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做一名幸福的语文教师
——语文教育改革专题访谈之二
2014-03-30李金云
李金云,张 文
(1.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小学,甘肃 兰州 730030)
张文,1966年生,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小学教师,兰州市改革开放三十年风云人物,甘肃省优秀教师,甘肃省中小学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特级教师,甘肃省陇原名师,全国模范教师。主编人教实验版《阅读与写作》、人教修订版《字词句篇》、北师大版《名师点拨与训练》,主持开发校本教材《陇原风情》。
一、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她,只有爱才能教育孩子
李金云:张老师,您好!第一次与您见面,就感觉您浑身洋溢着一种幸福感,一提到学生您满脸的笑。
张文:(呵呵)我记得著名心理学教授林崇德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师爱并不比父爱、母爱、情爱浅。”这话说得太精辟了,教育充满了爱与灵性,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她,只有爱才能教育孩子。1997年,我带的五年级的一个班中,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女生,她有一头非常漂亮的乌黑的长发,就是这个女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习作,题目是《我的……》,现场作文。当我批改习作时,有一篇题为《我的愿望》的习作,很让我感动。第二天经得小作者的同意,我让她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才知道这个孩子的父母离异8年,自打父母分开后,她就跟着爸爸过,妈妈在这8年里从没有来看过她,也没有给她打过电话。现在她最大的愿望是妈妈能亲手为她梳一次头发,能在下周四陪她一起过生日,一起吃蛋糕。她连做梦都梦见妈妈回来看她了,每次做梦都会哭着醒来。听了她的习作,许多孩子流下了眼泪。之后,班上同学在班干部的带领下,纷纷动手为这个女同学准备生日礼物。到了她生日那天,我早早把她叫到办公室,给她梳了头发,带着她回到教室。当她推开教室门的一瞬间,全班学生为她唱起了生日歌,班长把点着蜡烛的生日蛋糕端给她,请她吹蜡烛。同学们一一上前,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和生日祝福送给她。小女孩满眼含着泪,转过身对我说了声:“谢谢,张妈妈!”。
当我们拿出对待父母,对待爱人,对待子女的心去对待学生,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能够得到爱的沐浴,就是把爱的太阳种进学生心房。教育就在于爱,爱是什么,爱就是对教育的执着,对教育的敏感,爱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尊重,这种爱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里、口头上,而应该让学生感觉得到。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哪怕摸一摸学生的小脑袋,对学生一个微笑,都让学生感觉到我的关注。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沐浴下健康成长,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与学生共同体验“学好语文,幸福一生”的境界
李金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您是怎么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追求的?
张文:语文学习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愉快,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真切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一道幸福成长,师生一起体验“学好语文,幸福一生”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李金云:教了近三十年语文,您教语文的最主要的心得是什么?
张文:“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成长共始终。因此,将语文课堂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亲近大自然,触及社会热点、焦点时所表达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验和认识。超越课堂,不仅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要触及他们的心灵。在超越课堂的过程中,语言已经不只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和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只有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生是由无数个细节串成的链条,不注重细节的打磨,就不可能达到人生的高度。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也往往做不好大事。一个教师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公开课的磨炼和展示,但是最能磨炼人的,还是日复一日的家常课。作为一个教师,如果把每节课当作上公开课,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抓住课堂的每个细节,将课堂偶发事件,当作教育的资源加以利用,我们的课堂就如一泓活水,精彩纷呈。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各方面还需要“尽心”。这个“尽心”可能就是我在家做着饭,干着家务活的时候,我就在想明天要上的课,大致框架是什么,忽然我会有一个特别好的想法,就会随手写在本上,放在包里,重新调整以前备课的思路。我觉得用心就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用心是最重要的。
语文学习更重要的还在于高品位的阅读和积累,要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决不能抱守书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大胆地增删教材。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策源地。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黄金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广阔天空,设法让孩子们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读书的乐趣,让诵读经典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坚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长此以往,中华民族将来怎么拥有高贵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得好。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用传统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品味国学经典的醇厚韵味,让我们朝着向上、向善、向美的方向发展。惟其如此,才能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中国人。
李金云:您实践的“备课要因人而异,讲课要因材施教,作业要点面结合”,现在在兰州市城关区推广,您是怎么做的?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一点?
张文:每个孩子各有特点,秉性不同。包括上课,也是针对不同的孩子,因为要给孩子一个自信心,也是保证他们自尊的一个表现。我上课也会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但这些简单的问题我是刻意给困难生的;但是对优秀生,我肯定要给他们也做一些准备,让他(她)在每节课都感觉到在与一般孩子接受相同知识的同时,更上一层楼。
李金云:让每个人都看到自己的进步。
张文:对,如果你的课堂没有这个层次,孩子时间长了会懈怠。像我今年带二年级,每个学生至少保证一次发言,一般来说一节课是两次。对于不发言的孩子,要格外关注。有的孩子不发言并不代表他没有听,这些孩子可能是表达稍微弱些,最重要的是这个问题他(她)不爱答(并不是不会)。有时候我会用鼓励的眼神,或者在无意中给他(她)说“我想这个问题你肯定会回答得很好”,让他(她)感觉到老师也在帮助我,老师是爱我的。一次、两次、几次后,学生会觉得我如果尽量做,我就会有进步,他(她)就会慢慢地好起来。我的作业也都是分组的,而且这个组是相对固定的。今天字词过关的同学放学就走,别的学生如果明天能保证,你也可以不写。因为目的就是完全掌握,但个别差的学生我还是要求每个错字写几遍,这也是一个强化的过程。他(她)就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如果掌握了,张老师就奖励不写作业。小学阶段本来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好的习惯比成绩更重要。
三、做一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班级、陪得住学生的教师
李金云:我知道您还有一句名言——“做一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班级、陪得住学生的教师”,为什么这样总结班主任的工作?
