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研究生教学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014-03-29张松昌
王 维,张松昌
(安徽财经大学 思政教研部,安徽 蚌埠 233000)
1 研究生教育由专业研究领域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性
1.1 为什么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行成的,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应试教育的存在必然有着其合理性和进步性,在特定的时期也实现了教育发展人才的目的.但是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应试教育的弊端也在逐渐暴露,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和升学而形成的教育方式,其抛弃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其想象力、思维创造能力的单纯教育模式,其中的很多做法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仅以分数高低来评判一个学生的能力,这是最不科学的.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花朵,各有其芬芳,如果仅仅以分数来对待,不仅不能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发展个性,而且还不利于其以后的成长发展.如果仅仅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德、体、美的教育,那么教育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在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由于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并逐渐获得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应试教育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培养模式,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等特点.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文化、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以上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所以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
1.2 研究生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性
研究生教学的质量不仅决定着学校、教育领域乃至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还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究研究生教学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是十分必要,刻不容缓的.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弊端,如信息的传播与接收相关性的失衡,在课堂中传递信息是为了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接收的信息,这些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预定的知识.[1]这种失衡表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有时是因为教师新知识储备不足,学生学不到有价值的内容,或者是由于教师知识储备过于丰富,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失衡现象的产生.造成这种失衡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一是教师忽略了研究生个体的差异,没能考虑到研究生现有的知识储备量;二是所教内容没有充分体现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师的责任心不足、投入精力不够,另一方面是研究生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和学习研究能力不强所致.目前,研究生教育阶段还是偏重于应试教育,但相对于以前已经有了较大改变.我们学校去年就进行了研究生教学改革,改革后的教育模式更加贴近实际,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思维,课堂教学也更加生动多样化,例如学生自己做课件进行讲课,教师对其进行课后点评;导师和研究生的课堂交流与互动、探讨式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导师督促的学习方式,转化为学生自主自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拓宽了研究生视野、提高了发散思维能力;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化,增加了实地考察的机会,实践性大大增强;期末考试制度也进行了改革,由原先的闭卷改为开卷和写论文的形式,选择更加多样.只有加快教学改革,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成果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育全能型、复合型人才.
2 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1 转变教育理念是基础
理念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一般来说,教育行为是受制于相应的教育思想理念的.事实证明,一定的教育理念决定相应的教育行为和教学评价.当前应试教育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为时代所否定是历史之必然.通过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应试教育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整个转变过程中,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面临着一个转变观念、转变教育思想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首先是转变教育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可以用来武装我们的头脑[2],对于教师而言,一要让教育适合学生,而不能让学生来适应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是一刀切,不去了解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就广泛实施千篇一律的平均教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必须实施差异性教育.教师要详细科学的制定施教计划,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充分考虑到研究生的特点和差异性.其次,要重视学生观念.学生是教育改革中最庞大的群体,是教师实现教育改革的教学对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教师要克服传统的将学生看成被动接受者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第三,要转变人才观,要克服那种认为只有考大学,拿文凭才是人才的狭隘观念,所以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做人”的价值观念.第四,要转变评价观.关于教育质量的评价,不能仅盯着某校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本校的升学率,而应将升学率与合格率结合起来,从而可以更加全面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看待问题,重要的不是这个学校培养了多少大学生,多少研究生等等,而是要看这个学校为社会培养出来多少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以,在转变评价观时要树立全面、整体、综合的质量评价标准.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只有优先转变了教育理念,才能由此带动整个教育系统教育思想的提升.
