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投资环境研究综述*
2014-03-29安海忠张宏亮
何 波 安海忠 张宏亮
(1、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北京 100083)
一、引言
投资环境(Investment environment)又称投资气候(Investment climate),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区域拥有的影响和决定投资运行系统健康成长并取得最优(预期)效应的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有机复合体,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投资硬环境指影响投资活动的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状况及人力资本水平等物质因素的总和,包括区位特征、运输系统、通讯系统、能源系统、水处理系统和公共服务设施六个要素。投资软环境指影响投资活动的政治﹑文化、法律、政策、市场、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等非物质因素的总和,包括法律法规环境、金融税收政策环境、市场制度环境、工作生活环境和公共安全环境五个要素。国内外研究表明,投资环境的优劣是区域对资金吸纳能力的集中体现,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优化的投资环境将进一步导致区域产业集聚的持续性以及强化区域创新过程。为了更加科学和规范地描述国内投资环境的研究现状,本文以“投资环境”为“篇名”精确查询中国知网(www.cnki.com)2000年至2011年间发表的全部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为数据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全部论文的载文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由此推断国内投资环境研究的现状和特点,为更准确地把握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这些量化的历史有助于确定学科的谱系和演进史,有助于找到新的理论方向出现的关键点。霍尔斯蒂(Holsti,1969)对内容分析法提出了较完整的定义:“内容分析法是通过客观而系统的方法,确定信息的特定特征,从而能够得出推论的任意一种技巧。”克里彭多夫(Krippendorff,1980)在他的著作中强调了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和效度:“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技术,以便从数据及其背景中得出可重复的有效推论。”韦伯(1990)则更加强调内容分析法的程序性:“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方法,该方法使用一整套程序,从而在文本中得出有效推论。”内容分析法从其研究过程看包含6个步骤:确定研究问题或假设;确定分析单元;抽取样本;对材料进行编码和分类;阅读文献样本并按编码体系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本文也依据此步骤,对2000年至2011年国内发表的关于投资环境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
(二)文献来源 从2000年开始到2012年(5月22日)截止,以“投资环境”为篇名搜索CNKI的全部核心期刊,共搜索到414篇文献。剔除以下文献:一是不将“投资环境”视为研究对象,如“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分析”等;二是未将“投资环境”视为句子的主语,而是作为定语或状语成分,如“投资环境恶化论的成因分析”等;三是投资环境研究的综述性文献。最终筛选出328篇为研究样本。
(三)内容分析单元与编码体系 以所抽样本的研究历程分析、研究文献来源分析、研究内容分析、研究方法分析四个方面为研究维度。分析单元为每一篇独立的文章,凡结构完整的论文不论篇幅大小,均以一篇计算。内容研究维度具体分析如下:付晓东(2004)对投资环境研究层次的划分,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投资环境三种。宏观投资环境多指影响整个社会资本运动的宏观社会经济变量和历史文化现实,研究的内容是全国或大区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发展、商业周期兴衰、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变革、文化传统习俗的嬗变,以及国家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地缘关系等。微观投资环境是指某个投资项目选址时考虑的具体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中观投资环境多指地区投资环境和产业投资环境,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一个层次,承上启下。谢兰璋(2007)的研究可以将投资环境理论和研究内容分为基础理论、评价和优选三个方面。在本研究中,基础理论包括投资环境定义、内涵、功能、分类与要素分析和投资效益研究;评价包括投资环境评价原则、方式、指标体系、方法选择和评价结果分析;优选则包括投资环境优选原则、比较优势分析以及优选的方法和结果分析。对只提出对策或建议的文献归为“其他”类。研究角度分为单一性研究和对比性研究两类,单一性研究是指研究内容只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或行业的评价而言;对比性研究则指研究内容包含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区域或行业的对比评价。研究对象分为对象性和非倾向性研究两类,对象性投资环境研究是指针对特定的项目进行项目投资环境评估、针对不同的产业实行产业对象性投资环境评价或针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实行主体对象性投资环境评价;非倾向性投资环境研究是指针对非倾向性投资环境而言的,没有考虑具体的项目、区域或产业等因素的差异性影响。研究方法按照一般的分类方法,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类。
