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活动体验的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应用研究

2014-03-28甘耀明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活动体验开放式信息技术

甘耀明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活动贯穿于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将使教学呈现出较封闭的状态。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敢于探索,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我们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统领,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尝试应用开放的思想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基于课堂活动体验,对开放式教学实施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活动体验;信息技术;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52-03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其教学的重点是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1]从我们当地来看,很多学校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较模糊,大多数教师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呈现出较封闭的状态,具体体现在教材的封闭和课堂的封闭等方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走出“胡同拐角”,找到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笔者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统领,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尝试应用开放的思想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开放式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敢于探索,掌握更多知识和方法。因此,“开放”应是信息技术课改的核心理念,更是当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育回归终极目标,获得生命活力的关键路径。

一、开放式教学的内涵

开放,是指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2]开放是新时期的特点,是时代的特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现行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凸现出来。不少教师要么沉迷于应试教育的惯性,如单一的课程结构,割裂分离的学科体系,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机制,机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封闭的教学环境等,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要么是表演式的合作讨论、放任式的自主学习、猜谜式的作秀探究,难以改变课程的内容、功能与结构,以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从开放教育的视角审视当前的基础教育。开放式教育始于英国倡导的非形式教育。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就出现了有关开放教学的形式,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推动下盛行,70年代被推广到欧洲各国和日本,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教育思潮的一股主流。开放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自由、平等、互助、自信的理念。强调以儿童中心主义教育为核心,为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活动环境。

基于活动体验的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是“新课标视野下”的研究行动,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及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工具。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者情感、思维和状态,力求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体验、用语言去表达、用技术去创作,体现了交流与沟通、接纳与互动、变革与调整,从而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完成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革新。

二、基于活动体验的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跨越学科的“鸿沟”,应用信息技术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开展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首先体现在跨越学科的“鸿沟”,改变封闭的教材内容,使学生不单纯学习计算机操作。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3] 为此,笔者以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为出发点,紧紧扣住其它学科的知识脉搏,积极将教材开放,大胆地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进行融合的学习任务,体现“用”中“学”。

(1)利用作品融合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任何学科的知识都与学生的道德品德或生活品德发生联系。整合相关的知识可以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笔者依据小学五年级各学科的内容,设计了“我最爱的人或物”主题。学生们通过互相协作,利用PPT幻灯片完成了《我最爱的天气》、《我最爱的植物》、《我喜最爱的英雄》、《我最爱的云朵》、《我最爱的动物》、《我最爱的老师》等等。通过学习任务,让学生真心喜欢,又能以品德教育触及心灵。孩子们学习了信息技术,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既生动又有深度。

(2)利用主题实践活动融合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找到了生活的“资源”,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一方面笔者积极为语文和英语学科教师搭建网络写作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将各自创作的作文提交上来,供语文或英语学科教师进行批阅。学生既可以了解到老师对本人和其他学生的点评情况,还可以通过教师个性化推送的优秀文章,进行参考阅读,提高文学素养,从而扩展了作文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Word和PowerPoint等工具软件进行图文排版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语文或英语作文为作品的文字内容,再配上所拍摄的数码相片或录像片断等,让学生的信息技术作品成为展示个人作文主题成果的平台,使他们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把写作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3)利用工具软件融合小学生的学科学习。例如,通过轻轻松松背单词和语文生字等打字工具,在训练学生键盘指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单词学习和语文生字学习。又如,引导学生利用《金山画王》绘图软件进行绘画和利用Goldwave音乐软件进行音乐编辑,让学生在学习软件工具的同时,渗透艺术教育。再如,在数学《年、月、日》中,为什么会将七月、八月都设为大月?让学生结合网络搜索知识,解决有关知识问题等。endprint

在跨越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计算机操作知识上,而是通过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巩固和提升其他学科的学业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获取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已成为一种需要。这种学习过程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解决问题和学习信息知识的自觉性,培养了自身的信息素养。

2.超越学校的“围墙”,让小学生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第二方面体现在超越学校的“围墙”,选择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基于活动体验的电脑作品制作如下图所示。

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广泛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涉及社会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体育卫生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1)结合学习实践,制作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作品。例如“陶艺”创作,让同学们通过电脑作品展示尝试学习、体验、借鉴、创新和发扬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泥塑艺术、与人交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结合生活实践,制作关心身边的人与事的主题作品。例如通过大家对智障同学的关注,让同学们通过电脑作品展示其父母、教师、同学们对她的关爱和呵护,向大家展示一个虽有缺陷但很阳光可爱的女孩。

(3)结合社会实践,制作关心社会与科技发展的主题作品。例如通过大家对“天兔”台风、“嫦娥三号卫星”登月探测器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知识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结合电脑作品制作,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对社会生活进行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目的。

