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创新之道
——创业型大学的启示

2014-03-29管金星朱为鸿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办学大学院校

管金星,朱为鸿

(肇庆学院, 广东 肇庆 526061 )

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2 409所,其中,地方所属院校1 602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66.5%[1]。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主要任务,但面临可支配资源短缺、政策支持不够、办学特色不突出等发展难题。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摆脱发展困境,是必须理性思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20世纪末,欧洲部分大学在面临发展困境时做出迅速的变革,其成功转型为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可以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一、创业型大学之道

20世纪后期,全世界的高等教育丧失了以往的稳定状态,日益扩张的需求和飞速增长的经济使得大学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大学发现只有在不断增长的压力下改变运作方式才能应对这种混乱[2]序言1。部分大学逐渐意识到,它们想在新世纪中有更长远的发展,必须改变自身的发展路径,由此,创业型大学应运而生。英国的沃里克大学、荷兰的特文特大学、苏格兰的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瑞典的恰尔默斯大学以及芬兰的约恩苏大学是创业型大学的典范。这5所具有不同国家和地区背景、不同层次和起源的大学经过自己的创新改革,探索了创业型大学的发展之路,使自己成功转型,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通过总结这5所高校的经验,认为创业型大学是凭自己的力量积极探索如何在干好它的事业中创新的[2]7。这些突破困境、成功转型成为“站得住脚”的大学,都是能按他们自己的主张行事的行动者。毫无疑问,创业型大学的价值理念、典型特征和基本标准,对正处于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和文化不断变革的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我们来说,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我们可以从中总结经验,为我所用。

(一)创新的组织管理结构

创业型大学的成功离不开学校在变革中组建的强有力的管理核心和建构出的互相支持、互相推进的组织结构。创业型大学持续变革中的学术与行政单位朝着整合的基础结构转变,形成一种“联合的创业组织”[3],这是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相互连结、相互支持的组织基础。传统的大学导向一种组织惰性:维持现状和依法办事防止出错,而创业型大学需要具有高度的变革和发展导向。“联合的创业组织”平衡了变革导向中不同部门和单位间的不同利益、权力结构和责任分配,从而达到变革的稳态,使得学校统一地朝着新的发展方向努力。

创业型大学不仅要打造全新的“联合的创业组织”,还需要根据学校新的发展方向不断开发和创建新的组织机构,创新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国家或地方实验室、大学—产业合作中心、大学科技园区等跨学科、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单位及技术转移办公室。这些新型的组织机构帮助大学积极拓宽和开发学术研究范围,推进学术研究的转化,并使其融入到国家、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

(二)学术研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创业型大学以学术传播、创造、应用的整合为起点,以社会需求为基点,主动开拓知识商业化和市场化路径,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像创业型大学的典型代表沃里克那样,大学进行资源整合,集中力量发展社会需求的学科,通过提高这些学科的学术水平进行创业。它的办学理念是“适应时代需要,以学科为中心的事业”。“适应时代需要”就是适应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学科为中心”就是在发展学科优势和提高学术实力的基础上进行创业,二者结合的实质就是“学术研究与创业兼顾”[4]。

创业型大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的目标来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注重生产、运用和传播实效性知识,将学术研究转化为资本,来获取发展的动能,用学术力量影响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赢得市场和社会的支持,反哺自身,进而实现学校的转型和发展。这种模式能改变大学的传统发展路径和院校趋同的发展趋势,促进不同学校形成各自的特色,进而优化高等教育整体的结构功能,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优化高校分层分类体系。

(三)统一、整合的创业文化

创业型大学打造统一的创业信念和文化,这在学校建设和变革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伯顿·克拉克总结的:“持续的具有适应性的大学并不依靠短暂的个人领导能力,持久的转型也并不依靠环境威胁所引起的一时迸发。它并不等待旧时争论利益的偶然趋同,更准确地说,转型有赖于构筑新的结构和进程的集体反应伴随着稳定地表达坚决的院校意志的有关信念,一种起着稳定作用的创业素质被编织进大学的结构之中。”[5]

当某种新的办学精神、理念成为大学文化的一部分时,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人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种文化的感染,并内化为一种新的精神追求和发展动力,共同将办学新方向和新理念整合到工作中,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二、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困境与机遇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等教育社会化、大众化的历史使命,并在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第一,办学资源不足,制约学校的发展。办学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充足的办学资源往往会带动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的改善、优质师资的引进等,从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我国高校的办学资源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学费、社会资助、社会服务、科研经费等。地方本科院校的财政拨款主要靠地方行政部门,与靠中央财政支持的高校相比,资源较少。社会资助往往具有“马太效应”,即那些学术声誉好、社会知名度高的学校会获得更多的资助,而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短、办学经验不足、社会声誉不高,很难获得捐赠。

