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4-03-29申萌
○申萌
(山东胜利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
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申萌
(山东胜利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
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公司重要的管理工具,在公司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多元化经营的公司中预算管理的难度加大。本文立足单一公司,研究其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全面预算管理 多元化经营 年度经营目标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位
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市场经济逐步形成,现代公司制度随之建立和完善。不论公司管理理论如何发展,公司管理的基本职能还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在这四大职能中,计划职能至关重要,计划又与决策紧密相连。公司决策层通过分析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经过科学分析与预测,提出一定时期内公司达到的目标及实现途径与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战略决策。依据战略目标分解成年度经营目标,年度经营目标的具体化,就是全面预算。因此,战略、年度经营目标和年度全面预算,前者统领后者,后者服务于前者。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各有利弊。多元化经营所具有的资源分配分散、行业的选择与进入时机上易失误、经营管理费用高等风险,也增加全面预算的难度。
二、年度经营目标与全面预算的制订
公司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制订各经营单位的发展战略规划;公司依据战略规划分解制订年度生产经营目标,这方面涉及到目标管理范畴。根据战略规划,制订的年度整体经营管理目标,又分为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经营目标主要体现在财务指标,如销售量与销售收入、毛利率、期间费用和利润率等;而管理目标主要有市场占有率、产品合格率、质量与成本和安全与社会责任等。
制定年度经营目标可以采取由上到下与自下到上相结合方式。不单纯是定任务、下指标,是一个全面沟通,认可一致的过程。公司要向全体员工宣讲公司的战略目标,在各职能部室管理责任明晰、职权明确得前提下,向部门经理或关键员工详细解重要的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使得部门与员工认同管理目标,形成部门之间相互分工合作的合力,确保公司管理目标的实现。年度经营目标的分解要兼顾成长性和可行性。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经营目标,会挫伤经营单位的积极性,使经营单位看不到经营预期,难以从实现合理的经营结果中获得相应的利益;过于保守的经营目标同样不可取,不利用激发经营者和业务骨干的潜能。确定年度经营目标后,公司在年末编制下年度的全面预算。年度预算编制是一个自下而上、几上几下的过程,要经过经营单位提报、公司审核、经营单位修订、公司批复的流程。
三、全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信息不对称对预算编制具有较大影响
信息不对称程度对预算编制程序有较大的影响。采取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模式,其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程度最高;相反,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模式,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所以,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因此,公司确定明确的预算编制原则,选择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至关重要。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公司对经营单位的外部环境缺乏了解。
公司对经济环境和金融形势的缺乏研判,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过高的年度经营目标。在自上而下分解经营目标环节,公司管理层缺乏经营环境分析,仅凭主观判断,提出了过高的经营单位的经营指标。在集权管理的公司,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经营单位从自身利益考虑,向公司提报经营指标“严重打折”的预算草案,试图通过与公司“讨价还价”,赢得预算执行的空间。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方法是,充分分析经营单位的外部环境,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行业发展态势,判定经营规模增长的空间;分析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和市场竞争态势,提出合理的预算价格;分析经营单位产品的市场竞争环境,了解产品的平均成本,避免片面增加销售带来的规模不经济;分析产品价格弹性、差异化程度,了解上一年度促销手段的效果,提出合理的销售费用;从定额和费用标准入手,分析管理费用,严格控制可控费用费用;分析经营单位的营运资金,制订融资计划,控制财务费用。建立在外边环境分析基础之上的预算编制与审批,就是用数据说话,避免“拍脑袋”和“讨价还价”,保障全面预算指标的合理性。
2、忽视基础管理,一味强调创新
在预算管理上片面强调创新,将基础管理薄弱和预算执行“软约束”,造成预算执行结果的较大差异和未达成经营目标,归结于预算管理缺乏创新,是错误的认识。预算管理的基石是经营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强有力的执行力是预算实施的保障;过程的控制、分析与滚动调整,是预算管理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3、年度预算同战略发展规划脱节,预算指标与公司资源供应不匹配
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在进入新行业后,未提出明确的行业发展战略,无法为行业预算的编制提供科学的指引。在这种情况下编制的行业预算,只是为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销售预算仅凭估计,不能保证行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公司主导产业不突出,在资源配置上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公司在资源配置上缺乏平衡,缺乏资源保障的公司全面预算将有落空的危险。公司编制整体预算时,只是各经营单位和部门预算的汇总,预算的综合平衡不能充分考虑各业务环节的实际资源需求,不能围绕战略目标来统筹分配资源。笔者认为,存在这种问题造成的风险是致命的,与一般预算编制的错误不同,这种风险必须予以避免。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预算编制应坚持以战略为导向和出发点。预算目标应围绕落实企业战略目标提出,通过合理配置公司现有资源,内部权利和责任的整合与重新分配,形成有效内控和监督,建立激励机制,来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2)要把预算编制作为落实战略的工具。通过预算编制,统一各部门对经营目标的认识,产生战略协同效应。(3)要引入战略预算的理念。战略预算可采用滚动预算的方式,在年度预算编制的基础上,编制三年期滚动预算,一方面以更好地发挥预算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应将预算与绩效考评紧密挂钩,以避免“短期行为”。
