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014-03-29波*,胡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木桶积木竞技

范 波* ,胡 波

(成都工业学院 体育部,成都 611730)

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也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极为关注的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国内外对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研究较多,但对阐述竞技能力的“弹性现象”、“积木模型”补偿功能的弱势特征和“积木模型”构成因素量化标准的不统一特征等问题研究较少。本文在田麦久的“双子模式”的理论构架基础上,对竞技能力结构理论与“双子模式”的基本内涵进行综述,阐述竞技能力的“弹性现象”,讨论“积木模型”补偿功能的弱势特征和“积木模型”构成因素量化标准的不统一特征。

一、竞技能力结构理论概要

(一)竞技能力的诠释与因素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是综合表现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之中的体能、技能、战能、心能、智能等要素的总和。运动员竞技能力主要由上述五种子能力组成[1]。在训练与竞赛中,都可以从这五方面去检查和评价运动员竞技能力。这五种子因素也可归为竞技能力结构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因素,任何竞技能力的体现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每一种子因素在不同运动项目中所具有的作用又有轻重之分。比如短跨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要求特别高;球类集体项目对上述五种子因素的要求都特别高。因此,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不同的能力趋向,不同的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的能力因素量比,会呈现出项目和个体的差异性,这也正是竞技得以实现的前提。

(二)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

“双子模型”是指“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是当今最为盛行的用来表达竞技能力子因素关系的经典模型。

“木桶模型”是经济学界描述经济结构而创立的,它把制作木桶的各条木片形象地比作经济结构中的各个因素,木桶里所盛的水代表着总体的经济水平。将“木桶模型”移植到竞技能力因素分析中,能体现出各子因素与竞技能力的关系问题[2]。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水平都由最低子因素水平决定。田麦久将“木桶模型”与运动训练联系起来。他认为,运动训练就是要求人们在训练中,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现实状态与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进行比较,找出差异,明确训练要求,在训练中有计划地发展各子因素能力,尤其要关注与模型要求有明显差距的子能力,及时予以改进,从而通过各子因素的均衡发展,实现整体竞技能力的不断提高。

“积木模型”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的模型结构。“积木模型”揭示了竞技能力系统中的非衡状态,同时,描述了通过训练主动加强优势要素,实现对弱势要素在一定范围内的补给,从而使整体竞技能力保持或提高成为可能。“积木模型”辩证地看待竞技能力各要素不同水平存在的事实与意义,突出了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和补偿,为竞技能力中“特长”的获得或加强奠定了理论基础。

竞技能力结构理论(双子模型)的外延研究极少。笔者以为,为将竞技能力结构的讨论导向深入,有四个问题需要思考:1)非自身因素对竞技能力子因素的作用,进而对竞技能力将产生何连动影响?2)竞技能力子因素的发展外延有多大?3)竞技能力子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否具有时、序特征?4)竞技能力与各子因素之间的量级是否具有可比性?

二、竞技能力的“弹性现象”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竞技中自身运动能力的一种外在表象,是在特殊环境中,对技战心体智的综合表现[3]。可见,外在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竞技能力的发挥。外界的影响因素是不可控的,如场地、观众、气候、裁判等非主观因素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有明显影响。

技战心体智是运动员自身可控因素,也具有绝对的非衡性,刘大庆等人认为,运用平均数法为不同项目运动员制定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具有比较集中的差异[4],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运动员竞技能力中各个子能力之间的不均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不可抗拒的外在因素的变化与运动员自身因素的非衡性特征构成了竞技能力“弹性现象”的基础。竞技能力子因素在不同时空中的不同随机瞬态组合构成了弹性现象的动力来源。

因此,竞技能力弹性现象是建立在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双子模型)基础之上的、非均衡的、不可控因素与子因素随机时空组合的竞技能力波动现象。

训练的主要目的:一是提高竞技能力;二是在提高竞技能力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稳态,以保证这种相对竞技能力能在可控范围内得以实现,而这种稳态也正是竞技能力弹性现象的波动中值。竞技能力在有效波动范围内围绕波动中值波动,随着项目优势因素所占的主导地位而呈现不同的竞技能力总量。

