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教育城域网建设 为教育信息化助力

2014-03-28张树微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张树微

摘 要:本文介绍了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探索政企合作建设城域网,实践“三通二平台”项目,并总结在建设教育城域网过程中经验。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城域网建设;三通两平台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61-03

引言

吉林市教育城域网项目是面向吉林市地区教育系统提供信息传输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它的建成将为我市地区教育系统构筑一个高速的、可靠的、安全的、可扩展的信息网络平台。该项目的建设不但对我市的教育、科研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将对我市的信息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力争使我市教育城域网在全国处于相对领先水平,建立一个服务于现代教育、适应未来人才需要的城域网网络体系。构建一个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覆盖全市的以教育资源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从“建网(城域网)、建库(资源库)、建队伍(师资队伍)”入手,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网络环境和基础平台,使现代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和优势,基本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光纤宽带网络覆盖;基本实现农村教学点及以上所有学校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三、建设目的

我市教育城域网主要目的是将我市地区的教育机构全部连接到网络中,实现计算机网、管理网、教学网三网的合一,最终形成一个区域性的互联、互动、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的基础构架,核心作用是信息资源共享。

1.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城域网建成后,一是各校园网络的交换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硬件方面资源的配置可以大为简化;二是可将各级各类软件资源进行分类整合,组建成我市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库,实现信息资源方便、有效的共享。如购买一套资源,网内用户均可共享。

2.性价比优越的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

全市教育单位共用一个Internet出口,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大集团用户与网络运营商合作,可享受到优质的网络服务和低廉的资费。学校接入城域网后,可将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各办公室的微机全部连接到网上,大幅增加微机上网数量,提高学校网络带宽和质量。

3.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

城域网建成后,能为教育电子政务提供优良平台,实现教育电子信息的快速、流畅传递,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

4.更好实现现代远程教育

利用城域网可以开展空中课堂教学、远程在线培训、咨询、校讯通、一卡通等栏目。对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和信息交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对教师的再教育培训提供更多的方式,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5.增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健康上网

由于全市互联网共用一个出口,教育网管中心可以利用网络运行日志管理系统和信息过滤技术,对黄、赌、毒及法轮功反动等不良信息进行及时发现、拦截和处理,保障网络安全、畅通、健康,促进师生绿色上网。

四、建设原则

1.实用性原则

网络系统的设计在性价比上应充分体现实用性,既要采用先进技术,又要尽可能节省经费。网络各项技术参数应综合考虑、合理配置,避免出现瓶颈或兼容差等投资浪费。

2.先进性原则

整个系统建设应站在高起点和全面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标准化的技术,保证数据的高效、灵活、可靠,并考虑到潜在的扩充,使之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先进性。

3.兼容性原则

支持国际上通用的网络协议、路由协议等标准,有利于保证不同品牌网络设备及网络之间平滑连接互通。网络资源中心结构应充分考虑吉林教育网站等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学校终端应顾及现有信息技术设备使用,同时考虑不同软硬件之间的兼容性解决和今后扩充升级的影响。

4.扩展性原则

网络系统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的升级和扩展,保证系统能平滑地扩充和升级,系统各节点的增减既不影响升级,也不能被系统扩充升级所影响。

五、建设要求

1.中心机房公网出口线路要求

按照地区联网电脑总数量及平均在线电脑数量计算,教育城域网中心机房应由建设者提供两条100M独享光纤线路,同时选用其他两家不同运营商的百兆独享光纤线路,达到四条出口线路,以避免网络拥塞,或单一线路故障影响整个教育城域网用户对外网的网络访问。四条网络出口线路必须保证24小时100M独享地区出口带宽,并且运营商不可在出口线路做三层及三层以上网络访问控制。

2.教育城域网线路要求

教育城域网使用运营商的线路,必须为教育城域网专用线路,同一线路不可同时承载运营商其他网络业务。单一线路汇聚节点线路数量不可超过五个下属教育单位或学校,以保障高带宽业务正常的并发访问。各接入点与中心机房的网络连接,运营商不可做三层及以上控制,只允许做二层以下操作。汇聚点与市级中心的连接采用1000M独享光纤线路。

城区及乡镇学校必须为光纤直接接入市级网络中心。外县(市)其他接入学校就近接入汇聚交换机。

外县(市)各汇聚中心与市级中心的网络线路,必须保证足够大的独享带宽,保证网络高速访问。

六、建设内容

1.硬件建设

教育城域网的硬件建设分为三大系统:教育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学校接入系统。教育信息资源中心(简称中心机房)系统包括:三层核心交换系统、服务器与存储系统和软件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包括租用光纤和搭建网络。学校接入系统是将城域网和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接通,目前只需少量设备和软件即可接入。endprint

2.资源建设

按照“共建共享、优选优化、开放动态”的基本思路,以多种形式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打造颇具本市特色的精品教育教学资源库,建成一批具有吉林自己特色的并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教育资源。

