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2014-03-29董阅
董阅
(大连海洋大学瓦房店校区,辽宁 瓦房店 116300)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董阅
(大连海洋大学瓦房店校区,辽宁 瓦房店 1163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高校管理体制中的弊端也开始凸显出来,尤其是随着我国高校近年来连续扩招,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和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学分制改革的开展,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高校教学及学生管理的需要.本文论述了我国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对如何建立符合现代高校发展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高校扩招的进行,高校学生数量及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越来多的融入到全球化当中.这种情况也就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因素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中专院校的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进而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大中专教育及职业技术学校等层次鲜明的教育层次.我国历来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的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也对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几乎翻倍的增长,但是囿于高校管理体制的发展,尤其高校管理人员的编制的限制,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比例比之以前越来越小,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困难.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因素越来越多的渗入到高校当中,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也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困难.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社会改革的进行,高校教育和学生就业,打破了以往的分配的关系,这就使得现代的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已经延伸到学生的就业问题,这种情况极大的扩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范畴,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困难.除此之外,学分制改革的实施、学生社区及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等等都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关于学生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一定的学生管理模式.那么什么是学生管理模式呢?
所谓模式是指一种标准和样式.现代汉语辞典对模式的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我们也可以将模式解释为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将学生管理模式定义成学校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而定型的,开展学生管理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基于这一定义,学生管理模式是一种动态的学生管理程序和套路,它既不等同于学生管理实践,也不同于学生管理理论,学生管理模式是将学生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沟通起来的桥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管理模式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研究,我们可以将我国的学生管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学生工作体制的建立阶段,这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七十年代末.这一阶段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创始阶段,囿于国情和教育认识的限制,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管理中,政治学习占了很大成分.基于此,我们将这一时期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称之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者”.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及学生的奖助学金分发等.
第二个阶段是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80年代末期,约十年.这一时期正处于我国教育的转型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先后出现了“党委青年部”、“党委学生部”,用于实施对学生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形势任务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负责配合校党委组织部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指导团委和学生会的工作.这一情形在八十年代又有了新的变化,大多数学校将党委学生部与学生处合并,成立了统一管理学生工作的机构,并逐渐的设立了专门管理学生分配工作的机构,对于学生管理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细化和深入.
第三个阶段从九十年代至今.这一阶段是我国高校的大变革时期,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大变革时期.九十年代之后,我国高校开始逐渐扩招,使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体制也在发生改变,从以往的分配工作到学生自主择业.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开展及网络的普及,使得学生对社会和世界形势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综合以上这些情况,我们认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容也就越来丰富.但是由于体制和经验的限制,我国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滞后,没有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所谓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是指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宗旨和思想.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开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人才无疑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的决定性因素.基于此,我们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学生工作管理理念.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在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者的意识和理念是一种教育者、管理者的思想,甚至存在类官僚性质的思想观念.在这种理念之下的学生管理模式,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其次,学生管理体制的欠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和产生学生管理理念滞后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结果.就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而言,可谓党、团、政并存,从形式上看机构和体制非常的健全,但是在具体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就会发现其效率不高.针对这种问题,增加管理人员无疑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从扩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会及学生社团来辅助学生管理工作.
再次,以辅导员为代表的学生管理人员队伍的不稳定及其管理理念问题.辅导员可以说是从事学生工作的主体,其本职工作也是学生工作,这可以说一个基本常识.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辅导员的情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职辅导员;一类是兼职辅导员.据目前的辅导员的年龄来看,大都是以年轻人为主.就目前的形式而言,能够留校或者在高校担任辅导员工作的年轻人,无疑都是优秀的,但是他们究竟能给与之年龄相似的大学生多少辅导呢?这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我个人接触过很多学校的学生,也通过各种途径对他们对辅导员的看法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从他们反馈的信息中能够发现他们对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由刚毕业大学生、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工作的辅导员的不满.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我们要清楚辅导员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在选取辅导员的过程中,要注重其工作能力、知识构成,但是更要注意其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服务意识.在选取辅导员的时候,一定要减少那种以辅导员为跳板,将其视为临时工作的人员担任辅导员的现象.
当然这种情况不仅仅在辅导员中存在,在团委书记等也是存在的.我知道这样一个案例,学校组织义务帮助餐厅打扫卫生,这既是学生评价的一部分,也是学校对学院的评价的一部分.其中一女孩儿因为“例假”,肚子疼的厉害,但是她仍然坚持参与了餐厅回收餐盘的义务劳动,而餐厅的员工则很悠闲的坐在那里聊天.女孩坚持参与义务劳动,我们不能不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是其不敢不参与的原因却是怕团委书记骂.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学生中的事情,类似的现象恐怕还有不少,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高等教育的失败.通过类似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管理工作中服务意识的落后,甚至是根本全无,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视学生为给自己谋取将来升职的工具,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没有人文关怀,其素质不能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需要,有待提高.
最后,对学生社团活动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限制.我国高校历来重视学生社团活动,尤其是近年来,学生社团活动可以说成为高校建设的一大特色,学生社团数目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将参加社团活动和素质测评结合起来.这固然有利于鼓励乃至强迫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当中来,有利于学校、学院社团活动的繁荣发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尤其是在一些功利性很强的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来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这种社团活动就变的没有人文关怀,并对学生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同时这种行为也带有一刀切的倾向,严重的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倾向.社团活动应该是自由的、自主的,我们要给予的是导引,而不是组织,更不是强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承担着除教学系统及后勤服务系统以外的大量与学生有关的工作,涉及范围很广,政策性强,许多工作都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工作也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也是做好高校其他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在建立自己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学生管理当中,学生管理中是为了学生成才,而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打造成天才.
〔1〕黄国辉.浅谈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王守猛.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J].高等教育,2005(6).
〔3〕董军强.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5).
〔4〕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沦一一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泪教育出版社,2001.
〔6〕董云川.论中国人学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7〕刘恒儒.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8〕姜继红.积极探索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J].南京师人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G64
A
1673-260X(2014)01-02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