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正义》引《尔雅》考
2014-03-29胡继明薛芹
胡 继 明 薛 芹
(1.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400052;2.山东明诚学校 山东诸城,262200)
《毛诗正义》是《五经正义》中最具特色的一部著作,由唐代训诂大师孔颖达主持编订,代表了唐代训诂学的较高水平。《毛诗正义》主要是疏解《毛传》和《郑笺》的,孔颖达等人在编订过程中征引了大量文献和典籍著作,以达到他“崇尚正训”“疏不破注”和“据‘礼’阐释”的注释原则[1],是唐代之前《诗经》研究集大成的总结性著作,是《诗经》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孔颖达认为《尔雅》主要是释《诗》的,而且《毛传》《郑笺》多是以《尔雅》为本,“毛以《尔雅》之作多为释《诗》,而篇有《释诂》《释训》,故依《尔雅》训而为《诗》立传。”[2]2王国维《观堂集林·别集一·书毛诗故训传后》:“《毛诗故训》多本《尔雅》。”因此,《毛诗正义》在义疏中征引了大量《尔雅》的内容,或指明《毛传》或《郑笺》依《尔雅》为训,或补充、申释《毛传》或《郑笺》的释义,或订正《毛传》或《郑笺》的讹误,或疏通《毛传》和《郑笺》的歧义。本文仅就《毛诗正义》征引《尔雅》的情况予以考辨,以较其异同,观其流变,正其讹误,为人们阅读和比较研究提供以资参考的语料。
一、《毛诗正义》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相同
(一)完全相同
所谓完全相同,是指《毛诗正义》所引用的《尔雅》与今本《尔雅》完全相同。这类共625条。例如:
①《大雅·生民之什·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毛传:“木曰豆,瓦曰登。”正义:“《释器》云:‘木豆谓之豆,瓦豆谓之登。’”今本《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瓦豆谓之登。”
②《国风·邶风·旄丘》:“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毛传:“前高后下曰旄丘。”正义:“《释丘》云:‘前高,旄丘。’”今本《尔雅·释丘》:“前高,旄丘。”
③《国风·郑风·叔于田》:“叔适野,巷无服马。”郑笺:“郊外曰野。”正义:“《释地》云:‘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今本《尔雅·释地》:“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
(二)部分相同
所谓部分相同,是指《毛诗正义》所引用的《尔雅》与今本《尔雅》只有个别虚词不同,但意义完全相同。这类共593条。
1.《毛诗正义》所引《尔雅》比今本《尔雅》少“也”字
《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相比,少了判断词“也”字。这类数量最多,共584条。例如:
①《国风·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毛传:“流,求也。”正义:“‘流,求。’《释言》文也。”今本《尔雅·释言》:“流,求也。”
②《国风·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郑笺:“爰,曰也。”正义:“‘爰,曰。’《释诂》文。”今本《尔雅·释诂》:“爰,曰也。”
③《大雅·文王之什·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毛传:“嫔,妇。”正义:“‘嫔,妇。’《释亲》文。”今本《尔雅·释亲》:“嫔,妇也。”
2.《毛诗正义》所引《尔雅》比今本《尔雅》多“也”字
《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相比,多了判断词“也”字。这一类共5例,主要集中在《释草》与《释木》两篇。例如:
①《国风·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毛传:“菲,芴。”正义:“《释草》云:‘菲,芴也。’”今本《尔雅·释草》:“菲,芴。”
②《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蓼萧》:“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毛传:“萧,蒿也。”正义:“《释草》云:‘萧,荻也。’”今本《尔雅·释草》:“萧,荻。”
③《国风·卫风·硕人》:“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毛传:“瓠犀,瓠瓣。”正义:“《释草》云:‘瓠栖,瓣也。’”今本《尔雅·释草》:“瓠栖,瓣。”
3.《毛诗正义》所引《尔雅》比今本《尔雅》少“者”字
《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相比,少了虚词“者”字。此类共4例。例如:
