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多样性
——以施光南的几首作品为例

2014-03-29邓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施光南歌唱家声乐

邓萍

(西南大学 美术学院, 重庆400715)

浅析当代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多样性
——以施光南的几首作品为例

邓萍

(西南大学 美术学院, 重庆400715)

本文以施光南创作的三首民族声乐作品为例,分别分析和探究了这三首歌曲的音乐特征,以及演唱这些作品较为成功的演唱家的演唱风格,以此来论证当代民族声乐歌曲风格多样性特征.

施光南;当代作品;风格;多样性

中国的音乐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风格鲜明,民族性很强,通过古今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流,吸收了外国的精华,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由于西方的美声唱法的传入,中国歌词家得以兼收并蓄,一方面保持了自身的鲜明风格,另一方面为中国音乐注入新鲜血液,使现代音乐界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在多方的交流与渗透中,我们老一辈的歌唱家与作曲家呕心沥血,吸收西方作曲新的技法与我国传统的技法相结合,旨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民族气节更完美的表现于音乐作品中,使作曲突出民族性、时代性.当代民族声乐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的,在当时的大的社会环境下创作,不断地吸收外界的新的技术技法,以挖掘我们民族的音乐语言(包括调式、调性、旋律的发展手法)来展现我们的民族气节,表达新时期中国人民生活状态的音乐作品.声乐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成为我国音乐发展的重要领域,无论是从歌唱技法好事演唱风格上,都是从五六十年代的“土洋之争”到相互的吸收、借鉴,而后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声乐作品出现了“百花齐放”,以多种风格的姿态屹立在民族声乐之林.

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风格表现不一,这与我们民族特有的悠久文化、风俗习惯、气节气质、语言特点等都是息息相关的,在诸多要素的基础上形成了音乐的节奏、调式、调性等等.他们孕育在我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不断地变化发展,民族气节如何更完美的展现出来,需要我们队传统的音乐文化精髓不断深入地挖掘、研究、渗透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1 施光南的代表作品简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伊始,在音乐界,新中国培养出了新一代作曲主力军,如耳熟能详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王酩、王立平、施光南等.在许许多多作曲家中,施光南个性鲜明.他在创作作品时,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水平,展现出的是“中西结合”、“百花齐放”的艺术特点.他将西洋作曲技法和我国的民族民间小调和传统戏曲曲艺等技法融合在一起,完美地渗透于自己的音乐作品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是民族性和时代性兼容,这也使得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在与多位歌唱家的合作下,他的民族声乐作品被多位歌唱家演唱,所塑造出来的音乐形象风格不一.其中比较经典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打起手鼓唱起歌》表现了轻快、活泼的场面,与此风格不同的是表达还深情、优美的作品《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有电影插曲《年轻的心》,有表现无比热气眷恋之情的《多情的土地》,有风格独特的作品《漓江谣》;表达了打倒四人帮后亿万人民喜悦、豪迈的由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到现在依然深受光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吴雁泽诠释的气势雄伟的《龙舟竞渡》,充分展现出我国人民生动的民间地域风采;在施光南的创作歌曲中,出现了一首作品同时被多个歌唱家来演绎,富有代表性的便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当时是被彭丽媛和殷秀梅两位歌唱家成功演绎.两位歌唱家在演唱时做到了“殊途同归”,她们的音域、音色虽然各部相同,但是她们塑造的音乐形象是生动的,风格是鲜明的,下面主要从音乐作品创作、所塑造音乐形象的塑造、歌唱家的风格等方面来进行剖析.

2 分析施光南三首作品的音乐形象、创作特点与演唱风格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整整影响了两代人,有些歌曲至今仍久唱不衰,感人至深.他的歌曲究竟魅力何在?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本文选取他的三首风格各异的作品,分别是女高音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男高音歌曲《祝酒歌》,女中音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以此来分析它们所塑造的的音乐形象、创作特点与演唱风格.

