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

2014-03-29巴达日呼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困难

巴达日呼

(呼伦贝尔学院 学生资助中心,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

巴达日呼

(呼伦贝尔学院 学生资助中心,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家庭困难学生是当前高校学生中的重要群体,他们面临着严重的生活压力,因此,无论从高校人才培养还是社会发展角度而言,都必须建立良好的资助体系.本文围绕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方式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一个整体的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创新体系,能够作为当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推进及深化改革的参考.

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人才培养,创新体系

1 引言

在当前高校大学生中间,有很多来自农村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这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压力.当前,高校的扩招,大量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进入到高校中,如果不及时的环节这类学生的生活压力,那么对于整体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高校教育的稳定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国家以及各个高校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例如国家助学贷款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学生的压力.但是,无论是资助体系本身还是资助的具体实施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难以更加快速的推广和深化.因此,必须从社会发展、高校资助政策改革以及学生成长等多个方面出发,提出一种新的资助体系,为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2 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及其影响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状况较十年前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招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家庭困难学生的数量也逐年提升.2009年的调查表明,全国普通高校人数大约为2300万左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达到近600万,家庭情况特别困难的学生人数近200万,比例分别超过了26%以及

8.5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果这种经济压力持续伴随学生的高校教育阶段,无论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学校人才培养,甚至社会人才的整体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家庭困难学生个人角度,经济问题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面临着重大的压力,学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良好的接纳知识.同时,物质方面的缺乏,对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等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从学校的人才培养角度,随着家庭困难学生的数量呈现规模化的趋势,导致大量学生的精力更多的放在物质生活保障层面,学习角度的投入必然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社会整体人才角度,当学生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物质保障中时,学生在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就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降低了社会整体人才质量.

针对当前高校困难家庭学生数量的规模化形势,国家以及各个高校分别出台了一系列的学生资助政策,例如前面提到的国家助学贷款,以及各个学校的勤工助学、困难补助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

3 当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方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国家及学校已经认识到家庭贫困学生面临的生活学习压力以及这些压力带来的影响,从各个角度和层面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措施.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些资助方式以及资助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问题,使得这些资助方式难以解决根本的问题.

3.1 以经济资助为主,忽略精神帮助

贫困家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压力是两个层面的,一是经济压力.经济压力是学生面临的最直接的压力,在日常生活中,这部分学生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因此学习过程中无法将全部的经历投入进去,必然会对学习成绩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后期个人发展极为不利;二是精神层面的压力.精神压力是家庭困难带来的深层压力,也是对学生心理层面造成严重影响问题.很多学生在生活中,由于经济较为困难,心理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与周围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比较时,心理波动会更加明显.当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各个高校,在贫困学生资助时,更多的是注重经济层面的资助,对于贫困学生的精神帮助上几乎没有,这种方式使得资助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的解决贫困学生的问题.

3.2 缺乏实际的调查,对于贫困没有明确的标准

很多高校在贫困学生认定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大多是根据学生的贫困证明或者学生个人的陈述来建立贫困档案.这种贫困建档方式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无法让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在这种贫困建档的方式下,很多贫困学生由于手续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出具相关的贫困证明,因此,就无法获得相应的资助.而相反很多家庭并不是十分困难的学生由于在当地建立了出具了基本的贫困证明而获得了贫困资助;第二,扰乱了正常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在第一方面问题的前提下,国家以及学校正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失去了其基本的价值,从而导致资助体系缺乏公信力.这一问题也是当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面临的重要问题,即如何让真正贫困的学生获得相应的资助.

3.3 资助方式存在漏洞,勤工助学岗位设立盲目

勤工助学是当前很多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一种方式,从资助理念上,这种方式意义重大.通过劳动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报报酬,帮助学生树立自助的概念.尽管这种方式几乎存在于所有高校中,但是,很多学校在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时较为盲目,大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例如送水工,清洁员等.当然,这些岗位对于锻炼学生的体魄和意志力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从另一个侧面而言,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第一,劳动强度过高,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一些高校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劳动强度较大,例如送水工、夜间校园巡查员,这些岗位劳动强度大,连续性强,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第二,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无法带给学生真正的帮助.一些高校的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并没有将学生个人发展以及知识的汲取作为主要的目的,更多的是将学生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让学生机械劳动,无法让学生从中得到成长.