①《国风·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马。”郑笺:“之子,是子也。”正义:“《释训》云:‘之子,是子也。’”今本《尔雅·释训》:“之子者,是子也。”
②《大雅·生民之什·生民》:“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毛传:“不荣而实曰秀。”正义:“《释草》云:‘华,荂荣也。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谓之秀,荣而不实谓之英。’”今本《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尔雅》和《毛诗正义》多或少“者”字、“也”字,被释词和主释词不变,意义相同。
二、《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相异
《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不同,共252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释义方式不同
《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在释义方式上有所不同,但二者的释词和被释词相同,意义相同。此类共20例。可细分为以下几种:
1.《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作“××曰××”,今本《尔雅》作“××,×”。共14例。例如:
①《国风·卫风·考盘》:“考盘在涧,硕人之宽。”毛传:“山夹水曰涧。”正义:“《释山》文也。”今本《尔雅·释山》:“山夹水,涧。”
②《国风·豳风·七月》:“言私其豵,献豜于公。”郑笺:“豕生三曰豵。”正义:“‘豕生三曰豵’,《释兽》文。”今本《尔雅·释兽》:“豕生三,豵。”
③《小雅·甫田之什·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毛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正义:“皆《释虫》文。”今本《尔雅·释虫》:“食苗心,螟。食叶,蟘。食根,蟊。食节,贼。”
2.《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作“××曰×”,而今本《尔雅》作“××为×”。共3例。
①《国风·邶风·终风》:“终风且曀,不日有曀。”毛传:“阴而风曰曀。”正义:“《释天》文。”今本《尔雅·释天》:“阴而风为曀。”
②《大雅·文王之什·皇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毛传:“善兄弟曰友。”正义:“‘善兄弟曰友’,《释训》文。”今本《尔雅·释训》:“‘张仲孝友’,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③《国风·邶风·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毛传:“先生曰姊。”正义:“《释亲》文。”今本《尔雅·释亲》:“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3.《毛诗正义》所引《尔雅》用“曰”,今本《尔雅》用“谓之”。仅1例。
《小雅·谷风之什·信南山》:“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毛传:“小雨曰霡霂。”正义:“《释天》文也。”今本《尔雅·释天》:“小雨谓之霡霂。”
按:“曰”“为”和“谓之”,这三组训诂术语“不仅用来释义,而且用以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间的细微差别”[3]51,它们在使用时被释词放在这两个术语之后,彼此可以互换使用,意义相同。
4.《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作“××称×”,今本《尔雅》作“××为×”。仅1例。
《国风·邶风·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毛传:“父之姊妹称姑。”正义:“《释亲》文。”今本《尔雅·释亲》:“父之姊妹为姑。”
5.《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作“××,××也”,今本《尔雅》作“××,言××也”。仅1例。
《周颂·臣工之什·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毛传:“一宿曰宿,再宿曰信。”正义:“《释训》云:‘有客宿宿,再宿也。有客信信,四宿也。’”
按:今本《尔雅·释训》:“‘有客宿宿’,言再宿也。‘有客信信’,言四宿也。”“言……也”作为训诂术语,一般是以“××(被释词)言××(释词)也。”“言”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说的是”大致相当。
(二)《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文字有异而义同义近