2.2 加强教师素质教育是实现转变的关键
教师是文化知识的直接传播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兴衰成败,所以我们要加强教师素质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加强教师队伍素质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师风师德的修养,养成高尚的道德品格,拥有着一种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着对知识的追求、热爱.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包容心以及责任心,对学生以诚相待.对学生的教育做到事事负责,关心到每一个学生,要全面,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全面性,特别是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有责任及时发现该生的特长和个性,实施因材施教策略,取长补短,发掘孩子潜力,并不断给予鼓励支持;教师还要及时注意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否也存有一些成长过程的问题,例如性格自闭,不爱与人交流,很少参加体育运动等等,教师要多与这些学生沟通、交流,使其健康发展;另外,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随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更应该告诉家长: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评判学生能力的标准,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质,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2、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身能力,不但要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提高学习质量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师只有掌握和运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慧眼识珠,因材施教;二是适应现代教学的能力,当今的教育已不同于以往的教条主义教育,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储备,特别是年纪偏大的教师更要更新理论知识,不能一味地沿用几十年的教学知识、教学方法,不但毫无新意,索然无味,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到该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互联网时代的更新发展,学生接触的新事物不断增多,知识面也在逐渐扩展,所以现在的学校,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提高教师适应现代教学的能力,不断组织教师去进修,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才能更好的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不断向着素质教育转变;三是观察研究能力,一位优秀的教师既应当是知识传授者,还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要掌握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因为教师不光要传授理论知识,更是心灵的导师,要传授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师要在与学生的交流接触中,不断研究学生心理动向和心理需求,并通过这些工作实践,促进师生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共同实现教学相长.
2.3 教育评价体要更加完善和科学
教育评价,顾名思义就是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馈—调节系统.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有着导向、调节和激励作用.而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4]只有教育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朝着良性发展,尽早实现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首先,教育评价要具有全面性.不能只对学生、教师等进行评价,还要对教育主管部门,如教育局、教育部等单位进行评价,学生、教师虽然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在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仅以升学率来判断,而应该从多方面,宽领域进行,考察该校是否对学生进行德育观的教育,是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全面的关心到所有同学等等.对教育系统、教育部门也要进行评价,教育部门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制定相应的教育改革方案,不断改革教学课本中不适用的教学知识,增加素质教育读本,这就需要改变考试制度,这是一项巨大艰巨的工程,考试制度由来已久,深入人心,教育部门应循序渐进地完善考试方式,比如笔试考试可以改为谈话的方式,以实现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吸收,可以把闭卷考试变成开卷随堂考试等形式,多样化的方式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性选择.素质教育就是需要全面综合的实施教育,所以教育评价也要顺应时代教育需求进行改革.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育评价要全面客观,不能像应试教育那样一味地对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要进一步对形成这种结果的过程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评价结果.教育评价要起到指挥作用,就要使用多方面评价标准和多种评价方法.教育评价的考核与实施有多种,其中最有效的手段还是考试测验.那么要怎样通过考试形式实现素质教育呢?这就需要对考试测验的形式加强研究,我认为应该做到:1、试卷的出题思路要以未来发展为主线,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出发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原则.考试要坚决打破读死书、死读书的传统应试教育考试模式,以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方式进行.2、考试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研究生课程大纲的标准,又要重视对学生理解问题能力的考察,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及本科之前教育,更要加快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4 加快课程改革是转向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课程改革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课程改革是一项艰难的任务,要分步骤有重点的依次进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科课程的改革需要实现质的突破.学科课程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这些课程的设置也是根据当时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统筹规划的,具有存在的合理性.研究生教育学科课程改革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三个为本”和“六个转变”,即“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本、以发展为本”,这就要求课程改革要以研究生为本,去改革相关的课程,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以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本,重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以发展为本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要转变:1、“重智育轻德育”,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是只注重课本知识,而素质教育则以德育为主;2、“重结果轻过程”,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结果而不关注过程的教育,因为有过程才会有结果,不能仅仅因为结果的好坏就否定过程的精彩;3、“重理论轻实践”,应试教育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许多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也只是从课本、老师的口中得知的,没有自己的实践很难真正的达到理解的程度;4、“重分数轻能力”,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我们广大教育从业者要彻底转变教育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5、“重统一轻个性”,以往的教育都是学生去适应教育,而素质教育是要发展适应学生的教育,多去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6、“重科技轻人文”,这是我国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注重课堂知识,重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因此教育机构要多设置一些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人文教育中来,这些都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当然,除了上述的一些改革措施之外,还有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这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力量去进行,如果仅仅让学校,教师,教育部门转换观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发动社会的力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研究生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1〕张林,杨心德.浅析当前研究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8-09-25.
〔2〕蔡子烈,萧红梅.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12-15.
〔3〕韩志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2-21.
〔4〕徐飞,黄文彬.素质教育与教育本质的回归[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