3.4 资助体系为直线型,缺乏必要的反馈结构

当前,贫困学生资助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常规工作,从普及程度以及覆盖面基本达到预期的要求.但是,对于高校整个贫困生资助体系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几乎所有高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都是直线型,没有必要的反馈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会陷入以下两个误区,第一,资助体系的模式化发展.在缺乏有效的反馈制度下,高校工作会一直沿着原有的预定工作模式进行,从而使得资助体系一直处于较为单一的发展模式下,无法根据学生的需求而进行调整;第二,资助体系仅仅停留在资助层面.没有必要的反馈结构,学校就无法直接获取资助工作带来的实际价值,那么,资助体系所解决的就仅仅是短时间内的学生经济压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资助体系的正确性都无法准确的预期.

4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创新体系建立

由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着很多漏洞,而这些漏洞大多是涉及资助工作本质的问题.因此,要解决当前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学习压力,必须从多个角度建立资助创新体系,使得资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在解决学生个人生活问题的同时,深化和改革现有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4.1 明确贫困资助标准以及相应的资助办法

在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立时,首先要明确贫困的定义.在很多高校中,贫困定义的模糊使得后期工作的推广阻碍较大,这是由于无法定义贫困的标准就无法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资助,使得整体资助体系缺乏必要的公信力.因此,在贫困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确定贫困生的标准.学校要将贫困的定义明确化,例如,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可以作为特困生,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为较特困,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为一般贫困学生.只有将明确了贫困的标准,才能确定资助的标准以及工作的具体化推进;第二,进行实际的调查.向最需要的学生进行资助是整个资助工作的重点,因此,学校应当加大力量对于贫困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查,例如通过实际家访,电话调查等,从而确定真正贫困的学生;第三,明确相应的资助办法.当确定了资助对象以及贫困标准之后,学校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资助办法,最重要的是要将资助的标准明确,例如特困生减免全部学费等.

4.2 将心理干预与经济资助并重

前文中提到,很多学校将贫困的经济资助作为重点工作,对于心理帮助几乎不会涉及.从资助的本质上分析,要将资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将心理干预与经济资助作为整体工作的两个等同部分进行开展,从心理层面上解决学生的基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开展工作,第一,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课程.针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征,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这些课程应当更多的从励志以及自强的角度向学生灌输思想,使得学生真正能够从贫困中站立起来;第二,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在学校一些学生工作机构中,学校可以指定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对一些心理波动较大的贫困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帮助他们及时的走出心理困境;第三,开设网上心理辅导教育平台.利用网络资源等,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网站或者交流方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心理辅导,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调节.

4.3 加强勤工助学的灵活性及教育价值

在实际的资助工作,例如勤工俭学工作中,学校在工作岗位的设置以及工作目的思想的定位上应当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更加灵活的勤工俭学活动.在实际的工作中,勤工俭学应当向以下两个方向发展,第一,岗位更加趋近于脑力劳动.在岗位设置上,学生应当设立更多的脑力劳动岗位,例如与学科建设有关的助理以及试验助理等,这些岗位能够让学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加强了对于学科的认识;第二,工作时间更加灵活.在勤工俭学工作的时间的规定上,学校不必太拘泥于时间长短,而可以通过类似学分的形式,只要学生一周实际工作时间满足要求就能够获得相应的资助,这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工作和学习的调节自由.

4.4 建立多个工作反馈渠道

与教学工作类似,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也必须从长远出发,根据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发展,而改革和发展的依据就是工作的反馈.因此,建立有效的反馈渠道对于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创新体系的建立意义重大.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可以根据资源建立相应的反馈渠道,第一,面对面的反馈.学校可以定期与学生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学校当前的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内容以及方式的有效性,通过这种点对点的方式直接获取工作的反馈;第二,点对面的反馈.学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等平台,建立合理的反馈通过,并设立专门的部门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及时的总结,并将学校的工作方式与学生直接沟通,形成点对面的有效反馈;第三,点对点的反馈.针对贫困学生的个人想法,学校可以让辅导员老师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针对每个学生获得直接的意见反馈,形成点到点的沟通.

〔1〕庞艳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有效方法分析[J].理论月刊,2010(7).

〔2〕金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

〔3〕翟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研究[J].北方经贸,2010(5).

G647.18

A

1673-260X(2014)01-0186-02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选择困难症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有困难,找警察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