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机制的研究

2014-03-29李品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器材约束

李品仙

(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机制的研究

李品仙

(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本文以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管理机制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为突破口,以管理机制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三大机制为理论依据,提出构建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的对策以及建议,旨在提高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管理工作水平.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机制;现状;对策

1 前言

在管理学看来,所谓机制,就是指管理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1].而“管理机制”一词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管理机体内,学校教学系统中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在运动中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耦合,从而形成特定功能并高效率的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运行轨迹和活动方式[2].

2002年7 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从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实施.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再次联合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式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一个关于学生体质评价的综合体系,是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重要举措.

尽管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要在校长直接领导下,由教务处、体育部、校医院、学生工作部、辅导员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但在具体工作中,各部门的配合协调都无法完全到位,实施的现状很难令人满意.

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 引起部分学生的重视,但力度不够

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2004年,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将测试的结果与学生的评奖、评优及学籍管理结合起来,引起大部分学生的重视,但力度不是特别明显.学校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宣传力度不足,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多数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导致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在测试中暴露出较多的问题,例如出现敷衍了事,找人代测等现象.而教师在发现学生的漏测,代测等现象时,由于没有一个有力的监管体系,往往不了了之,这也使学生更加轻视相关的体质测试.并且导致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2.2 教师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测试中工作积极性低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测试需要学校教务处、体育部、校医院、学生工作部、辅导员等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这项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但实际上,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都是体育部门在唱着独角戏,甚至将相关测试直接安排在体育课中由体育教师单独承担.导致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也给学生造成学校不重视的感觉,更加轻视测试,造成测试结果无法准确的表现学生的体质状况.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识宣传不到位、缺少一个协调配合的组织管理机制.

2.3 测试中所用器材的损耗和破坏现象严重

测试时使用的器材包括一些电子仪器设备,由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有时甚至不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就随意摆弄,并在使用后不注重保存和保养,造成电子器材的损坏.有些测试甚至会出现学生测试学生的现象,并由学生去操作器材,学生人数众多,都会对相关器材和设备产生兴趣,进行不停的操作和玩耍,这也是器材损耗和破坏现象的一大原因.同时略有损伤的器材也没有及时进行更换和修理,从而导致使用的不方便和测试结果的不准确.

2.4 测试过程混乱,测试结果准确性不高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测试涉及学生众多,教师的工作量巨大,并有一系列的整合和上报流程.必须组织协调,合理安排,否则就会造成混乱.而高校相对于中小学校管理比较自由和宽松,在测试中出现的混乱问题也多有发生.比如学生人数不齐,代测现象严重泛滥,学生对测试不重视,测试项目不统一等,最严重的是高校老师为了追求合格率,对于代测现象视而不见,并随意更改测试成绩结果.这样的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早已不复存在,无法显示学生体质的真实状况.

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机制的理论性对策

管理机制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组织的结构为基础,由若干子机制有机组合而成的[3].管理机制由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三大机制组成.

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机制出现的问题来看,主要是由于四大原因造成的.第一,没有建立明确的组织机构.没有组织机构就只能在需要工作时临时指派教师进行教学以外的工作,是导致教师疲怠消极的原因,也导致了组织匆忙混乱的情况发生.第二,各部门没有具体分工,责任不明确.工作积极性低,组织混乱如一盘散沙是各部门没有组织协调完善,责任分工不明确造成的.若各部门都分配好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则测试过程如同工厂流水线,会事半功倍.第三,如何在测试过程中实施对测试人、被测试人、测试仪器等人财物的管理.管理得当,则测试顺利,结果成效显著.第四,未形成严格的规章制度.有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学生测试和教师工作中遵守规章制度进行评测,则会使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3.1 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现有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此次天然气外输管线的清管过程分两轮进行,第1轮使用泡沫球清管器,从集气首站发出后,在距首站约3.6 km处发生卡堵(见图1),采用断管的方式进行解卡。断管后发现管段内积聚大量黑粉,并结成硬块(见图2(a)、图3(a)和图3(b)),造成通球卡堵,图2(b)为清管器前端堆积的黑粉。

运行机制是组织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其本身还具有普遍性[5].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现有的运行机制是各个高校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指导下根据各高校的情况选择和制定细节方面的问题.而出现的问题则多数在于细则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完善.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约束管理机制、多重激励机制以及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组织协调到测试结果都具备有效的运行实施管理机制,是高校亟需重视的工作.

