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4-03-28王德民王艳丽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教育信息化应对措施

王德民+王艳丽

摘 要:教育信息化给我国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挑战,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如何应对这种新挑战、新要求。一个新的课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本文旨在对师范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应对措施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师范教育;教学模式;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30-02

一、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对我国的教学理念、内容、教育方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满足对教师越来越高的专业素养要求,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 师范教育目前的现状

师范教育目前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部分师范院校,特别是条件较好的师范大学(也包括一部分已经改名不含“师范”的高校)。在高校扩招以后,逐步向综合性大学转,即便是有师范类专业,其毕业生已经不以中小学教师为就业重点。因此,他们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其师范教育的特点越来越不突出,对师范生培养的针对性越来越弱化。

另一部分师范院校,以师范教育专业为主,其主要培养目标是中小学教师。但由于受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条件的限制,其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与十年前比起来没有太大的变化。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即通识教育、学科教育、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领域一般设置思想政治、大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国防教育、艺术与审美、人文与社会等模块;学科教育领域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模块;教师教育领域一般设置心理学、教育学、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实践等模块。

从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上看,信息技术的课程大多是计算机基础(Office2003为主)、课件制作(Powerpoint)、简单的图像(Photoshop)声音处理等,而对于近几年发展迅速的网络学习、网络资源、云计算、即时通讯等内容则很少涉及;就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来说,多数师范类高校都开设了《电化教育学》或《现代教育技术学》的选修课程,或者是公共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陈旧,一些新型多媒体设备(如液晶电子白板)没有涉及;微格教学的实验条件也非常有限,不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技能实训要求。有的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两年在师范生实训条件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总体上来说,离现实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新要求

2012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快“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今年,教育部又发布了《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其整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为指南,全面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项部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导向和机制创新,加快落实“三通两平台”等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部的重点工作,也将逐步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如何建设好、使用好,除了国家加大投入以外,关键还要靠教师,教师是应用的主体。对于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院校学生,如何进行职前培养?培养哪些技能?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以后,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就成了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师范生网络知识及应用软件、应用平台的学习,以提高他们互联网的应用水平,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2.“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求教师率先使用,实际上是对教师的网上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上学习强调的是协同学习,互助学习,要求教师具备熟练使用网上交流工具,像QQ、微信等即时交流软件。同时,对网络平台的应用必须熟悉。

3.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交互式白板、云终端等先进的辅助教学设备已大量装备到中小学校,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应对措施

面对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新要求,师范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1.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使师范生走出校园,能够胜任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职责,就要与时俱进,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我们不仅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教会他们信息化条件下进行学习的技能,获取知识的方法。

2.教学计划与课程改革

(1)对教学计划重新进行梳理,减少、压缩那些知识陈旧、内容过时的课程,增加并加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在必修课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增加选修课的课程。也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弥补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2)跟踪国际上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及课程内容。例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中国推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像“电子书包-一对一数字化学习”、“21世纪课堂评价”、“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等,都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开展的。师范院校应及时跟进,使师范院校的学生接受与国际同步的先进理念,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3.专业技能培养

时代在变,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也在变。过去要求教师要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就行了。而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网络学习能力、课件制作能力、数字多媒体交互设备的使用能力,以及各种教学评价、备课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力等。

比如,对于近两年才配备的大屏幕液晶电子白板,最好能纳入到教师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中;备课中常用的思维导图、教学评价中常用的问卷星、维客等工具的学习,应及时加入到课程内容,在专业技能实训中进行学习。

4.实训条件的配套

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离不开实训设备、场地等条件的支持,尽管近几年教师实训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离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除常规的教师技能实训室以外,应重点在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实训室、实训设备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如:高配置的计算机多媒体机房,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室、录播室、视频直播室,液晶电子白板实训室等,以满足不同实训课程的需要。

五、总结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专业素质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已密不可分,师范院校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紧跟时代的脚步,更新观念,身体力行。使这些准教师——师范毕业生,在他们走出校园的时候,能够满怀信心的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只有这样,他们作为教师的职业生涯才能走的更稳、走的更快,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才能更高。

参考文献:

[1]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3-5.

[2]单新梅.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策略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151-152.

[3]王周秀,陈宁.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考核标准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13-16.

[4]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

(编辑:郭桂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教育信息化应对措施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