第二,发展趋同,特色不鲜明。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推进特色办学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统一的评价体系以及对于“什么是特色、如何办出特色”的不理解或误解,使得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无视自身历史和现实,都去争创“一流”,争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第三,注重外延发展,忽视内涵建设。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历史较短,又面临着从专科向本科跨越的挑战,发展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往往出现忽视内涵建设的现象。一方面,内部管理滞后,行政管理团队缺乏集体意识,容易出现各家自扫门前雪的现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很多教师安于现状,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很少开展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处于高等教育层级的中下段,生源质量远远不如重点大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就业压力的缓解等都需要给予大力投入和支持。

以上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影响着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稳步发展的时期,大众化意味着高等院校的数量多、层次多、类别多,高校的多元化和能级差异,不仅对地方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机遇。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把握机遇,走什么样的道路,追求什么样的目标,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发展的思考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发展问题,借鉴创业型大学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一)特色化发展

创业型大学之一的沃里克大学能够快速发展,成为英国众多名校中的一员,重要的突破就是没有走传统大学的老路,在办学模式上敢于突破,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办学之路。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数量多、种类多、分布广,如何通过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突出重围,办学特色是最好的突破口。例如,温州大学依托温州地区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在近几年的改革与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大学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路[6]。地方本科院校可结合自身的特点、所处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区域文化特色,探索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组织管理形式和校园文化,以此形成包含自身传统、容纳优秀地域文化的办学特色,实现特色化发展。

(二)学术研究的协同创新

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术研究工作不只是重点大学、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任务了,地方本科院校在坚持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下,应加强应用性研究,开展多样化的科研创新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原教学型地方院校浙江农林大学,通过凝练学术方向,搭建研究平台,结合创业实践,激活了自己的学术心脏,实现了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

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学术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全校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让每位师生都能在学习、工作中创新、思考。其次,立足地方,辐射周边,寻求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合作项目。再次,结合学校自身发展水平,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大力推动学校的科研工作。

(三)组织文化创新

大学转型和变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构建起新型的组织文化。文化氛围对于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欧洲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文化是以创业精神与创新为核心的,通过制度设计来不断强化师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组织文化之中。强有力的文化根植于强有力的实践。英国沃里克大学以企业家精神为特质的校园文化,其实质是将企业的管理理念运用于学校的管理实践;斯坦福大学有鼓励教师成为“学术创业家”的文化建设。

跨越式发展的大学必须有一种创新的文化,如果没有一种创新的文化,在学校感受不到一种创新的精神,这个学校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如果大学有一种强烈的创新或创业的文化,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校必然生机勃勃,它的发展始终是有力量的[7]。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合理营造特色的校园文化、创新的组织文化,让广大师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学校发展的需求、动力,全力配合发展理念,为学校的转型做贡献。

(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创业型大学同样应注重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不断更新大学课程,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设置更多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校成为“一个有用学习的场所”[6]。阿尔托大学为改进指导学生以及提高研究和教育之间联系的绩效,变革了教学模式,打造了基于学习中心的教学平台,以此引导学生对学习和自身的发展负责,鼓励学生积极发展一些新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建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8]。

地方本科院校的优势在于立足地方,应围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注重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引导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在实践中学会创造。这样,地方本科院校输出的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同时成长为学校的优秀校友,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形成学校—人才—地方三方互助的联动机制。

(五)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关系

创业型大学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在国家财政支持缩减的情况下,为了能顺利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院校不得不考虑扩大创收范围,寻求更多的外围资助,获得多渠道的财政支持,为学校的变革提供持续的动力保障。英国沃里克大学的沃里克科学园区就很好地将地方制造业集团、商学院与学校的科学研究联结在一起;芬兰的约恩苏大学的欧洲森林研究所利用学校森林学院的实力和专长赢得了欧洲团体和芬兰政府的共同资助;我国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代表福州大学,通过服务海西、对接海西建设、围绕海西建设大战略,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创新体制机制,与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赢得了发展的机遇。

大学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9]。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外,需要打开大门,走出去,寻求更多的外围支持,创新多种合作形式,形成大学—地方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对内,需要创新管理形式,形成相互支持、互相推动的组织结构。

欧洲创业型大学的成功转型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经验和启示,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到了处于发展困境中的大学是如何突破困局、走向成功的。这种经验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思考,有助于帮助他们结合院校实际,创新办学理念和路径,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2011年).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2/indexch.htm.

[2] 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Burton R Clark. Sustaining Change in Universities: Continuities in Case Studies and Concepts[J]. 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2003(9):35-44.

[4] 陈霞玲,马陆亭.创业型大学的兴起与内涵——大学组织技术变迁的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2(5):42-47.

[5] 伯顿·克拉克.大学的持续变革——创业型大学新案例和新概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

[6] 蔡袁强.地方大学的使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温州大学为例[J].教育研究,2012(2):89-94.

[7] 别敦荣.我国地方大学的使命与发展战略[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2-86.

[8] 任之光,张志旻.创业型大学发展范式:阿尔托大学的实践与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2(6):101-106.

[9] 王立新. 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51-60.

猜你喜欢

办学大学院校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