2.1 作品《祝酒歌》

2.1.1 《祝酒歌》的创作特点

《祝酒歌》创作于1977年,为我们展现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后,经历挣扎岁月的人民无比喜悦之情,举国一同欢庆.本曲为复二部曲式,作曲家将多种元素渗透于自己的作品中,如将不同民族的调式调性,运用戏曲、曲艺的手法展现出来,使作品囊括了民族性、时代性.本首作品的前奏部分借鉴了汲取了北方汉族吹打击乐的节奏特点,描绘了节日欢天、热闹非凡的气氛.主题旋律中出现多个民族音调,但又没有具体到哪个民族的音乐性格,将这些音乐材料高度渗透于乐曲之中,为整首作品增光添彩.曲作者也特别注意歌词音调的斟酌,不断运用戏曲润腔的手法.本首作品一经创作便广为传唱,大家争相传唱,这是对于一首成功作品的肯定,她更是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

2.1.2 李光羲的《祝酒歌》所体现的风格

在现代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中,李光羲演唱风格鲜明、特点突出.1979年,由他演唱的《祝酒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作品清新的风格,欢快的节奏,李光羲是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1979年,由他演唱的《祝酒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作品清新的风格,欢快的节奏.时值“文化大革命”寒冬刚刚过去,这是歌曲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希望和清新的感觉,如沐春风,载歌载舞.李光羲具有西洋发声的底蕴,又兼具社会实践和阅历,所以,演唱《祝酒歌》时,发声明亮而又不失浑厚,声音运转流畅,欢快而清爽.同时,他很好地掌握了国内传统的咬字、吐字、运腔等歌唱技巧,在演唱过程中,吐字清晰,字头、字腹、字尾转换自然,整个歌曲如口语一般,运腔的良好运用使歌曲增添一种亲切感,如第一句中的“酒……飘……香……”等字很好地体现了运腔的运用,给人一种亲切、和蔼、可亲的感觉,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即以情动人,吐字、咬字和运腔中饱含了深深的情感和浓浓的祝福.力度在这个作品中前一部分基本适中,在歌曲的后一部分“今天畅饮胜利酒,明日上阵劲百倍”处力度加强,加上戏曲类唱腔的运用,一种豪迈、爽朗之气便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的“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甘洒热血和汗水”力度弱下渐强,和前一句形成对比,一股对祖国深深的情感便奔涌而出.

2.2 作品《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2.2.1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创作特点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由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她的声音色彩浑厚、不失甜美.该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革”浩劫之后,呈现出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各族人民无不为此而欢沁鼓舞,呈现出举国欢庆的景象.施光南在1978年创作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更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诞生的.歌曲背景犹如远方飘来三弦琴伴奏的歌声,借鉴了新疆音乐跳跃的特点.本首作品曲一经发表,引起强烈反响,在全国各地广为颂唱;尤其是在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和对歌曲的精准诠释,加之其醇厚圆润的女中音音色,又使作品增添了无限光彩,更是受到群众无比的青睐,本首作品1980年被评为优秀歌曲.歌曲语法讲究、以抒情见长,吐字清晰、发音甜美、情真意深、行腔委婉,通过女中音的准确诠释,不但送来令人心醉的葡萄,而且使人陶醉于祖国情、生活情以及美好爱情之中.

2.2.2 由关牧村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所体现的风格

关牧村的唱法实现了民族音乐的升华,她以民族唱法为基础,将西洋唱法渗入于演唱之中,除了注重声乐技巧,目的在于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丰富的经历、感悟给她的歌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歌曲召唤感人的力量.她所演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之所以倍受音乐爱好者关注,与她在歌唱时独特的音色、对歌曲独到的见解、沁人心脾等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

2.3 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

2.3.1 《在希望的田野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特点

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一经问世,便在祖国大江南北传唱,经久不衰.该歌曲于1982年创作完成,时值十一届三中全会,祖国在新政策的指引下,农村以崭新的面貌展现于全国人民面前.此曲音调清新表达热情、积极向上的青春激情.本首作品的前奏部分吸取北方典型的吹打乐节奏特征,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发展而来,为全曲的情绪做了一个铺垫.这首歌旋律清新流畅、喜气洋洋、热情奔放,在吸收了多种地方民歌的基础上,融入了浓厚的乡土韵味.音乐家曾有过评论:“作为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所以能富有鼓舞人心的力量,与作者的生活沉淀是敏不可分的,重要的是他很好地把握了继承、借鉴的尺度”.

