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
2014-03-29母赛花
○母赛花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文山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
○母赛花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近年来,随着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大力推广,文山市政府也对小额信贷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文山农村小额信贷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支持农民工创业和再就业,优化农村金融结构等方面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文山农村小额信贷却存在许多风险问题,这将不利于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文山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风险及成因,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举措,对文山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文山市 农村小额信贷 信贷风险 防范机制
农村小额信贷在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成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不可缺少的资源。然而,文山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缺乏管理机制、贷款利率低额度小、农业抗风险弱等问题,这些风险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要。因此,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能否得到有效管理和化解,不仅关系到小额信贷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农户增收的扶持资金保障,还关系到农村信贷市场秩序以及农户小额信贷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此,及时开展小额信贷风险研究,寻求小额信贷风险防范举措,对于确保社会和金融稳定,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真正发挥它应有的社会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一、文山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2005年以来,为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扶贫的新思路、新举措,全市推行“以乡统贷、承贷承还、结合产业、扶持重点、财政贴息、一次借款、一年还款、层层担保、干部帮扶”的小额信贷扶贫新办法。在文山15个乡镇、137个村委会开展新型小额信贷扶贫工作,集中扶持蚕桑、畜牧、蔬菜、经济林果、人工食用菌、药材等重点特色优势产业,累计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1.02亿元,扶持2.8万户贫困农户,占全市总农户数的三分之一。目前,这些资金运行良好,回收率高,贷款农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扶持农户户均增收分别为280元、481元、887元、889元、890元,贷款回收率分别为100%、99%、97.7%、99%、99.96%,达到了小额信贷扶贫资金“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目的,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但是,由于小额信贷制度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发展。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主要包括:管理风险,由于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缺乏抵押担保及配套的农业担保体系造成。利率风险,由小额信贷的低利率要求导致小额信贷项目成本大于收益,无法实现盈亏平衡造成。市场风险,由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不确定性造成。操作风险,由小额信贷机构内部人员操作水平较低造成。自然风险,由农作物产量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造成。保障风险,由缺乏法律体系和保险体系的保障造成。
二、引起小额信贷风险的原因探析
1、监管机制的缺乏
(1)缺乏内部监管机制。小额信贷机构内部管理机制松散,是造成风险的重要成因。首先,贷款调查不到位。农村小额信贷的审查和信用评级主要靠村委会和农户,而村委会人员难免会在其中掺杂人情关系,使评估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信贷人员又缺乏对村委和农户的调查,从而轻易地将贷款放出。更有甚者,贷款主体直接将材料交给村委代办,这无形于将贷前审查环节落空,这些人为因素大大造成了小额信贷的高危险性。其次,贷款手续审查不到位。贷款主体在办理贷款时往往未按相关规定办理手续,在办理贷款时,贷款者往往仅凭身份证则取得款项,而造成签字人与身份证登记人本身不统一,更严重的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最后,贷后审查的疏忽。贷款用途检查是降低贷款风险的重要环节,贷款用途的审核是贷前的必经环节。但在现实中,由于贷款主体工作人员的疏忽,加上贷款者多为农户等,对贷用途问题认识不清,很容易出现转为他用,或代他人贷款等现象,由此小额信贷风险大大提升。
(2)缺乏外部监管机制。长期以来,农村小额信贷的外部监管机制处于不完善状态。有关部门未对具体监管方式做出统一的规定,放贷主体和政府部门关系不明晰或不对称,造成监管困难。在小额信贷过程中,贷后管理常常被忽视,管理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管理不到位往往加大了小额信贷风险。截止2012年末,文山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达14.6%,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不良小额信贷率16.6%,比2011年末下降4.9个百分点。其中,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不良小额信贷率占5.2%。因此必须处理好目前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和发展的关系,重视贷后管理,防止重放轻管的发生。
2、低利率政策与贷款额度小造成的风险
(1)贷款利率偏低。目前文山农户的小额信贷利率在6.9%左右,远低于国内外通行的农贷利率。从实际执行结果看,文山绝大部分小额信贷项目执行的都是低利率政策,都没有从财务自立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小额信贷主体从本质上说是企业,而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利率水平的偏低,使放贷主体经济效益不高,放贷积极性受挫,从而不利于放贷主体的发展;另一方面,较低的利率使贷款者有可能降低对贷款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加了违约的风险;再者,较低的利率容易使各阶层争夺这份资本,往往使贷款落不到真正需要的人群手中,从而失去了小额信贷应发挥的作用。
(2)贷款额度小。目前,文山农村小额信贷规模较小,表面上看会降低信贷风险,从长远发展来看,不利于其抗风险能力的发挥。农村小额信贷额度设计得较小,能降低信贷主体的受损程度,但另一方面小额度的贷款一般满足不了贷款者的要求,经常出现相互担保、相约不还的现象,扰乱金融秩序,反而增加了信贷风险系数。据文山市银监会的不完全统计,农村小额信贷中3万元以下的贷款目前仅占农户贷款总额的30%,3万-5万的贷款占农户贷款总额的14%,5万以上的贷款占到50%以上。就目前农业生产项目来看,例如承包果园、建蔬菜大棚、现代化养殖场、农业深加工等,所需资金远远大于小额信贷所提供的资金。
3、农业抗市场风险、自然风险能力弱
