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实践与前景——以黄陂楚剧团改革为例

2014-03-29刘雨辰

当代经济 2014年9期
关键词:黄陂院团花木兰

○刘雨辰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81)

一、湖北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革

湖北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在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也在经历变革和发展。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省100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38家,撤销10家,划转为公益性保护传承机构25家。

1、转企改制破冰前行

2011年5月,中宣部和文化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加快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7月15号,湖北省召开文化体制改革动员大会,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以转制一批、整合一批、撤销一批、划转一批、保留一批的“五个一批”路径强力推进。7月27号,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动员大会召开。省歌剧舞剧院、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省话剧院,及湖北剧院、省文化艺术器材公司、湖北音像艺术出版社七家单位整体转制为企业,组建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文艺院团的改制和整合同时进行。湖北省演艺集团于2011年10月13日挂牌,11月3日正式成立。2012年湖北省演艺集团转企改制基本完成。

2、艺术盛宴惠民演出

湖北省演艺集团组建挂牌后举办了2012大型文化惠民演出季,近200场演出为江城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化艺术盛宴,演出季从11月1日持续至12月30日,惠及20余万乡亲父老。

3、紧锣密鼓好戏连台

2013年伊始,从2月12日(正月初三)一直到3月6日,湖北省演艺集团省戏曲艺术剧院分三个演出队,奔赴全省各地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热力追捧,鞭炮声声点燃了群众的热情,幺台满满送出了老乡的温暖。

4、打造品牌摘金夺银

湖北省演艺集团的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荣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大型原创主旋律话剧《信仰》荣获2012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话剧金狮奖;土家风情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入选文化部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项目,并完成电影摄制,即将公映;新编楚剧《英雄结》入围第二十六届梅花奖评选。

5、产业经营大幅增长

2012年,湖北省演艺集团转企改制基本完成,荣获“中宣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文化部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去年,全集团实现总收入1.39亿元,其中经营收入为6243万元,同比增长23.5%;集团演出经营单位和三大院团所属8个演出团体共完成演出1205场,同比增长49.7%,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湖北省演艺集团组建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百业并举、白手起家,演职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砥砺奋进,精品创作、文艺演出、产业发展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湖北省区县级戏剧院团现状(以黄陂楚剧团改革为例)

1、黄陂楚剧团现状

楚剧团为区文体局下属二级事业单位,经费形式为差额拨款,核定编制为73人,现有演职员工103人(包括退休职工23人),其中副高职称22人,中级职称19人。主要社会功能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实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楚剧艺术。主要工作任务一是围绕中心,举办各类大中型演出活动;二是开展送戏三下乡演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三是挖掘和整理楚剧艺术资料,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打造艺术精品。

2、黄陂楚剧团发展受阻的原因

(1)关于受众。戏剧的现状,落寞多于无奈。中国戏剧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陷入危机,主要是受制于外在环境的恶化,多种娱乐方式的崛起抢夺了戏剧的受众。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戏剧丧失了以前在娱乐业的霸主地位,从电影工业兴起、电视普及到互联网迅猛发展,戏剧不断遭遇强有力的挑战。

(2)关于市场。一面是省级转企改制后的楚剧团深入乡镇演出,一面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楚剧团常年在基层农村田头地尾的演出。国有的黄陂楚剧团如何在艺术传承和市场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是黄陂楚剧团乃至许许多多的区县级戏剧团面临的难题。

(3)关于体制。戏剧界对改制始终存在诸多疑惑和忧虑,多数戏剧院团、尤其是基层院团至今仍处于被动观望状态,很少有主动积极地应对戏剧院团体制正面临的这一重大转折的计划与举措。长期形成的僵化和低效率的国有剧团体制导致了戏剧团目前的困境。

(4)关于演出场地。黄陂前川作为黄陂区政治、文化、经济的集中地,有近30万常住人口,却没有一座标准的剧院,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面对困境,黄陂楚剧团不断寻求突破(以获奖作品《少年花木兰》剧目为例)

(1)以剧目教学,演出中培育人才。面对种种困境,黄陂楚剧团紧抓人才培养,通过创新采取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措施:一是通过剧目的排练对艺术学校定向班的学生进行教学,要求导演既导戏又教戏,并配备多名技术指导人员下排练场。二是主要角色花木兰由两人饰演,一大一小,小花木兰派了三个学生,大花木兰则有四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三是增开十堂理论知识课,由主创人员讲课,内容有如何读剧本、如何撰写人物小传、如何认识戏曲的特点、《少》剧音乐的创作、舞台审美等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少年花木兰》是一出教学剧目,是黄陂楚剧团在搞艺术创作的同时把学生从剧目成品教学向人物塑造过渡的尝试。

