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创新推进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策略研究
2014-03-29郑国军
郑国军
(赤峰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8337”发展思路是基于我国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国家和自治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背景下,对自治区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是对内蒙古过去发展思路的丰富、拓展和延伸,也是当前和今后—个时期发展的目标方向.“8337”发展思路立足全区实际,内容丰富,涵盖全面,抓住了自治区整体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彰显了创新驱动在我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为以协同创新推进落实“8337”发展思路,实现科技兴区、科技强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指明了方向.
1 概念要述
1.1 “8337”发展思路
2013年3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提出并阐释了做好自治区各项工作的“8337”发展思路.“8337”发展思路包括“八个发展定位”、“三个着力”、“三个更加注重”和“七项重点工作”,内容涵盖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管理、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城乡发展、安全稳定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从总体上明确了内蒙古在全国的战略定位和内蒙古发展的战略目标,把内蒙古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路径和重点工作同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区发展实际科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8337”发展思路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从统筹自治区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深入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大局,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清洁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路径、工作重点和新举措,是对自治区适应国内外、区内外形势变化的新要求和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为自治区实现愿景目标提供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进工作、谋求发展的有力保障.
1.2 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理论作为以技术创新推动为标志的经济发展范式,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对以“三新一网”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管理变革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就其本质而言,“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1]换句话说,协同创新就是对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是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整合与流动,共享科技成果和技术资源,减少资源的分割、浪费和重复,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的创新效率.[2]协同创新是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网络创新模式,以协同论、系统论、整合论、三螺旋理论和控制论作为理论基础,具有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等特征,是对传统的线性或链式发展模式的突破和超越.在实施策略上是对协同创新领域所涉及的要素进行的协同实施,主要体现在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三个不同层面.[3]纵观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的实践,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要素主要有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三种类型.其中,要素驱动的主要驱动力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是建立在低工资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上,具有较强的依附性,极易受到世界经济周期及汇率等因素的影响.投资驱动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大量投资和庞大市场的基础上,依赖高投资的具有潜在风险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长期维持.而创新驱动的主要驱动力是独特的知识资源和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创新发展的主流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是通过打破行业、领域、区域乃至国别的限制或壁垒,实现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协同整合.
2 问题辨析
2.1 制约因素
第一,创新能力不足.对于自治区创新能力和发展的评价,与“李约瑟难题”有相似之处,那就是我区科技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与科技创新体制的问题之间有着无法回避的矛盾.过去支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要素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和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投资,由于受国内外环境影响,原有的“出口红利”、“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的优势开始减弱,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事实上,自治区是一个经济和科技大区,但远远不不是经济和科技强区,创新能力的不足是制约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关键驱动要素.
第二,创新资源分散、封闭,缺乏有效整合.行业技术创新普遍存在创新资源分散、封闭等突出问题,缺乏有效创新资源整合,没有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企业或行业之间技术壁垒严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独立分散,企业的产品研制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相分离,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的大多数是基础性、纯技术性研究,关注的结果大多是论文和专利而非产业化,行业或企业在重大关键技术上难以突破,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创新要素亟待整合.
第三,缺乏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引领.协同创新机制是以协同发展的文化理念为前提的,协同发展文化是协同创新要素或主体互相信任、密切合作的基础.在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上,只有为数不多的科技园,在公共技术平台、创新技术联盟、创新网络、创意集市方面略有突破;在协同发展文化引领方面,缺乏支撑科技资源共享的共同信念,包括价值观、经营哲学、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信任与合作精神等,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与协同文化培育仍是制约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因素.
2.2 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区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和决定力量.以协同创新推进落实“8337”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以协同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建设“五个基地”、巩固和发展“两个屏障”、打造“一个桥头堡和延边经济带”内生驱动力,有利于激发全区创造活力,推动自治区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实现重大跨越.第二,以协同创新驱动科技开放合作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外生驱动力,以“三个着力”、“三个更加注重”和“七项重点工作”为培育和发展自治区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引擎,有利于加强自治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推动自治区科技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的形成,增强自治区所属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第三,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建立协同创新网络,整合创新资源,打破行业或企业的技术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壁垒,使自治区及所属盟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和壮大各盟市、旗县等区域或县域经济创新共同体,整体上提升自治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动落实“8337”发展思路.
