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论和目的论翻译观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2014-03-30郑立平
郑立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长沙 410007)
工具论和目的论翻译观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郑立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长沙 410007)
教学翻译被视为语言教学工具,旨在培养语言能力,翻译教学被视为语言教学目的,旨在培养职业翻译能力。在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科学的态度是融合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既用翻译作为教学手段又将其设为教学目标,使非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同步发展,体验式外语教学可以帮助达到这个目的。
工具论翻译观;目的论翻译观;双功能翻译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1 引言
近十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地位和作用得到肯定,看到了不足,一致认为:第一,翻译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第二,翻译能力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之一,不能忽视;第三,翻译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第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前非常薄弱,急需提高。有两个方面存在分歧:第一,教学翻译是否束缚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翻译能力)的发展;第二,在教学上,非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学习是否该向专业学生看齐。笔者认为不能否定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活动对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积极作用,不必用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概念和区别决定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的方向,只要是有真实交际意义的翻译训练就可以实现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的无缝连接,同步培养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在作为语言教学的翻译教学中应该用体验式外语教学。
2 语言能力和工具论翻译观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除语法分析外,翻译是另一种语言活动,被师生用作巩固所学词汇和语法、提高语言知识的手段,主要过程是语法、词汇分析后采用演绎的方法,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翻译句子,所以被称为语法翻译法,在18-19世纪的语言教学中被大量使用。Jean Delise将语言教学中的这种翻译活动称为教学翻译或学校翻译,定性为语言学习手段,目的在于掌握语言学习的基本要点,提高语言水平,完善语言风格;与之对应的是翻译教学,传授翻译技能与知识,培养学生从事职业翻译的能力,目的在于完成具有特定受众的交际任务[1]。Delise的观点被各国学者普遍接受,自此,教学翻译与语言能力相对应,翻译教学与交际目的、职业翻译、外语专业翻译课程相对应。
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进一步厘清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性质和区别。Gile指出,教学翻译目的是提高并测试学生外语的主动和被动知识,母语和外语的互译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外语词汇、语言结构、提高外语理解和写作水平[2]。翻译练习提供了提高语言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词汇知识和获得语域、词序、时态、语态、所指、语言变体等语言学知识[3]。在我国,语言学习中的翻译也被认为是手段,“在教学翻译中,翻译是外语教学的附庸、教学的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4]133,刘和平指出教学翻译不是以交际为目的,而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认为这种运用词汇本义将翻译句子的教学翻译属于元语言范围,所以也可称为语言翻译[5]。罗选民、徐丽娜说:“教学翻译是以辅助第二语言习得为目的的教学手段,教师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外语词汇和语法特征。学习以模仿为主……”[6]
区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对语言教学有积极意义,特别受益的是外语专业的翻译课程,但是有些论述不免显得狭隘,夸大教学翻译的危害。由于教学翻译以语法为中心,具有非交际性特点,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这种教学方法饱受诟病,被贴上“只教授什么是语言,而不是语言本身”[7]、“哑巴英语”、“费时低效”等负面的标签,甚至对纯正意义的翻译也造成不良影响,译文表意不准、表达不畅、译语痕迹严重都是教学翻译留下的后果。“受教学翻译的影响,学生们往往过分拘泥原文的语言知识,致使翻译出的句子逻辑混乱,不合乎中文的习惯。”[5]
3 交际能力和目的论翻译观
交际能力是指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是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有四个特征:(1)能辨别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2)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3)能判断语言能力的可接受性;(4)能知道语言形式出现的或然率。“翻译就是交际”,而且是跨文化交际,需要外语、母语语言能力、语境意识、文化意识、思维能力等。
翻译是不同语言间沟通的桥梁,在语言学习中,翻译是语言运用能力之一,是教学的目的,因为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有目的地输入目的语信息或输出母语信息。今天,翻译的作用和广泛需要已不言而喻。因此,1999年,我国将翻译能力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2004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明确规定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2013年8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要求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不难看出,其目的是根据大纲的一般要求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把翻译视为语言学习的目的之一。
4 教学翻译、翻译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要求已提高到交际层面和篇章层面,传统的教学翻译不能满足需要,是不是只有开设专业翻译教学才能解决问题?毋庸置疑,受课时限制,增设专业翻译教学没有可行性,解决办法只有改革教学翻译。虽然局限于语法字词层面的教学翻译已过时[8],但是翻译能培养语言能力的作用不能忽视。翻译总是以语言能力为前提,事实上,“语法翻译法并非那么可怕,改进的语法翻译法在广泛使用”[9]4,翻译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朱月娥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翻译活动,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10]。
我国有学者和教师研究大学英语背景下的翻译教学,提高非外语专业生的翻译能力。罗选民(2002)建议将翻译教学划分为“大学翻译教学”和“专业翻译教学”,前者的教学对象是非外语专业学生,后者针对外语专业。这个观点实际是扩大了专业翻译的范围。鲍川运(2003)、王金波、王燕(2006)则扩大教学翻译的范围,认为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都属于教学翻译,非外语专业应有翻译课程,他们的做法是给非外语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开设口译选修课。这两个观点看似决然相反,其实一致:非外语专业学生不应当挡在翻译教学大门外,应该有进入交际层次和专业层次的翻译学习。他们的不足是仍然未将语言能力培养和翻译技能培养同步起来,没有解决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内容多-时间少”、“学生多-教师少”两大矛盾。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受教学课时的限制,王金波、王燕的研究成果很难推广到其他学校。如果要在两年大学英语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必须找到一种能同时培养语言能力、篇章能力、语用能力、文化能力、策略能力等交际能力和翻译知识技能并行的途径。