《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在文字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两者之间有本字与借字、异体字、古今字、通用字、异形连绵词等关系,但义同义近。这类共206例。
1.假借字造成的文字有异
什么是假借,洪诚先生说:“古代汉语中的某一个词,起初没有替它造出本字,或虽造有本字却不常使用;却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与意义无关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这个字对于所标记的词来说,叫做文字的假借。”[4]29
假借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就是这一类。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一般人们称之为通假。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但是在使用当中不用本来约定俗成的字形而写为另外一个意义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由于长期的沿袭使用遂得到社会的承认。两种类型假借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借音表义。
《毛诗正义》在引用《尔雅》解释《毛传》和《郑笺》时使用了本字或借字,因此造成了《毛诗正义》引用的《尔雅》与今本《尔雅》相异。这类共98例。例如:
①《国风·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逑,匹也。”正义:“‘逑,匹’,《释诂》文。”
按:今本《尔雅·释诂》:“仇,匹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毛诗》古文多假借,仇与求双声,故经文及《传》、《笺》皆借仇为逑,《释文》:‘逑,本亦作仇’是也。逑通作仇。”郝懿行《尔雅义疏》:“仇者,逑之假音也。”“逑”为正字,“仇”为借字。
②《大雅·荡之什·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毛传:“旬,徧也。”正义:“‘旬,徧’”,《释言》文。”
按:今本《尔雅·释言》:“徇,徧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文》:‘旬,徧也。十日为旬。’字通作徇,《尔雅·释言》:‘徇、宣,徧也。’”郝懿行《尔雅义疏》:“徇者,旬之假借。”“旬”为正字,“徇”为借字。
以上是《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使用正字,今本《尔雅》使用借字,共29例。
③《国风·魏风·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毛传:“提提,安谛也。”正义:“《释训》云:‘提提,安也。’”
按:《尔雅·释训》:“媞媞,安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提为媞之假借。”陈奂《诗毛氏传疏》:“《尔雅》:‘媞媞,安也。’《说文》:‘媞,谛也。’媞媞,本字,提提,假借字。安、谛同义也。”“媞”为本字,“提”为借字。
④《大雅·荡之什·江汉》:“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毛传:“铺,病。”正义:“《释诂》文。彼‘铺’作‘痡’,音义同。”
按:今本《尔雅·释诂》:“痡,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传》以铺为痡之假借,故训为病。”陈奂《诗毛氏传疏》:“铺读为痡。”“痡”为本字,“铺”为借字。
以上是《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使用借字,而今本《尔雅》使用本字,共65例。
除了《毛诗正义》用本字《尔雅》用借字和《毛诗正义》用借字,《尔雅》用本字外,还有4条是《毛诗正义》和《尔雅》都使用借字。例如:
⑤《国风·陈风·宛丘》:“洵有情兮,而无望兮。”毛传:“洵,信。”正义:“《释诂》文。”
按:《尔雅·释诂》:“询,信也。”陈奂《诗毛氏传疏》:“洵读为恂。《说文》:‘恂,信心也。’是恂为信也。《尔雅》:‘询,信也。’古恂询洵通用。”“恂”为本字,“询”“洵”为借字。
2.异体字造成的文字有异
赵克勤先生说:“异体字的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5]275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异体字是人们为语言中同一个词造的几个形体不同的字,这些字意义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换。”[6]91所以,异体字就是指在古书中几个形体不同,但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的字,而且还可以互相替换使用。古文中还存在一组特殊的字体,即正俗字,本文也将正俗字归为异体字。《毛诗正义》所引《尔雅》用字与今本《尔雅》用字为异体字关系的,共56例。例如:
①《商颂·殷武》:“不僣不滥,不敢怠遑。”郑笺:“遑,暇也。”正义:“‘遑,暇’,《释言》文。”
按:今本《尔雅·释言》:“偟,暇也。”《小雅·四牡》:“不遑启处。”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偟,暇也。’偟即遑之别体。”“偟”与“遑”为异体字。
②《国风·齐风·南山》:“既曰告止,曷又鞠止。”毛传:“鞠,穷也。”正义:“《释言》文。”
按:今本《尔雅·释言》:“鞫,穷也。”陆锦燧《读尔雅日记》:“鞫乃俗字,《说文》所无,据《释文》云:‘鞫本又作鞠,知古本《尔雅》从匊作鞠。’”[7]954严元照《尔雅匡名》:“其作鞫者,讹体。”[7]954“鞫”与“鞠”为异体字。
3.古今字造成文字有异
古今字是指同表某一字义而古今用字不同,先使用的字称为“古字”,后造的字称为“今字”,合称为“古今字”。“所谓‘古今’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今人来说,清代以前都算‘古’,对于汉代人来说,则先秦为‘古’,汉代为‘今’。”[8]281《毛诗正义》所引《尔雅》用字与今本《尔雅》用字之间为古今字的共20例。例如:
①《大雅·荡之什·抑》:“哲人之愚,亦维斯戾。”毛传:“戾,罪。”正义曰:“《释诂》文。”
按:今本《尔雅·释诂》:“戾,辠也。”邢昺疏:“辠、罪古今字也。”郝懿行《尔雅义疏》:“辠,古罪字。”“辠”古字,“罪”今字。
②《国风·齐风·着》:“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毛传:“俟,待也。”正义:“‘俟,待’,《释诂》文。”
按:《尔雅·释诂》:“竢,待也。”《说文·人部》:“俟,大也。《诗》曰:‘伾伾俟俟’。”段注:“俟,大也,此‘俟’之本义也,自经传假为‘竢’字,而‘俟’之本义废矣。《立部》:‘竢,待也。’废‘竢’而用‘俟’,则‘竢’、‘俟’为古今字。”“竢”古字,“俟”今字。
以上是《毛诗正义》所引《尔雅》用今字,今本《尔雅》用古字。这类共16例。
③《国风·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毛传:“方,泭也。”正义:“‘方,泭’,《释言》文。”
按:今本《尔雅·释言》:“舫,泭也。”清叶蕙心《尔雅古注斠》:“《释水》云‘大夫方舟’,《诗》:‘方之舟之’,皆作‘方’。方、舫古今字。”“方”古字,“舫”今字。
④《大雅·荡之什·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毛传:“共,执。”正义:“《释诂》文。唯彼‘共’作‘拱’耳。”
按:今本《尔雅·释诂》:“拱,执也。”陈奂《诗毛氏传疏》:“《尔雅》:‘拱,执也。’共,古拱字。”《鲁诗》、《韩诗》“共”作“拱”。“共”古字,“拱”今字。
以上是《毛诗正义》所引《尔雅》用古字,今本《尔雅》用今字。共4例。
4.通用字造成文字有异
所谓通用字,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拥有某一个或几个相同义项的一组字,并且这组字有音同、音近的关系。《毛诗正义》所引《尔雅》用字与今本《尔雅》用字为通用关系的共11例。例如:
①《国风·豳风·七月》:“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毛传:“功,事也。”正义:“‘功,事’,《释诂》文。”
按:今本《尔雅·释诂》:“公,事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公、功古同声通用。”“公”与“功”在“事情”这一义项上可通用。
②《国风·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毛传:“忒,疑。”正义:“《释言》文。”
按:今本《尔雅·释诂》:“贰,疑也。”陈奂《诗毛氏传疏》:“《正义》云:‘忒,疑。《释言》文。’‘言’当作‘诂’。《尔雅·释诂》:‘贰,疑也。’……古忒贰通用也。”“贰”与“忒”在“怀疑”这一义项上可通用。
5.异形联绵词造成文字有异
联绵词,也叫联绵字。“联绵字是由只代表音节的两个汉字组成的表示一个整体意义的双音字。”[9]55记录联绵词的字于词义没有直接联系,只是用来表音,原则上同音的字都可以用。因此,同一个联绵词可以有多种书写形式,形成了一词多形的异形联绵词。《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的词为“同义异形”联绵词。这类共14例。例如:
①《小雅·节南山之什·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郑笺:“锦文者,文如余泉、余蚳之贝文也。”正义:“《释鱼》说贝文状云:‘余蚳,黄白文。余泉,白黄文。’”
按:今本《尔雅·释鱼》:“余貾,黄白文。余泉,白黄文。”卢文弨《尔雅音义考证》:“蚳,邢本作貾。《艺文类聚》作蚳,与陆合。”“余蚳”与“余貾”为异形联绵词。
②《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正义:“‘雎鸠,王雎也’,《释鸟》文。”