3.打开课堂的“壁垒”,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空间

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第三方面体现在打开课堂的“壁垒”,架起师师、师生、生生间合作与沟通的桥梁。

(1)构建协同指导共同体。随着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仅仅依靠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学生创新培养的要求。为此,我们构建了协同指导共同体,包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社会各行各业的专家和名师等。例如,在进行图文排版编辑时,可以结合语文教师的作文意见反馈和美术教师的版面艺术搭配指导。又如,在进行小学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的作品制作时,可以结合科学教师对学生探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指导。再如,组织学生开展如家乡“飘色”等文化活动探究时,可以邀请“飘色”大师对学生的探究内容进行补充提升,更好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该文化的内涵和形式,认识相关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2)构建生生学习共同体。开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其有关信息技术的技能大大超越课本的范畴,这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自主网络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更需要生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与分享。特别是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3)利用微信或微博记录创意的思绪。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学会准确及时地捕捉,或尽量完整、全面地记录灵感——思考的火花。当一种突然闪现的联想,一个奇妙的句子,一个新的观点等灵感在头脑中掠过时立刻记录下来。随时的记录、积累不但能丰富自己的思路、训练思维能力,而且能不断强化学生自己积极主动思考的意识。

(4)突破时间的界限。开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突破时间的界限,使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没有一定的局限性,将课堂内外融为一体,更好地开展探究任务的学习。

4.在开放性“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放式的教学应结合更开放、更全面、更有效的开放性“评价”导向,遵循及时性、激励性、发展性、启发性、多样性原则,形成关注学习过程、学习实践、学生发展、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形式,使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校外的其他有关专家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评价内容多维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其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3)评价方式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根据差异性原则,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有不同的态度,以最大的宽容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绽放光彩。

(4)评价结果实践化。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教师依据评价内容不同,可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实践过程进行评价。例如,在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电脑制作时,引导学生设计一份社会调查的作业,然后评价学生的电脑作品能否反映积极主动地完成有关调查任务,包括能在作品中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活动的数据;能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存在问题的忧患意识;能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等等。学生只有在参与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运用教学规律,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打破学科界限、打破教室范围,探索信息技术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展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途径,开发和整合了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尝试建构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真正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感悟和情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放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今后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EB/OL].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 _760603.shtml.

[2]开放.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 89819.htm.

[3]建构主义.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79065.htm.

(编辑:李晓萍)endprint

在跨越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计算机操作知识上,而是通过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巩固和提升其他学科的学业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获取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已成为一种需要。这种学习过程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解决问题和学习信息知识的自觉性,培养了自身的信息素养。

2.超越学校的“围墙”,让小学生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第二方面体现在超越学校的“围墙”,选择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基于活动体验的电脑作品制作如下图所示。

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广泛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涉及社会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体育卫生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1)结合学习实践,制作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作品。例如“陶艺”创作,让同学们通过电脑作品展示尝试学习、体验、借鉴、创新和发扬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泥塑艺术、与人交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结合生活实践,制作关心身边的人与事的主题作品。例如通过大家对智障同学的关注,让同学们通过电脑作品展示其父母、教师、同学们对她的关爱和呵护,向大家展示一个虽有缺陷但很阳光可爱的女孩。

(3)结合社会实践,制作关心社会与科技发展的主题作品。例如通过大家对“天兔”台风、“嫦娥三号卫星”登月探测器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知识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结合电脑作品制作,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对社会生活进行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目的。

3.打开课堂的“壁垒”,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空间

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第三方面体现在打开课堂的“壁垒”,架起师师、师生、生生间合作与沟通的桥梁。

(1)构建协同指导共同体。随着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仅仅依靠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学生创新培养的要求。为此,我们构建了协同指导共同体,包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社会各行各业的专家和名师等。例如,在进行图文排版编辑时,可以结合语文教师的作文意见反馈和美术教师的版面艺术搭配指导。又如,在进行小学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的作品制作时,可以结合科学教师对学生探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指导。再如,组织学生开展如家乡“飘色”等文化活动探究时,可以邀请“飘色”大师对学生的探究内容进行补充提升,更好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该文化的内涵和形式,认识相关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2)构建生生学习共同体。开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其有关信息技术的技能大大超越课本的范畴,这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自主网络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更需要生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与分享。特别是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3)利用微信或微博记录创意的思绪。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学会准确及时地捕捉,或尽量完整、全面地记录灵感——思考的火花。当一种突然闪现的联想,一个奇妙的句子,一个新的观点等灵感在头脑中掠过时立刻记录下来。随时的记录、积累不但能丰富自己的思路、训练思维能力,而且能不断强化学生自己积极主动思考的意识。

