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234”工作体系的高校创业教育新路径

2014-03-29陈列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陈列平

(福建中医药大学 团委,福建 福州 350122)

《辞海》中对创业的解释为“创业是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指自主地、积极地创造业绩和成功.”如今在不同的国度和领域中,不同的学者对创业有不同理解,国内学者认为广义的创业遵循大事业的原则,是指创业者的各项创业实践活动,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就了国家、集体和群体的事业;狭义的创业是指由个人或若干人联合创办企业并掌握所有权的行为,创业者具体开展了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经济效益.对于国家而言,创业的作用在于提升就业信心、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推进高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1].国外学者认为,创业是一个创新产品的行为,是一个创造、增长财富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新商机和实现产品潜在价值的过程.

1 高校创业教育概况

1.1 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

高校创业教育的提出是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形势所趋.1989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概念[2].继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后,世界各国针对创业教育展开了相关研究与尝试,逐步积累了经验,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首次强调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3].此次会议的召开,大力地推进了高校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国掀起了创业教育的热潮.

1.2 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在高校内开展创业教育比较迟在创业教育进程比较缓慢,大家的观念比较保守.1991年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到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并举办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1999年,我国开始举办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团中央、中国科协又于2000年和2002年分别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高校中的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2年教育部也作为赛事的主办单位之一,并于2002年4月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

2 当梦想照进现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反思

虽然创业这个词在大学生群体中炙手可热,但是创业的梦想与现实差距较大.2011年华东师大调研报告表明:全上海77.6%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有创业决心的学生不到2%,真正创业的人更少.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是深化创业教育需破解攻关的难题所在,是新阶段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的前提.现阶段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创业教育定位模糊

伴随着科技进步,大学生创业教育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日渐兴起.而在我国却因为种种原因发展较为滞后,加之受计划经济影响,长时间大学实行就业分配制度,在保障就业的前提下,创业对于大学生而言遥不可及.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大学毕业生供需关系倒置,就业难问题凸显,国家不得不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内因,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才得以提上议事日程,加以重视.

2.2 创业教育体系缺失

受长期思维定式影响,目前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体系尚未完善,高校把创业教育的推进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开展简单创业实践活动上,把创业教育定位成“马上赚钱”或简单理解为企业家速成班.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中没有单独安排创业教育课程,或者仅仅设置一门必修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没有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3 创业教育师资缺乏

高校创业教育需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这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创业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认同,合格的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既有理论基础,也富于实际经验,教师教学过程应以实际操作为主,减少理论灌输的比重.但现实中部分高校创业教育专任教师缺口较大,兼课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往往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4 创业教育文化稀薄

要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化环境的塑造是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土壤.当前创业文化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大学前(中小学阶段)教育为应试教育,缺乏创业价值观熏陶,对创业理念的培育根基尚薄弱,对创业胜任力所需要的逆商、创业意识培养不够重视.二是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对创业成功观的认同度比较低,社会普遍对个人成功标准有思维定势.三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普遍存在“求稳定、惧失败”的思想,特别是不敢突破常规,跨行业、跨领域进行创业,束缚了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

2.5 创业政策有待优化

大学生的创业是否成功,需要有良好的、完善的创业保护政策,当前国内大学生创业政策环境有待优化.一是缺乏中央、地方与扶持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大学生创业涉及教育、财税、人保等多个行政部门,需要各个部门的统一协调、联动,培育良好的创业土壤.二是政府部门相关政策“悬空”,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效率较低,地方政府对中央相关政策的理解、认识、执行、配套不足.三是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政府相关部门缺乏统一的信息发布渠道和载体,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出现信息变异与信息弱化的现象,造成政策知晓度较低.

3 基于“1234”工作体系,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新路径

大学生创业要以大学生为主体,以“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个平台、四个要求”为内容,从“创业生态链”角度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使其实效性得到真实体现.

3.1 一个中心——以育人为中心

教育部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创新创业素质.大学以育人为根本,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大学是靠人才培养使自身得以不断发展、功能不断拓展的,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根本任务.高校创业教育“以育人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表达了创业教育的发展需围绕“培育人才”这个核心,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根本任务的思想,更加强化了人才培养在创业教育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也使得创业教育必须围绕“育人”这一中心来开展.例如,医学专业特点非常突出,在校期间的创业训练,将有助学子将专业特点转化为职业发展的优势或核心竞争力.目前,创投资金最青睐的就是医疗资源的创业项目.卫生资源与移动电子项目、电子商务的结合,是最热门的创业方向.而现在很多健康管理等整合卫生资源的项目的经营者绝大部分不是医学专业人员.