4、预算编制中重视利润,忽视“现金流”
这种情况,在多元化经营的公司中常有发生。过于重视销售规模、收入和利润指标,忽视存货、应收账款等指标,易造成“有利润,无现金流入”的反差,如果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流动性不佳,极易造成潜在的经营风险,缺少现金流,如同失去“造血”功能,会危及公司财务状况。笔者认为,公司在编制预算时,以关键业绩指标为重点,以现金流量表为核心。把影响价值实现的主要因素分解为成本和现金流等主要要素,并细化分解为相关责任主体的关键业绩指标(KPI)。
公司上层作为投资中心以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为控制重点;各经营单位作为利润中心以资产收益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主;具体生产经营部门是成本中心,以成本控制为控制重点;各级职能管理部门,作为管理部门是费用中心。在职能定位下,通过强化执行和基础管理工作,保证预算编制结果的执行与有效落实。
5、预算编制以财务部门为主,业务部门参与度较低
这种情况会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管理责、权、利不匹配;编制的预算报表中,指标好看,但缺乏业务数据支持,容易造成预算执行落空;还可能造成重视费用预算,轻视收入和成本,本末倒置;编制范围和项目不全面,各个预算之间缺乏整合,可能导致全面预算难以形成。预算编制是项全局性的工作,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和经营单位要全面参与。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预算编制与审核体系。
四、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月度、季度预算执行发生较大差异,未及时分析问题,进行滚动调整
公司的经营单位,在市场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月度预算未完成,累计预算差异较大。公司职能部门不能及时预警,管理层未采取应急措施,在经营单位经营指标出现恶化时,为时已晚,进而影响公司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预算管理是目标管理的主要工具,公司应建立指标预警体系。月度主要经营指标出现异常时,予以充分关注,及时分析原因;季度终了,主要经营指标出现较大偏差时,应果断采取措施,进行预算的滚动调整。
2、重视费用预算,轻视销售预算
忽视销售毛利率的变化,一味关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容易造成顾此失彼。公司职能部门和管理层,应重点关注经营单位的盈利能力的指标,如销售收入、毛利率等,同时,密切跟踪存货和应收账款等反映经营质量的指标的变动趋势。
3、收入与费用预算执行结果不配比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经营单位预算执行不利,经营单位的管理部门预算管理与监督不到位。公司应建立可控费用的定额化管理,核算万元销售收入的费用率,辅以预算管理软件等工具,控制可控费用支出,做到收入成本费用配比。
4、经营单位“摆烂”,为下一年度经营“留后手”
经营单位处于经营考核的考虑,在完成年度目标无望的形式下,发生“摆烂”行为,不发货或者少发货,提前列支费用,以便于下一年度预算指标的执行。推行战略预算,实现三年滚动考核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预算管理部门,应根据指标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这种苗条,通过“生产经营调度令”的形式予以节制,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5、预算管理手段单一,信息滞后
笔者认为,预算管理要实现信息化,使用预算管理软件,建立预算管理平台。不断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形成一套严密的信息生成与传递系统,是不可能保证预算编执行的有效性。因此,公司需要保持内部信息畅通,保证信息在公司内部各相关主体之间及时、准确传递,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同时,严格预算追加流程,切实做到“先预算后支出”。
五、预算管理与目标考核及内部监督
从年度目标和全面预算的关系看,全面预算管理是目标管理的工具,建立在全面预算管理之上的目标管理,是实现公司战略的措施与手段。经营目标指标的考核数量来源于预算执行结果。在静态考核指标下,根据全面预算执行结果,修正考核指标数值,从而全面实现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与严肃性。全面预算执行离不开内部监督。公司内控部门应定期审计经营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更多地在销售管理、物资采购、审批权限以及费用支出的合理性等方面,发表独立意见;对违反预算管理制度的行为,按照公司制度进行处理,维护预算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公司内部监督部门应当对经营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与结果,发表独立意见,审核经营目标考核结果,从加强内部控制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现经济体制的变化,而从计划管理变成预算管理,则是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用好全面预算管理这一工具,将有效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1]贡华章、于增彪、刘强、衣应俭、张双才: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引进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8(9).
[2]陈峙淼、丁翠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J].财政监督,2007(20).
[3]华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企业控制力[J].商场现代化,2007(28).
[4]王福海:浅议企业构建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和难点[J].科技资讯,2007(26).
[5]陈英: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8).
[6]顾志勤: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3).
[7]安传文:我国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初探[J].财政监督,2007(14).
[8]段春明、刘维:我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