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旌德县野生百合资源调查研究
2014-03-29胡肃银
胡肃银
(安徽省旌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宣城 242600)
野生百合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球根草本,茎圆柱形,具小乳突或无,有的带紫色条纹。多数茎直立,少数匍匐茎,株高40~60 cm,还有高达1 m以上的。地下具鳞茎,呈阔卵形或扁球形,由多数肥厚肉质鳞片抱合而成,外无皮膜,大小因种而异。多数须根生于球基部[1]。野百合的鳞茎食用方法较多,可以炒食、凉拌、做汤,还可以制百合粉和罐头。百合的鳞茎可以入药,秋冬挖取鳞茎,除去地上部分,洗去泥土,剥取鳞片,在开水中烫过或微蒸后,焙干或晒干。其味甘微苦,性平,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利尿等功效。药理研究证明,百合有升高血细胞的作用,因此对多种癌症都有较好的疗效[2]。百合属植物中国原产有47种,北起黑龙江,西至新疆,东南至台湾均有不同种类的百合生长,其中尤以西南和华中为多[3]。
我国在野生百合系统评价及收集方面工作滞后,起步较晚[4-7]。本研究旨在对旌德县野生百合资源的分布和数量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初步评估其濒危状况和保护价值,并对其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建议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对建立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档案,掌握资源本底信息、消长情况和动态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为安徽省旌德县,旌德县位于黄山东麓,地跨东经118°15′~118°44′,北纬30°07′~30°29′,境内东西长41.1 km,南北宽22 km。旌德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地处皖南山区,与著名旅游圣地黄山一脉相连, 旌德县域面积904.8 km2,目前全县5镇5乡,66个行政村,人口15.1万。旌德县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中,据气象部门统计,旌德县年平均气温15.5 ℃,年平均5cm深地温16.9 ℃。极端最高气温40.3 ℃,极端最低气温-15.2 ℃。全年总积温5 663 ℃,年均≥10℃总积温4 882 ℃。稳定通过10 ℃的平均初日在3月30日,终日为11月12日,持续228天。平均初霜期11月10日,终霜期3月23日,年均无霜期231天。地形地貌复杂多变,高差悬殊较大,大小河流遍布全境。全县年降雨量1395 mm,年均降水总量为12.63亿m3,雨量自东北向西南递增,由中、低山区向平畈递减,受地形影响极为明显[8]。
1.2 调查对象、时间及范围
结合野生百合的花期,具体调查时间及范围见表1。
表1 旌德县野生百合调查时间及范围
1.3 调查方法及内容
本调查采用线路调查法并结合走访当地居民的形式,于2011年7~8月植物开花期赴上述地区(见表1)调查野生百合的种类、分布及生长条件,对调查材料的形态指标、生境、观赏特性及应用评价进行详细记录,并拍照,同时用GPS定位;
以傅立国等主编的《中国高等植物》[9]和陈心启等主编的《中国植物志》[10]的描述为鉴定依据。按照《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技术规程[11]和《安徽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实施细则》规定的调查程序和方法进行。调查内容先采用GPS定位法获取植物分布区或样方所处的准确地理坐标,并拍摄照片。详细调查目的物种所处群落的名称、种类组成、郁闭度或盖度、面积;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等生境因子;习性、高度、冠幅、物候相、生活力、株数及分布格局等,逐项填记在相应调查表内。对于不确定的种类,将采集标本带回鉴定。标本采集原则上不宜采集分布点和分布量稀少的物种,确因物种鉴定所需的,以不破坏植物生长为原则,所采标本作为档案留存。
2 结果分析
2.1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结果
2.1.1 生态环境指标
对所调查样地的野生百合生长环境进行调查,所调查地区平均温度为15.5 ℃,年最低气温为-15.2 ℃,年最高温度为40.3 ℃。调查地点生态环境情况见表2~5,具体调查地点见表1。
野百合在旌德县境内垂直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为188~500 m,土壤类型有:红壤性扁石土、红壤性麻石土、扁石石灰土共3种土壤,土壤的pH值在4.7~5.9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在65%~80%。周边植被为灌木等,植物种类主要有:松树、杉树、野竹、蕨类、紫藤、白茅、野生苎麻、人工林、黄荆、杂草等。从实地观察的结果看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腐殖质土和冲积土比较适合它的生长,分布的地点地形大部分为坡地,缓坡、中坡、高坡都有野生百合生长。
2.1.2 野生植物分布及生长状况
从实地观察的结果看来,野生调查点的植株比较茂盛、果实较多,花期均在夏末至初秋,但土层较薄的野生百合长势较差,如调查点1-5旌阳镇北门社区这个点的植株长势就一般,相比来看土层深厚的植株长势较其他地方好,具体调查结果见表3。
根据叶子的形状确定旌德县野生百合科百合属野百合有三个性状类别,分别是:叶片形状为矩圆形;叶片形状为长条形,没有叶柄,叶缘较光滑;叶片形状为椭圆形,没有叶柄,叶缘较光滑。
调查中发现了野生百合有病虫害现象,病害多见的有软腐病、腐烂病、花叶病、炭疽病;虫害有蛴螬、蚜虫危害。
表2 野生百合调查地点气候及生长环境状况
续表2
3 讨 论
3.1 野生百合资源存在的问题
野生百合具有观赏和药用的双重价值,百合的球茎除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维生素B1、B2、C等营养素外,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如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百合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因此当地许多人都对鲜食百合球茎情有独钟,尤其是野生百合球茎被认为具有更好的药用效果。