按:今本《尔雅·释鸟》:“鴡鸠,王鴡。”“雎鸠”与“鴡鸠”为异形联绵词。
6.同义词、近义词造成的文字有异
《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文字有异,两者之间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关系。这类共3例。例如:
《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毛传:“厖,厚。”正义:“‘厖,厚’,《释诂》文。”
按:今本《尔雅·释诂》:“厖,有也。”郝懿行《尔雅义疏》:“《玉篇》云:厖,有也,厚也。《诗》‘为下国骏厖’。《毛传》:厖,厚也。《正义》引《释诂》文。是厚、有其义近。”“厚”与“有”两者意义相近。
7.孔颖达将《尔雅》原文中的重言词变成了单音节词
复音词有一种类型叫重言词,重言词又可分为两类,一类的意义与单字的意义基本相同,另一类的意义与单字的意义毫无关系。清代邵晋涵在《尔雅正义》中说:“古者重语,皆为形容之词,有单举其文,与重语同义者……有单举其文即与重语异义者……”[9]65
今本《尔雅》中的被释词是重言词,而《毛诗正义》引用的《尔雅》却是单音节词,意义没有改变,表明单字的意义与重言词的意义完全相同。这类有4例。例如:
《周颂·清庙之什·清庙》:“于穆清庙,肃雝显相。”毛传:“穆,美。”正义:“‘穆,美’,《释诂》文。”今本《尔雅·释诂》:“穆穆,美也。”
(三)《毛诗正义》所引《尔雅》的被释词和释词与今本《尔雅》的被释词和释词位置不同
《毛诗正义》所引《尔雅》的被释词和释词与今本《尔雅》的被释词和释词位置不同,这类共7例。有以下三种情况。
1.《毛诗正义》所引《尔雅》的被释词和释词都是今本《尔雅》的被释词
《毛诗正义》所引《尔雅》的被释词和释词在今本《尔雅》中都是被释词。这类共5例。例如:
①《国风·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郑笺:“左右,助也。”正义:“‘左右,助也’,《释诂》文。”
按:今本《尔雅·释诂》:“左、右、助,勴也。”在今本《尔雅》中“左”“右”“助”同为被释词,而且“左”“右”为单音节词,而《毛诗正义》中“助”用来训释“左右”,而且“左”“右”为一个合成词。
②《大雅·文王之什·皇矣》:“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郑笺:“陟,登也。”正义:“‘陟,登’,《释诂》文。”
按:今本《尔雅·释诂》:“陟、登,升也。”这组词都有“上升”“提升”的意思,故可以用“登”来训释“陟”。
《尔雅·释诂》是将几个词放到一起,用另外一个词对它们进行解释,这几个词语往往义同义近,可以互相训释。故《毛诗正义》用《尔雅》原文中的一个被释词去解释另外一个被释词,这并不影响词语的意义。
2.《毛诗正义》所引《尔雅》的被释词和释词都是今本《尔雅》的释词。这类只有1例。
《国风·魏风·园有桃》:“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正义:“‘曰,於’,《释诂》文。”今本《尔雅·释诂》:“于,曰也。”“于,於也。”
3.今本《尔雅》的被释词和释词都为《毛诗正义》所引《尔雅》的被释词。这类只有1例。
《国风·陈风·东门之枌》:“谷旦于差,南方之原。”郑笺:“于,曰。”正义:“《释诂》云:‘于、曰,於也。’”今本《尔雅·释诂》:“于,曰也。”
(四)脱文、衍文、讹文造成文字有异
脱文、衍文、讹文是古籍文献中常见的错误现象,是由于古籍在流传或古人在传抄刻印、排版的过程中造成的。这类共19例。
1.脱文
脱文,又叫夺文,是指文献在传抄翻刻过程中出现漏掉文字的现象。《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相比,出现脱文的有6例。例如:
①《小雅·鹿鸣之什·天保》:“禴祠烝尝,于公先王。”毛传:“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正义:“《释天》文。”
按:今本《尔雅·释天》:“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尝,冬祭曰烝。”这条主要是用来解释因季节不同祭祀名称也不同。今本《尔雅》的这条比《毛诗正义》所引《尔雅》多了一个“祭”字,以进一步明确要训释的内容。《天保》这章讲的是祭祀,所以《毛诗正义》所引《尔雅》没有“祭”字,但并不影响其意义的表达。
②《大雅·文王之什·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毛传:“檿,山桑。”正义:“‘檿,山桑’,《释木》文。”
按:今本《尔雅·释木》:“檿桑,山桑”《说文·木部》:“檿,山桑也。”“檿”本就是指“山桑”,《尔雅》在“檿”之后加上“桑”,可以看出其类属,使解释更清晰,但《毛诗正义》中只说“檿”也可以。檿桑,古称山桑。
2.衍文
衍文是指在文献传抄翻刻过程中出现多余文字的现象。由于衍文而造成《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出现异文现象的有10例。例如:
①《大雅·生民之什·板》:“出话不然,为犹不远。”毛传“话,善言也。”正义:“‘话,善言’,《释诂》文。”