三、“积木模型”补偿功能的弱势特征

奥运精神是“更高、更远、更强”而非“最高、最远、最强”,体现了竞技能力的现实性和绝对性[5]。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子能力呈现非衡结构状态,在这一非衡结构中,优势要素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对弱势要素予以补偿,这就是非衡结构的补偿机制。

“积木模型”理论对竞技能力定性量化的希翼只是一种理论的理想化假设,因为绝对均衡是不存在的,人类竞技能力的极限以及训练理论与实践纵深发展深度的未知等因素,导致竞技能力在三维空间的活跃性。“积木模型”致力于将竞技能力总量推向一种理想的稳态,以证明补偿机制的存在。虽然这是一种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状态,但是,在宏观抽象描述竞技能力子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时是成立的。

在积木模型补偿功能的理论体系中,不能忽视竞技能力具有“弹性”的特性。在这种状态下,运用“木桶模型”非衡性原理与“积木模型”的补偿特征对个体进行分析,发现竞技能力的各个子要素在不同个体内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短板”现象虽然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补偿机制来实现总体竞技能力的提高。在人类一次次打破竞技能力的极限时,“积木体积”也在一次次膨胀,它永远耸立在人类认识领域的最高峰。因此补偿功能是催生成绩突破的根源所在。“积木模型”中,理想化的最大竞技能力储备是各个子因素按照竞技能力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等要求,在最佳协调统一条件下的最大竞技能力释放的状态。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将破坏这一最佳状态,而“扬长补短”只是各子因素无数次随机组合中的择优选择,它永远无法消除“短板”的存在,无法达到竞技能力的最大化。因此,任何竞技能力的释放量在理想化“木桶”形态中,永远处于一种弱势状态。

四、竞技能力子因素量化标准的不统一性

竞技能力的子因素包括:体能、技能、战能、心能、智能。体能包括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是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和参加专项竞技必要的身体物质条件。体能只能以相关运动元素为载体才能体现,如生理、生化指标和运动能力参照等间接反映体能的强弱。心理能力包括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主要表现在训练动机、心理控制、竞技意志等方面,是所有项目运动员进行专项竞技必要的自身精神条件。心理本身就是一种极度抽象的内在精神状态,无法准确地衡量其能力大小。技能与战能有更为鲜明的专项操作性特征,都是表现竞技能力的必要条件。在评价上具有独特的个体主观性,其能力大小往往是以统一法来估量,不可准确地衡量。运动智能主要表现为运动员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特别是专项竞技知识的能力,对运动员提高训练效益,取得竞技胜利有重要影响;在衡量其能力时,往往是寻求参照用对比法来评价。因此,竞技能力的各子素因在现有的理论界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五、结语

1)非自身因素对竞技能力将产生连动影响;竞技能力子因素将是竞技运动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竞技能力子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否具有时、序特征有待进一步探讨;竞技能力与各子因素之间的量级不具有可比性。

2)竞技能力弹性现象是建立在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双子模型)基础之上的,是一种非均衡的、不可控因素与子因素随机时空组合的竞技能力波动现象。

3)积木模型中,理想化的最大竞技能力储备是各个子因素按照竞技能力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等要求,在最佳协调统一条件下的最大竞技能力释放的状态。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将破坏这一最佳状态,而“扬长补短”只是各子因素无数次随机组合中的择优选择,它永远无法消除“短板”的存在,无法达到竞技能力的最大化。因此,任何竞技能力的释放量在理想化“木桶”形态中,处于一种弱势状态。

4)竞技能力的子因素在当今理论界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1]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运动训练学》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邢文华.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3]曾凡辉,邢文华.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4]田麦久,刘大庆,熊焰.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J].体育科学,2002(7):3-6.

[5]袁运平.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指标的筛选与评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4):54 -58.

猜你喜欢

木桶积木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木桶兄弟
竞技精神
木桶和篮子
木桶兄弟
有趣的积木
花与竞技少女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