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因欣赏而美丽
——略谈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德育创新之路
2014-03-29王治高
■王治高
(作者单位: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教育因欣赏而美丽
——略谈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德育创新之路
■王治高
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秉承“追求卓越,个性常青”的学校精神,坚持“教育因欣赏而美丽”的办学理念,本着“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给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机会”的育人思想,确立了“个性因欣赏而彰显,差异因欣赏而多彩”的德育视角,在德育实践层面,探寻学校德育的价值所在。从2012年开始,学校以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为契机,以欣赏型德育理念为指导,通过课程多元化、社团丰富化、活动体验化、管理自主化、环境怡人化的“五化”建设探索具有常青一中特色的德育创新之路。
一、课程多元化——彰显个性,美化心智
为践行“教育因欣赏而美丽”的办学理念,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培养模式,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以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在夯实国家课程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为了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学校组织开发了学科拓展、艺体特色、外语特色、科技教育、生活技能等五大类50门课程,关联理工、文史、电脑、体育、艺术、心理、生活、管理等十多个方面,使校本课程显现出多元化和序列化的特点。
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为此学校制定完善了校本课程的管理机制。在实施校本选修课程的过程中,学校采取了如下管理方法:一是实行选修课教师招(投)标制。选修课程项目面向全校教师征集,经由学校课程委员会认定后,再将课程开发面向全体教职工进行招(投)标;学校课程招投标小组评标后,将结果报学校课程委员会。学校课程委员会同意通过后由教师个人或团队进行课程开发。二是实行选修课学生初选终选制。学生对在学校公布的校本课程选课指南中的课程进行初选试听,终选确定选修课程。三是实行选修课年级统筹协调制。以年级为单位指导学生选课,跨年级选课由两个年级之间进行协调,确保学生每天都有感兴趣的课可选,每天都能够参加感兴趣课程的学习。四是实行选修课课程质量监测制。学校定期组织学生、教师对每门选修课的实施情况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评价认定课程质量。
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实施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结构,为学校落实“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给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机会”的育人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社团丰富化——学习技能,雅言善行
学校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欣赏学生差异,坚持“差异因欣赏而多彩”的生本观,积极开展多元开放的社团活动。学校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综合实践五个方面开设了24项社团活动。
为充分发挥社团活动的育人功能,学校将社团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具体做法:一是实行社团教师指导制度。指导教师对一个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层次水平有着极深的影响力,因此,学校为每一个学生社团都配备了社团指导教师,以保证社团课程建设的专业化和体系化。二是实行社团活动定期总结制度。各社团指导教师每周必须提交《社团活动记录》。记录既要反映学生的出勤及日常表现,又要反映指导教师对开展社团活动的构想及效果。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社团课程建设总结交流和社团课程成果展示评比活动。三是实施社团成立申请制度。学校为学生社团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准入流程,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学校要求在每个社团的成立之初,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提出有成立该社团的意愿,通过调查摸底和对社团主题的价值进行探讨,以及对核心会员的考察之后,才会决定是否开设。四是实行活动质量监测制度。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对社团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评价认定课程质量。
另外,学校向社会高端人才“借脑”,依靠区域内武汉轻工业大学、武汉体育大学等高校的雄厚学术资源,建立育才“校外脑库”,外聘社团指导教师,加强社团活动的专业指导,弥补了学校现有资源的不足,也使社团活动得以延伸。
三、活动体验化——自我发展,涵养情操
将教育期望的思想内涵负载在美好的人、物、事件之上,使审美和道德教育情景交融,引起共鸣,触动心灵,构成一幅启人心智的美丽画卷,一首扣人心扉的动听歌曲,欣赏型德育称之为德育活动审美化改造,是提高德育活动实效的技术手段。
(一)精心打磨细节,做精常规德育活动
围绕德育活动审美化改造,学校对现有德育活动进行整合,减少了非必要、重复多的活动,将开展效果好的活动保留固定下来,依据其功能、作用、学生接受度对其进行重构。同时通过对活动的审美化设计,增强德育活动可欣赏性,提高德育活动的参与度。
(二)创新德育载体,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道德讲堂是学校根据道德教育工作的需要,在欣赏型德育操作模式原则指导下的实践尝试。短短45分钟的道德讲堂,由“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讲一个故事”“谈一番感想”“诵一段经典”“送一份吉祥”等“六个一”环节组成。通过对六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优化重组,辅之于诗歌、绘画、音乐、多媒体等一切适合的艺术形式的有机参与,让整个活动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主动、愉快地消化和吸收道德讲堂所传递的道德正能量。
