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2014-03-29魏丽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校企

魏丽丽,高 亮

(赤峰学院 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随着土建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土建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人才模式,现今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土建类毕业生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及工程适应能力、协作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土建类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比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为达到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与建设.

1 深入强化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想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教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师素质的提升与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龙头.目前,随着高校对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普通本科院校绝大部分教师从高等院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参与教学工作,没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更谈不上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却要指导学生做专业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设计,这相当于无源之水、海市蜃楼,所指导出的学生更难奢望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所以,要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必须教师首先具备这样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不然,教师将会是教学改革的瓶颈.

没有工程意识、工程经验、工程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讲授工程技术知识时,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为了确保教学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首抓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教师队伍,即工程专家型(或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1 教师走出去.每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去校企合作单位参与工程实践.根据教师的专业和发展方向,以及专业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去建筑公司、建筑设计院、监理公司等单位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实践挂职锻炼,并形成制度.短期可以利用暑假一个月,或者调整部分课程进度提前一个月结课后连接暑假共两个月实践;待教师数量增多时,可建立半年至或一年的长期挂职锻炼制度.通过校企合作协议,与校企合作企业建立的长期稳定联系,拓宽教师挂职锻炼的渠道.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教师可以每日撰写工程实践笔记,并定期汇报总结在企业所从事的工程实践工作涉及的生产、技术、设备使用、材料、施工工艺等.

1.2 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到生产单位进行工程实践、学习交流的机制,学校应给予鼓励性政策和激励措施.学校不仅要有目标、有计划地给教师提供实践平台,还要保障教师的利益,并鼓励、推动教师积极地投入到工程实践中去.例如,在对教师考核与晋升时,实践教学能力应作为指标加以重视,评定职称时不仅仅要看发表文章、主持的项目、发明专利、学术出版物等,还要看实践能力及完成工作的情况;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执业资格考试,给予获得执业资格的教师适当奖励;在年终工作评定时,应加重实践教学的比重.

1.3 通过校企合作,聘请有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补充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不足的缺陷.聘请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员参与到教学中,不仅使学生可与专业人员直接接触,随时了解工程,掌握最新工程技术,对于本校教师也可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为后续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关键作用.

2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普通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竞争力较弱,培养的学生如果要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必须根据本校及所在地域实际情况,形成地方特色,所以应该树立以特色创品牌、以个性求发展的竞争意识,树立新的专业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理念,从积极主动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出发,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施工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创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着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2.2 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打破学校总体学分限制及细部框架模式,改革课程体系设置,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突出三个重点,即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工具性技能,必备的专业知识,着重体现与工程实际需求对接.依照“毕业后能干什么和毕业几年后具备什么发展后劲”的设计思路建立主干课程加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后的全部课程充分体现出创新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2)方案中注重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不仅强调人文底蕴的培养,还强化工程意识的培养.工程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在教师授课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安排各种实习达到目的.

(3)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特色,其中认识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与第五学期之间四周,采用学生自主实习与系里安排,鼓励学生自己走出去找实习单位,提前进行就业应聘锻炼,实在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可由老师或者系里安排.实习后要有专业实习报告和社会认识报告两份报告书.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初四周.

(4)深化课程改革.第一:根据行业用人需求状况,教学内容上删除陈旧内容,融入新技术、规范、管理等知识,调整各门课程间重复的内容.第二: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专业课考试形式要实行多样化,可采用开卷考试、操作考试、笔试、口试、调查报告、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不超过40%.考试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积极、理性、健康思维品质的形成.第三:依托专业课程,举行各种形式和各个层面的学科竞赛,如工程测量竞赛、结构力学竞赛及各种设计大赛等,形成课堂内外能有机结合的育人环境,系统地推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的提高.

3 探索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共建,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由学校定期选派教师去企业生产锻炼,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

(2)共同建立“实训实习基地”.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和生产条件是学校宝贵的办学资源,可通过校企协议协商,与企业横向联合,建立长效的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企业双方可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

(4)共建“课程”.学校按照企业生产需求的人才设置课程.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所以必须紧紧依据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课程也需按照企业需要设置.设置过程中,企业也要参与其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如课程内容的舍取和增减、教材的选取、实验实训内容的安排、关键技能的培训等,都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建.

(5)共同打造精品“课堂”.学校可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客座教授,并邀请他们要不定期给学生开设专业讲座或授课,把来自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最新经验和最新技术传授给学生.另外,学校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有企业即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实训时可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共建课堂、共同培养所需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机制.

(6)校企共同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学校定期安排教师走访企业,了解行业发展态势,并及时反馈信息,关心学生实习及就业情况;企业不定时到学院举办涉及职业规划、就业理念、科研动态、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讲座、论坛、宣讲会等,向学校及学生传达最新知识,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使学生对企业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激发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兴趣,扩大校企双方的合作范围与影响力度.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主要结合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1〕白云,寇磊.国际土木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2):69.

〔2〕陈爽,张毅,赵胜华.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人才培养改革,2013,07(12):26.

〔3〕马惠彪,李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31.

〔4〕张亦静,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设置研究-工程结构理论课部分 [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18(2):107-108.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