按:今本《尔雅·释诂》:“话,言也。”《毛诗正义》中“话,善言”,是话的语境义。《毛诗正义》根据语境意义而衍“善”,目的是更加准确的解释此“话”在这句诗里的含义。
②《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毛传:“济济,多威仪。”正义:“《释训》云:‘济济,容止也。’”
按:今本《尔雅·释训》:“济济,止也。”孙炎曰:“济济,多士之容止也。”《毛诗正义》中多了一个“容”字,可以便于对“济济”的理解。
以上数例皆因《正义》衍文而与《尔雅》相异,也有因《尔雅》衍文而与《正义》不同的。例如:
③《大雅·文王之什·绵》:“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毛传:“乘谓之缩。”正义:“《释器》云:‘绳谓之缩。’”
按:今本《尔雅·释器》:“绳之谓之缩之。”郝懿行《尔雅义疏》:“《正义》引作‘绳谓之缩’,是《尔雅》古本盖如此。今本两‘之’字衍,宜据以订正。”今本《尔雅》两个“之”字“于文为赘,于例不合”。[10]48徐朝华《尔雅今注》:“绳之谓之缩之”应当作“绳谓之缩”。
④《小雅·鱼藻之什·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毛传:“豕,猪也。”正义:“‘豕,猪’,《释兽》文。”
按:今本《尔雅·释兽》:“豕子,猪。”“《初学记兽部》、《御览兽部》十五引此句无‘子’字。”[11]4356徐朝华也认为“‘子’衍文”[12]332。
3.讹文
讹文是指文献在传抄翻刻过程中出现文字错误的现象。这类共3例。例如:
《国风·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毛传:“山无草木曰岵。”正义:“《释山》云:‘多草木岵,无草木屺。’”
按:今本《尔雅·释山》:“多草木,岵。无草木,峐。”邢疏:“峐当作屺,音起。”《释文》云:“峐,《三仓》、《字林》、《声类》并云‘犹屺字,音起。’”今本《尔雅》“峐”为讹文,当为“屺”。
三、字异而义异
《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字异而义异。这类共4例。例如:
①《小雅·鹿鸣之什·伐木》:“笾豆有践,兄弟无远。”郑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正义:“《释亲》又曰:‘妻之父为婚兄弟。婿之父为姻兄弟。’”
按:今本《尔雅·释亲》:“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妻之父”与“妇之党”、“婿之父”与“婿之党”是不同的。《尔雅·释亲》:“妻之父为外舅”,“婿之父为婚。”两者虽仅一字之差,所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的。
②《国风·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正义:“二章传云‘緎,缝’者,《释训》云:‘緎,羔羊之缝。’”
按:今本《尔雅·释训》:“緎,羔裘之缝也。”“裘”,是将羔羊皮缝合制作成的,而《毛诗正义》引为“羔羊之缝”,与《尔雅》原文的意思不同。
四、《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不见于今本《尔雅》
《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不见于今本《尔雅》,或化用《尔雅》,或见于《广雅》,这类共4例。
1.《毛诗正义》引用的《尔雅》化用今本《尔雅》原文
孔颖达等人在解释《毛传》《郑笺》时,有时不是直接引用《尔雅》原文,而是化用了《尔雅》的意思。共2例。
①《国风·邶风·简兮》:“左手执钥,右手秉翟。”毛传:“翟,翟羽也。”正义:“《尔雅》说‘翟,鸟名,雉属也’,知翟,羽舞也。”
按:今本《尔雅》无此训释,《尔雅·释鸟》:“鸐,山雉。”所以《毛诗正义》说“翟,鸟名,雉属也”。鸐,属于野鸡的一种。徐朝华《尔雅今注》:“‘鸐’,本或作‘翟’。野鸡的一种。又名山雉、山鸡、长尾野鸡。”[12]327
②《小雅·谷风之什·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毛传:“艽野,远荒之地。”正义:“《尔雅》‘四海之外远地谓之四荒’,言在四方荒昏之国也。”
按:今本《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郭璞注:“九夷在东,八狄在北,七戎在西,六蛮在南,次四荒者。”“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释地》此条是训释四方极远之地,“四荒”要比“四海”更远,接近“四极”之地。故《毛诗正义》谓“四海之外远地谓之四荒”。
2.《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不见于今本《尔雅》
(1)《毛诗正义》所引《尔雅》,见于今本《广雅》。这类仅有1例。
《国风·唐风·羔裘》:“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毛传:“自,用也。”正义:“《释诂》云:‘由,用也。自,由也。’”