(四)研究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本研究以我国学术界12年来发表的全部核心期刊论文为数据源,在参考国内有关“投资环境”综述性文献和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研究目的建立研究分析单元和编码表,具有较好的研究效度。本研究采取随机抽取内容样本进行信度检验。根据Wimmer&Dominick(2003)的建议,检验内容主体的10%~15%的内容,因此本次随机抽取35篇文献作为样本进行检验。同时采用李克东所提出的内容分析的信度公式:R=n×K/[1+(n-1)×K]进行计算。其中,n为评判人数量,R为信度,K为平均相互同意度,K=2M/(N1+N2),其中M为两个评判员完全同意的栏目,N1为第一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N2为第二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本文主要由以研究者本人为第一评判员,论文的第二与第三作者分别为第二和第三评判员,分别对各研究维度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得出的K12≈0.8816,K13≈0.9211,K23≈0.5627,信度R≈0.9179>0.90,属于可接受的信度水平,可以将第一评判员评定结果作为内容分析的结果。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投资环境的研究历程分析 通过对文献分布两个转折点的分析,本文将12个完整年度投资环境的文献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析。2000年至2003年(以下简称第一阶段):平稳发展期。从国内外形势来看,中国政府为缓解1997~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增长;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各国、各地区的贸易伙伴提供更为宽松、透明的投资环境和更加广泛、稳定的市场准入机会;尤其是在2001年获得北京奥运会、2002年获得上海世博会主办权的良好机遇下,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这一阶段,投资环境的文献数量上稳中有升,研究角度大多站在宏观层面,研究国家的投资环境。该时期“投资环境”宏观层面的文献数量是三个阶段中最多的。2004年至2007年(以下简称第二阶段):高速发展期。尽管由于2003年“非典”的全球蔓延和伊拉克战争的爆发,投资环境在2004年的研究数量有下降趋势。但是,随后三年伴随“农业税的废除”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若干原则和战略部署,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宏观调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投资环境的研究处于顶峰时期,表现在文献数量最多,研究内容最丰富,研究角度多样化,研究地域广阔、行业多样等各个方面。2008年至今(以下简称第三阶段):缓慢恢复期。这一阶段,投资环境的研究处于回落和瓶颈期。从全球环境来看,2007年底开始、2008年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从国内环境来看,2008年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50年一遇的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让国内外的投资环境不容乐观。2008年有关投资环境的核心期刊数量从2007年的44篇跌落至1篇,尽管之后的3年文献数量有所回升,但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未有明显的突破。
(二)投资环境的文献来源分析 (1)基金项目分析。基金论文数量是评价研究群体科研能力及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基金论文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科受到资助和受到关注的情况。从总体上看,基金数量在2003年和2008年有下跌的过程,这与论文数量在这两个年度的情况相吻合。从2009年至2011年,该领域的平均基金论文比例达到了39.6%。可见,投资环境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资助,而该领域研究群体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各个级别的基金论文中,国家级与省部级的基金论文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地市级和校级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但比例仍较低,波动较大。从投资环境基金支持的不同研究维度来看,如表(1)所示,各类基金支持的中观投资环境研究的比例远远大于宏观和微观层次;省级及省级以下的基金支持论文在定量与定性研究方面,比例大体相当,而国家级基金支持的论文,定量研究的比例大于定性研究;各级基金支持投资环境对比研究的比例均大于单一研究;各类基金支持对象性研究的比例均远大于非倾向性研究。由此可见,投资环境的基金项目倾向于支持中观层面、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为主、有具体对象性的研究成果。(2)论文合作情况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合作研究已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趋势,作者合作度的计量主要有两种:合作率与合作度。合著率是合著论文与总论文数之比,合作度是在某一确定的时间范围内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这两个指标反映了某学科领域内作者合作职能的发挥程度,数值越高,说明该领域合作智能发挥越充分。考察某一学科论文作者的合作度,实际上是考察该学科劳动规模的大小。以研究样本作统计分析,328篇样本文献共计署名607人次,平均合作率为50.61%,平均合作度为1.851。投资环境领域的合作度与合作率呈波动趋势,合作度的变化趋势与三个阶段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相吻合。随着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合作的比例基本呈不规则上升趋势。而与一般管理科学研究2.45合作度和自然科学研究3~4的合作度相比,该领域的劳动规模相对要小。合作率也相对较低,说明国内对投资环境研究的合作程度还需要不断增强。
表1 不同基金投资环境文献在不同研究维度上的差异
(三)投资环境的研究内容与地域分析 (1)研究内容分析。在研究层次方面,第一阶段的研究更偏重于宏观层面,即站在国家的角度对投资环境分析和研究;第二个阶段针对投资区域和投资行业的中观层次的研究大量增加;但纵观三个阶段,对微观企业或者微观项目层面的研究都比较少。在研究的具体内容方面,评价类的文献数量最多,大都以投资环境评估和评价模型的构建为重点,集中在操作性较强的应用层面,这与国外对投资环境的研究集中在应用评价方面的结论相一致;优选类的文献较少,并且优选的文献中有三分之一是针对微观项目的优选分析;而关于投资环境基础理论的研究更加少。理论研究的单薄使投资环境研究还只能作为一项应用工具,而不能上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研究角度方面,在第一阶段投资环境单一性研究的文献远远超过对比性研究的文献,第二阶段对比性研究的文献大量增加,而单一研究则略微下降;到了第三阶段,对比与单一研究的文献数量基本持平。可见对投资环境的研究而言,对比研究是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另一方面,对三个阶段而言,对象性的文献数量都远高于非倾向性的文献。可见,投资环境的优劣是具有对象性的,不同的投资项目、不同的产业部门对投资环境的要求都不同,投资涉及的各方主体对投资环境的评价也会因利益导向不同而有所差异。离开了特定的投资项目、投资的特定产业、特定的投资主体,就无法判断投资环境的优劣。(2)研究地域分析。