野生百合生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和污染,开荒造林、种田的过程中将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破坏,使得野生植物在污染的环境中无法生存,植物资源日趋减少。
近年来县域经济提升主要依靠工业发展,近年来大力引进了能够产生直接经济利益的工业企业成了政府的主要工作方向。这些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旌德县在近30年的开荒造林、开荒种地大大破坏了原始植被,使得野生百合资源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加之当地老百姓的随意采摘、盲目挖取,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造成植株长势弱,老的植株逐渐死亡,新的植株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不能生长,种群数量呈递减趋势。生态平衡被破坏,病虫害威胁加重。
3.2 野生百合资源保护及开发建议与对策
3.2.1 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规划
对旌德县境内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了解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利用其红色名录类型和标准对物种受威胁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各自的红色名录,以期科学地制定维护物种生存的措施,避免物种过速的流失,科学客观的评价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制定合理可行长远的保护计划。为合理的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供指导依据。
3.2.2 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和利用方案
就地保护是加强全县范围内的植物资源保护。建立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培育基地,对野生植物分布较密集、生长较好地区划为重点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野生植物的繁殖工作。培育基地划分保护区、缓冲区、科研试验区、管理区,开展野生植物原生地就地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对原生地建立管理制度、健全保护区植物管理监测档案、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迁地保护主要是对濒危种或数量偏少,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难以恢复或仍在下降的种类,采取迁地保护的办法进行人工栽培繁育,扩大种群数量,进行物种复壮和回归。也可进行有性或无性育苗,或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和大量繁殖,加强野生植物引种驯化,增加物种数量,提高物种丰富度。通过对城市绿地建设,发挥植物园、苗圃和城市绿地的条件及技术优势,以迁地保护为主,建立和完善绿地系统,这是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多样性的有效载体。对野生植物复合种群空间格局及繁殖、迁移等动态过程进行跟踪研究,不仅使得青岛百合复合种群的研究更加完善,加强对这一国内特有种的保护,而且对其他植物的复合种群研究也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特有珍稀植物保护开展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基础工作和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技术档案,如保护级别、濒危程度、濒危机制、数量、分布地点、生境特点、种群数量、群落动态变化等。同时加大对保护野生百合属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
3.2.3 积极开展野生植物资源的加工利用新技术新模式研究
通过在旌德县域内扶持建立规模化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对植物的育种、保护及利用方面形成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避免资源利用的盲目性和破坏性。不仅增加市场食品种类,还可繁荣城乡经济,增加地方财政及农民收入。为了保证野生植物资源产品质量,适应市场供销和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要,建议选用良种实行人工栽培,建立良种生产基地。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 张国宝,等.野菜栽培与利用[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40-43.
[3] 野百合.http://www.hudong.com/wiki/[EB/OL].2010
[4] 王洁琼.中国野生百合资源调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1.
[5] 张玲.野生百合资源调查及引种栽培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1.
[6] 周先容,杨利平,张薇,等.重庆地区野生百合资源调查与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13( 3) : 357-362.
[7] 谢中稳,刘鹏.安徽百合科野生观赏种质资源的分布与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1994,22(3):261-264.
[8] 旌德县.http://baike.baidu.com/view/185603.htm[EB/OL].2012.
[9] 傅立国,陈潭清,郎楷永,等.中国高等植物:第13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 18-133.
[10] 陈心启,许介眉,梁松筠.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118-157.
[11] 国家林业局.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