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泛绿色设计”坚守生态保护的红线

2014-03-29乔志和赵树魁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红线文明人类

乔志和,赵树魁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

0 引 言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当前,在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中央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五大战略任务之一。这一战略举措,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1 充分认识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这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更为明确、更为具体的要求。因此,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科学划定和严格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是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内容,是经济社会稳步增长、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每一个区域的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生态环境阈值,存在着环境承载力、资源利用量和获取量、废弃物排放容纳量的最高界限,这个界限就是这一特定区域环境的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与生活行为,均形成了特定时空范围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的大小要适量,都必须受到“红线”的限制和制约,以不逾越“红线”为前提。逾越“生态保护红线”就是违背了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水灾、旱灾、冰雪灾害、瘟疫、泥石流、森林火灾、沙尘暴等各种自然灾害接连不断,人们一系列逾越红线行为所埋下的“环境定时炸弹”频频爆发。如1998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6年松花江的污染,2008年滇池、太湖的蓝藻污染及洞庭湖的鼠灾,2010年西南大旱等各种生态危机事件,都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不容忽视的负能量。这些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一些学者经过科学评估后得出结论:这些问题的发生大部分都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人祸”就是逾越生态保护红线的、盲目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大量的事实和沉痛的教训已经明确地告诉人们: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在环境中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和生活行为绝不可无拘无束,划定环境的生态保护红线予以约束是至关重要的。

2 以“泛绿色设计”坚守生态保护的红线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固然重要,而坚守“红线”更为重要。划定红线是前提,坚守红线才是目的,是更为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坚守红线,任重而道远,何以坚守?需要人们积极地探索实施的途径。以环境生态学、环境伦理学和泛系理论为基础所提出的“泛绿色设计”理论和方法,是实现坚守“红线”有效途径之一。

“泛绿色设计”(pan green design,PGD),其思想源于现代企业内部对某种产品或工艺进行的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仅考虑产品的商品属性,而且还要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

PGD 是指按照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及泛系理论,坚持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双重考虑的原则,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类各种活动的行为方式、内容与准则,进行全方位的修订、规范与重新设计。也就是说要像设计师设计绿色产品那样,全方位设计人们的各种行为。PGD 不仅包含着企业设计师们狭义的绿色设计,而且具有更广阔、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在社会结构上,它包括了政府、企业和公民大众等层面;在经济领域,它渗透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各领域里;在技术路线上,不仅有工程技术方面的,还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手段与方法。PGD 的研究与实施,是因为人类社会已经到了需要重新全面认识、规范和设计人类行为的时候了。李慧明等指出:“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是设计而非管理问题”。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的消耗和枯竭,并对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PGD 就是要在对工业文明的成就与弊病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以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为原则,在社会各个层面重新设计人们的行为。

2.1 政府层面

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的要求,以PGD 理念和方法,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准确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健全保障人民生活安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推进生态城市、生态村等新型聚落环境的建设;营造有利于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和发展绿色经济的环境条件;建立绿色GDP 核算体系,树立绿色干部政绩观,实现干部考核标准绿色化等。

2.2 企业层面

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新技术,对已有的传统生产工艺、产品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调整投资方向,积极发展新型绿色产业;增加绿色新技术和绿色新产品研发的投资比重,提高企业的绿色竞争力;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不断增加绿色电力使用比例,建立起绿色运营机制,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等。根据经济社会生态化发展模式的要求,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取决于资金、设备、物美价廉的产品以及周到细致的优质服务,而且还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善待环境、呵护环境”高尚的生态道德。因此,企业必须运用PGD 理念,设计出“清洁生产”、“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绿色生产和绿色运营机制。

2.3 民众层面

不断提高和增强公民大众的环境科学思想意识与环保素质;转变传统消费观念和行为,大力提倡和推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新的理念、方式及行为;认真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公民职责;积极参与政府和企业推行PGD 的监督检查活动等。

大量事实证明,公民大众既是环境问题的受害者,又是一些环境问题的制造者。民众的一些不良生活行为和消费行为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根源,而且还是影响某些环保新设施和环保新举措推行实施的主要障碍。例如: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废品回收,需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配合,若市民不能自觉地进行自家垃圾分选,必然阻碍了城市生活垃圾科学处理机制的实行。由于民众在社会中人数众多、分布范围广阔、行为方式差异悬殊,因此,民众层面的PGD 实施是一项繁杂艰巨的任务。

3 “泛绿色设计”需要生态智慧为支撑

PGD 的实施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复杂性和先进性足以说明必须要有大量高超的智慧为支撑。在全方位重新设计规范人类行为的过程中,必然要有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措施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以及行为方式创新等各种创新行为。这些创新行为的产生都必须基于一种新型智慧——生态智慧的支撑作用。何谓生态智慧?这是通过对人类智慧的反思与审视所得到的新的认识。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人类的智慧不断提升与发展,并创造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仅在一百多年里已使我们的世界变得面目全非,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各个角落和人类的各种行为。大机器的生产、化石燃料的应用、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及经济的高度发展等,都足以展现出人类智慧的辉煌成就。人类的智慧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大规模索取自然、征服自然的时代,同时也产生了主宰自然,奴役自然、支配自然的行为哲学,人类俨然成了自然的主人。但是,人类的智慧在给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和高水平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深重的灾难。严酷的现实使人类不得不对自己的智慧产生怀疑并进行反思。大量的事实证明,在传统的智慧中确实也包含了一些非智慧的成份——“生态愚昧”。如当人类的个体感到有危险时,会立即做出应对的措施,但是当人类的群体在面对危险时,为什么不能够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呢?目前,在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包围人类的时候,人类的合作为什么依然如此艰难?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困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答案均是人类的“生态愚昧”。在人类面临严重生态危机、生存危机面前,人类的抉择不是好与较好的问题,而是生存与毁灭。人类必然做出正确的选择,全方位的重新认识和反思人类的传统智慧,祛除生态愚昧,大力创建和发展人类的生态智慧,这是拯求人类的唯一选择。

生态智慧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智慧,是符合和谐生态伦理观的智慧,是人类智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新型智慧。生态智慧不是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的获得和提高。当前,社会上涌现出来的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旅游、绿色交通、生态建筑、绿色电力等一系列绿色新概念,以及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等各类新型生产模式的产生,都是人类生态智慧的结晶。简言之,生态文明建设要靠生态智慧,PGD 的实施需要生态智慧的支撑。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2/ 1118/c64094-19612151.html.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王雪.生态自然观与绿色设计[J].科技资讯,2010(10):237-238.

[4]乔志和,赵树魁,张国发.以泛绿色设计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4):99-103.

[5]于冰沁,王向荣.浅析生态主义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3):61- 63.

[6]李慧明.产业生态化及其实施路径选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3):34-42.

[7]乔志和,李树森,赵树魁.泛绿色设计与石油工业的产业生态化——以大庆油田产业生态化基础建设为例[J].绿色科技,2013(3):6-8.

猜你喜欢

红线文明人类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