(三)整合区域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学工学农”活动
“学工学农”活动以“体验即是生活,生活即是体验”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了解现代工业和农业生产情况。如参观蒙牛生产基地和现代化农业生态园给同学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现代化的企业文化为同学们指明了成长的方向。
2.团队素质拓展活动
针对学生成长中思想力不够,没有目标,耐挫能力薄弱,成功动机不强烈,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之以恒,自我思想严重等问题,学校联合武汉市中小学校外社会实践基地,通过“队旗制作”“穿越电网”和“毕业墙”等活动来增强情境化教学和学生的互动体验,强化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指导学生获得更多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使他们最终能健康成长并更好地适应社会。
3.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
学校扎实推进和落实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发明创造、信息技术应用、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参与“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选题涉及社会热点、传统文化、地域民俗、节能环保等各个方面。2013年春,学校搬迁至新校区。同学们根据学校实际选择了《校园的节能现状与对策》《校本课程开设的现状与思考》《武汉地铁开通对学生生活的影响》等鲜活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些极具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通过参与“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学生从中获得了真实的体验感悟,培养了爱国爱家的人文情怀和敢于担当的公民意识,也增强了践行文明尚雅生活方式的道德自觉。
四、管理自主化——主动参与,敢于担当
学校将“教育因欣赏而美丽”的办学理念融入到学生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尊重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彰显个性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具体做法如下:一是以年级为单位组建学生自治管理机构——年级学生会,年级学生会具体负责本年级学生管理的各项事务;二是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重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在各项管理中的作用;三是在学校、班级的重大决策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诉求和意愿,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和校园生活的主宰。学校里诸如校服款式设计、校歌创作等“大事”以及“教室空调使用规则”这些“小事”都由学生民主参与、共同协商确定。
基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制度安排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常青一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节能环保、校本课程建设、学生常规管理等各方面事务,同时学校对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迅速而切实的回应,从而又正向强化了学生自主管理和民主参与的积极性。
五、环境怡人化——审美陶冶,提升境界
常青一中希望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学校通过围绕办学理念体系进行校园环境的整体设计和持续建设,使校园景观具有学校特色、艺术美感、教育功能,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构建了和谐优美的校园景观文化体系。
学校对校园环境精心设计和创造,赋予物化环境以文化和精神内涵,使之成为师生员工爱校情结的载体,把学校的育人理念、培养目标变成校园教育环境的规划图,把学校的发展目标隐含在设计之中,于无形中熏陶和感染师生。
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应是充盈着生命灵动的精神使者。基于这种认识,为使独特的人文精神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师生成长的源头活水,学校精心设计了学校理念景观石、学校精神背景墙、银杏喷泉广场、欣赏之眼、校园花溪、盆景园、科技园、阳光花房、金顶八角亭等校园十景。学校希望这些烙刻着常青一中人文特色的小景点,成为了教育者,成为了师生人生理想、人生追求的引导者。而事实也恰如设计所愿,优美而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让师生感到校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处处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常青一中在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近两年里,秉承“教育因欣赏而美丽”理念的德育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符合审美特征的各种教育形态逐步形成,“课程的多元化、社团的丰富化、活动的体验化、管理的自主化、环境的怡人化”的“五化建设”也初具雏形。虽然到目前为止“美丽的德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学校相信,在武汉市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旗帜指引下,只要坚持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想,就一定能使学校的德育创新之路越走越宽阔。
(作者单位: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