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对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探讨
2014-03-29徐成波
徐成波
(吉林建筑大学 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1)
体育文化对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探讨
徐成波
(吉林建筑大学 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1)
校园体育文化,即在学校体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现如今,高校越来越多地注重体育文化的建设,从而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需求.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极大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反之则极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因此,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对于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大学生;体育文化;个人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帮助大学生准确评价与认识自我.大学生可以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准确地认识与评价自我.在大学生在校期间,高校体育是其在校生活的主要活动,更是大学生了解、发现自己的重要方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同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满足不同的大学生精神需求,从而让大学生培养出多样的、个性的人格.
1 思想品德修养功能
关于教育指导方针和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曾有言:对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应该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育,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性格和意志的培养,而不能只是局限与对学生的技能技巧和知识灌输的训练.不仅如此,江泽民总书记也曾经说过:“提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至关重要.培育并提升学生以及群众的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最终上升到爱国主义的思想——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这番话更是直接表明,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才的整体素质中最首要培养的.要达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加强科教及科研,重视学生一生的人格培养,培养出真正做事和做人相统一的学生.
最重要的是让受教育者于实践之中接受教育,而并非仅仅只是理论灌输,这是思想教育的最基本定律.首先,让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遵守社会活动准则.其次,学生们在以对,组,班等形式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时,能够从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合作和竞争,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合理发挥团队的作用.在这些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能够得到一个大的提升.最后,学生在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同时,在体育活动之中所表现出的拼搏奋斗、荣誉感,责任感等精神的熏陶之下,学生更是可以受到拼搏进取,勇于奋斗,永不言弃以及集体主义乃至爱国主义等高尚道德和优良品质的教育.
2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大脑神经细胞发育与大脑能源物质和氧气的充足息息相关,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恰好能保证这一点.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进行不同类型的运动时,我们的大脑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在提供信息的这一过程中,大脑皮层细胞活性增强,从而令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培养敏锐的感染力、灵活的想象力、集中的注意力以及良好的记忆力.有一个极其具有哲理的公式——“8-1>8”,即从八个小时中抽出一个小时锻炼,最后这八个小时的效率将大于连续工作八小时的效率.在校园体育活动中,学生们能够运动性“休息”,从而更好地缓解疲劳,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取得更高的效率.
3 健身功能
正常的发育、健康的体质及体能、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丰富的运动爱好等——这是素质教育论所提出的身体素质应该囊括的元素,而并非片面的强调人体肌肉活动的最基本的能力.
在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人体内的各器官和系统受到外界一定强度的刺激,从而使机体应对刺激发生相应的生理上的一系列适应性反应.故称身体运动是高校体育的基础表现形式.除此之外,大量数据表明,体育运动能够有效防止现代“文明病”.这也证明了,体育运动的确能够让人体长期处于非常状态,从而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 社会化功能
一个人获得在社会自立的能力,获取在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社会化,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从对社会的懵懂无知到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掌握社会知识文化,履行个人社会角色的整体过程.社会化的过程并非仅在踏入社会后开始,而是于人的整个一生完成的.据心理学观点,人的社会化过程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开始,经过幼年、少年、成年、壮年时期一直到老年垂暮.人的一生都是在不停歇地完成着个人的社会化.无论是获取信息的渠道还是内容都变得丰富起来,对个人来说是一个生理、心理以及智力的发展高峰期,而这也是大学生完成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大好时机.作为大学生与社会连接、沟通的桥梁,高校体育在这一过程中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 人际交往社会化
在体育文化活动中,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大学生得到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人际交往范围.另一方面,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学生们主动或被动地都需要担负起组织者或被组织者、指导者或被指导者、领导者或被领导者等社会角色责任.在分工履行这些社会角色责任的同时,不仅仅是对个体自身管理、组织团队管理、自立自强的意识以及社会生活能力的一个极大的提升,更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扩大了自身的人际交往圈.这对于日后踏入社会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
4.2 行为规范社会化
我们常说的行为规范,也就是为人处世的规则和准则.而所谓学习行为规范,就是学习如何选择正确的自身行为方式,培育习惯和思维能力的过程.在高校这个小社会之中,体育竞赛制度的公平性、公开性和公正性,不仅要求学生遵守各类体育竞赛的规则,规范自身行为,更是让了大学生有了进行社会活动演习的机会,在活动中他们能学会如何与社会进行交流,如何与社会适应和被适应,如何掌握社会所需要的、所希望的、所需求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行为规范准则,让大学生在实践这个角色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这个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
4.3 人生责任社会化
所谓人生责任社会化,就是把个体与社会相互联系起来,从“小我”的个人责任上升到“大我”的历史使命,将当代社会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意识.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能履行自身社会角色职能,能按照社会规定的角色行为规范行驶.这就是社会化的最终结果.而在校园这个小社会中,大学生通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体会体育竞赛所带来的成功和失败以及人生路上的辉煌和磨练——在成功的喜悦中受到自身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激发而更加努力,在失败的沮丧中吸收经验和教训而再接再厉,从而在踏入社会前得到充分的锻炼.
5 培养审美能力
现如今,在我国教育界素质观念的引导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各方各面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将体育、智育、德育全方面发展起来,更是能够在人的智力思维、思想品德和性格素质等方面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俗语言:“美能引真善.”它更是能助人们健体.
为了对刚入大学的学生的审美观起引导作用,大学教育应该教育学生发现美,再欣赏美、最后创造美,从而让学生们从对于美的懵懂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让学生们经常从事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更是健康美、形态美、姿体美的表现形式.其次,让学生们学会欣赏存在于体育运动之中的各类审美形态,如健美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体育舞蹈等.这些体育运动之中所蕴含的动作美、技术美、竞技美本身就是高度的艺术性的具体表现.最后,在进行这些高雅的体育文化活动时,人与人之间交际所碰擦出的行为举止之美、语言交流之美乃至心灵之美,对于大学生的鉴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是极好的熏陶.
结语:在我国体育事业大力发展的浪潮之下,大学体育文化也逐渐走向多元化的道路.我们更是要悉心掌握体育文化特点,努力建设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让当代大学生更积极、更合理、更科学地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以增强大学生体质为目的,我们更要着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为学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1〕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曲宗湖.学生余暇体育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5〕刘以林.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6.
G807
A
1673-260X(2014)01-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