张文:班级是学校的最基层单位,也是最重要单位,教育教学工作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班级管理仍然要以信心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渗透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感恩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公民教育等等。需要着力关注对学生的思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对学生正面诱导,不要老是抱怨学生如何如何的不争气,而要反思自己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花了多少时间,自己对这个学生了解多少,是否和家长做了有效的沟通,自己是否和所有学生进行过若干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召开了几次卓有成效的班会,自己到底有多少个时间心安理得的坐在教室里陪伴学生读书学习,是否真正做到关切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家庭,并艺术地处理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学生安静的学习,那就有一个最老实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守下来,守在教室里督促、陪伴学生学习,自己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看看书。作为老师,我们要乐于当班主任,善于做班主任工作,乐于长期担任班主任,终生担任班主任,做一名热爱班主任工作、深受学生喜欢、善于做学生工作、管理有力、乐于奉献的班主任。一句话,做一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班级、陪得住学生的老师。
四、“名师”不能只注重“名”,更应该注重“师”
李金云:您成立“名师工作室”,成为“陇原名师”以后,要担负起更多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您对这份工作怎么看?
张文:古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人把该说的道理都讲透了,我们踏踏实实照着做就行了,惟愿教书育人——这生命之春常绿。还是那句老话:栉风沐雨走春秋,桃李不言自成蹊,我像雪化天上来,化作春泥护花蕾。
李金云:有没有碰到比较特别的徒弟?
张文:有的。
李金云:可不可以分享一下您带徒弟的一些故事?
张文:我们有个青年老师,几次去听他的课,会发现他很聪明,悟性很强,但比较浮躁。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多花些时间去关注他,这种关注可以是随时打个电话啊,说话的语气各方面都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让他感觉到张老师真的是把我当作一家人来看待,让他觉得你是在为他的成长铺路呢。这样,他如果有什么事都会来找你。很多年轻老师,经常看见我就说:“师傅,听听你的声音,我就踏实了。你来听听我的课吧!”他们刚开始让我去听课,都很紧张的,觉得我会挑很多不足。记得我刚上班时,全校语文老师往那儿一坐,我们的老校长来评我的课,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我当时就泪流满面,觉得我根本就不是当老师的料。但现在的孩子和我那时的处境不一样。我每次评课都一分为二的给他们说:你的优点是什么,在以后的课堂上要把它扩大化,就像赏识学生一样赏识他们;说完优点后,指出他的不足,这个就要有针对性了,比如:他在指导学生写法指导课上有所缺失,那么一个月后或两个月后,我再听你课时,你就要在这堂课上“一课一得”,你就要在写法指导上展示自己,让大家看到你的变化。这样,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就感受到自己的这种进步。
李金云:有没有老师觉得自己这套作法就很好,已经习惯了,以您的方式去指导,他(她)会据理力争?
张云:有的。
李金云:您是怎样做的?
张云:很多时候,如果你没有相当的实力,年轻老师就不会对你心服口服。有时你给他(她)指出来,他(她)甚至会不以为然。他(她)觉得,不管专业、理论各方面,他(她)都经过系统的学习。有的年轻老师会说:“张老师,我觉得我这种方法挺好”,我就说:“你也指导,我也指导。我们用不同的方法上,然后,你去我的班教学生,我去你的班上课,我们同课异构,让学生对比,找出优缺点”。两周后,一个月以后,学生月考反馈回来再看。让他(她)自己去比较,看谁的方法好。无论是带徒弟也罢,教学也罢,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见成效的。
五、知恩于心,感恩于行,做幸福的语文教师
李金云:作小学老师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您去做,但我从您的言语间没有听出一丝一毫的抱怨和不满,在您的身上总是洋溢着快乐、幸福,是不是有做幸福教师的秘诀?
张文:经常和孩子们相处,我也常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永远生活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当孩子牵我的手,甜甜地对我说“张老师,再见”,看着他们可爱的笑脸纯真的眼眸,那种难舍难分,怎能叫我不爱他(她)?就是在这点点滴滴当中去感受这种幸福。
李金云:幸福是需要用心去感悟、品味的,但有时候,我们却熟视无睹。
张文:对!老师的工作是繁杂琐碎的,每天都面临着很多烦恼。所以,我们得学会原谅,学会宽容,学一学弥勒佛“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随时准备把烦恼丢到垃圾桶里,努力做个快乐阳光的老师,这是永葆青春的秘诀。
成为名师的道路也很艰难。尤其对于年轻时的我来说,不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学实践,都距离“名师”太远了。但是我没有放弃。我知道一个好教师不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教学比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形式上的忙碌和实际的虚无。因此,与其忙忙碌碌的应付,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不断实现着最好的自己。
在我的成长中,我遇见很多让我幸运的人和事。我感恩亲人、朋友的关爱和帮助,对哺育、培养、教导、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我感恩老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是他们扶我上马送我一程又一程,没有他们的鼓励、教诲和引导,我孤雁难飞。我感恩我的学校,是学校为每个人提供公平发展的平台,才有我今天的发展。我感恩同事的帮助和理解,我感恩朋友的分享与呵护,我感恩孩子们的尊重和牵挂。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我只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十倍、百倍的付出,用行动回报他人感恩社会。献身教育,今生无悔。惟有如此,我才是一个懂情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