3.2 两个保障——硬件与软件

3.2.1 硬件保障

作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需强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争取资金投入,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硬件支撑.一是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场地、资金、实训等多方面的支持.高校应为大学生创业开辟集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专用场地,提供租金较为低廉甚至免费的活动场所,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以减少创业所需要的硬件设施的投入.二是高校应积极争取资金投入.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支持,如风险投资基金、“天使基金”、YBC创业扶持计划等资助项目,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

3.2.2 软件保障

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软件保障.一是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校领导亲自挂帅,将教务处、学工处、财务处、后勤处、保卫处、团委等学生管理相关部门纳入领导小组.二是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如YBC海西创业青年等进行一对一创业辅导,为每个创业项目配备创业导师,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三是将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纳入到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中.创新实践学分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学校认定的各类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申请和认定后所获得的相应学分.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是一项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外实践活动,对其进行创新学分认定体现了学校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目的.四是以大众传媒、网络媒介、新兴媒体为载体向社会宣传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

3.3 三个平台

3.3.1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促平台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发挥各自专业的优势开展创业活动,相互协同,相互促进.首先要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其关注度,真正落实创业教育.其次要发挥合力,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共同进步.

3.3.2 创业教育与社会合作交流平台

一是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社会合作交流的循环,通过定期组织双向交流会,增强大学生创业基金和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项目对接.二是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邀请工商局、税务局进入学校,与创业学生面对面交流,针对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常出现的困惑与疑虑进行解答,同时为学生讲解创业法律知识,开辟创业手续办理的绿色通道.邀请YBC创业导师、创业成功人士走进校园,与大学生创业者面对面交流,搭建创业教育与社会合作交流平台.

3.3.3 创业教育与创业研究互动平台

在构建创业教育与创业研究互动平台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高校应该深化创业理论研究,完善的创业理论体系.当前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研究围绕创业与创新、创业与企业成长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创业研究整体上还处于起步和对照西方创业研究成果的阶段.应加大力气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创业人才培养、企业发展需求与高校创业教育协同等方面开展新研究.二是在高校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始终,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各高校可根据各自专业的不同通过开设选修课、必修课等课程,让有志开展创业活动的学生系统学习创业知识,有条件的高校可尝试增设创业学的相关博士、硕士点,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层次.三是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该依托师资人才优势,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通过邀请校外创业成功人士来校讲学、聘请其作为客座教授等方式,打造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兼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3.4 四个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对拓展学生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仅仅向学生做知识性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能力的养成应在实践中逐步实现.实践是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因此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心建设及创业项目入驻过程中,必须做到四个要求.

3.4.1 要求入驻孵化中心的创业项目有课题支撑

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高校应严格筛选入驻创业孵化中心的创业项目,可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择优选择具有竞争力的项目入驻孵化中心.

3.4.2 要求创业项目仿真经营

制定创业军规,仿真创业环境.虽然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的创业活动,高校也应依据社会创业环境来仿真中心创业模式.把依法创业、合法创业、安全创业作为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具体要求.要求各项目均需申领工商营业执照以及进行税务登记.通过一系列举措规范使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明白创业的规范性,经历经营单位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体会创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仿真创业环境中,验证自己的创业项目、经营自己创办的企业,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毕业后,如有继续创业意愿,可以将企业照搬至社会中来,降低新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

3.4.3 要求创业团队成员参加规范化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办企业意向的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企业创办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并对他们在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高校可邀请YBC创业讲师入校培训或者组织有创业意向同学参加规范化培训.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创业者的心理、管理、经营等素质,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在校园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带动身边的同学创业.

3.4.4 要求创业与学业平衡

大学生创业要平衡好创业与学业的关系.学习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创业,也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唯分数论成绩.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以创业带动学业,为将来走出校园积累经验.创业教育是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延伸,学业和创业其实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运作过程.高校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政工干部担任创业导师,及时掌握创业成员的思想动态,做好指导工作.二是将学习小组、学术性社团与创业小组结对,强调创业项目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在开展创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术水平.三是进入考试季适时提醒学生调整时间,把精力放回温书迎考上.当创业学生出现补考时,强制其退出创业团队.

4 结束语

高校是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具体场所,但是创业的路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和付出艰苦的努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应打破常规,构建以“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个平台、四个要求”为工作体系的创业教育新路径,为有创业梦想的同学搭建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

〔1〕李京泽.“工学结合一体化”大学生创业中心教学管理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17):103.

〔2〕周祖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8):47.

〔3〕郑益慧,等.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引领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

〔4〕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动因及特点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3).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