(1)农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农村小额信贷是为农村低收入人群量身定制的,对于提升农民生活和农村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由于农民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其收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经常造成无钱还贷的局面,这是造成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2007年的统计数据,1990—2007年,我国农业在自然灾害影响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随着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加而增加,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农民人均收入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农民只能获得相对非常微薄的收入,这些收入仅仅可以维持农民生活的基本开支,对贷款还贷“心有余,而力不足”。
(2)农业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农业是弱质产业,相对于服务业和制造业,农业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自然灾害很难被预测,再加上农业生产周期较长,供给调整滞后于市场,投资回报率低,这使得农业生产的收益变得不确定,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很大,进一步影响了农户收入。使用小额信贷的农户多数是低收入人群,一旦农业受灾和市场波动,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削弱还贷能力。2009年10月以来,文山境内降雨稀少,出现了持续的干旱灾害,农民在缺水的情况下无法正常耕地栽种,农作物大量减产或失收,使得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2012年文山新增农业贷款1.8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3.14%。这一数据说明,农业在自然灾害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农民只能向银行贷款来寻求新的农业生产。
4、操作流程上缺乏对信用等级的严格审查
据2012年农村信用社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12年末,文山市农业贷款余额4.3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57.51%。小额信贷的基础是信用,贷前、贷中、贷后的管理一步都不能忽视,贷前就要做到对信用等级的严格审查,以后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在实际操作中,信用评定程序还有待规范,应该注重加强信用等级的严格审查。农村小额信贷往往因为技术的问题,信贷机构管理的落后,不能跟上小额信贷的迅速发展。
5、小额信贷的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
农村小额信贷制度自实施以来,其法律地位问题一直困扰其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在文山的发展不过十一年历史,由于时间短,全市范围内只依靠《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暂行管理办法》、《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指导意见》、《云南省小额信贷扶贫管理办法》三个专门规定,除此以外,并没有形成自身的法律体系。目前来说,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明确其法律地位,使其名正言顺的发展。
三、规避风险的建议与举措
1、加大监管力度
农信放贷机构需要加强监察力度,建立健全内部稽核组织,工作目标化,岗位规范化,操作严格化来进行每一个步骤。培养合格的信贷队伍,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担保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这样从贷款的始点就彻底杜绝信贷资产发生风险。给予农村小额信贷更多的政策性保障与优惠针对不同地区的放贷情况要及时跟进,防止跨区放贷而出现一系列幕后操作,损害国家利益;重点针对贫困农户提供贷款,保持可持续发展;对于小额信贷的利息监管要保持平稳中有灵活,即控制利率不能太高,并且对于贫困的创业者要给予一定的扶持。
2、确定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
要让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赢利,这是这些金融机构愿意扩大并持续提供小额信贷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渐深入,银行商业化的程度提高,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如果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项目中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又得不到有关部门的补助,那么目前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小额信贷工作就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更大规模地深入发展下去。要使参与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赚钱,国际经验证明最关键的因素是利率的高低。小额信贷与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因此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
3、风险控制策略方面
(1)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实行有效的分散。例如:贷款额度要降低,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吸引更多的诚信客户,避免资金过度集中,从而有效地分散风险。
(2)有选择性的规避风险。虽然农业是个不确定性较高的行业,但是放贷部门可以通过前期考察分辨出项目风险的高低。通过详尽、细致的贷前调查、风险控制部门的风险分析以及贷审会的正确决策,对于高风险的行业或高危客户群体进行有效识别,尽量回避风险。但是对于底层的农业项目,还是要给予扶持。
4、完善信用评级系统
信用评级系统应存在于整个贷款过程中,即要进行贷款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每一个农村信用社要形成贷款客户信息、信用评级网络系统,区域内各农信社要形成更大的联网,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网络体系和完备的信用评级系统,把每一个贷款人的资料都建立在一个网络平台上,真实记录每个人的基本信息、借还款情况以及经办人员的信息等,并且每一次审核都要做记录。并按期通过这些资料,对所有的贷款农户进行信用评级。每个环节严格把关,一方面,信用社工作人员要做好评级工作,由信贷人员对申请评级的农户上门进行调查,掌握了解申请评级农户的家庭人口、承包土地面积、劳动力状况、家庭年经济收支、对外负债等情况,认真填制农户资信调查表,做好信用等级评定;另一方面,市一级的负责人要定期检查监督,防止贷款给信用低的客户的事发生。对于没有及时还款的人员和机构,按照流程采取惩罚措施,并且记录,作为不诚信的依据。
5、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
对于那些故意、恶意不还款的农户,要给于严格的制裁。总体来说,那些主观上不打算归还贷款,甚至通过不合法的手段得到贷款的农户是在钻我法律制裁的空子。为此,我国的立法机构必须要定期对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放机构进行咨询,及时了解小额信贷追款的相关困难和实践经验,制定出适合农村小额信贷实施的相关法律条款,并随时更新完善。对不同的区域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实行不同的政策。
[1]王建月: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探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8).
[2]佟元琪、王海军:吉林省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成因分析[J].当代生态农业,2010(2).
[3]杜庆鑫:发展农村小额保险支持农村小额信贷持续健康发展[J].成人高教学,2008(5).
[4]何倩:浅议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困境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0(5).
[5]孙燕:浅谈如何加大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的管理力度[J].金融论点,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