3 对策建议
3.1 实施构想
用协同创新落实“8337”发展思路,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8337”发展思路要求,以“追求大事业、构筑大舞台、组建大团队”的大视野、大思路、大胸怀、大气魄、大境界,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协同攻关、多方联动的原则,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延边经济带”为协同创新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三个着力”、“三个更加注重”和“七项重点工作”为协同创新发展重点和突破口,建立起以政府政策的支持力、科技创新的推动力、市场需要的拉动力和创新主体的竞争力为支撑协同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打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全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区内外竞争优势的自主创新基地、区域创新合作联盟、协同创新平台和体现自治区实力和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科技知识创新中心、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3.2 实施路径
第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以协同创新推进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性.“8337”发展思路是自治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和农畜产品安全供应,以科技抢占产业制高点,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保障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强区之路.思路决定出路,举措决定效率.“8337”发展思路的深入落实,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立足区域、面向全国,以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视野,用协同创新的理念谋划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点、线、面发展方略,用协同创新的举措破解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瓶颈和体制机制的障碍,用协同创新的价值导向凝聚起推动“8337”发展思路落实的大平台、大团队,引领自治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的深刻变革与协同创新.
第二,坚定信心,发挥优势,建立以协同创新推进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和网络系统.立足内蒙古内连八省、外接俄蒙的独特区位优势和煤炭、天然气、有色金属储量、风电装机容量、外送电量、牛奶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的资源保障优势,坚定信心,勇于开拓,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按照“八个发展定位”、“三个着力”、“三个更加注重”和“七项重点工作”的发展要求,在“清洁”、“输出”、“示范”、“基地”、“特色”、“屏障”、“桥头堡”、“经济带”上下功夫,整合现有优势资源,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团队、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创新联盟、协同创新管理平台,在推进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生态安全屏障、安全稳定屏障、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中,在“着力”、“注重”和“重点”上做文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县域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关键性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融入国内外产业价值链体系等方式培育协同创新产业集群生成的机制与途径;通过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改革开放、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体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等方式形成推进民生改善机制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
第三,完善措施,强化服务,建立健全以协同创新推进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政府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发展的文化环境.针对协同创新要素在信息沟通、产品对接、项目对接、科技资源开放流动、人力资源流动、信用信息互联共享、联动监管、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起科技协同创新的物质技术支撑系统、科技知识网络和信息系统、科技要素交易与服务系统、科技协同创新管理制度系统,以及政务服务、科技服务、信用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融资服务、维权投诉服务等多个综合协同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协同公商、税务、金融、财政、质监、司法、海关、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服务;针对“三农三牧”工作、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体化建设、民生改善、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建立社会协同创新管理与服务平台,完善社会协同管理共同创新服务体系;针对协同创新的创新质量与和贡献导向,在价值观、经营哲学、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信任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培育协同创新文化,增强协同创新要素主体间的互相信任、密切合作和价值实现,真正让一切劳动、知识、技能、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协同创新的要素成为推进落实“8337”发展思路、书写中国梦内蒙古篇章的主体力量和推动者.
第四,加强合作,扩大交流,积极汲取国内外协同创新成功经验,为推进落实“8337”发展思路凝聚起强大的科技创新推动力、市场需要的拉动力和创新主体的竞争力.加强合作和扩大交流,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借鉴欧盟的“尤里卡计划”和“智能系统(IMS计划)”、美国的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和“硅谷”,我国的TD-SCDMA产业化专项,“2011计划”,“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圈等的协同创新实践的成功经验,通过设立内蒙古落实“8337”发展思路创新论坛、“8337”发展思路创新驿站、科技园区联盟等举措扩大国内外经验交流,着力打造“呼包鄂”、“乌锡赤通”经济圈和“呼伦贝尔兴安”经济带,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和“新丝绸之路”,扩大对外经贸合作与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全面实现内蒙古科技强区和民生幸福更上一层楼的美好愿景.
〔1〕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2〕陈劲.协同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9.
〔3〕贺金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模式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