在现有的运行机制中,由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轻视,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为了应付了事的负担.测试结果得不到重视,学生无法从中获得对自己身体体质有建设性的意见,教师无法从中得知学生的身体体质状况,测试的器材和设备还被过度频繁使用造成损毁.因此,在运行机制中,要强化信息的统一管理,让学生和教师都提高积极性,重视测试结果.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让教师通过数据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首先让学生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测试,再使教师能够尽可能的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体育运动方案,科学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

3.2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中动力机制的对策建议

在管理学中常见的管理机制还包括动力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等内容形式.而在现有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机制中,可注重在动力机制这一方面推动所有部门的教师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管理机制能够组织好,协调好.

动力机制即激励机制.利益驱动是社会组织动力机制中最基本的力量,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若想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工作的积极性,激励机制起着关键性作用.

学生比较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因为这个标准和学生的评奖、评优及学籍管理结合起来,对于学生来说结果是比较重要的.但由于评奖评优和其他一部分学生没有太大关系,也使一些学生从根本上不重视相关测试.所以,激励学生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仅仅要只跟评奖评优挂钩,还应当与体育成绩挂钩,纳入体育课程的成绩管理中去,将会促进更多学生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视.而作为学生来说,自身的身体体质也同样受到关注,若是高校能够重视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告知学生的体质有何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使学生对于测试结果更加的信服与关注,那么测试本身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重视.

对教师采取构建双重动力机制.对相关部门的教师在参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双重动力机制有利于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不再仅仅是体育部一个部门的事情,而真正的实现各部门协调合作.例如可以尝试将教师参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工作和薪资挂钩.若有表现积极和突出的教师,也可作为评聘高校职称的一个条件.

约束机制是指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4].强化约束机制能使现有管理机制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约束机制能够完善规章制度中被忽略的条款,使执行人员更加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3.1 对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测试的约束机制

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测试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对相关测试并不十分重视,漏测,代测的现象比较普遍,进行测试时敷衍了事,随意更改成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约束机制首先需要针对学生,使学生对相关测试重视起来,并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漏测和代测的现象.

对于学生的约束机制可约束到人,比如可以通过学校系统进行网上预约,输入本人学号、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测试时必须持本人学生证或身份证才可测试,测试成绩在测试后第一时间输入电脑系统,确定后不可更改.这样也有利于建立统一的信息库对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不必在之后再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从而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发生漏测或测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可再次根据通知进行预约和补考.这样的约束机制能够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有效的杜绝代测和更改成绩的现象.

3.3.2 对教师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测试的约束机制

对于教师的约束机制在于提高教师对器材和电子设备使用的学习和对学生测试成绩录入的管理.

学生体质测试器材是一套系统化的测量仪器,是计算机与机电一体化的声、光、电、气体流量、力量测试等技术的集成.因此很多教师在测试前没有学习和了解各种相关电子仪器的使用,也导致了测试过程的混乱和测试结果的不准确.所以在教师进行测试工作前,必须进行器材设备使用方法的培训,这样能够大大减少仪器损害的几率,也能使教师更加准确的录入成绩.在电脑系统上录入成绩,并不可更改可以有效的管理一些教师随意更改测试成绩的现象.

体质测试虽然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但不应该只是体育部门的一项任务.体质测试在组织管理上可以脱离教学,成立专门的机构或教师负责该事,在所有学生体质测试的组织上起到统筹管理的作用,这样也减少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

3.3.3 对器材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测试的约束机制

学生体质测试器材的损耗在不断的使用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因为使用技术不当、过度频繁使用或缺少保养造成的器材损害则是可以通过约束机制进行最大程度的避免.

在约束机制中,可以约束教师对器材在使用前进行使用技术培训;学生在测试中不可随意触摸和使用器材,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在测试之后,由专人进行收集、整理和登记,对有破损的器材进行统一归置,后期及时的修理或更新.在器材不使用的时期在固定时间段内进行有效的保养.最大限度的让器材物尽其用,增长使用期限.

4 小结

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机制的研究是为了更好的建立一个科学、有效、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全校的测试工作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通过完善管理机制中的现有运行机制和动力机制,强化约束机制,可以使规章制度更加进步完善,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凸显出政策的价值,服务于学生,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1〕郑文哲.管理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蔡先锋,等.浅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考试周刊,2008.

〔3〕陈颖.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体质测试管理模式初探[J].成才之路,2008.

〔4〕蔡晓波.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管理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

〔5〕陈东岗.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

〔6〕赫忠慧.北京大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工作管理途径探索[J].中国学校体育,2006.

〔7〕李征.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系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

G80

A

1673-260X(2014)10-0180-03

安徽工程大学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09yjy35)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器材约束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自我约束是一种境界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