(2)锐意进取,创作中“三贴近”。黄陂是木兰的故里,为弘扬木兰文化,打造地域品牌,提升黄陂形象一定要做好木兰题材。但是,关于花木兰的题材有很多,前几年美国的动画片《花木兰》大获其利,国内的如豫剧常香玉和各地剧种都将花木兰的人物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几乎是资源殆尽。为冲出重重包围,体现出自己的特点,黄陂区决定以自己家乡的英雄为主角,创作一部描写少年花木兰成长经历的戏曲作品,并以本土剧种楚剧再现这一故事。过去的作品都是写木兰从军,而黄陂楚剧团选取的是从木兰出世到她从军前这段其他艺术作品从未涉及的经历。剧中除保留了黄陂的地方特色语言和楚剧本身的特色语言外,其余的基本是以武汉话为基础的“汉白”,这样更利于这出戏的传播和与观众的沟通。于是黄陂楚剧团排演的新编古装戏《少年花木兰》,用“出世”、“练武”、“采药”等六场戏,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的小木兰。

(3)勇于创新,传承中融入新元素。黄陂楚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新编传奇楚剧《少年花木兰》为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口味,在传统程式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舞蹈、儿童游戏、皮影戏等元素。为增强该剧的地域性,编导还让故事发生或出现了黄陂的双龙镇、道教圣地东泉观、青狮岭(木兰山古称)等地方。

(4)顺应潮流,改革中摸索前进。黄陂楚剧团根据市场需要,全方位创新作品,在艺术品格上追求现代性,同时强化戏曲的特色,严格遵循戏曲艺术的创作规律,按照楚剧的平民化、地方化、通俗化、生活化等特点,使成品俗而不俗,刺激消费。为调动演职人员创作热情,黄陂楚剧团先后实行全员聘用制、末位淘汰制、联场计酬制、演出经纪人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等措施,在用人体制创新、分配制度创新以及经营观念创新上下工夫。

三、前景展望

1、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并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

按照重塑文化市场主体的目标,以转企改制为中心环节,加强资源整合,全面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截止到2012年10月,全国承担改革任务的58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新华书店、850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57家广电系统所属电视剧制作机构、38家党报党刊发行单位等已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各省(区、市)已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全国2103家承担改革任务的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按照“转制一批、整合一批、撤销一批、划转一批、保留一批”的改革路径,完成改革任务的院团有2100家,占总数的99.86%,其中转企改制占61%;全国3388种应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已有3271种完成改革任务,占总数的96.5%。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69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29万多个。

2、文化产业逐年增长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裹胁寒意而来。即便是金融危机肆虐,我国文化产业仍然逆势上扬,增速超过国内生产总值8个百分点。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文化不仅是软实力,更是硬实力。近几年来,全国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大力开展艺术创作和生产,在繁荣演出市场、传播先进文化、开展艺术教育、提升全民素质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艺术表演团体总体发展情况是:机构人员稳步增长、创排和演出条件有所提升、演出规模持续增加、演出收入快速增长、社会效益有力彰显、艺术院团转企改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新型评价机制的引导下,2011年全国文艺院团演出场次达155万场次,比2008年增长71.2%;演出收入达52.8亿元,比2008年增长157%。

3、中华文化走出国门

积极开展中外文化对话,办好“中国文化年”、“中华文化周”、“欢乐春节”等对外文化活动,对外文化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宽,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已建立多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并投入使用。新华社驻外分社数量已达160余个,实现了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全覆盖。中央电视台开通6个语种7个国际频道,实现在171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主流媒体海外传播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文艺演出院团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国家文化年、中国文化节、“感知中国”等品牌活动,打造好“欢乐春节”等文化交流新品牌。

四、结语

今后无论体制如何改革,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作为艺术通向观众的桥梁,都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艺术教育与推广,同时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演出服务体系,在剧目编撰上,使满足大众需求、体现艺术精神、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三个方面的演出内容协调发展,并在内容上不断注入更多创意和创新内容,以保持自身的生命力与活力。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巩固党在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群众需要,推动社会进步。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19.

[2]蔡武: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情况的报告[Z].2012.

[3]马敏、杜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评估及其发展方向——以艺术表演团体为中心的观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猜你喜欢

黄陂院团花木兰
在黄陂乡下 三首
花木兰
体制改革对艺术表演团体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
城市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索——以武汉市黄陂河道治理工程为例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一部城乡文化交融发展的乐章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传说的语言结构分析——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安阳有个“花木兰”
对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