五是读点课程、认知科学、有效教学等方面的书,从而知道自己的教育价值,知道人是如何思维的,知道有效教学的基本路径。每一类书选一本最经典的来读,把它化为自己教育工作生活中的营养,学有余力而后再读其他的书。

2.有针对性地读书:任务驱动式读书

2012年,学校推出“任务驱动式”读书法,让老师们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或课题选择相关书籍或杂志去读,让读书真正服务于教师研究的需要。这样既解决了教师读书的目的性——不知为什么而读的问题,又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有选择地读书,同时在任务驱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厚实自己的理论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3.有方法地读书:活页推荐读书法

实践中我们发现,最切合教师教学需要的有价值、有思想的文章,老师们往往是求而不得。一是自己可能没有机会发现,二是时间有限,发现了好文章,也没有充裕的时间一一摘抄下来,更没法在大范围内与其他同伴共享。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通过头脑风暴寻求到了一种既可操作又能真正服务于老师们读书需求的方法,那就是活页推荐读书法。

活页推荐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教科室的负责人从教育的视角,每个周都从我校所征订的60多种报刊杂志上选取适合每位老师阅读的有针对性的文章,以活页纸形式印发给全体教师。二是学校的首席教师,站在学科教学的视角,从学科杂志上选取一些高水平的学科引领性文章,以活页纸形式印发给所负责学科的教师。

(二)读书平台——让最好的东西在最大范围内共享

“让最好的东西在最大范围内共享”,学校在双语网站上开辟的“读书共享平台”便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读书共享平台共分美文共赏、经典语录、好书推荐、百家论坛、视频分享、活动公告六个栏目,并采取版主管理负责制。总版主、分版主并不是行政任命,而是一群热爱读书,并热衷于为推动教师读书做贡献的教师主动“认领”的。有一群爱做事,主动做事的人来推动读书共享平台发展,对这些人本身是一个发掘自己潜质、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对于读书平台是一种幸运,对学校的老师们也是一种福分。

(三)读书制度——让其成为一只无形的手

学校每年都会评选 “十大读书人物”,并且推出“名师赠书”、“教师买书,学校买单”、“读书人物奖励300元购书款”等奖励性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教师读书的积极性。

但这个制度运行一段时间后,学校很快发现了其局限性:年度读书人物只是对个人的激励,能否创新一种制度,让读书人物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怎样让爱读书的人,同时也乐于做一个推动和影响别人读书的人?这个问题成为学校创新制度、进一步推动更多教师读书的一个新的视点。在反复的思考与碰撞中,我们推出了评选“年度读书推动人物”的创意。

启动这一新的制度后,学校还把“读书人物”、“读书推动人物”当作评双语名师的重要指标,让老师们清楚:不爱读书,不会读书,不常读书,就不可能实现向名师的跨越。读书制度的不断完善,让读书的种子在更大范围内,在更多教师的生命中开始生根发芽。

二、通过研开启思想之门

(一)独立思考——用脑袋走路,做思考的实践者

学校引领教师运用三种思考路径 (以写促思、以读促思、边研边思)和两种思考方法(“鱼骨图式”、“头脑风暴式”),帮助教师养成回到原点的教育思考习惯,以此培养教师的哲学思辩能力,使教师能够从比较高的层次认识教育的本质、把握人的本性、揭示教育的规律。

(二)积极互赖——建立合作研究共同体

建立以四种行动研究为依托的研究共同体。四种行动研究即教育叙事、问题研究、课堂观察、课后反思。我们依托名师为发起人,成立了三个研究共同体:博客协会;小课题研究协会;课堂观察与课后反思研究协会。每个协会都有自己独特的章程、活动制度,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原则:自主自愿。吸引愿意做这件事、又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加入;吸引有共同愿景和相同研究趋向的人加入;随时加入,也可以随时退出。之所以能够以自愿为基础建立共同体,是因为学校管理者明白一个道理:惟有当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才会产生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三个共同体的创建,使行动研究落到了实处。

鼓励组建以共同趋向为纽带的民间共同体。学校鼓励那些有着共同研究趋向的人自由组建民间研究共同体,自由开展各种主题式研究。比如研究后进生转化的“花开的声音”研究团队;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的“知音”团队;研究大量阅读的“亲近母语”团队,研究家教的“博雅茶社”团队等,这些研究共同体,都是基于共同的研究需要,在对共同话题的研究、讨论、争辩、分享的过程中自主生成的。