(4)突破时间的界限。开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突破时间的界限,使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没有一定的局限性,将课堂内外融为一体,更好地开展探究任务的学习。

4.在开放性“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放式的教学应结合更开放、更全面、更有效的开放性“评价”导向,遵循及时性、激励性、发展性、启发性、多样性原则,形成关注学习过程、学习实践、学生发展、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形式,使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校外的其他有关专家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评价内容多维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其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3)评价方式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根据差异性原则,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有不同的态度,以最大的宽容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绽放光彩。

(4)评价结果实践化。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教师依据评价内容不同,可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实践过程进行评价。例如,在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电脑制作时,引导学生设计一份社会调查的作业,然后评价学生的电脑作品能否反映积极主动地完成有关调查任务,包括能在作品中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活动的数据;能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存在问题的忧患意识;能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等等。学生只有在参与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运用教学规律,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打破学科界限、打破教室范围,探索信息技术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展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途径,开发和整合了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尝试建构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真正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感悟和情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放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今后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EB/OL].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 _760603.shtml.

[2]开放.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 89819.htm.

[3]建构主义.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79065.htm.

(编辑:李晓萍)endprint

在跨越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计算机操作知识上,而是通过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巩固和提升其他学科的学业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获取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已成为一种需要。这种学习过程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解决问题和学习信息知识的自觉性,培养了自身的信息素养。

2.超越学校的“围墙”,让小学生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第二方面体现在超越学校的“围墙”,选择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基于活动体验的电脑作品制作如下图所示。

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广泛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涉及社会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体育卫生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1)结合学习实践,制作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作品。例如“陶艺”创作,让同学们通过电脑作品展示尝试学习、体验、借鉴、创新和发扬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泥塑艺术、与人交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结合生活实践,制作关心身边的人与事的主题作品。例如通过大家对智障同学的关注,让同学们通过电脑作品展示其父母、教师、同学们对她的关爱和呵护,向大家展示一个虽有缺陷但很阳光可爱的女孩。

(3)结合社会实践,制作关心社会与科技发展的主题作品。例如通过大家对“天兔”台风、“嫦娥三号卫星”登月探测器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知识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结合电脑作品制作,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对社会生活进行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目的。

3.打开课堂的“壁垒”,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空间

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第三方面体现在打开课堂的“壁垒”,架起师师、师生、生生间合作与沟通的桥梁。

(1)构建协同指导共同体。随着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仅仅依靠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学生创新培养的要求。为此,我们构建了协同指导共同体,包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社会各行各业的专家和名师等。例如,在进行图文排版编辑时,可以结合语文教师的作文意见反馈和美术教师的版面艺术搭配指导。又如,在进行小学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的作品制作时,可以结合科学教师对学生探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指导。再如,组织学生开展如家乡“飘色”等文化活动探究时,可以邀请“飘色”大师对学生的探究内容进行补充提升,更好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该文化的内涵和形式,认识相关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2)构建生生学习共同体。开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其有关信息技术的技能大大超越课本的范畴,这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自主网络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更需要生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与分享。特别是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3)利用微信或微博记录创意的思绪。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学会准确及时地捕捉,或尽量完整、全面地记录灵感——思考的火花。当一种突然闪现的联想,一个奇妙的句子,一个新的观点等灵感在头脑中掠过时立刻记录下来。随时的记录、积累不但能丰富自己的思路、训练思维能力,而且能不断强化学生自己积极主动思考的意识。

(4)突破时间的界限。开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突破时间的界限,使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没有一定的局限性,将课堂内外融为一体,更好地开展探究任务的学习。

4.在开放性“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放式的教学应结合更开放、更全面、更有效的开放性“评价”导向,遵循及时性、激励性、发展性、启发性、多样性原则,形成关注学习过程、学习实践、学生发展、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形式,使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校外的其他有关专家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评价内容多维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其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3)评价方式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根据差异性原则,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有不同的态度,以最大的宽容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绽放光彩。

(4)评价结果实践化。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教师依据评价内容不同,可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实践过程进行评价。例如,在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电脑制作时,引导学生设计一份社会调查的作业,然后评价学生的电脑作品能否反映积极主动地完成有关调查任务,包括能在作品中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活动的数据;能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存在问题的忧患意识;能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等等。学生只有在参与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运用教学规律,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打破学科界限、打破教室范围,探索信息技术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展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途径,开发和整合了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尝试建构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真正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感悟和情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放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今后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EB/OL].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 _760603.shtml.

[2]开放.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 89819.htm.

[3]建构主义.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79065.htm.

(编辑:李晓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活动体验开放式信息技术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活动体验助力知识建构研究
小学数学“活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