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基础 精细训练 提升语文能力
2014-03-30钱国利陈晓莹
钱国利,陈晓莹
(1.大连教育学院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116021;2.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116081)
2014年的高考备考到了关键时刻,不少学生也到了教师们常说的“高原期”。为促进学生在后一阶段的复习备考中克服高原阶段,平稳提升,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笔者重点分析试卷内容的几大方面,以提供后一段复习备考的建议。
从2013年辽宁卷来看,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大都在平时复习的范围和把握之内,大多数考生没有因为哪道题内容特殊、题型新异而不知所措。这是近几年教师对课标卷和辽宁卷的考情有较好把握的结果。由于高考命题在试卷结构与各部分内容的选择上具有继承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所以2014年的辽宁卷也不会有大变化,所以师生还要结合《考纲》《考试说明》和2013年的辽宁卷和课标卷来安排后一阶段的复习。
一、现代文阅读
由于考纲对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要求主要是理解、分析,并且试题是选择题,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原文,只要对原文论述的是什么问题、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做到比较好的把握,选择出正确的答案也就不难了。这类题的答题方法基本都是“阅读原文——理解选项——带回原文——比较分析——作出判断”,如果在原文,尤其是重要语句的理解上模糊不清,就很难选准了。
针对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内容和方式,高三后期复习要考虑以下几点:一要选择合适的文本进行训练,即多选择一些与文学、艺术、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二要以阅读能力点(考点)作为训练的重点,即“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理解,而考纲中有关“概括与分析”的能力点,也是命题人在选项中对原文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学生只要选出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概括分析。三要采用恰当的阅读方式进行训练,针对文章内容进行的阅读训练与做题训练相结合。
从2013年课标卷的选项设置来看,第3小题有加大概括力度的倾向。这种选项要求学生对原文有深入的理解,因为选项是经过命题者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了概括。所以,判断这些选项的正误,更要从对原文的整体理解出发。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所以复习要以打基础为主。在题型不变的前提下,2014年的测试内容应该还是实词(第4题),信息筛选(第5题),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第6题),句子翻译(第7题)。2013年辽宁卷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能力的第6题,在选项的设置上更多地注重对原文句子的理解,概括性不是很强,因此,考生只要把选项中的句子和原文进行逐句地对比理解,就不容易出错。
在后一段复习中,要多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归类概括。例如,对与宋代官职相关的动词就可以作一个归类概括。宋初的府州县的长官都是由京官(他们在京城各部门有官职)派出去的,称“权知某府、某州、某县事”,意思是暂时主管某府、某州、某县的军政、民政事务。所以宋代的知府、知县,前面还有一个官职名,如“以著作郎直集贤院,知光州”。(辽宁卷)有时省称“知府”“知州”“知县”。史书中说的“以某人知某地(州、县)”,这个“知”是主持、执掌的意思。同时《宋史》中常见的与官职有关的其他动词还有“摄”“直”“权”“行”“判”“署”“充”等。学生了解了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对某类词语进行较细致的梳理,基础打得扎实,理解能力就会提上来。
古代诗歌鉴赏的两题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对诗句表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对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理解赏析。在后一阶段,古代诗歌复习也要以抓基础为主。读懂诗歌的训练,就是基础中的基础。考生答不好题,大多数都是没有读懂诗歌。许多教师在复习时,尤其是后一阶段的复习,往往注重一些答题思路的指导,交给学生一些答题套路,以为这些东西在高考答题中好用。其实,在学生没有读懂诗歌的前提下,任何套路都是虚设的,用不上的。因此,即使是在最后阶段,诗歌部分的复习,也要抓基础,包括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要从题材的角度、观察点、情感抒发的角度、实写与虚写的角度、结构层次的角度、抓群体意象的角度等方面去理解;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也要抓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在2014年的辽宁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还应该是二选一。在近几年考生大多选择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情况下,命题指导思想是希望尽量拉平二者的难度,所以小说部分的试题有简单一些的倾向。由于文体本身的原因,小说阅读更需要有一定的文体方面知识来帮助答题,如情节梳理及其作用的分析,对人物描写方面的理解分析,对作品的主旨以及创作意图方面的理解分析等。实用类文本阅读大多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的信息筛选能力、概括和分析能力,对于文体及表达技巧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