发展以综合课题为依托的科研共同体。综合课题是指学校的统领性课题,同时,学校又将这些综合课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又可成立自己的项目研究团队。以综合课题为依托的科研共同体,让全校教师都有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在这个大的研究方向下做一些小的研究,有引领,有指导,教师的研究更容易推进和走向深入。而学校举全校之力来做一项研究,一研究就是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不是“假”研究,写个开题报告,结题时再写个研究报告就行了,而是真研究,研究的过程也是培养教师思考力和学习力的过程。

(三)确定研究方向——持久深入地研究一个课题

学校建议走在教改前沿的教师围绕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事实上,不少成功的研究型教师的成长,都得益于他们几年甚至十几年执著于对某一重要问题的研究。不少成功的学校也得益于此。每个课题都有一个“问题串”,持续性地对此进行研究,教师的研究力就会不断“升级”,就会不断向理论建树者靠近,我们的研究者——即使是普通教师,也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因此,学校鼓励并帮助每位名师为自己确立一个研究方向,并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引导教师关注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以哲学的眼光审视教育事实与现象背后所隐喻的价值与意义,在持之以恒的探索研究中不断建构起自己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形成行之有效的实践成果和具有思想含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十二五”期间,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学校选择了十个支柱性的研究课题,由学校名师主持研究。分别是:套餐式课程、合作达标教学、科学人本双向管理模式、知行序列德育模式、“读研写”教师发展模式、校园音乐和谐教育、科学素养达标升级教育、体育健康四能教育、营销式家庭教育、系列性公民教育。十个前瞻性课题的确立预示着我们的名师已实现了由单纯的实践者向理论建树者的跨越。

三、通过写提升教育智慧

(一)鲶鱼效应

首先打破平衡,在教师群体中投入一条鲶鱼,形成鲶鱼效应。2004年,学校鼓励第一个愿意写作又擅长写作的老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并出版了个人专著。这在教师群体间引起极大的震撼。每个老师都在感叹:一年的时间,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同伴通过写作奠定起一段令自己仰望的高度,完成了自我超越。鲶鱼效应向教师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写作是能够得到学校肯定和欣赏且能帮助自己实现自我超越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同伴能够做到的,其实我也可以做到。这比任何的说服教育,任何的行政干预都更有力量,一部分教师开始自主自觉地走上写作的道路。

(二)场效应

为了给教师的写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2006年,学校在双语网站上建立了双语博客群。写博内容要求得特别宽泛,可写教后反思,可写教育叙事,还可以写教育思想等。“开博”后的第一周,老师们写博客的热情超出了学校的想象:一周的时间,首次开博的23位名师发表文章达80多篇。有的老师几乎每天一篇,而且上传文章的时间大多都在晚上!老师们“看博”的热情也远远超出了学校的预期,一周时间,博客总点击率超过两千次!写作的“场”效应形成:写博成为大家共同的关注点,共同的谈论话题,写博的人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人物。

而且,校长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博客读教师上传的每一篇博文并作认真的点评。写博是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但它同时也是学校发现人才的平台,是可以让自己从学校边缘人物成为领导和老师们关注的重要人物的一个平台。

这种信息暗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主动要求加入写博的行列,教师群体的平衡关系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写作的道路,写作的人成为了多数,不写的人成为了少数。在这个写的文化“场”中,加入写作的人越多,那些落后的,拖后脚的人越没有人支持,他们也就越有可能自己追上来。

(三)愿景吸引

“双语学校,只要坚持写作,写到10万字以上,学校就可以帮助出书。”“每周坚持写一篇,三年就可以出一本书。”

学校的这个“著书计划”承诺和对“坚持”价值的推崇唤起了很多教师的希望,老师们心中开始有了一个信念:只要坚持不懈地写,持之以恒地写,我也可以出书。

这个愿景对于教师极具吸引力并大大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内驱力。2010年,学校有两本博客专著出版,学校的承诺变成了现实。当教师们看到写作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益处、真正的成长时,更多教师的写作热情被充分点燃。到2012年,学校有二十几位教师的博客达到10万字以上,有六位教师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他们的博客专著已列为学校“著书计划”中。

猜你喜欢

名师课题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