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才能察实考准干部

2014-03-29

党政干部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公心缺点谈话

○ 段 鹏

干部考察是组织部门了解干部、熟悉干部,从而正确、合理使用干部的一个重要环节。干部考察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干部任用过程中人岗匹配度和人民群众的公信度。因此,只有用“心”才能察实考准干部。

“诚心”访谈,了解全貌。找知情人进行访谈是开展考察活动的重要方式,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占据着关键环节。因此,考察人员在考察干部时要想方设法让访谈对象想谈、敢谈、真谈,唯有此,才能收集到考察对象尽可能详细的信息。考察人员首先要给访谈对象营造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不能因为考察工作是个严肃的事情而板着面孔与人交流,让对方在情感上产生障碍,影响交谈的广度和深度。当然,在听取谈话人反映情况时,考察人员也不能漫不经心,给其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导致谈话无法进行下去。考察人员也要树立严格的保密意识,消除他们的疑虑,营造出能说真话的环境,使访谈对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此,对考察中了解到的一些信息,考察人员不能自诩为消息灵通人士,在不适当的场合把在考察中掌握的有关情况泄露出去,让反映真实情况者受到打击报复等不公正对待。针对访谈对象反映的考察对象的某些严重问题,考察人员同样要认真调查核实,并通过适当途径将结果向相关访谈对象反馈。假如对访谈对象反映的问题根本不予理睬,访谈对象就会对考察工作失去信心而消极对待,认为反映问题与否无所谓,以后再参加访谈也就不愿将自己所掌握的真实情况提供给考察人员。

“细心”甄别,判断真伪。一个人的全貌是要通过许多人从不同角度描述绘制的,考察组也正是从访谈对象的点滴谈话中了解干部。但在干部考察过程中,有的干部群众出于各种考虑,往往不客观评价干部,甚至会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假如访谈对象与被考察的干部存在某种利益关系,与考察对象“志同道和”,不仅不会揭发其缺点,反而会为其粉饰。更多的情况下,不少访谈对象是以“老好人”的身份出现的,对考察对象的优点罗列一大堆,而对其缺点或不足只字不提,或闪烁其辞。作为一名合格的考察人员,要练就一双识别真假的“火眼金睛”,能从对方的言谈中剔除不实成份,捕捉到有用信息而进行深度挖掘,使考察报告能最大限度地反映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这就要求考察人员善于察言观色,见微知著,准确领悟谈话对象的真实意图,听准访谈对象的“弦外之音”,甄别出真假。必要时,考察人员还要扑下身子,深入到考察对象所在社区,用心考察其“八小时”之外的工作情况。而不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象征性地测评一下、找几个人聊一聊,这样很可能会遗漏某些细节,或者被某种假象所迷惑。

“公心”评价,用好干部。公道正派是干部工作者和考察人员必须具备的首要品格。要本着对考察对象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原则,恪守职业道德,用“公心”对考察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考察对象,无论是关系好的,还是不熟悉的,在考察时都应该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定,对照同一标准进行操作和衡量,实事求是地记录访谈人员对考察对象的评价,而不能对考察对象有利的多记一些,不利的就少记甚至不作记录。尤其在撰写考察报告时,更要“公心”当头,不能主观想象。既不能对关系近的考察对象评价好一些,把他们的优点说足、写透,弱点一笔带过,甚至甘当“好好先生”,为考察对象的缺点寻找理由,进行开脱;也不能对不熟悉的考察对象报以无所谓的态度,对他们的政绩视而不见,惜墨如金,而对其缺点则添油加醋,在考察工作中失职失责。

猜你喜欢

公心缺点谈话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人无公心:唐烜所见新政受挫之原因
莫以私事废公心
跟踪导练(五)2
“公心治理”释放善治效应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打雪仗
现代化网民要有“仁心”“学心”“公心”
缺点背后的阳光
挨打有因 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