这部分内容的复习,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最后阶段确立一个主攻目标,即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阅读进行复习训练,还是主要是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进行复习训练。其次,对于那些阅读两类文体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不要限制他们,让他们全面发展,通过平常的综合训练以及三次模拟考试,选择合适的文本。
四、语言文字运用
从考纲看,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点较多,但是由于试题受数量所限,难以涉及更多的考查内容。于是命题者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或暂不命题,如识记常用字字音;或与其他题结合考查,如结合作文考查字形、标点符号的使用;或几个考点组合在一起,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仿用与修辞手法、句式等结合,得体与修改病句结合等。2013年考查了成语使用、病句辨析、句子连贯、压缩语段和仿写,题型设置上都属于常见题型。因此,2014年的成语使用、病句辨析、句子连贯等单项选择题不会有什么变动,而16题、17题则可能会有变化,尤其是16题。辽宁卷的变化也不会超出现有的题型范围。后一段复习,对考纲要求的考点以及近几年全国课标卷、大纲卷中出现过的题型加以训练,就能够覆盖住所考查的题型。
在复习的具体操作上,由于这一部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复习时要注意各类知识的特点。成语重在积累,要利用课前小考、小组合作学成语等多种方式进行;病句辨析重在提高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和语句表达的理解能力,要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复杂的句子、运用语感去感受理解句子的能力;句子的仿用与修辞手法,需要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敢于大胆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辨析表达正误、感受语言情景、概括语言信息、即情表达思想等方面的能力,程度多表现为把握的多少与质量高低,而不是懂与不懂的问题,所以,教师不宜把大量时间放在讲语言运用上,要训练学生在具体试题要求的情景中去思考、动笔,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些知识和作法,要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整理。
五、写作
从近几年全国课标卷和辽宁卷的作文题来看,2014年辽宁卷的作文还应该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有较大的审题空间,不同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的考生都可以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写作基点。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写出来的,即使是最后一段复习,也要进行有计划的写作训练。训练点主要是围绕审题立意、选择文体、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几个方面进行。
审题立意的训练,首先是训练学生能够针对一个作文材料快速找到恰当的作文立意,同时还要通过审题立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善于深入思考问题,认识肤浅,不善于广泛地联系,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是大多数中学生的弱项。例如2013年辽宁卷的作文题,试题的材料是由网上的一则材料改编的。2007年10月9日“百度知道”中有人答复网友提出的“我为什么不被关注”这一问题时引用了这个故事。从审题的角度看,从年轻人和老人的角度都可以引发作文的立意,例如谈“获得承认与尊重的重要”,谈“要想被人认可,就要做出类拔萃的人”,谈“尽心尽力做事,总有被认可的时候”,谈“只要坚持尽心尽力做事,量变会引起质变,沙子也会变为珍珠”,谈“只有超越常人,才能凸显自己的价值”等。让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是作文命题一条永恒的原则,但有话可说的前提是要说在点子上,即针对材料的内容说话,不偏离题意。所以,审题不偏题、不跑题是高考作文第一重要的。
从当前学生的写作实际来看,学生大多选择写议论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多种文体进行写作。即使是喜欢写议论文的学生,在文体上也可以把议论文转化成书信体的形式表达,还可以转化成访谈的形式一点一点地把问题讲清楚,还可以使用给报社写稿反映情况的方式表达,等等。高考时选择什么样的文体来写作文,受制于平时的训练。有些学生平时只练一种文体,不会写其他文体的作文,在考试时就会受到许多限制。
语言表达是决定一篇作文分数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短时间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不现实的,所以语言训练就要抓住那些典型问题,一一提高。例如有的学生喜欢使用文言词句,但又使用得很蹩脚,这就要引导学生使用现代汉语表达;有的学生在文章层次的转化中不善于使用承上启下的关联词语或句子,就要指点学生学习使用一些常用的关联词语和语句。同时,结合考纲要求的古诗文背诵,尽量引进一些名句来表达思想。这样,短时间内一些学生的作文语言就有可能得到提升。
在后一段的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增加作文升格的训练,找一些四十分左右水平的作文为例子,立意偏离的提升立意,平平淡淡的议论文改变一下文体,谋篇布局不合理的调整结构,语言表达有明显缺欠的理顺语言。
语文学科的高考复习虽然看起来任务量大,涉及的面广,但考点是固定的,考查方式是比较稳定的。最后一个阶段的训练,切忌以多取胜,无限量地做题。要精选试题,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做题,及时反思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个点一个点地去落实提高,就会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