从研究地域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个阶段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持平,而第二和第三阶段,西部地区的文献数量一直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息息相关,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远落后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西部大开发重在投资环境建设,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势因素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促进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从国外研究区域来说,在第一阶段研究其他国家的论文是最多的,但涉及到的国家数只有9个;相反在投资环境论文总数量最多的第二个阶段,研究其他国家的论文是却最少的,同时第二和第三个阶段的研究国家数基本与论文数量一致。可以推断出,对其他国家的研究首次研究较为容易,后续数据更新的研究则比较困难,相对国内研究而已,国外数据更新的工作量更大。
(四)投资环境的研究方法分析 (1)投资环境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投资环境文献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在第一阶段定性研究论文远远多于定量研究论文,而从第二阶段开始,定性与定量研究的论文基本持平。投资环境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冷热比较分析法、多因素等级评分法和道氏公司的动态评分法等;定量分析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熵值法等等。本研究中共有100篇文献明确提到了所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经统计发现,采用一种评价方法的共70篇文献,采用2种方法的有23篇,采用3种方法的有7篇文献。对所有方法做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使用最多的方法分别是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可见大部分评价者都是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待投资环境,其出发点是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很少有评价方法是基于受资者角度提出的,如软硬环境法、系统动力学仿真法等。另一方面,对定量研究而已,所谓的“定量”大多是定性指标量化处理的结果,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指标主观打分的方式实现的。(2)研究的数据来源和处理方式。共有66篇样本文献提到了具体的数据来源,统计后发现,投资环境文献数据来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各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各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中国经济年鉴》、《世界发展指标》和《国际统计年鉴》等,这是数据引用最多的来源。第二类是各种机构的调查报告,如《全球竞争力报告》、《全球和平指数》、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TEEMA调查报告》和《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以中国投资发展报告—中国投资环境评价》、世界银行及大陆各省市公布的投资环境调查报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等。第三类是网络资源,如Bloomberg和CEIC数据库系统、中宏数据库(Macro China Database)、中国对外经贸统计数据网和中国投资指南网、中国经济信息网等。
表2 投资环境文献主要研究方法排序
四、结论
本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投资环境是一个整体性、动态性、差异性和层次性高度复杂系统,受各种政治、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等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我国投资环境的研究在2005年至2007年之间期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2008年由于国内外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处于低落期,之后进入平稳恢复期。其次,投资环境的基金项目倾向于支持在研究层次上以中观区域或中观行业为主,研究方法上以定量研究和对比性分析为主,有具体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第三,投资环境领域的合作度与合作率基本呈波动趋势,但相对于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合作率相对较低,劳动规模相对较小,国内对投资环境研究的合作程度还需要不断增强。第四,分析三个阶段投资环境的研究内容可以发现:从研究层次上来看,中观层次投资环境的研究最多,微观层次的研究非常少;从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以投资环境评估和评价模型的构建为重点的评价类文献最多,而基础理论与优选的研究较少;从研究角度来看,对比性研究和有特定研究对象的文献数量逐渐增加;从研究地域来看,西部和东部地区的研究远多于中部地区的研究。第五,分析三个阶段投资环境的研究方法可以发现,定量研究的论文逐渐增加,就具体方法而已,排在前3位的方法分别是: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第六,投资环境的研究数据来源主要有三类:各种年鉴、各种机构的调查报告和相关网站。
[1] 邓宏兵等:《中国外商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7期。
[2] 丹尼尔里夫:《内容分析法——媒介信息量化研究技巧(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付晓东、胡铁成:《区域融资与投资环境评价》,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 谢兰璋:《投资环境的理论探讨投资环境四维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5期。
[5] 张钟学等:《中国各省投资环境的空间动态的面板数据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6] 曾倩:《投资环境评价国内外研究述评》,《财会通讯》2011年第8期。
[7] Wimmer.R.D..&Dommick.J.R.Mass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7th ed.).Belmont,CA:Wadsworth.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