3.应用建设

城域网建成后,将加快开发各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应用系统。如:建设全市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视频会议系统,开展空中课堂教学,大力开展网上备课、网上视频点播、网络图书馆等应用,开发远程在线培训、在线咨询、校讯通等栏目,逐步开发“教育一卡通”应用平台,提高教育城域网使用效益,使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七、建设方式及进展情况

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建设模式,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通信运营商的责任分工,协同推进教育城域网建设。截止目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已投资830万元完成了数据中心建设;投资2300万元完成了市直学校(单位)和九县(市)、区教育局的光纤宽带接入,市直学校的视频监控已经部署在城域网的内网上且运行良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已经开始部署,网络空间人人通的工作也正在开展;四城区学校的光纤布线工作已经完成。投资280万元建设了全市视频会议系统,教育管理信息化得到了提升。

八、出现的问题及困难

1.缺乏约束机制,工程进展缓慢

按城域网设计方案,2011年年末整个线路的铺设就应该结束。到目前为止,二年时间已经快过去了,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还在进行项目资金的审批阶段。整个施工进程缺乏有效监管,没有施工详细的时间表,从人员调度、材料的供货、进度的监管都没有完全按照施工方案来进行,使用方只能催促,没有有效监管建设方的手段,导致工程的施工进度进展缓慢,不能按原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造成使用者一系列的平台任务的部暑难以完成。

2.政策不连续,导致一些项目无法实施

由于施工期限过长,整个过程的双方负责人员的更换,导致政策执行上不连续,导致一些项目无法实施。比如:“电子书包”项目、“一卡通”项目等,这些项目也正是建设方利益的着眼点,这些项目的无法实施,极大地消弱了建设方的积极性,这也是政策不连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3.资金不到位,一些配套设施跟不上

由于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包括市直属学校和事业单位。但由于使用方的资金不足,有些配套设施和项目跟不上,没有做到物尽其用。比如:校园网的改造、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部署等,都延缓了信息化的进程。

4.缺乏对项目整体考虑,导致部分地区的项目无法实施

由于建设者缺乏对项目的全盘考虑,没有重视项目的整体性,对本身的地区资源认识不够,导致一些地区无法实施此项目,也给使用者在整体部署上带来了困难。比如:有的地区偏远,而建设者本身在此地区的网络资源不足,按使用者的要求,是根本达不到;要铺设线路投资巨大,又是完不成的,最后只有放弃此地区项目的实施。

5.施工人员和学校沟通不到位,导致学校困惑和不理解

由于城域网工程涉及面比较广,包括市直学校,县(市)区中心校以上学校,教育局及下属单位。这些单位对整个工程认识度不够,容易对工程造成误解。建设方把这项工程分解成多个小包,和学校沟通的网络不固定、不顺畅,导致学校的困惑和不理解。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整个施工过程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解决起来费时费力,影响学校积极性,也影响施工进度。

九、应对措施

1.建立评估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由于此项目时间跨度大,要确保项目从开始到结束不出现一点变数也是不可能的;信息化的发展迅速,有很多技术和产品也是在过度期,要对市场有个清淅准确的判断,这也要求双方建立评估机制。要保证出现了问题或需要协商时,在第一时间双方都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评估,确定哪些项目适合建设,哪些不需要建设,能及时准确地为合作指明正确的方向;也使得工程能顺利地开展,不影响工程的进度,也为双方的共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积极进行资金落实,确保配套项目到位

一期工程已经完工,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系统已经部署完毕。但目前一些配套项目,如:校园网改造、网络空间人人通项目、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搭建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要想在短期内完成,还需要资金落实到位,否则,影响工程的整体推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尊重

这个监督机制是建立在双方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是确保利益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而不是制约双方的权利。双方都是本着实现此项工程的目标为第一着眼点,在推进整个项目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双方监督权力的使用,不越线也不怠慢,相互尊重,共同促进。对具体项目都要设立监督负责人、联系人,对项目进度、施工标准等都有具体要求,并定期进行碰头交换想法,对以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总结,确保双方监督权力不出格、不走样,保证项目健康有序地进行。

4.建立沟通机制,确保项目施工少出问题

以前出了很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施工人员及学校双方的沟通少,制造了些不必要的麻烦。双方在整体的沟通机制下,应建立更多的细划的机制。具体落实到每个小项目上,保证每个项目在进场前,要对学校充分告之。要在学校充分了解下进行施工,遇到问题要及时和学校解释,要尽量考虑学校的要求,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和上级部门沟通,切不可耍横。要在学校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联系到工程的联系人,确保双方沟通的顺畅,避免生枝节,给施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也为将来的使用打下好的基础。?筅

参考文献:

[1]孙建荣.县区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2(07).

[2]廖明江.对提高教育城域网应用效益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9).

[3]张晨.关于当前教育城域网建设问题的探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07).

[4]廖明江.对提高教育城域网应用效益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9).

(编辑:杨馥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信息化教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