5 双功能翻译观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大学外语教学需要双功能翻译观,即认为翻译同时是工具和目的,通过翻译活动本身使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相互作用,在完成一项教学任务过程中实现同步提高。蔡式教学法和体验式外语教学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蔡式教学法是翻译式语言教学,起源于他本人的学习经验,验证了双功能翻译教学观的假设,翻译的工具性和目的性效果一同体现。
蔡式教学法把翻译既当作语言学习的工具又确定为语言学习目标,其目的就是要求学习者较快地熟练掌握目的语,能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训练的途径是翻译,因为“翻译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表达策略,指导如何‘正确、规范、精致地’使用目标语[11]32。具体操作是让学生在基础外语课程学习期间向学生布置一定量的口笔译翻译练习(语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解决问题、产出译文,然后与参考译文比较,进行第二次讨论、解决问题,课堂上老师帮助解决全班同学共同的问题或错误。
蔡教授20来年的法语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体验式的翻译教学法非常成功,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达到掌握目的语的要求。邹为成、王初明等关于体验式外语教学的实验取得同样的成功。
体验式教学古已有之,20世纪70年代重回人们视线并受到追捧。体验式教学衍生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体验学习以增长学生的经验为中心,教学活动围绕着组织教学任务、解决问题展开,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事,强调社会效益。
体验式教学理念与交际教学有关,与交际外语教学理念非常吻合,两者都强调“将学习者置于语言教学的中心位置,强调学习者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风格,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课堂交际情景对校外社会的再现”[12]。体验式外语学习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同伴之间、师生之间和人书之间的真实意义的交流协商,更有助于交际能力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体验式翻译教学法的主要原则:
第一,学习材料必须与学生专业和生活相结合。纯粹的外语学习目的是为了与目的语者交流。交流什么呢?从已有的经验看,交际双方,特别是开始阶段,主要话题包括:自己的基本情况,例如学习、工作、家庭、兴趣爱好等;自己国家的文化知识,历史、地理、习俗、节日、流行文化等;工作内容,介绍、交流自己从事的工作、职业,或者因为双方工作上的合作需要交流。所以,教学材料必须是与学生的专业和生活相关、具有很强的交际意义和社会意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学习的效益。“边学边用”的方式是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当成年人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与目前的自我概念一致时学习最有效。”[13]
第二,学习材料必须与文化相结合。教学材料应既有目的语国家又有母语国家的文化内容,不能是单向介绍。“目前大多数外语教材反映目的语国家或区域文化现象的很多,然而学习者母语文化却常常在教材的编写中被忽视。”[11]70最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材料体现了介绍母语文化的意识。
第三,学习材料必须真实、有交际意义。体验式教学和交际教学法要求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下实践体验,然后通过反思、感悟实现自身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提升与重构。非真实的语言材料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翻译应该充满着发现和兴奋”[3],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交际意义的真实文本翻译练习获得的经验更有效。
第四,教学材料来源多样化。教学材料应来自不同语域、不同渠道,不盲从教材。体验式教学有个人性的特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参与选择材料,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决定权。
第五,小组学习形式。小组学习是体验式学习的主要形式,给学习参与者更多的口语翻译和交际需要,增加i+1的语言输入。而且,小组学习能营造轻松、愉快、富有刺激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精神[14]。
体验式翻译法教学在实践中还应考虑更多的因素,王海啸探讨了关于体验式外语学习的教学原则,归纳为“大纲相关原则、教师相关原则、教学过程相关原则”,每个原则下面都有若干子原则。总之,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方针,以学生为中心,以效果为目的。
6 结语
语言教学首先要确定“教什么”,然后确定“怎么教”,如果统一了“重视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思想”,其余的问题都可以解决。理论上厘清“教学翻译-翻译教学”、“语言翻译-职业翻译”、“语言教学中的翻译活动-翻译活动中的语言学习”这些概念,有助于指导教学实践,但是不管怎样区别它们,这些语言活动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都有殊途同归的作用。语言能力是确保交际翻译达到“准确、清楚、灵活”(accuracy,clarity,flexibility)这三个质量标准的基础,教学翻译为之服务,“预备级的翻译练习提供了提高语言的有趣方法,包括扩展词汇、语域、词序、所指、时态、语态、习语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语言变体”。所以我们需要语言课上的翻译教学法。实验表明未学过翻译的英语母语学生的西班牙语—英语翻译作品比受过翻译训练的西班牙母语学生的西班牙语—英语翻译作品更差,可见,要培养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必须授其翻译知识和技能。否定教学翻译肯定翻译教学的思想值得反思,“先语言后翻译”将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教学剥离开来的方式也值得反思,体验式和翻译式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尝试者目前很少,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努力探索,从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它,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1]Delise J.Translation:An Interpretive Approach[M].Ottawa: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1998.
[2]Gile.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5.
[3]Allison B.Teaching Translation From Spain to English[M].Ottawa: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1996.
[4]穆雷.中国翻译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刘和平.再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从希拉克信函的翻译谈起[J].中国翻译,2000(4)41-45.
[6]罗选民,徐丽娜.语义匹配与翻译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1-5.
[7]Harmer J,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陈恪青.大学英语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42-44.
[9]Richard J.Theodore S R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1986.
[10]朱月娥.教学翻译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6):105-105.
[11]蔡槐鑫,赵英晖.精简与归一——蔡式教学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12]王海啸.体验式外语学的教学原则——从理论到实践[J].中国外语,2012(1):53-59.
[13]Dollerup C.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3.
[14]王雨梅.论体验式英语教学的语言学理论基础[J].当代外语研究,2012(5):27-30.
G642.0
A
1674-5884(2014)02-0123-03
2013-10-07
郑立平(1968-),女,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研究。
(责任校对 罗 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