2.3.2 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所体现的风格

著名女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成为该歌曲的演唱经典.她音色清澈明亮、婉转悦耳、吐字清晰.一方面,她继承了我国传统民歌演唱技法的精华,另一方面,她借鉴吸收了西方的演唱技法.演唱者对于音乐形象的塑造,与其深厚文化修养息息相关,对于咬字、吐字、归韵更加精确.比如比较突出的“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这一句,在演唱时腹肌与横膈膜的完美结合富有弹性的演唱更能表现乐句的情绪,“孩子们欢笑”的“笑”她都做了精巧、细致的处理,不仅勾起了人们无限的联想更加从内心表达对家乡的无比眷恋之情,其中“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这一句,在演唱时,盯住声音支点,气息流动开来,“生”字借鉴通俗歌曲的吐字方式.在气息运用与感情表达上,歌曲每段的前一部分较后一部分为稍浅,音色也较后一部分柔和,正好适合前一部分轻快、跳跃的旋律特征,显得非常亲切.后一部分从“哎……嗨……哟……”开始,气息饱满、声音明亮.由彭丽媛所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被广大老百姓看作是中国当代的民歌,足可以见它在审美上对传统的保持和对新的时代性的把握.

2.3.3 殷秀梅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所表现的风格

殷秀梅的声音结实富有美感、干净纯爽、气息醇厚通畅.在她的音色表现上中,借鉴西洋唱法的成分较多,在收声归韵上,她吸收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十三辙韵”注重咬字吐字的甄别,比如“一片冬麦,一片高粱“的”“梁”字;““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果”字,“西村播种,南国打场”“打”字等进行了细腻的处理,使鲜明的民族风格展现出来.

她在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时与彭丽媛的不同是将第三段做了特殊的处理,合唱队演唱主旋律,而她则是运用花腔进行华彩演唱,浑厚的背景加之她自如运用花腔展现,使全曲整体立体感加强,整体的感觉焕然一新.声乐作品的实践者殷秀梅是成功的,她为我国声乐的百花园中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施光南的创作歌曲只是代表了我国当代民族声乐作品一少部分,并且以上是对他创作歌曲的一部分进行分析,在当今这个大时代背景下,通过研究分析他的音乐作品,窥视的作品的风格和内涵,我们可以领略到当代中国音乐家虽然风格迥异,但不约而同地突出时代特征.他们非常注重对民族精髓的学习,风俗习惯、心理状态、语言特点、审美标准也是他们所共同追求的.

3 结语

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我们应该更多的吸收和借鉴多种唱法,不断地钻研,学以致用.一方面,既要了解我国的哲学体系与审美体系,在借鉴国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民族气质、民族气节,另一方面,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想让民族声乐作品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必须突出我们民族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民族作品的创作和发展需要齐头并进,我们期望涌现诸多作品来表达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音乐者之间,践行音乐前辈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而努力!

〔1〕施光南.我怎样写歌[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2〕金铁林.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彭丽媛音乐会之后[J].北京:人民音乐,1998,8(1).

〔3〕王玄迈.寻求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新路——记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J]北京:人民音乐,1982,6(3).

〔4〕李凌.音乐艺术随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5〕钱国桢.施光南与戏曲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1994.

〔6〕于林青.中国优秀歌曲百首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7〕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8〕龚耀年.时代的声音泥土的芳香[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74.

J605

A

1673-260X(2014)07-0206-03

猜你喜欢

施光南歌唱家声乐
小歌唱家
歌唱家与报晓员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草丛里的歌唱家
声乐诊疗室
姑娘的爱情
山乡春来早
初冬
深切的怀念 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