按:今本《尔雅·释诂》:“由,自也。”与《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中的“自,由也”,两者次第相反,意义相同。但是经考察发现,“由,用也”,《尔雅·释诂》无此条,是《广雅·释诂》文。应是孔颖达等人误把《广雅》的词条当做《尔雅》的内容。
(2)《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不见于今本《尔雅》和《广雅》。仅有1例。
《鲁颂·駉之什·閟宫》:“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毛传:“寿,考。”正义:“‘寿,考’,《释诂》文。”
按:今本《尔雅·释诂》:“老,寿也。”陈奂《诗毛氏传疏》:“传释寿为考,三考,义未闻,疑考乃老之误。”虽指明为《释诂》,但是在今本《尔雅》和《广雅》中都没有与此相关的内容。疑孔颖达等据《毛传》而误以为《尔雅·释诂》文。
《毛诗正义》共引用《尔雅》1477条,其中相同的共有1218条,约占引用总数的82.46%;《毛诗正义》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相异共252例,约占引用总数的17.06%(其中,释义方式不同20例,约占相异总数的7.94%;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通用字、异形联绵词、同义词近义词、重言词变成单音词等造成的文字有异,但是意义相同的共206条,约占相异总数的81.74%;《毛诗正义》所引《尔雅》的被释词和释词与今本《尔雅》的被释词和释词位置不同,共7例,约占相异总数的2.78%;由于脱文、衍文、讹文造成的文字有异,共19例,约占引用总数的7.54%);与原文文字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共3例,约占引用总数的0.20%;还有4例是在今本《尔雅》中未曾见到的,约占应用总数的0.27%。
通过以上分析,《毛诗正义》所引用的《尔雅》与今本《尔雅》绝大多数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毛诗》是古文,《毛诗正义》在疏解《毛传》和《郑笺》时保留了一部分《毛传》和《郑笺》的原字,所以《毛诗正义》中的有些用字与今本《尔雅》有本字与借字、异体字、古今字、通用字等方面的关系。由于《毛诗正义》非出自一人之手,内容庞大,加之个人学术风格有异,传抄翻刻中的错误,作者的误入(如把《广雅》的词条误为《尔雅》的词条),统稿者疏于仔细的审查,故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在《毛诗正义》中出现了极少的在今本《尔雅》中未曾见到的解释。由此可见,流行到今天的通释语义专著《尔雅》,由于辗转传抄和翻刻,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而随文释义的传注《毛诗正义》,在征引文献方面,既有严格按照原书引用的,也有为了解经的需要而化用《尔雅》原文以及阐释语境意义的,还有因为缺乏严谨或校勘不精而误引、误用的。二者的不足,正好为我们对它们进行比较校勘提供了依据,也为我们的其他校勘提供了语料。表明我们在阅读和使用这些文献时,既要尊从,也要运用校勘学的知识和原理予以鉴别,以尽可能地还原其本来面目,从而以保证阅读和使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由此看来,为了更好地古为今用,繁荣学术与文化,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1]高华娟.《毛诗正义》注释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孔颖达.《毛诗正义》[O].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郭在贻.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洪诚.训诂学[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5]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朱祖延.《尔雅诂林》[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8]詹鄞鑫.《汉字说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9]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0]丁忱.《<尔雅><毛传>异同考》[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11]朱祖延.《尔雅诂林》[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12]徐朝华.《尔雅今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